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開展于2 0 1 1 年的中華慈善總會“ 慈善文化進校園” 項目, 十多年來經過多方共同努力積極推進, 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營造全民慈善的社會氛圍, 厚植慈善根基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第八專題“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中明確指出“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國慈善文化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之中, 推進中小學校園內的慈善文化建設, 營造相應的慈善文化氛圍, 也順應了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最新要求。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讓慈善之花開遍校園內外的每一個角落, 2 0 2 3 年末至2 0 2 4 年初, 全國各地中小學校園掀起了新一輪“ 慈善文化進校園” 活動的熱潮。《慈善》雜志選取各地開展“ 慈善文化進校園” 活動的幾個縮影, 具體情況及詳細內容,供各位讀者參考。
容桂慈善會:
2 0 2 3 年度“ 慈善文化進校園” 系列活動圓滿閉幕,青少年慈善義賣集市溫暖人心!
2024 年1 月28 日下午,隨著寒假的到來,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教育辦公室和容桂慈善會聯合舉辦的容桂街道2023 年度“慈善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也迎來了高潮——活動閉幕式暨青少年慈善義賣集市在容桂漁人碼頭開展。活動旨在進一步培養青少年的慈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提高他們的團隊協作和組織協調能力,同時通過義賣活動籌集善款,幫助容桂街道的困難群體。
本次活動共設置1 5 個義賣攤位, 均由容桂街道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組成, 攤位的義賣物品琳瑯滿目, 各不相同, 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慷慨解囊。
活動伊始, 主辦單位分別向本次系列活動的支持單位致贈紀念品, 感謝他們的支持和參與,為活動的成功舉辦提供了有力保障。
隨后, 主辦單位分別為1 7 名參與了“ 小眼睛里的善文化” 攝影比賽參賽者頒發獎品和紀念證書, 他們的攝影作品不僅記錄了慈善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的精彩瞬間, 更見證了青少年們對慈善事業的熱愛和投入。
本次義賣集市籌集的善款將全部用于容桂慈善會“ 善暖容桂” 公益項目公募備案編號為5 1 4 4 0 6 0 6 7 8 2 9 8 5 6 7 5 7 A 2 4 0 0 1 。
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彰顯了青少年們的慈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也為構建和諧社會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雖然2 0 2 3 年度活動已圓滿閉幕, 但是慈善的種子已經在青少年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 他們將繼續傳承慈善精神,為社會的和諧與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臨沂外國語學校:
沂南縣慈善總會參觀團來校交流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
2 0 2 4 年1 月1 8 日, 在沂南縣慈善總會副會長高善群同志帶隊下, 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教體局教科研中心李展廷副書記、沂南中學李守峰副校長、沂南縣特殊教育學校李常海副校長、沂南縣慈善總會宣教部袁俊浩部長一行5人, 蒞臨臨沂外國語學校參觀指導慈善文化進校園工作。沂河新區三級高管、慈善總會會長張均德、沂河新區慈善總會副會長張洪基、沂河新區教育體育和衛生健康局副局長王曉華、臨沂外國語學校黨總支書記李麗娟、副校長解自如及部分教干教師陪同并參加座談。
高善群副會長一行饒有興致地參觀了臨沂外國語學校慈善文化長廊,解自如副校長整體介紹了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概述,學校小講解員圍繞知善情、踐善行、揚善舉、報善恩等板塊介紹了學校在慈善文化建設方面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
“慈善文化長廊”內容涵蓋:慈善文化的淵源;學校“善”文化與慈善文化的滲透融合;古今中外名人關于慈善的名言;現代慈善模范代表及臨沂市模范代表;學校推進慈善工作組織機構;學校作詞作曲的《慈善之歌—大愛無疆》;以慈善主題的繪畫、手抄報、書法等學生作品;我校學生進福利院、進社區獻愛心活動;市、區、校組織的困難師生慈善資助活動;學生開展的慈善演唱會、慈善義賣活動;家委會組織的慈善捐助、愛心護學、書畫義賣等活動以及在慈善文化引領下學校涌現出的眾多向善少年和向善教師。
參觀完慈善文化長廊,全體參觀人員觀看并聆聽了由學校老師填詞、譜曲,并由高中部學生現場演唱的《大愛無疆》,獲得參觀嘉賓的熱烈掌聲。
攜手謀發展,共筑慈善夢。慈善文化建設既是一項社會責任,也是推動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臨沂外國語學校將以本次參觀交流活動為動力,進一步推動慈善文化在校園中的深入發展,為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和弘揚作出更大貢獻!
