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光 劉廣莉
摘? 要: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是新發展階段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兩個重要議題。數字經濟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源泉,它對推進共同富裕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在闡述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的深刻意蘊基礎上,數字經濟以其自身獨特的創新效應、協調效應、普惠效應及溢出效應,分別從全面富裕、全民富裕、共建共富和漸進富裕四個方面賦能共同富裕;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實現過程中出現的經濟發展后勁不足、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群眾積極主動性不高、市場秩序紊亂等問題得以提出,并從推動公共服務數字化、加快數字技術創新、縮小數字鴻溝差距、加強政策扶持等方面凝練出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進路,以期高效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
關鍵詞:數字經濟;數字技術;共同富裕;效應機制
中圖分類號:F4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4.01.05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通過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融入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眾多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增添了新動能,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提升,數字賦能領域的不斷拓展,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必須依托于數字經濟這一重要手段。在共同富裕的推進過程中,存在著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區域發展不協調、城鄉收入差距過大、市場秩序紊亂等問題,而以數字技術催生出來的數字經濟以其獨特的創新性、協調性、普惠性和溢出性特征,使其成為推動我國共同富裕實現過程中的重要支撐和關鍵發力點,為加速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增添了新動能。學界雖然在探索數字經濟內涵與邏輯、數字經濟賦能實體行業、數字經濟發展的現實路徑等方面已開展了大量研究,但針對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的效應機制與實踐進路的研究卻有所欠缺。因此,探討如何借助數字經濟的獨特效應機制來探索共同富裕的實現進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的深刻意蘊
數字經濟是近年來伴隨互聯網技術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新興概念,我們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來理解。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理論界研究的深入,人們對其內涵的認識也逐漸形成了共識。
(一)關于數字經濟的概念界定
“數字經濟”這一概念最早是“數字經濟之父”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其著作《數字經濟:網絡智能時代的前景與風險》中提出的,但其著作中的數字經濟主要指的是電子商務。[1]互聯網技術剛剛興起和得到應用時,人們對數字經濟的普遍認識是基于電子商務活動,認為數字經濟就是電子商務活動,對數字經濟這一概念的認識比較簡單和局限。隨著互聯網在全世界的廣泛運用,信息技術也得到了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新技術、新應用的更新換代更是不斷推動數字經濟的指代范圍變大,這使數字經濟內涵的明確界定變得更加困難。國際組織、國際機構、有關政府部門以及研究學者們都對數字經濟的概念進行了較為豐富的界定,但是目前對它的定義依舊較為模糊,仍然處于描述性說明的階段。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數字經濟定義為一種在經濟社會領域發生持續數字化轉型的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是由數字技術驅動的,且至少包含了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2]《“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將數字經濟定義為,“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3]這也是國內官方比較認可的界定。學者歐陽日輝提出數字經濟的五層次概念模型,在此基礎上提出數字經濟是以生態及數字平臺為主要載體,以數據作為關鍵要素,并通過智能化和數字化來實現高效鏈接的一種可以在數字空間和物理世界創造價值的經濟形態。[4]學者韓鳳芹等認為數字經濟在場景應用、治理、產業和技術等方面有著不同的特征與內涵,分別表現為網絡化和智能化、政府數字治理和治理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等。[5]
綜上所述,從狹義層面來看,數字經濟就是利用互聯網等數字工具進行的經濟活動。從廣義層面來看,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技術驅動產業轉型升級而產生的一種經濟效應,這種經濟效應可促進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具體來說,數字經濟就是利用信息和知識等關鍵生產要素,在發揮自身所擁有的龐大數據庫和各類應用場景的優勢下,通過將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方式,使數字信息技術和傳統經濟進行深度結合,最后推動傳統產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完成轉型升級。而在此過程中可能會催生出一些新的技術、新的產業、新的業態甚至新的模式出現,最后形成以數字技術、數字產業、數字產品等為主導的新經濟形態。
