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
經典電影《華爾街之狼》里,有兩段臺詞讓人印象深刻。
第一段,“沒有人知道明天的股價是漲是跌,讓股民感到興奮就好。”
第二段,“去他的客戶!你唯一的職責就是引他們上鉤,把你客戶兜里的錢揣到你兜里。”
一個冷知識:廣州芳村,就被稱作中國茶葉市場的“華爾街”。
貪婪的人終會死在貪婪之地,這似乎并不值得同情,但他們之中,也并不乏勤懇之人。
就像那個金融圈里廣為流傳的小故事:
一幫華爾街的金融人士都買了自己的游艇,有個人突然問道,你們都買游艇了,但你們客戶的游艇在哪里呢?
無論是何種產品,還是茶葉,從加上金融屬性的那一天起,它的實際價值就取決于人性了。
游金宇(化名)在茶幾上排開幾片茶餅,心情復雜。
他的茶行距離涉事的昌世茶店鋪不到 200米。
2023年10月前,他還認為那個其貌不揚的年輕人來頭不小,“我以為他們有實力,這次應該是個發財的好機會。”
那段時間,昌世茶舉辦了很隆重的開幕儀式,每天都在群里發很大的紅包,中秋節還送了月餅,“把關系打理得很好”。
老茶商游金宇,在經歷了觀望、盤算、調研等過程后,加入了這場由00后大老板陳世鴻出面操盤的擊鼓傳花游戲。
超過500位茶商上當,總額或超5億元,結果00后操盤手不見蹤影。
直到爆雷時,眾人如夢初醒,那些準備暴富的老玩家們被一個年輕后生騙了……
廣州市昌世茶茶業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23年6月5日的茶行,9月開始在茶葉市場宣傳自身產品。
9月20日,是“昌世茶”開業的日子,當天的開業活動舉辦得非常隆重。
游金宇在旁邊謹慎地湊著熱鬧。
眾多提前收到信息的茶商來到現場,參加認購活動并進店參觀,發現店里布置得十分考究,與大型品牌茶葉店相比也不遑多讓。
開幕現場,“昌世茶”推出的第一款產品,每提(357克/片,7片/提)申購價為41 888元。
這個價位不可謂不高,大部分茶商都打算再觀望一下,看看其后續經營情況,再判斷這個品牌是否值得信任。游金宇經驗豐富,自然也知道小心駛得萬年船的道理,但獵人也清楚,要釣大魚,就得放長線。
“舉辦活動,本就不是為了賣茶,而是為了下餌。當天,茶商們都加入了一個茶葉交易群。”
殊不知,餌,就在群里。
“昌世茶”開業當晚,便出現了一些茶商在群里賣貨。最開始是喊“41 888出1~10提‘昌世茗雅’,現貨,私聊有效。”
游金宇沒有動心。
幾分鐘后,便有其他茶商提價,“42 388出1~10提‘昌世茗雅’,現貨,私聊有效”。

再過幾分鐘,又有人把單價叫賣到42 888。與此同時,也會有“買家茶商”回復“拍1”“拍2”,表示購買。
如斯反復,價格一路水漲船高,直到高到一定程度,群里才逐漸安靜下來。
過了兩三天,之前賣貨的那批茶商又出來,在群里吆喝:“43 000找1~10提‘昌世茗雅’、現貨,私聊有效。”“43 200找1~10提‘昌世茗雅’,現貨,私聊有效。”
在行話里,“找”是“買”的意思,他們要回購前幾天才賣出去的茶葉,并且回購價比售賣價還要高。
持有幾天,漲價幾千元,這使游金宇覺得,這款茶葉是有收藏價值的,有人接盤的。
也不排除有些茶商一眼看出這其實就是一場騙局,某些參與者是“托兒”。
但游金宇依然抱著僥幸心理,認為品牌新開,割韭菜也需要一個周期,自己不會成為最后一波倒霉的接盤俠。
一周不到,500多位茶商入了局,游金宇也抱著賺一把然后及時止損的心態,加入了游戲。
欺詐與貪婪交織出一片海市蜃樓般的幻象,所有入局者都在幻想從局中賺錢。
僅僅兩個月,“昌世茶”把產品單價從最初的每提三四萬元,炒到最高7萬余元。
第一次游金宇的朋友花4.8萬余元買了一提“昌世茗雅”,最后出手時虧了2 000元,“后來陸陸續續買著玩,中間有虧也有賺”。11月下旬,他買了11提“昌世雄峰”,每提6萬多元。
