小學生心智發育不成熟,可能出現心理問題,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小學語文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開展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教學活動。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基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所學內容,還能夠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從而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本文介紹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語文教材中,潛藏著大量與情感有關的內容,而學生對這些內容的感悟,不僅能夠讓學生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也能夠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做正確引導,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建立。而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深入感受閱讀內容,充分且有效地感悟其中的情感與內涵,從而提高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為此,教師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借助情境來深化學生的閱讀感悟。例如:在進行《慈母情深》教學時,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中的情感與內涵選擇一些輕音樂素材,并根據課文中情感的發展和變化對其進行編輯,促使課文中的情感與音樂素材充分融合在一起;隨后,教師可以配合音樂為學生進行朗讀示范,帶動學生內心情感的變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加強感恩意識,從而推動學生積極心理的發展。
充分借助教學過程來引導學生,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建設,使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觀念,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教學中充分應用這些素材,能夠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與健康的心理。為此,教師應充分結合教學內容來進行拓展教學,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在進行《我不能失信》教學中,教師可先進行課文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和關鍵知識點有充分的了解;隨后,教師可結合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拓展教學,以互動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如對學生進行提問:“如果你與一個朋友約好了去做一件事,而他卻沒做,下次你還會相信他嗎?”讓學生基于所學內容與教師提問進行思考,并與教師進行互動,從而推動學生形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年齡小,其思想觀念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而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還能夠深入挖掘閱讀內容中的情感與內涵,不斷強化學生的思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從而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