(二)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內涵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期盼。正確把握共同富裕的價值意蘊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的重要基礎。整體而言,對共同富裕的理解主要包含以下4個維度:
首先,全面富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6]而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應該至少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的富裕。物質生活富裕能夠為人們提供基本的物質基礎和現實保障,而精神生活富裕則能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為物質生活提供價值指引。在“富口袋”的同時不忘“富腦袋”,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只有精神和物質上都富足了才是真正實現共同富裕。
其次,全民富裕。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對未來社會的構圖中也明確勾畫出一幅全體社會成員生活富裕的藍圖,表示“生產將以所有人富裕為目的”。[7]習近平總書記也著重強調了共同富裕受眾主體的普遍性,指出在“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8]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全民富裕不是指每個人平均地享有物質和精神財富,而是存在相對差別的富裕、旨在消除兩極分化的共同富裕。
再次,共建共享。“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9],是每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得來的,不是等來的,更不是要來的。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每個人參與進來,做出自己的貢獻,才能將“蛋糕”最大限度地做大,并按照每個人的貢獻和勞動來進行“蛋糕”的分配。因此,需要摒棄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錯誤理念,在全社會營造出人人參與社會建設、人人共享發展成果的良好氛圍。
最后,漸進富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10]當前,我國雖然已經實現了全面小康,消除了絕對貧困,但是我國生產力遠未達到發達水平,發展上還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的狀況,現實中依舊存在著人們急難愁盼的各種問題,仍有許多阻礙需要跨越。而這些問題的解決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后續的過程中,中國需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從量變到質變、從部分到整體不斷推進,最終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二、數字經濟對共同富裕的賦能效應
共同富裕和數字經濟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共同富裕是新發展階段的奮斗目標,其實現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積極主動性,讓每個社會成員共享發展成果,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解決普遍增長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而數字經濟以創新性、協調性、普惠性以及溢出性等為特征,為經濟增長提供長期的發展動力、普惠的共享機制,在高質量發展中助推共同富裕的實現。
(一)數字經濟的創新效應助推全面富裕
數字經濟的創新效應對全面富裕的助推,主要表現為數字經濟能夠使社會成員在充分創造財富的同時實現自身的自由全面發展,這與共同富裕的目標具有高度契合性。
數字經濟的創新效應能夠推動社會財富的創造與積累,豐富人民物質生活。數字經濟通過促進生產創新、經濟轉型、創造經濟新增長點,為社會發展積累龐大財富。首先,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技術變革的重要承載領域,數字技術給產業發展帶來新生態。例如,在第二產業中,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互聯網等數字技術、數字平臺的應用,創造出了云工廠、數字創造、數字交易等新模式;在第三產業中,也涌現出許多與數字技術融合的數字金融、數字醫療、數字化教育、數字化旅游等新業態。其次,數字經濟的創新效應可以為綠色生產提供持續動力,促進經濟轉型。數字經濟具有明顯的綠色發展特性,可以促進經濟發展遵循生態發展規律,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共同發展。最后,數字經濟的創新性效應可以刺激經濟增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在后疫情時代,隨著數字技術發展而得到快速推廣的遠程協同辦公、線上教育、零售電商、外賣等新興經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我國經濟運行,創造了新經濟增長點。綜上所述,數字經濟的創新效應在社會經濟發展各行業得到充分體現,為國家發展創造和積累了龐大的物質財富,助推了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順利實現。
