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 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江蘇省淮安市老年大學堅持政治立校、思想引領,創設思想政治紅色文化教育“三實課堂”,把老年大學建設成為紅色文化教育主陣地,為培養新時代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老人貢獻力量。
創設“實境課堂”,現場學習紅色文化。江蘇淮安是革命老區和周恩來總理的故鄉,是一塊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紅色資源豐富,紅色文化深厚。淮安市老年大學在紅色紀念地創設“實境課堂”,開展實地實景的紅色文化教育。如,在周恩來總理誕辰日、八十二烈士殉國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學校分批分期組織學員到周恩來紀念館、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淮安黨史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現場教學活動。學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聆聽,敬獻花籃,默哀致敬,深切緬懷老一代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更進一步感受和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周總理的家鄉建設好,很有象征意義”重要指示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匯聚起建設美麗淮安的磅礴力量。學員們在“實境課堂”中親耳聽、親眼看、親身感觸,學史崇德、學史增信,更加堅定了與黨同心、再立新功的堅強信念。
舉辦迎“七一”文藝晚會
同時,在校園內通過建設文化長廊、LED電子大屏、校園廣播、黨員之家等載體,宣傳黨的歷史和方針政策,播放和傳唱紅歌,閱讀紅色書刊,營造“紅色校園”的“實境”氛圍和學習場所。
創設“實錄課堂”,多媒體宣傳紅色文化。“實錄課堂”是把有關紅色文化的內容制作成視頻和音頻供學員學習。學校將在共產黨員網、中國文明網、學習強國等媒體選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二十大報告金句》以及自己錄制的《周恩來精神》《淮安黨史知識百題》《劉老莊戰斗80年》等視頻在校園網站、“699”電視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播放。同時,每個班級開設每周一次的“課前10分鐘”音頻思政課。此外,學校還舉辦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與紅船精神》《二十大報告學習輔導》《開學第一課》等專題講座并錄成視頻,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紅色文化教育。
創設“實踐課堂”,踐行紅色文化。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引導老年學員不僅真正學起來,更要積極行動起來,自覺傳承和踐行紅色文化。淮安市老年大學通過創設“實踐課堂”,搭建傳播紅色文化、引領社會風尚、服務文明城市創建三大平臺,引導學員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為學習紅色文化、踐行紅色文化獻智出力。每年一屆的學校文化藝術節突出紅色文化主題,學員們通過開展紅色經典誦讀、文藝演出、書畫展覽、詩詞創作、微視頻拍攝等系列活動,宣傳紅色文化、感受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為配合淮安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老年大學文化志愿者在一個多月時間里,深入全市17個社區開展義務巡演,宣傳黨的光榮歷史,傳唱紅色歌曲,倡樹文明新風尚。學員社團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走進社區宣講黨史、指導文體活動、進行教學輔導、慰問孤寡老人,奉獻社會,盡顯長者風范。
攝影研討班采風團的14位學員,在四川省丹巴縣大渡河畔采風途中,勇救駕車落入大渡河的藏族司機。這一見義勇為事跡被媒體報道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這些平均年齡62歲的老年學員成為群眾心中老有所為的典范。“淮安市老年大學攝影研討班采風團”被淮安市文明委授予“新時代淮安好人”稱號。在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老年大學合唱團學員走進周恩來紀念館、蘇皖邊區政府舊址、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等紅色紀念地追尋紅色足跡,聆聽黨史故事,高唱紅歌《追尋》,用動人心弦、激人奮進的優秀紅色歌曲,盡情抒發了愛國、愛黨的情懷和贊美幸福生活的美好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