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11-06
作者簡介:包宇(1989—),男,碩士研究生,工程師,從事企業產業投融資、能源、信息化管理與研究工作。
摘要 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政策實施后,出行者與高速公路經營企業之間存在明顯的利益沖突,通過虛擬積分等差異化收費機制,調節出行者在高速路網中的交通分布,能促成解決擁堵和減少駕乘者損失的雙贏局面。文章提出將道路擁堵補償模型和差異化收費模型中用戶所獲得的成本收益作為虛擬積分,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基于虛擬積分的商業運營模式及相關建議,以實現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積分體系的可持續發展。該研究為高速公路收費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 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虛擬積分;商業模式
中圖分類號 F542.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1-0171-03
0 引言
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研究的實質在于協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公眾對更便捷、更智能、更經濟的通行服務有著迫切需求,而高速公路經營企業則面臨著降低成本、提升收入以保障高速公路投融資可持續發展的壓力[1-2]。目前差異化收費的方向強調惠民,大部分省市傾向于通過降低貨運車輛費率、引導貨運車輛夜間行駛或高峰時段吸引客車通過高速公路等方式,對道路車流量進行重新分配。在提升高速公路運行效率上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對高速公路投融資良性循環產生了負面影響[3]。
通過引入虛擬積分等差異化調節機制,促使出行者在高速公路上均衡分布,可以滿足高速公路經營企業和出行者共同的迫切需求——緩解擁堵。在推行虛擬積分等差異化調節機制的過程中,不僅能刺激出行者在高速公路生態體系中的消費,還可以鼓勵高速公路經營企業在高速公路生態體系中充當高質量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從而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
1 虛擬積分收費機制
依托高速公路收費平臺,運用交通大數據、5G、北斗定位、人工智能與移動互聯網技術,將用戶高速公路通行數據轉換為虛擬積分。通過設置單向衰減機制,基于行駛速度進行動態積分補貼。用戶按照國家規定支付固定的高速公路通行費用,在道路不擁堵的情形下,高于三級服務水平的車速將獲得更多的虛擬積分補貼,鼓勵駕乘者在限速下盡量高速行駛,加快道路通行效率。而在道路發生擁堵的情形下,即駕乘者在高速中只能獲得三級以下服務水平的情形下,此時虛擬收益大幅下降。處于一、二級服務水平下的低速駕乘者仍需支付原有的通行費,通過扣減積分進行擁堵補償,促使其尋找最近的道口駛離高速公路,選擇平行普通公路。
根據《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研究——以滬寧高速公路為例》中的道路擁堵補償模型和差異化收費模型(R=?0.000 045 414V12?61.024 32/V1+1.526 371 5)研究,根據平均行駛速度將虛擬積分累積機制劃分為三種類型:
(1)行駛車速大于等于90 km/h,用戶所獲得的綜合成本收益與高速公路收費接近,在早期建設的高速公路上甚至反超其收費金額,相當于用戶為所節省時間進行等價付費。在這種情形下,基于上述差異化收費模型計算出的金額與實際支付費用之差,補償其對應的行駛積分(低于0則不獲得補償積分)。駕乘者行駛速度越快,差異化收費模型計算出的金額越低,費率從0.48降至最低0.36,在此情形下,行駛越通暢、駕駛速度越快,駕乘者獲得積分越多,能夠達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效果[4]。
(2)行駛車速低于90 km/h,高于40.94 km/h,用戶此時獲得的綜合成本收益開始顯著低于正常的收費標準,但是由于用戶對滬寧高速的剛需以及對路況信息的獲取存在滯后性,多數用戶仍保持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通過對駕乘者收取擁堵補償,對此種情況下的用戶進行部分分流。通過損失厭惡原理,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正效用的2.25倍。損失厭惡反映了駕乘者的風險偏好并不是一致的,當涉及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用戶對于原本正常速度獲得積分的獲取量變少后,會增加其在擁堵時上路的厭惡。