數字經濟的創新效應能夠促進社會成員自身的自由全面發展,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數字經濟創新性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于,通過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個人創造物質財富能力,讓人們有更多閑暇時間豐富自身的精神生活,從而進一步推動人的自由解放,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數字經濟的創新效應對全體人民精神富裕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在社會成員個人層面,數字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使用,使大量工人從繁重的勞動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提升自己的精神素養與文化水平,陶冶個人情操、培養個人興趣,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滿。互聯網、VR、5G等數字技術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多彩,不僅節約了時間、擴展了個人空間,而且還增強了個人的生命力。其二,在政府治理層面,數字經濟的發展為社會成員創建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增加了許多新的就業崗位,讓人人都有機會參與到經濟發展中,實現自身發展。同時,數字經濟的創新效應使政府服務人民群眾的職能得到較大程度的優化。政府通過數字技術,逐步向數字服務政府轉型,提高了現代化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從而使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和國家建設的渠道得到拓寬、積極主動性得到提高。由此可見,數字經濟的創新效應不僅帶動了經濟發展,還提升了人民群眾自身的素質水平,推動實現全面富裕。
(二)數字經濟的協調效應助推全民富裕
共同富裕實現的關鍵是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數字經濟的內在協調性在于它能夠更好地幫助低收入群體獲得更高的收入,幫助經濟發展落后地區提升經濟增長率,從而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助力實現全民富裕。區域協調發展要發揮不同地區之間的比較優勢,使地區間人均GDP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各地區人民都能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各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數字經濟特有的數據庫和海量信息等要素在共享和流通上有著重要優勢,對于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數字經濟能夠改變信息傳遞方式,提高區域間溝通的便捷程度,利用不斷優化的信息技術增強信息處理的能力,讓區域間經濟的運行效率往更高水平發展。數字經濟還可以通過大數據輔助功能參與分析與決策的過程,來提高區域間的經營管理能力、地區間的溝通協調能力,以及各區域之間發展的均衡程度。
城鄉協調發展是共同富裕實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數字經濟利用數據和信息搭建數字平臺,帶動城市生產要素向鄉村地區流動,以此提升農業農村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發揮大數據在農業現代化創新發展、農村產業數字化轉型、農民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推動作用,能夠助力農業農村農民全面發展。數字經濟的協調效應就是充分利用生產要素的跨區域流動,推進城鄉各方面發展的充分對接、深度融合和均衡發展,實現城鄉資源的最佳配置、矯正城鄉資源配置扭曲,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平衡區域發展差異和城鄉差異,助推全民富裕。此外,大數據生產要素的強大可復制性、流動性和共享性等特點,可以打破傳統經濟模式下關鍵信息的流動壁壘,一些偏遠山區和不發達地區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也能夠平等地使用各種生產資料、獲得基本公共服務,從而改變因為生產要素流動壁壘造成的城鄉、區域發展的差異,使數字經濟的連接邊緣和深度得到擴展,推動城鄉全民富裕。
(三)數字經濟的普惠效應助推共建共富
共同富裕的實現要求全民擁有平等的發展權利和公平的發展機會,在共建中實現社會發展成果的共享。數字經濟的普惠效應正是體現在每個社會成員發展機會平等和發展成果共享上。
首先,數字經濟的普惠效應能促進社會成員擁有平等發展權利。數字技術具有與以往技術革命不同的特點,它能夠廣泛地賦能普通人,使用和滲透門檻低。數字化信息有接近于零的邊際生產成本,非競爭性的特點使其能夠大規模地應用,促進了發展機會的平等共享。數字經濟的普惠性,讓它天然擁有技術平權、滲透門檻低、為普通人賦能等特點,因而能夠為普通人減少創業成本、降低準入門檻,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充分享受到平等發展的機會,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建設中來。另外,數字化信息使人們更容易得到各種促進自我全面發展的學習資源。互聯網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內容,具有便捷迅速、海量性、多維化、交互自由平等性等特點,極大程度地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渠道,拓展了人們的知識面。它不限地區、性別、學歷、年齡,人人擁有平等的獲取知識的權利,有助于形成“機會平等、人人參與、價值共創”的良好創業就業環境,讓數字經濟的包容性和共享性得到增長,讓各個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到社會經濟活動中,進一步提高了社會成員創造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人民在共建中實現共富。
