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階段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在學習數學時常常面臨諸多壓力,如考試焦慮、學習負擔等。這些心理因素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效果,還可能導致長期的心理問題。因此,在縣域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1.教師心理健康素養不足
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不少初中數學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種狀況使教師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難以有效識別學生的心理需求,也無法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導致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獲得必要的心理支持,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心理健康。
2.學生心理健康意識薄弱
許多縣域初中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知不足,從而缺乏對自身心理狀態的關注和理解,可能會對心理健康教育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會對尋求幫助的行為感到羞愧。薄弱的心理健康意識使許多學生在面臨學業壓力時,很難主動尋求幫助,進而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焦慮和自卑情緒,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成績。因此,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至關重要。
1.加強教師培訓,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學校應定期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學??赏ㄟ^邀請心理學專家和教育工作者進行講座和研討,幫助教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同時,學校應鼓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活動。
在七年級數學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加強對有理數的教學,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學校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對有理數的理解和應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數學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營造一個支持性的學習環境。
2.開展心理健康相關的教學活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數學教學內容,設計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教學活動,如團隊合作解決數學問題時,強調溝通和互助的價值。
在學習絕對值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與絕對值相關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具體案例分析生活中“距離”與“情感”之間的聯系。例如:學生可以計算不同情況下的絕對值,討論在面對挑戰時,如何保持積極的情緒和態度。這種跨學科的整合,不僅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找到樂趣,還能增強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幫助他們學會正確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
在縣域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加強教師培訓、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及開展心理健康相關的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與心理調節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學習壓力和心理困擾,同時有助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保持積極的態度,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