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11-13
作者簡介:張少欣(1991—),男,本科,工程師,從事路橋設計工作。
摘要 為了保證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質量,文章以某重載交通的高速公路為研究對象,闡述了玄武巖纖維對瀝青混合料性能的增強機理和配合比設計方法,基于車轍試驗、小梁彎曲試驗、有限元軟件研究了玄武巖纖維瀝青路面在不同摻量下的路用性能。同時,以路面破損狀況指數PCI為評價指標,探討了玄武巖纖維的應用效果,研究成果可供類似項目借鑒。
關鍵詞 玄武巖纖維;瀝青路面;增強機理;配合比;路用性能
中圖分類號 U416.21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1-0119-03
0 引言
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便、行車噪音低、養護簡單,在高速公路項目中取得了廣泛應用。但是,瀝青路面在車輛荷載反復作用下,尤其是重載和超載車輛占比高的地方,容易出現裂縫、車轍、坑槽等病害,影響行車安全。同時,玄武巖纖維的力學性能及隔熱、耐腐蝕效果好,能在極端溫度環境下工作,將其加入瀝青混合料中,能起到吸附、防止裂縫擴展、加筋等作用,以降低瀝青混凝土路面破損程度[1]。因此,進一步研究玄武巖纖維在瀝青路面建設中的應用十分必要。
1 工程概況
1.1 設計標準
研究對象為某平原區高速公路,其路線長度為45.5 km,起點樁號為K32+000,終點樁號為K77+500,設計速度為100 km/h,路基標準橫斷面寬27 m,沿線以填方路堤為主,邊坡坡率是1∶1.5,路面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厚度69 cm,上面層為厚4 cm的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3。
1.2 建設條件
由交通量調查數據可知,該高速公路沿線的交通量大,且重載和超載車輛占比高,屬于重交通等級。同時,項目所在區域的夏季年降雨量較大,高溫持續時間長,冬季雨水徑流或溫度變化會使瀝青路面性能持續衰減。為了盡量減少瀝青路面的裂縫、坑槽、車轍等病害,擬采用玄武巖纖維加入上面層AC-13中,以提高路用性能和應用效果。
2 玄武巖纖維增強機理和配合比設計
2.1 玄武巖纖維增強機理
玄武巖纖維需要把玄武巖礦石加入粉碎機處理,隨后高溫加熱,并在專門的設備上連續拉拔制作而成,其對瀝青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增強機理闡述如下:
2.1.1 吸附作用
玄武巖纖維是由成千上萬條極細的單絲組成,當加入瀝青混凝土后,單絲會在混凝土中分散開來。此時,玄武巖纖維能夠吸附游離狀瀝青,形成纖維—瀝青界面層。瀝青混凝土中的部分極性分子和界面層之間存在“引力”,將玄武巖纖維和瀝青連接成整體。
2.1.2 阻裂作用
玄武巖纖維分布在瀝青混凝土中,會產生三維空間網狀結構。在瀝青路面受車輛荷載產生細小裂縫后,玄武巖纖維能憑借其良好的抗拉性能,約束瀝青路面變形,阻止細小裂縫的進一步擴展。玄武巖纖維的阻裂機理可用,可以由其應力強度因子來定量表達,具體函數見式(1)[2]:
(1)
式中,P——裂紋頂端集中力(kN);b——纖維至裂縫頂端距離(m);a——裂縫寬度(m)。
2.1.3 加筋作用
在車輛荷載作用下,瀝青路面的受力主體是瀝青和集料骨架,受力也是從表面向內部不斷擴散的。而玄武巖纖維表面粗糙,呈凹凸不平的狀態,能與周邊基質瀝青、集料、礦粉等更好地結合。玄武巖纖維、瀝青、集料的抗變形能力不同,在外力作用下,三者之間會發生相互錯動,使玄武巖纖維發揮“受力筋”的作用。
2.2 配合比設計
2.2.1 原材料選擇
結合高速公路所在區域的氣候特點,瀝青采用90號A級,粗集料和細集料分別選擇堅硬、無雜質的石灰巖和機制砂,相關技術指標均符合現行規范要求。同時,選用的玄武巖纖維化學分子以氧化硅、氧化鐵等為主,技術指標如下:切斷長度為6 mm、密度為2.65 g/cm3、斷裂伸長率為2.5%~3%、使用溫度?260~650 ℃,軟化溫度1 050 ℃、彈性模量為100 GPa、抗拉強度為3 500 MPa。
2.2.2 礦料級配
結合《規范》,得到了該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層的礦料級配,見表1。
2.2.3 最佳油石比
確定瀝青混凝土路面最佳油石比時可以取4.8%為中值,間隔0.5%向下或向上制作試驗試件,不考慮玄武巖纖維摻量。隨后,按照相關試驗規程來測定不同油石比下的試件性能參數,實現結果見表2[3]。
結合《規范》要求,假設試件毛體積相對密度最大值、穩定度最大值、空隙率中值、瀝青飽和度中值所對應的油石比分別是A1、A2、A3、A4,則OAC1=(A1+A2+A3+A4)/4=4.55%。同時,由表2可知OAC2為4.3%,則該公路瀝青路面的最佳油石比OAC=0.5×(OAC1+OAC2)=4.42%。
3 玄武巖纖維瀝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
3.1 路用性能試驗方案
3.1.1 高溫穩定性
在夏季高溫天氣下,玄武巖纖維瀝青混凝土路面會出現較大的塑性變形,可用車轍試驗來評價其高溫穩定性。車轍試驗使用的試件是板狀,其長度、寬度、厚度分別是30 cm、30 cm、5 cm。試驗溫度取60 ℃,輪壓取0.7 MPa±0.5 MPa,車輪往返碾壓速度為42次/min,且碾壓方向與車輪行走方向相同。