其次,數字經濟的普惠性不僅讓人民平等享有發展機會,還讓人民能共享發展紅利。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轉向普惠共享的新階段。數字經濟促進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數字技術能夠憑借其強悍的存儲、運算和分析等能力對傳統治理模式和機制進行升級改造和重塑,有效提升政府服務管理水平和治理效率。通過管理數字化、監督數字化、流程數字化、規則數字化等手段提高政府政務處理效率和水平,構建智慧型政府,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提高服務的精準性。其次,數字經濟能夠提升市場發展水平。數字經濟融合改造的特殊機制能助力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市場需求導向,提高其創造財富的能力,豐富人民物質生活資料。最后,數字經濟在公共服務領域與其他產業產品的融合發展使其在醫療、教育、扶貧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它可以廣泛地幫助弱勢群體獲取各種資源和服務。例如,從數字經濟中延伸出來的元宇宙融入到健康養老領域,通過共創共享空間來連接分處兩地的病患和專家,并為欠發達區域的人們提供專業的健康醫療服務,緩解醫療養老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11]這使得數字經濟的紅利和普惠價值最大化,讓人民群眾在共建中共享發展成果。
(四)數字經濟的溢出效應助推漸進富裕
所謂溢出效應就是指在進行某項活動時,不僅能對活動本身帶來所預期的效果,還會對活動之外的人或社會產生影響。[12]溢出效應主要體現在知識溢出、技術溢出和經濟溢出上。從時間維度來看,共同富裕的推進過程正好與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相契合,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依靠數字經濟的溢出效應來推動,以先富帶后富助推漸進富裕。數字經濟的溢出效應主要表現在數字、技術和知識等內容的溢出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產值增長,提高社會生產率,使數字經濟賦能先富地區帶動后富地區,數字技術水平高的地區帶動數字技術水平較低地區,逐步實現各地區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助推漸進共富。
首先是知識溢出效應。知識溢出是指知識的再造,是追逐利潤的廠商進行投資決策的產物,知識與普通商品不同之處在于知識具有溢出效應。[13]數字經濟時代,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知識溢出。以往空間距離、社會結構和主體接受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在數字時代被削弱,知識的溢出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企業獲取知識信息的方式更加方便迅速,人才流動也更為順暢便捷。數字技術讓眾多個體商戶和小企業在其經濟效益低、科研能力弱的情況下,能夠獲取和利用新知識。而互聯網的穩定與快捷也促進了科研人員的跨區域、跨時間交流,促進了知識的傳播和溢出,這對于增強中小企業的創新科研能力、降低其經營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是技術溢出效應。技術溢出是指擁有先進技術者在有意識或無意識情況下轉讓或傳播他們的技術,從而使技術含量低的企業或組織有機會吸納其他技術先進者的技術優勢,發展壯大自己。[14]在數字經濟時代,技術溢出所帶來的影響十分明顯,它不僅降低了企業單位的經營成本,還使各大產業之間的勞動生產率差距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圍內。同時,技術溢出效應帶來了發展的個性化、差異化、品牌化,使產品和產業的附加值得以顯著提高,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助推漸進共富。最后,在經濟溢出效應上,數字經濟可以通過“數字溢出”來促進區域間的經濟發展。所謂經濟溢出是指在開放的經濟條件下,區域A政府努力帶動區域B經濟的增長,而區域A無法獲得其中全部收益的一種外部效應。[15]但數字經濟所帶來的經濟溢出,不單指企業組織等主體直接利用數字技術所創造的經濟價值,而是也體現在數字技術應用到其他領域所帶來的連鎖影響。在數字信息時代,數字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力。例如,作為共同富裕先行區的浙江省,就把數字經濟作為其發展的重要啟動器,在經濟發展中大力推進“數字化改革”,利用數字經濟的溢出效應給周邊地區帶來發展紅利,推進了“數字長三角”的建設,與周邊省市深度合作、發展共贏,為不同地區間的均衡發展、優勢互補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充分利用數字經濟的溢出效應,對促進漸進共富、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三、數字經濟助推共同富裕的實踐進路
數字經濟對于共同富裕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但目前其發展還遠不能滿足實現共同富裕這一奮斗目標。在新發展階段,立足于我國現實國情,還應從加快數字技術創新、縮小數字鴻溝、推動公共服務數字化、加強政策引領等方面助推共同富裕的實現。
(一)加快數字技術創新,破解“卡脖子”難題,助推全面富裕
我國數字技術在創新上雖然已取得明顯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一些基礎數字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上仍存在不小差距。例如,在集成電路、數據庫、精密傳感器、芯片等基礎數字產品上依舊嚴重依賴進口,在一些核心關鍵技術上更是面臨著“卡脖子”式的難題。這也導致我國依靠科學技術和信息智能的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疲軟,后勁不足,從而限制了我國其他各領域的發展進步。數字技術已經滲透到國民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一些軟硬件設施和智能服務系統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字技術的發展。因此,加快數字技術創新,破解“卡脖子”難題,是助推我國實現全面富裕的重要內容。