儀征市慈善總會:
儀征市推進慈善文化進校園, 厚植慈善根基!
2023 年, 江蘇省儀征市慈善總會聯合市教育局,將校園慈善文化建設納入年度工作計劃,通過實驗小學東區校示范引領,對照“六個一”標準,各學校結合教學實際,在推進慈善文化與教學理念、教學活動和德育實踐融合方面進行探索,讓更多師生了解慈善、參與慈善,讓慈善文化在校園落地生根,讓慈善美德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風,全力跑好立德育人“接力賽”。
實驗小學東區校是儀征市首家慈善文化校園,該校打造“一館”“一園”“一廊”“一角”,“一館”指慈善文化館,“一園”指善行園,“一廊” 指善言善行歲月長廊,“ 一角” 指善行書吧。這些地方處處體現“善”的元素,慈善發展的歷史、儀征慈善人物故事、慈善歌曲、慈善名言、學校慈善活動等圖文隨處可見,大屏不定期循環播放學校開展的慈善活動照片、視頻,慈善名言等,讓慈善的種子在師生心中落地生根,讓慈善的雨露潤澤師生心田。
儀征實驗小學(東校區)校長周福松:“從2021 年開始, 在儀征市慈善總會的幫助下, 我們學校積極開展了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營造濃濃的慈善文化氛圍, 開展‘99 公益日’ 捐款、跳蚤市場,以及我們在課堂上使用《慈善讀本》,讓孩子們從小接受慈善,人人爭當慈善大使,從小培養慈善的基因。”
慈善一日捐、慈善義賣、慈善課堂、雷鋒活動……越來越多的慈善活動陸續在儀征市各個學校開展,以多種形式宣傳慈善,讓學生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大儀中心小學2023 年獲得“慈善文化校園”稱號,在校園慈善文化建設中,該校抓住“中華慈善日”、世界紅十字日、《點燈》閱讀推廣等節點的教育契機,通過集體晨會、主題班會、手抄報比賽等形式進行慈善教育,用口講述大德大愛故事,用筆刻畫慈善大愛大善人物形象。同時,引導師生積極參與學雷鋒志愿活動、跳蚤市場、“99 公益日”慈善捐款、紅十字會救助捐款等活動,為慈善事業貢獻力量。
近年來, 儀征市慈善總會圍繞“ 六進” 活動,著重加強校園慈善陣地建設,慈善文化進校園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儀征市實驗小學東區校、大儀中心小學、新城中心小學、馬集中心小學、真州小學、儀化三小和市第三中學等10 所學校驗收合格,獲得“慈善文化校園”的稱號。預計2024 年年底,儀征市獲得“慈善文化校園”稱號的學校將不少于25 所,基本達到全覆蓋。
儀征實驗小學(東校區)校長周福松:“我們學校將在創建揚州市慈善文化新校園示范校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活動,和儀征市慈善總會,儀征市公園多多合作,通過帶領孩子們多做一些慈善,走進敬老院,走進社區,走進街道,讓孩子們從小能夠接受慈善,更多地幫助有需要的人。讓愛的種子撒滿世界。”
下一步, 儀征市慈善總會將繼續推進校園慈善文化陣地建設,通過挖掘提煉典型經驗和優秀做法,發揮教育資源作用,推動校園慈善文化“一校一品”特色打造,使慈善文化和教育實踐達到互促互進、共生共榮的效果, 進一步提升慈善文化進校園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