(3)行駛車速低于40.94 km/h,考慮已經在擁堵中的用戶無法變道或變道時間較久的情況,此時車速已經接近普通公路平均行駛速度,用戶的綜合成本收益已經低于0。由于(2)中所述的各項原因再加上駕乘者不會對所獲得的價值進行再次計算選擇,如果一直向用戶提供此類低品質服務,會大幅降低用戶對高速公路的滿意度,引起一定的社會輿論影響,故需要在(2)的處理方式基礎上加大車輛分流的力度。在此情形下,根據上述差異化收費函數可設置用戶積分獲取為負數,在擁堵路段最近的平行高速公路、普通國道出入口、樞紐互通等分流點前向用戶提供建議,進一步增加用戶分流的可能性。
2 虛擬積分商業模式PEST分析
2.1 政治環境分析
由于高速公路收費為特許經營權的一種,其收費年限及定價受政府影響較大,中國交通運輸部出臺《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來規范收費公路的各項行為。如采用虛擬積分,通過創造新模式,不但有效避免了與政策的正面沖突,同時也為未來動態收費提供了數字依據。2019年1月10日,網信辦發布了《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管理規定中對區塊鏈采用的是備案機制。以上政策導向可以看出,在受到監管的前提下,國家提倡并鼓勵將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突破口,高速公路可以在受監管的前提下建立區塊鏈積分,將其作為生態支付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2 經濟環境分析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傳統的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互相依存的關系逐漸改變,人們不再僅僅是為了出行而出行,對美好、便利、智慧的出行生活更加向往。鑒于我國經濟形勢變更、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復雜的國際形勢等因素,國家的發展戰略產生一定變化,國內大循環成為主體,內部交通運輸、國民生活商務出行等活動將更加頻繁,此種形勢將與交通行業密切相關,對未來道路的通暢性、功能性、附加屬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2.3 社會環境分析
社會輿論對收費公路,特別是對高速公路一向失之偏頗,主要是因為社會公眾普遍對高速公路成本構成不夠明晰,對整個項目建設、資本運作等流程不甚了解。隨著公眾知識水平的提升,經營性高速公路項目的增多,更多的社會資本加入到高速公路建設的行列中來,加之近年來多項惠民政策的有力執行、高速公路業態的多樣化、路沿路衍經濟的發展等因素,公眾對高速的滿意度已經逐年上升。但是公眾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增加了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舊道路的收費費率幾乎不可行,而通過虛擬積分等手段將高速公路通行流量變現將成為高速公路運營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2.4 技術環境分析
從2020年1月1日起,全國高速公路開啟了全國“一張網”運營,取消了全部的省界收費站,江蘇省內完成了926個ETC門架的安裝。隨著駕乘者ETC設備安裝的增加,通過OBU和ETC門架的通信、出入口車牌信息數據等多項數據疊加計算,可獲得車輛的精確行駛軌跡,為后續虛擬積分累計計算提供了技術基礎。
江蘇通行寶智慧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行寶公司”)為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二級公司,主要經營以ETC為主要載體的智慧交通電子收費業務、以云平臺為基礎的智慧交通運營管理和以“ETC+”為核心的智慧交通衍生業務三大業務體系。通行寶公司可通過建立高速公路專用區塊鏈貨幣,為高速公路用戶提供虛擬積分統計,后續消費生態中的產品以此進行輔助交易。此項操作符合通行寶公司的戰略定位,也能為其虛擬支付提供業務支撐和相應的落地應用抓手,為構建未來的整個江蘇交通生態體系提供支付層面和用戶底層信息層面的雙重基礎。
3 虛擬積分商業模式構建
3.1 目標人群
在商業模式構建中,客戶群體是至關重要的要素[5]。基礎用戶,指頻繁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具有用戶黏性的駕乘群體。該用戶群體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高速公路,形成了一定的使用習慣。然而,這種黏性主要是由于他們的通勤、商務出行等必要需求所致,并沒有形成真正的良好循環,一旦出現更優的替代路線或其他交通方案,這些用戶可能會迅速流失。目標增量用戶,指尚未形成高速公路使用習慣,或者存在可能選擇其他交通方式的潛在用戶。這部分人群因為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或使用替代路線而暫未選擇高速公路。通過提供有吸引力的積分差異化方案,吸引該類用戶群體,引導他們形成對高速公路的正向使用習慣,從而拓展用戶基礎,增加道路使用的多樣性。
3.2 價值內容
3.2.1 高速公路行駛積分服務