一方面,針對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出現的一些基礎性科學、核心技術及產業共性技術等問題,應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力度,破解關鍵“卡脖子”難題。政府應提高投入到科研的經費比例、對進口科研儀器的關稅實行減免政策,以此鼓勵企業特別是行業領軍企業加大對科研的投入力度,增強科研實力,并帶動數字產業生產率的提高,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針對我國數字經濟在一些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上發展疲軟和后勁不足的問題,應鼓勵科技成果產業轉化。借鑒國際上在數字領域有先進技術和成熟模式的國家的經驗,通過國家重大工程和國防采辦等方式為我國開辟早期的先進技術產業化、工程化市場,以此推進數字技術的更新迭代、數字產業的成熟發展。例如,“東數西算”這一國家工程可以為數字經濟完成“雙碳”這一目標提供強大動力。[16]同時,鼓勵支持科研處所、高等院校和數字企業組織在進行數字研發、測試及檢驗等方面的合作共享,讓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夠參與到數字經濟的創業和就業中,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共同富裕的實現夯實基礎。值得強調的是,在利用數字經濟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社會成員精神領域的富裕。經濟的快速發展是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重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才是走向真正富裕的關鍵要素。應當通過數字信息技術賦能教育來提高個人的素質和能力,利用“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方式,讓個人在學習接受新知識和新技能時保持快樂、樂觀、進取的態度,克服懶惰性心態,激發受眾創造財富和創造幸福生活的主動性、積極性,緩解區域不平等和貧困代際傳遞問題,助力實現全面富裕。
(二)縮小數字鴻溝,保障數字技術使用公平公正,助推全民富裕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雖然總量大、發展速度也較快,但在發展上也依舊存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及數據要素的不平等使用和占有問題。發展不平衡問題在地域分布和城鄉消費水平差距上最為明顯,而在未來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過程中,這種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從地域分布上看,數字經濟發展良好的地區都集中在沿海及內陸一二線城市,而從消費水平上看,我國數字經濟的大部分消費者也集中在城市,偏遠農村地區的覆蓋率依舊較低。青壯年是數字經濟的主要使用群體,老年人的數字服務普及率和使用率都較低。此外,數據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目前大部分的數據產權都掌握在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及企業中,其他企業、機構及消費者作為數據生產的共同生產方,則難以獲得相應的權益。因此,數字經濟并非必然能實現經濟發展紅利的共享。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到數字技術使用的公平公正,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共同富裕的推進。想要縮小數字鴻溝,保障數字技術使用公平公正,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其一,在保持數字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應將城鄉、區域間的數字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縮小數字差距。可通過優先加強經濟發展水平低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互聯網服務的覆蓋,來保障偏遠農村地區群眾的基本數字享受權益。積極引導數據“富裕”的地區對數據“匱乏”地區進行援助,盡可能平衡區域間的數字要素資源配置及數字差距。打通城鄉間的經濟梗阻,加快暢通城鄉間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的流動,縮小城鄉數字差距。
其二,關注弱勢群體和底層人民在數字時代的基本生存需要,保障其公平使用數字技術權利及享受數字紅利的權益。在數字經濟時代,社會的各個領域越來越趨于數字化,給人們帶來了極大便利。然而,社會中的部分特殊群體由于自身限制難以享受到數字紅利。為此,應提升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重點民生領域的數字化水平,健全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從而減少特殊群體的參與壁壘和共享障礙,讓每位社會成員都能平等地享受到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便利。
其三,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建立健全與數字經濟獨特效應相適應的市場監管體制及政策法規,在創新、投資、生產及經營的全過程中貫穿政府的監管和治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牢牢守住數字安全底線,時刻關注數字經濟發展的最新狀況和國際最新反壟斷法,嚴格防范在數字經濟商業模式創新上出現的重大風險性問題、行業技術壟斷問題,為大型企業提供良性的國際市場競爭環境,為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氛圍。加快探索完善“數字稅收”調節政策和立法工作,調節數字經濟領域過高收入,借鑒國外數字經濟立法的經驗,完善數字經濟相關重要領域的立法工作,保障數字紅利惠及全民。
(三)推動公共服務數字化,促進全社會共享發展紅利,助推共建共富
