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寬 柯議淇
摘要:由于環境變化、人類活動等原因,紅樹林的數量不斷減少,生態系統遭受破壞,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為了保護和恢復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技術應運而生。基于此,本文簡單討論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技術的應用優勢和問題,深入探討應用要點,供參考。
關鍵詞:育苗種植;養護技術;種子處理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帶海陸交錯區生產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其是一種獨特而寶貴的自然資源,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維持生物多樣性、固碳儲碳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素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的美譽。根據海洋生態監測結果,2020年我國紅樹林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香港、澳門和浙江等地區,其中,廣東地區的紅樹林面積最大,約占總面積的41%。
1 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技術的應用優勢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海岸潮間帶,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濕地木本生物群落。紅樹林具有許多應用優勢,包括育苗種植和養護技術方面的優勢。
1.1 促淤保灘
紅樹林盤根錯節的發達根系能有效地滯留陸地來沙,減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從而起到促淤固沙的作用。
1.2 水質凈化
紅樹林的根系和葉片可以吸收海水中的有害物質和重金屬,對水質起到凈化作用。紅樹林還能夠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
1.3 海洋生態系統保護
紅樹林是許多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和繁殖場所,保護紅樹林可以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多樣性。
1.4 經濟價值
紅樹林提供了豐富的生態資源,包括木材、藥材、蜜蜂和魚類等。紅樹林開發利用能夠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并創造就業機會。
1.5 旅游景觀
紅樹林以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和美麗的景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可成為重要的旅游景點,從而為當地帶來旅游業的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為了實現紅樹林育苗種植和養護技術的應用優勢,需要采取科學的種植和養護管理措施,包括選擇適合的育苗方法、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措施、病蟲害防治等,同時,也需要加強相關的研究和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人們重視對紅樹林的認識和保護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紅樹林的應用優勢。
2 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
2.1 育苗
紅樹林是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對于海濱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和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紅樹林的育苗種植及養護技術是保護和恢復紅樹林資源的關鍵環節。然而,當前在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2.1.1 種子來源
紅樹林的育苗首先需要合適的種子來源。然而,目前尚缺乏大規模生產紅樹林種子的方法和技術。由于種子生產量有限,無法滿足大面積種植紅樹林的需求。
2.1.2 種源品質
紅樹林種源的品質直接影響著育苗成功率和苗木的生長發育。但是,目前對紅樹林種子品質的檢測和評價標準還不完善,導致種源的品質參差不齊。一些低品質的種子容易導致苗木長勢不良、容易受到病害和蟲害的侵襲。
2.1.3 育苗環境控制
紅樹林的育苗需要建立特定的育苗環境,包括溫度、濕度、光照、水肥管理、土壤改良、潮汐沖擊等方面的控制。然而,在實際育苗過程中,由于育苗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的不足,很難提供穩定和適宜的育苗環境,導致苗木的生長發育不規范。
2.1.4 病蟲害防治
紅樹林苗木容易受到多種病蟲害的侵害,如廣州小斑螟、柚木駝蛾、毛顎小卷蛾等。然而,目前對于紅樹林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研究還比較薄弱,常規的防治方法對于紅樹林育苗的效果并不理想,導致病蟲害對苗木的傷害較大。