由于玄武巖纖維瀝青路面產生車轍需要時間持續累積,總車轍變形量無法很好地反映材料的高溫性能,宜用動穩定度DS來表示,具體可按式(2)計算[4]:
(2)
式中,t1、t2——車轍時間,可分別取45 min、60 min;
d1、d2——t1、t2所對應的變形量(mm);N——車輪往返碾壓速度(次/min);C1、C2——分別為試驗機類型系數、試件系數。
3.1.2 低溫抗裂性
在連續低溫天氣下,尤其是晝夜溫差大的區域,瀝青混凝土內會因晝夜溫差變化而受到溫縮應力,出現裂縫病害。而裂縫又為雨水滲入提供了良好通道,從而引起路面產生嚴重的水損問題。在實際項目中,多選擇小梁彎曲試驗來評價玄武巖纖維瀝青混凝土的低溫抗裂性,其試件是長度、寬度、厚度分別為250 mm、30 mm、35 mm的立方體,采用跨中加載的方式,加載速率為20 mm/min,試驗溫度取?10 ℃。試驗結束后,可計算出試件的彎拉應變ε,見式(3)[5]:
(3)
式中,L——試件跨徑(m);h——試件高度(m);b——試件寬度(m)。
3.2 路用性能試驗結果
基于上述方案,該文研究了瀝青混凝土在不同玄武巖摻量下的高溫穩定性(動穩定度)和低溫抗裂性(彎拉應變),為確定最佳玄武巖摻量提供理論依據,具體試驗結果見圖1。
由圖1試驗結果可知:相對于普通瀝青路面,玄武巖纖維瀝青路面的動穩定度與彎拉應變有明顯的提升。隨著玄武巖纖維的提高,瀝青混凝土的動穩定度呈“先增加后減小”趨勢,在摻量為0.4%時達到最大值4 058次/mm,滿足規范要求;混合料的彎拉應變隨纖維摻量的變化趨勢同上,但在摻量為0.3%時應變最大,為3 250×10?6,滿足規范要求。
上述現象表明:當玄武巖纖維摻量小于最佳摻量時,能充分分散在瀝青混合料中,相互搭接成筋,形成三維空間結構。當玄武巖纖維摻量過大時,容易出現“黏結成團”現象,使得混合料的性能下降[6]。綜上,建議該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玄武巖纖維最佳摻量取0.4%。
3.3 玄武巖纖維瀝青路面模擬
利用有限元軟件建立玄武巖纖維瀝青路面的計算模型,路面有限元模型尺寸為1 m×1 m×1 m的立方體,用實體單元模擬,用正六面體單元劃分網格。路面結構層的網格加密,尺寸取0.2 m,其他網格尺寸為0.5 m,最終劃分了328個單元,399個節點。同時,模型底部設置為固定約束,模型側面約束X方向變形,模型頂部為自由邊界。
施加車輛荷載后,得到了玄武巖纖維瀝青路面的位移云圖,如圖2所示。
圖2計算結果表明:玄武巖纖維瀝青路的變形主要集中在上面層和中面層,最大值僅1.55 cm,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好。相對于普通瀝青路面,其最大變形量減小了68.5%,說明玄武巖纖維在車輛荷載作用下的抗變形能力較好。
4 玄武巖纖維瀝青路面應用效果評價
為了探討玄武巖纖維瀝青混凝土在實際項目中的適用性,修筑了試驗段(A路段),并與普通瀝青路面(B路段)進行對比,對比了兩者的破損情況。
經現場調查發現,A路段和B路段均有裂縫,且以橫向裂縫為主。同時,人工記錄了裂縫的破損程度,結合《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JTG 5210—2018)計算了不同路段的PCI值(路面破損狀況指數),詳細計算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玄武巖纖維瀝青路面和普通瀝青路面的PCI指數平均值分別為94.9、89.08,評價等級為優的路段占比分別為80%、40%。
5 結語
該文以某高速公路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玄武巖纖維瀝青路面的增強機理、配合比設計方法、路用性能及應用效果,研究成果表明:
(1)在瀝青混凝土中加入玄武巖纖維后,能起到吸附、阻裂、加筋等作用,改善路面使用性能。
(2)隨著玄武巖纖維摻量提升,瀝青路面的高溫穩定性和低溫抗裂性有明顯改善。綜合考慮經濟性和可行性,建議纖維最佳摻量取0.4%。
(3)在車輛荷載循環影響下,玄武巖纖維瀝青路面的變形集中在上、中面層,且明顯小于普通路段。
(4)經試驗段對比發現玄武巖纖維瀝青路面的破損程度較小,這說明瀝青混合料中加入玄武巖纖維后,其應用效果更好,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譚敬儒, 劉尊青, 謝海巍, 等. 玄武巖纖維AC-13C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 公路與汽運, 2023(5): 62-67.
[2]齊文彬. 玄武巖纖維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23(4): 6-10.
[3]方雪飛, 寇長江, 陳闖闖, 等. 不同形態玄武巖纖維增強SMA瀝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 市政技術, 2023(8): 89-95.
[4]周小花. 纖維摻量對公路瀝青混凝土抗疲勞性能的影響研究[J]. 江西建材, 2023(7): 40-42.
[5]李澤飛. 玄武巖纖維瀝青路面在公路建設中的應用[J]. 交通世界, 2023(18): 47-49+52.
[6]陳金通. 添加玄武巖纖維的SMA-13在特殊路段的路用性能分析[J]. 福建交通科技, 2023(6):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