實踐證明,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每走一步都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誠實勞動、辛勤勞動和創造性勞動。因此需要充分激發每個社會成員的主觀能動性,讓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地去踐行共同富裕,形成共建共享共富的和諧畫面。在數字經濟時代,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的普遍使用,極大改變了人們的互動方式和生活方式,但同時也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讓人情關系趨于冷漠。再加上其使用門檻低、成本低等特點,易滋生奸懶饞滑的社會風氣,這些都很大程度地影響到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到共同富裕的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著力點,其質量的高低極大影響到人們生產生活的積極性。而以數字化賦能公共服務領域,可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激勵人們共建共同富裕的積極性。與傳統公共服務以政府機構和職能為中心所不同,在新時代公共服務更加體現服務的數字化、流程的智能化以及與其他領域融合發展等特點。在政府服務領域、社會服務領域、數字城鄉領域等方面共同推進,可讓人民群眾在共建中實現數字經濟發展紅利的全民共享。
其一,在政務服務領域,應利用數字經濟的創新效應來創新政府服務的方式,通過“互聯網+政府服務”的形式,搭建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讓各地區各部門共同通過該平臺來推進“一網通辦”的服務,建設數字政府。通過提高政務服務標準化和智能化水平、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發展來營造“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通過推動政務服務資源下沉、政務服務主動化和精準化來保障“人人享有”的合理格局;通過增強社會關鍵領域的數字化協同合作,來推動社會重大突發性風險事件和重大公共性事件的多方聯動和快速處理,提高處理社會重大突發性事件和風險事件的效率,形成“人人盡力”的制度安排。
其二,在社會服務領域,應充分發揮社會服務數字化的創新性和普惠性作用。利用數字經濟滲透性強、服務領域廣的特點,深入推進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社區和智慧健康等方面的資源服務,優化其資源配置。利用數字經濟普惠性特點,深入開展電信網絡普遍性試點服務,推動信息的全覆蓋建設,形成無障礙模式,特別要加強用數字資源服務弱勢群體的能力。讓更多人民群眾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服務和便利,并鼓勵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多進行跨領域、跨區域的合作,激發全社會成員的參與主動性。
其三,在促進數字城鄉統籌發展上,應發揮數字經濟的協調效應,推進數字城市和數字鄉村的統籌建設。在數字經濟時代,建設智慧城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數字信息技術在城市發展中綜合運用的體現,更是實現城市數字化發展和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方式。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應因地施策、拒絕盲目跟風,科學構建數字孿生城市,分級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在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障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使信息惠農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推進農業農村數字化水平。同時,推進數字城鄉融合發展、帶動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以城帶鄉,最終形成數字城鄉的融合發展格局。
(四)加強政策扶持引領,拓寬數字經濟路徑,助推漸進富裕
數字經濟并不能單獨發揮其創新性、協調性、普惠性和溢出性等效用,它的發展程度與經濟社會的包容性、協調性、平衡性及市場機制的完善程度密切相關。再加上數字經濟在其自發的發展過程中仍然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堅持的是效率優先的分配原則,不僅無法直接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甚至會加劇兩極分化,造成行業技術壟斷、市場秩序紊亂等問題。因此,要充分且正確發揮數字經濟四大效應的作用,少不了完善的配套支持政策和保障其發展的措施體系。應以政府的扶持引領拓寬數字經濟的發展路徑,發揮政府的調節控制作用,保障先富地區充分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帶動后富地區經濟發展,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數字經濟的發展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及生產力水平的,它在經濟較發達地區有良好的發展環境,所以可以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但是在欠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要發展數字經濟,就應發揮政府的資源調控作用及在二次分配中的調節作用,不斷調節收入差距,優化收入分配的結構,加強區域間的聯系程度,充分發揮先富地區的溢出帶動作用;保障各種基礎設施的完善,為數字基建做好政策扶持,縮小區域間的數字鴻溝,為經濟欠發達和不發達地區暢通發展路徑。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構建兼顧效率與公平的數字經濟政策體系,保障數字經濟的普惠性效應,消除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的負面影響;為數字市場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遏制惡性壟斷行為,加強對數字企業運營的指導和監督管理;在保障企業利潤及其生產積極性的前提下,針對數字產品和數字服務等的市場價格進行適當的調控管理,設置合理的價格區間;著力消除數字經濟存在的行業壁壘和屏障,完善準入與準出機制。同時,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應提升治理能力和參與公共服務的水平。通過擴寬區域間的信息互聯渠道、提升部門間的互通程度,打造統一的信息平臺來構建協同治理的發展格局,為推動數字經濟體制改革步入深水區持續賦能,為共同富裕的實現提供保障。政府和相關部門通過加強政策扶持引領來促進區域、城鄉及產業的協調均衡發展,讓數字經濟發達地區帶動不發達地區、高端數字技術領域帶動底端數字技術領域的發展,以先富帶后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參考文獻:
[1] 邵軍.理解數字經濟:內涵、發展和中國情景[J].閱江學刊,2023(3):84-91.
[2] OECD.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a new perspective[M].OECD Publishing,2014.
[3]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2022-01-12)[2023-05-3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
[4] 歐陽日輝.數字經濟的理論演進、內涵特征和發展規律[J].廣東社會科學,2023(1):25-35.
[5] 韓鳳芹,陳亞平.數字經濟的內涵特征、風險挑戰與發展建議[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54-61.
[6]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7]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4.
[8]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9] 新華網.圖解2018全國兩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30.
[10] 李景治.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奮斗目標[J].黨政研究,2021(2):5-13.
[11] 左美云,沈原燕杭,劉妃.智慧健康養老領域接入元宇宙的方式與問題研究[J].科技智囊,2023(1):55-65.
[12] AHLUWALIA R,UNNAVA H R,BURNKRANT R E.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mmitment on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1,38(4):458-470.
[13] ARROW K J.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29(3):155-173.
[14] 袁歌騁,潘敏,覃鳳琴.數字產業集聚與制造企業技術創新[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3(1):146-160.
[15] 彭紀生,仲為國,孫文詳.地方政府間競爭:經濟溢出和技術溢出視角[J].學海,2011(1):9-14.
[16] 陳蘭杰.數字經濟助力“雙碳”戰略的內在邏輯與實現路徑[J].科技智囊,2023(2):20-25.
The Effect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Path of Digital Economy Enabling Common Prosperity
Wang? Hongguang? ? Liu? Guangli
(School of Marxism,Gannan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Jiangxi,341000)
Abstract:Digital economy and common prosperity are the two important issues to promote Chin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Digita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China,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s of digital economy and common prosper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gital economy,with its unique innovation effect,coordination effect,general preferences effect and spillover effect,to enable common prosperity from four aspects:comprehensive prosperity,universal prosperity,joint prosperity and gradual prosperity;pointing ou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common prosperity enabled by digital economy,such as insuffici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momentum,un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between regions,low public initiative,and disordered market order,and from promoting the digit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accelerating the digi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narrowing the digital divide gap,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densed way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in order to efficiently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Key words:Digital economy;Digital technology;Common prosperity;Effect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