2.2 管理與保護
紅樹林的管理與保護是維持其生態功能和生態系統穩定的關鍵。然而,在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一些管理與保護的問題。
2.2.1 土壤質量保護
紅樹林的根系對于維持其穩定和吸收養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過程中,由于土壤侵蝕、過度灌溉、過度施肥等不當管理措施,導致土壤質量下降,根系生長受阻,進而影響紅樹林的健康生長。
2.2.2 水質污染防治
紅樹林是海濱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能夠凈化水體并維護海岸線穩定。然而,水質污染成為紅樹林管理與保護的嚴重問題。工業廢水、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導致紅樹林樹木受到毒害,水域生態系統失衡,威脅紅樹林生態系統的健康。
2.2.3 生態破壞與開發
由于人類活動的干擾和開發,紅樹林受到嚴重的生態破壞。亂伐、填海造地、圍墾等行為破壞了紅樹林的自然群落,導致其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受損。此外,旅游開發、漁業捕撈等活動也給紅樹林的保護造成威脅。
2.3 養護問題
紅樹林的育苗種植和養護技術是確保紅樹林苗木健康生長的關鍵環節。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些養護問題。
2.3.1 水分管理
紅樹林苗木對水分的需求較高,但過度澆水或缺水都會對其生長產生影響。在養護過程中,很難對水分進行準確控制,導致苗木根系過濕或過干。過度澆水可能導致根腐病、真菌感染等問題,而缺水則會導致苗木發育不良和干枯。
2.3.2 養分供應
紅樹林苗木需要充足的營養物質才能健康生長。然而,由于育苗地的土壤質量不一,營養物質的供應存在不足或不均勻的情況。缺乏合適的肥料和施肥方法,會導致苗木的生長發育遲緩,易患病蟲害。
2.3.3 排水問題
紅樹林生長在潮濕的河口和海灘地區,需要適當的排水以保持根系的通氣性。然而,缺乏有效的排水系統或排水不暢,容易導致地下水積聚、土壤酸化和根系窒息。這些問題都會對紅樹林苗木的健康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3 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技術的應用要點
3.1 選擇適合紅樹林生長的樹種
紅樹林是一種特殊的沿海植被,它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和經濟價值。在紅樹林的育苗種植及養護過程中,選擇適合紅樹林生長的樹種至關重要。筆者將從適應性、生長速度、生態功能等方面介紹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技術的應用要點。首先,選擇適應性強的樹種對紅樹林的育苗種植及養護至關重要。因為紅樹林生長環境較為惡劣,如潮濕、鹽堿土壤以及潮間帶的大潮汐等。在這樣的環境下,選擇適應性強的樹種可以更好地適應這些極端條件。常見的適應性強的紅樹林樹種有白骨壤、秋茄、正紅樹、海桑等,它們能夠在鹽堿土壤中存活,并具有較高的抗潮抗澇能力。其次,生長速度也是選擇紅樹林樹種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由于紅樹林的生態系統需要樹木盡快形成完整的林帶,因此,選擇具有快速生長特性的樹種可以加速紅樹林的建立。其中,白骨壤則是最為常見的快速生長樹種,它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穩定的紅樹林生態系統,起到保護沿海地區的作用。此外,樹種的生態功能也是選擇紅樹林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紅樹林具有很強的生態功能,包括保護沿海地區、凈化水體、提供棲息地等。在選擇樹種時,需要考慮樹種對這些生態功能的影響。例如,秋茄是一種常見的紅樹林樹種,它的樹根能夠保護海岸線不被侵蝕,同時也能過濾掉部分含鹽的水分。最后,選擇樹種時還需要考慮本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氣候和土壤特點,樹種的選擇需要適應當地的環境。例如,在氣候較為濕潤、土壤酸堿度較高的地區,選擇耐鹽堿、耐濕潤的樹種更為適宜[1]。
3.2 種子處理和發芽促進
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過程中,種子處理和發芽促進是非常重要的步驟。正確的種子處理可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幼苗生長的質量,從而為紅樹林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下將介紹種子處理和發芽促進的應用要點。首先,對種子進行浸泡處理是種子處理的一種常見方法。適當的浸泡可以幫助種子吸水并刺激其萌發。在進行浸泡處理時,可以使用溫水浸泡種子一段時間,讓種子充分吸水。此外,還可以在浸泡水中添加適量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如激素或生物有機肥料,以促進種子的活化和萌發。其次,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對種子的發芽也至關重要。紅樹林多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溫度對種子的發芽非常重要。因此,在進行種子育苗時需要提供適宜的溫度條件。一般而言,紅樹類種子對高溫較為適應,發芽所需溫度一般在25℃以上。同時,保持一定的濕度也有利于種子的發芽。可以使用覆蓋基質或保濕罩等方式來增加種子周圍的濕度,創造良好的發芽環境。