以往的高速公路駕乘者直接駕駛車輛通過高速公路到達目的地,除進出口和服務區,幾乎未與高速公路系統產生其他互動,除去其行駛路徑的剛性需求外,用戶的黏性極低。通過給高速公路駕乘者增加高速公路行駛積分的方式,使其在行駛過程中更有參與感,所獲得的積分可用于抵扣高速公路生態鏈中的物品價格,對于用戶和高速公路運營公司來說,也是一種變相降低高速公路收費的方式。
3.2.2 VIP客戶服務
根據用戶積分量和固定時間段內用戶積分變更的情況,選取頭部的優質客戶作為特別客戶提供更加精品的個性化服務。仿照機場、高鐵貴賓廳等形式,吸引汽車廠商、銀行保險等機構入駐服務區并帶資建設相關VIP設施,利用雙方各自優勢,互惠互利,最終惠及高速公路駕乘者。
3.2.3 積分兌換服務
采用積分兌換紀念禮物或商品的基礎方式,增加提供無法使用金錢兌換的增值服務,如高速公路VIP客戶服務、限量文旅紀念品、高速公路與文旅公司聯合組織的文旅活動門票等。根據不同人群的差異化需求,固定時間段定制化一批增值服務,采用該方式可增加用戶對積分的期待和依賴性。
3.2.4 其他增值服務
通過建立高速公路生態圈,與多家頭部電商企業合作,開啟積分兌換通道。通過建立電商線下取貨點、線下體驗店等方式與外部企業進行利益綁定,互相引流的同時也提升駕乘者在高速行駛中的直觀體驗。
3.3 營銷手段
3.3.1 打造區塊鏈積分體系
用戶通過一系列倡導的駕駛行為,獲得對應行為權重的區塊鏈積分。這些積分具有透明性,并根據行為變化而增減。積分在生態鏈中扮演重要角色,識別用戶積分數量后,可以提供不同級別的服務。積分還可用于兌換實體商品和虛擬服務,進而激勵用戶遵守規則并刺激消費。
新的積分體系將解決積分不通用、易被篡改、有效期限制、無法實現良好生態鏈循環等問題。這一新體系不僅反映了高速公路增值服務的價值,也是高速服務品牌價值的具體體現。其核心是用戶在高速公路生態體系下做出貢獻后獲得的后續服務獎勵。
3.3.2 打造用戶個性營銷
通過打造區塊鏈積分、高速公路服務區增設人流監測設備、甄別用戶行駛軌跡、統計用戶駕駛習慣等方式,高速公路管理方可獲得對應的脫敏用戶信息,用以描述各個用戶的用戶畫像,通過用戶畫像再對用戶進行定制化營銷,提供個性化服務。根據用戶在不同時間地點對商品和服務的差異化需求,對應配套相應的商品和服務,增加用戶體驗和業態收入。
3.3.3 打造互聯網網絡營銷
借助互聯網企業、熱門多媒體平臺、MCN(Multi-Channel Network)等方式對高速公路新服務進行網絡營銷,打造網紅旅游高速公路、網紅高速服務區等概念。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平臺打通線上購物與高速附屬服務設施提貨的渠道、打造特色服務區商貿業態,讓用戶不下高速即可獲得當地特色商品和服務。
3.3.4 適時進行事件營銷
在合適的時機,選取契合度較高的事件或地點,進行適度的大事件營銷,保持網紅熱度,進一步增加人氣。通過線上線下營銷活動的方式,吸引駕乘者進入高速公路附屬服務設施,吸引非剛需駕乘者進入高速公路生態體系。
3.4 盈利模式
該商業模式的盈利模式為通過用戶變現差異化收費(積分補償機制)、定制化服務吸引更多的駕乘者進入高速,吸引更多的駕乘者進入交通附屬服務設施購買商品和服務。打通上下游,降低銷售商品成本,與更多的頭部電商合作,進行利益分成。向駕乘者提供合適的金融服務,增加駕乘者行駛的可靠性。
最終目標為建立生態體系,綁定頭部銷售企業、物流企業、增值服務提供企業,通過引流方式將車流轉變為有效用戶,達到雙贏局面。因此,需要增加服務區的容量,增加服務區的數量,加強沿線可開發利用土地與當地政府的合作力度。
4 相關建議
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積分體系建設尚處于理論研究階段,為提升其可行性,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相關工作:一是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為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積分實施提供政策依據;二是加強頂層設計,系統開展相關研究工作;三是由行業主管部門牽頭、高速公路經營企業負責實施,開展試點示范工作,通過試點示范,評估實施效果,剖析可能面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賈小波. 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政策實施[J]. 中國交通信息化, 2023(S1): 30-31+49.
[2]王永超, 肖秋迪. 基于降本增效的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實踐研究[J]. 物流科技, 2023(2): 107-110.
[3]高軍. 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實踐探討[J]. 價值工程, 2022(19): 19-21.
[4]劉志福, 賢穎. 高速公路行業商業模式創新研究[J]. 交通財會, 2020(3): 17-21.
[5]林森. 商業模式畫布在高速公路商業模式創新中的應用研究[J]. 交通財會, 2022(6): 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