游金宇也用10萬元買了2提貨。他身邊很多人都買了5提甚至更多數量的貨。購買第五批產品的人數和產品數量前所未有。
前期,昌世茶設定了不低的門檻,放票的量大概都是500~600提,要求茶商有經驗或有關系,“很多人都沒拿到。”還有茶商想加入,也被拒絕了。這給了游金宇“他們做得很不錯”的感覺。
“饑餓銷售”的反響很好,游金宇稱“市場一些有分量的老板也在玩”,此前,他主要投資大益茶,他工作的茶行的柜子上碼了好幾箱大益茶,“有老板自己投資的,有客戶要的。”
另一方面,加盟商也有連帶屬性。加盟商有“鎖倉”的規則,需要買若干提茶葉存放在發行方,一年內慢慢“減倉”。“如果我介紹人來,可能鎖倉的錢會更快減倉。”游金宇說。
每個茶商都知道這是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同時也都僥幸認為自己不是最后一棒。
昌世茶的招商簡介顯示,加盟商分為5個等級,首次配貨在8萬至150萬元不等。游金宇屬于“授權體驗館V1”,需要配貨20萬元和押金2萬元。鎖倉規則要求發行方一年內不會崩盤,否則配售金額全數覆沒。
茶商們都覺得,過幾天茶商“托”依然會慢慢加價回收。
但11月30日晚上八點多,“詭異”的事情發生了——茶商“托”都沒有現身。
晚上十點十一點前后,他們突然出現,統一以“44 000找茶,有多少要多少,客戶上車抄一下底”報價買貨。
游金宇一盤算,44 000元的回收價,比52 000元的購入價低了很多,這幾乎是不可理解的,因為按照前面四批產品的操作,回收價都會比分貨價格高。
當時有茶商覺察到有問題,就直接在微信群里把貨賣了。
更多的茶商除了疑惑,沒有太多的動作。
12月1日上午,茶商“托”依舊沒有出現,微信群里開始有人以越來越低的價格出貨,但沒有人愿意接盤。
這時候的茶商驚覺苗頭不對,“不好,要出事了。”
他們趕到昌世茶門店前,要求公司負責人出面說明問題,而此時,門店出現了很多保安。
游金宇說,昌世茶的負責人陳世鴻一直在二樓,沒有下樓與茶葉商戶協商。
當天,仍然有茶商以6 000元的價格出貨,而寥寥無幾的接盤人開出的價格只有2 000元。
一夜之間,“昌世雄峰”從50 000多元跌到2 000元。
在芳村,“金融茶”并不是新鮮事物,此前“金融茶”的玩法,還算溫和。
茶商以一定價格買若干批茶葉,廠家會在微信群里先做出承諾——某牌的茶葉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一個月后以高出買入價格的20%回收。
前幾次交易,廠家會都會回購,給茶商甜頭,等參與的人足夠多,“盤子”足夠大了,廠家就不再回收,茶葉價格隨之大跌。價格下跌過半之后,廠家會再出來回收一些貨,讓茶商有止損的機會。
說到底,茶商在“賭”,相信自己不是運氣最差的那一個而已,只是估計沒料到,這次昌世茶會做得這么絕。
令所有想薅羊毛的玩家沒想到的是,“昌世茶的游戲,操盤時間更短,回收的約定更隱秘,最后甚至一刀切崩盤,不給任何緩沖的機會。”游金宇說。
而在此時,還沒有人知道背后玩家陳世鴻的真實身份,甚至,連這個名字的真假,都尚未可知。
昌世茶崩盤之后,有部分茶商到公安局報案,希望可以立案處理。但警方也無法立案,這是茶商自發的市場行為,即“自己買茶買虧了,掉價了,現在不服氣,得找廠家理論”。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沒有實際的證據證明這是一起涉嫌非法集資的詐騙事件。無論是加盟商簽訂的合同,還是微信群里的聊天記錄,沒有任何承諾回收的字眼。
而對于茶商托的說法,店里的人也直接推了個干凈,稱根本沒有托,昌世茶是現貨模式。
茶商們蒙了——是啊,“昌世茶”從未白紙黑字承諾過回收,用什么指證他們詐騙呢?