再次,在種子發芽促進過程中,適當的光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紅樹林種子發芽通常需要適當的光照條件。可以將種子置于光照充足的環境中,或者使用透明的容器覆蓋種子,以增加光照強度。最后,在進行種子處理和發芽促進時,需要注意合理的管理和細致的觀察。及時調整濕度、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以及對發芽率、幼苗生長狀況進行觀察和記錄。根據實際情況,對種子處理和發芽促進的方法進行調整和優化,以確保種子能夠順利發芽并生長健壯的幼苗。綜上所述,種子處理和發芽促進是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適當的浸泡處理、溫濕度控制、光照管理以及細心觀察和調整,能夠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幼苗生長的質量,為紅樹林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
3.3 播種和育苗管理
紅樹林是一種獨特的植物群落,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沿海地區。它們在河口、沿海泥灘和沙質灘涂等環境中起到了重要的生態保護和泥沙固定作用。為了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技術應用非常重要。以下是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技術的要點。第一,播種時機。紅樹林的種子需要在濕度和溫度適宜的時候播種。通常情況下,最佳的播種時機是在雨季之前的旱季末尾,這樣可以確保種子在潮濕的環境中迅速發芽。第二,播種方法。部分紅樹林的種子較小,播種方法有兩種常見的選擇,直接撒播和育苗盆播。直接撒播是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濕潤的地面上,然后用薄層土壤覆蓋[3]。育苗盆播是將種子放在育苗盆中,使用適宜的培養基,然后放置在適當的濕潤環境下。第三,育苗管理。紅樹林的育苗需要提供適宜的光照、溫度和濕度條件。光照是紅樹林幼苗生長的關鍵因素,應提供充足的日照量,避免樹葉黃化和生長不良。溫度適宜范圍一般為25~35℃,超過或低于這個范圍都會影響幼苗的生長。濕度要求較高,一般保持在80%~90%。可以通過噴水、遮陰等方式來維持適宜的濕度。第四,水質管理。紅樹林育苗期間需要注意水質管理。紅樹林喜歡鹽堿度略高的水質,因此可以使用淡水和海水的混合物。同時,要注意不要使用含有有害物質的水源,以免對紅樹林幼苗造成傷害。第五,適時移栽。當紅樹林幼苗生長到一定程度時,適時進行移栽。一般選擇在雨季開始前移栽,這樣可以避免濕度過大對幼苗造成不利影響。移栽時要小心處理根系,避免造成幼苗的根系破壞[4]。
3.4 紅樹林苗木的移植與養護
紅樹林是一種特殊的植物群落,生長在濱海濕地區域。紅樹林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和經濟價值,因此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技術的應用十分重要。下面將介紹紅樹林苗木的移植與養護的要點。首先,紅樹林苗木的移植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紅樹林適宜生長的地域一般分布在低緯度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土壤呈鹽堿性。因此,在選擇種植地點時應選擇具有適宜的氣候條件和鹽堿土壤的濱海濕地。移植時間一般選擇在旱季或半旱季,避免雨季來臨。其次,紅樹林苗木的選擇,應選擇生長健壯、根系完整的苗木進行移植。最后是苗木的處理,可剪去病蟲害部分和長勢不良的枝葉,以促進苗木的生長。接下來是紅樹林苗木的移植過程。在挖植坑時,要根據苗木的大小和生長特點來決定坑的大小和深度。挖好植坑后,應將苗木小心放入坑中,調整苗木的位置,使其能夠直立并穩固。填土時要注意用輕松透氣、水分保持良好的土壤,以利于苗木的生長。移植后的紅樹林苗木需要有一定的養護。養護的主要內容包括打藥、修剪等。澆水要根據天氣情況和潮汐浸淹情況來決定,移植初期適宜在退潮后用淡水澆淋。打藥主要是為了防治苗木病蟲害,要定期噴灑防治劑。修剪可以促進苗木的分枝和生長,使其形成良好的樹冠。在紅樹林苗木的養護過程中,還應注意保護苗木周圍的生態環境。避免過度人工干預和破壞周圍濕地生態系統,保持濕地的自然生態平衡[5]。
4 結語
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技術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未來展望。通過不斷的努力和研究,期待能夠保護好紅樹林這一寶貴的自然資源,讓其在未來的歲月中繼續發揮獨特的生態功能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胡妍.守護國寶紅樹林打造亮麗生態名片[J].小康,2023(17):18-21.
[2] 趙陽.基于遙感影像的紅樹林種間精細化分類方法研究與應用[D].天津:國家海洋技術中心,2023.
[3] 王晶.三亞河紅樹林土壤有機碳分布及細菌群落結構特征[D].三亞:海南熱帶海洋學院,2023.
[4] 樂通潮.不同潮位紅樹林土壤養分特征[J].江西農業學報,2023,35(3):91-95.
[5] 王衛.紅樹林育苗種植及養護技術探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5):129-130.
作者簡介:徐廣寬(1987—),男,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林草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