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月5 日, 北京天泰賓館高朋滿座, 佳友云集。由中華慈善總會主辦的“2024 中華慈善嘉年華” 活動于此盛大舉行。來自全國各地慈善界以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濟濟一堂, 共襄慈善盛舉, 分享善果芬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慈善總會黨委第一書記、會長宮蒲光,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會長陳存根, 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孫少華,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孫達,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理事會理事長、中企會企業家俱樂部主席、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 中國曲藝家協會原主席、著名相聲藝術家姜昆, 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關牧村, 東潤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孔東梅,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于建偉,微笑列車基金會(美國)北京代表處北亞區總監兼中國項目總監賀勤豐, 北京市慈善協會會長溫慶云等出席活動。
宮蒲光、陳存根、馬蔚華、馮遠分別發表致辭。
宮蒲光代表活動主辦單位在致辭中向長期以來熱心參與慈善事業的企業家、藝術家和專家學者們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向長期以來積極支持中華慈善總會工作的社會各界新朋老友致以熱忱祝福與真摯問候。他說:“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全面邁上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偉業的奮斗之年,也是中國慈善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2023 年12 月29 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修改慈善法的決定。新修改的慈善法將中國特色慈善理念、慈善行為、慈善制度、慈善模式、慈善經驗的優秀成果上升為頂層制度設計,為推動中國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法治基礎?!?/p>
他指出, 對于慈善公益領域而言,2 0 2 3年也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京津冀等地洪澇災害、甘肅臨夏積石山縣地震再次激發了全國各地、社會各界的慈善熱情, 中華民族“ 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優良傳統和偉大精神再次得到充分彰顯。
他強調,2023 年是中華慈善總會取得優異成績的一年,總會各項工作呈現出逆勢增長的良好趨勢,其間共接收社會捐贈款物價值58.99 億元, 同比增長20.17%, 徹底扭轉了近年來由于醫藥政策的調整,形成的業績斷崖式下滑趨勢;總會“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榮獲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總會黨委被民政部部管社會組織綜合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過去一年里,中華慈善總會緊密攜手全國各級慈善會,在繼續聯合開展“患者援助”“微笑列車”“一張紙獻愛心”等傳統品牌項目的同時,進一步拓展與深化合作,共同實施包括“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在內的一系列新慈善項目,形成了覆蓋全國的慈善幫扶網絡和救助體系。并合作舉辦了“中華慈善論壇”“長三角慈善論壇”“沿黃九省慈善論壇”等多個慈善文化品牌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他指出,2024 年是中華慈善總會成立30 周年。30 年來, 總會廣結善緣、廣開善路、廣播善種、廣結善果。共籌募慈善款物價值1500 多億元,使數以千萬計困難群眾得到救助,成為助力兜底保障、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倳褤碛腥珖鞯貢T單位547 個,個人會員20 名,業已形成了一個遍布全國、規模龐大的慈善網絡??倳B續被民政部評為“ 全國先進社會組織”,自2008 年起三次蟬聯“全國AAAAA 基金會”稱號。總會與眾多港澳臺和海外公益慈善機構建立起良好合作關系,共同實施慈善項目,開展慈善活動,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他表示,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逐夢未來當啟新程。新的一年,黨和國家為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開創了廣闊空間和遠大前程,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為慈善事業注入了無盡的源水活力?;诖?,中華慈善總會將以巨大的熱忱、百倍的信心和有力的行動,不斷為中華慈善增加新的注腳,為中華大愛增添新的暖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偉業貢獻新的力量。
陳存根在致辭中代表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向本次嘉年華活動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說,中華慈善總會作為我國慈善事業的開拓者、引領者、排頭兵,經過30 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推動國家公益事業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眾多公益慈善機構、基金會的榜樣和典范。他說,當前,我國正經歷著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型,社會問題和矛盾由相對簡單趨同向多元錯綜復雜轉化,呈現出更加個性化、差異化、散在化特征,訴求多元、原因萬端,相互交織、錯綜復雜, 具有鮮明的專業社會性特征, 傳統的普通社會救助難以有效解決社會現實問題。與之相應,政府施政理念正在從以管制為主的社會管理向黨建引領、多元參與、完善服務、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轉變,傳統簡單的送錢送物扶危濟困正在向專業賦能助人全面發展的社會服務轉換,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作用,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這已成為現代社會治理的迫切需要。
他希望繼續和慈善總會以及各類公益慈善機構更加緊密合作,共謀慈善社工融合發展大計,共同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
馬蔚華以“ 弘揚企業家精神 推動中國慈善事業新發展” 為題發表致辭。他說, 公益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慈善是仁慈與善行的統一, 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互助。而公益則是指大多數人的福祉和利益。公益精神就是為愿意為公共利益而奉獻努力的精神, 也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延續。邁進新時代, 慈善公益的內涵與外延都發生了變化, 同時, 公益慈善力量的服務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令人欣喜的是, 在公益慈善事業發展過程中, 有一種強大的力量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就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加入了慈善公益行業, 不僅在商業領域創新創業, 為經濟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更在慈善事業上展現出了大愛無疆的精神。過去幾年, 全國人民共同經歷了許多挑戰與困難, 無論是抗擊疫情、脫貧攻堅,還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30·60”戰略目標。企業家們都挺身而出, 沖鋒在前,以無私奉獻的精神為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社會各界攜手共進、共同努力, 為推動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壯大、為共建更加美好的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
馮遠在致辭中說:“公益慈善從來都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深融入炎黃子孫文明血脈的道德基因,也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股強大精神力量。文藝與慈善同樣不可分割,因為文藝的生命力源于生活,源于文藝家的同理心與同情心。與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正是每一個藝術家與慈善人的共同心愿。70年的人生經歷讓我看到了在‘ 服務人民、助人為樂’‘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共同理念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下,人民生活所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也更加彰顯了慈善公益的意義和價值?!?/p>
慈善嘉年華活動中,著名作家莫言、著名藝術家姜昆、著名主持人朱軍被授予“中華慈善總會形象大使”證書。宮蒲光為三位“形象大使”頒發證書,莫言作為代表在發表的感言中介紹了慈善文化對自己生活與創作的巨大影響,以及他與中華慈善總會于2022 年2 月合作設立的“莫言同心項目”進展情況。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24批共計334 名來自西藏、甘肅、寧夏、新疆、山東、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困難家庭先心病兒童的救助。
姜昆與著名歌唱家李丹陽、陳思思,著名演奏家王小瑋被授予“中華慈善總會首屆數字公益節形象代言人”稱號。孫少華、孫達為其頒發證書,姜昆作為代表在發表感言時深情回憶了自己從1998 年起便與中華慈善總會合作為張北地區抗洪救災舉行義演活動的情景,以及多年來他始終恪守慈善初心,常以義演、義賣等方式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真切感受。
活動中還穿插進行了文藝演出,著名女中音歌唱家、中華慈善總會名譽副會長關牧村與李丹陽、陳思思、王小瑋、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劉亦仙以及北京紅舞舞蹈團的演員們為慈善嘉年華奉獻了精彩節目。
嘉年華活動開始前, 與會嘉賓還觀看了中華慈善總會專題展覽與宣傳片。來自全國各地慈善組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代表1 5 0 余人出席活動。嘉年華活動由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田川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