事情到此陷入死局,騙人的安然無恙,被騙的咬碎了牙。
法律是講證據的,沒有證據,說什么都是徒勞。
事實上,日常交易中茶商不能直接接觸到陳世鴻。游金宇只在眾人聚集在昌世茶門店討說法時見過陳世鴻一面,“他一點也不慌張,一點也沒有年輕人遇到重大困難的模樣。他很淡定,說只是一時跌倒,還會東山再起。”
昌世茶爆雷后,商家曾多次與他協商退款事宜。游金宇也希望陳世洪給茶商一些信心,對方回復稱,“一個品牌壯大其實是有很多聲音的呈現,正常”,“我們最近做了很多工作籌備下個階段,經銷商之間要更加團結,零和博弈走偏了方向”。
陳世鴻很精明,他從未在公開場合許諾會回收茶產品,“與加盟商溝通時可能會提及,但也沒有留下文字證據,這個局做得很隱秘”。
陳世鴻的“淡定”還表現在,門店爆發沖突后,街道協調雙方展開協商。昌世茶要求加盟商提前“預約取號”,根據號碼順序跟陳世鴻及其律師一對一協商。加上合同條款做得滴水不漏,游金宇逐漸認為,“背后如果沒有一個團隊支撐是做不到如此冷靜的。”
隨著深挖,陳世鴻的身份也逐漸存疑,他并非昌世茶的高管或股東。游金宇覺得,陳世鴻只是一個“替死鬼”。
一個“00后”把一群混跡茶行超過10年的茶商耍得團團轉,背后離不開芳村長久以來的金融茶投資邏輯。
在茶葉圈里,茶葉分為“消耗茶”和“金融茶”。金融茶用于收藏和炒作,交易標的為普洱茶,屬于投資品。
一如資本市場,普洱茶也衍生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以及發行方、投資者、經紀人、行情報價系統以及交易平臺。
“發行銷售的過程,稱之為一級市場。發行銷售完畢后,散戶之間的買賣,稱之為二級市場。發行時也可以一次性賣給一個或幾個大的代理商或者批發商,然后由代理商或者批發商在二級市場炒作買賣獲利。”而這幾乎是和虛擬貨幣發行、郵幣卡詐騙一樣的游戲。
出事后陳世鴻暫時沒有被警方帶走,陳世鴻有露面跟加盟商“預約式協商”,也有待在昌世茶門店,“下面關了燈,二樓還有人,市場下班后可以看到里面二樓有燈光。”
至今,昌世茶門店一樓仍有人在走動,市場下班后,兩名陳世鴻雇的“安保人員”在門店附近經過。
金融茶江湖的規則也從根本上決定了茶商維權道路的艱難。
大量散戶只跟槍手交易,并不直接與發行方老板對接,屬于二級市場交易。若干個槍手對接不同的散戶,也降低了其聚集維權的可能性。
而且昌世茶也顛覆了以前的“玩法”,爆雷后只愿意跟加盟商回購茶葉,不管散戶。
也就是說,散戶跟昌世茶不存在任何白紙黑字的商業關系,除非槍手一起“反水”,否則散戶很難維權。至于加盟商,雖然有一紙文件,但只簡單地注明了加入時間、押金和配貨金額,沒有包括回購在內的承諾。
游金宇所在的報警群有480多人。“前幾天還很活躍,但后面沒人吭聲了。”
12月12日,昌世茶發布了一則聲明,強調了不會“跑路”,并就“不實言論”報了警。
但在這則聲明里,連陳世鴻的名字都是錯的,被寫作“陳世洪”。
抑或從頭到尾,也沒有人知道到底哪個hóng才對……
昌世茶的騙局模型并不復雜:
1.利用互聯網思維贏得傳統玩家的信任;2.將金融茶套路嵌入私域體系,證明這個計劃可行;3. 通過經驗和誘惑,吸引玩家參與,意圖與其一同獲利;4.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方式,出乎意料地迅速反轉并“割掉”傳統茶商。
在經濟好時主傾向于與同行伙伴聯手割取用戶。但行業不景氣時,則選擇直接收割同行。
其成功的秘訣在于“新瓶裝老酒+不講武德”,最終參與的人只能認栽。騙局是否成立,取決于人性里的貪欲。
而被騙的茶商的弱點主要有兩個:1.路徑依賴,認為同行之間一定講武德,能夠共同歡樂;2. 貪,明明知道是騙局,卻相信自己可以脫手,最終被套牢。
而這可能也是“金融茶”騙局屢見不鮮的根本原因: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每個人都祈禱著自己不會成為最后的失敗者,只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這次的風波還在繼續,還沒有最終的結果,游金宇坐在店里,看著眼前的茶葉,若有所思地說道:“其實,這種騙局是騙不了外人的,只有在茶葉圈子里的人才知道,有些茶真的具有投資收藏價值,也只有業內人士才會相信一片茶的價格可能高達上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