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冰紅
近年來,貴州省黔西南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深入調查研究、探索實踐,持續完善老年教育辦學體系,以新思路解決舊問題、以新辦法改革舊路徑、以新舉措達到新目標,不斷推動老年教育科學、健康、持續發展。
融合資源供給,推動老年教育普及發展。一是擴大辦學陣地。整合利用存量資源,在全州范圍內新建行政村(社區)老年學校。結合實際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老干部活動中心、康養中心、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資源,開設多功能室、舞蹈排練室、棋牌室、閱覽室等功能室,進一步增加老年教育辦學場地。截至目前,全州共建老年大學(學校)922所。其中,州老年大學1所、縣(市)老年大學8所,鄉(鎮、街道)老年學校140所、村(社區)老年學校773所。二是暢通學習渠道。積極推進老年教育進中心、進社團、進社區,暢通老年人群體學習渠道,方便老年群體就近學習。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老年教育中的作用,積極爭取社會力量支持,推動老年教育進社團共同發展。利用老干部活動中心、文化活動中心、老年人體育協會等場地資源,多形式、多渠道開展老年教育學習活動。加強社區老年教育融入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廣泛吸收和組織社區老年人參與學習教育活動。大力發展農村老年教育,充分挖掘鄉村各類教育場所資源、教育文化資源,以村民喜愛的形式開展農村老年教育活動。三是豐富教育內涵。如興義市創新老年教育形式,圍繞“康養勝地、人文興義”城市定位,打造興義市威舍鎮發哈村、望謨縣“紅七軍黔桂邊委卡法連隊遺址”、晴隆縣“二十四道拐”等5個老年游學基地,不定期組織老年學員開展各類游學活動。同時,抓好“銀齡聚力”志愿服務工作,挑選政治素質高、大局意識強、文化素養好、奉獻精神足的老年學員,成立86支銀齡志愿服務隊,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國家發展成就、先進人物事跡等,促進老年學員作用發揮。
培育辦學新業態,推動老年教育特色發展。一是按需施教。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和學員學習需求,因地制宜開展老年教育。州老年大學不斷豐富課程體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前十分鐘思政課、健康教育等作為常態化課程開展,開設書法、國畫、二胡、古典舞、拳劍等23門課程;各縣(市)老年大學開設民族舞、攝影、刺繡等91門課程,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不斷豐富老年學員的業余生活。二是特色辦學。積極探索“康養游學”一體化發展模式,依托州內豐富的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和旅游資源,開發、推廣適合老年人的游學路線。同時,州老年大學組織開展“應急救護知識”專題培訓、“跨越信息障礙·樂享智慧生活”智能手機培訓、“預防卒中·篩查先行”宣傳義診等活動,增強老年學員自我保健、防病強身的意識,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積極老齡觀。截至目前,共開發游學線路15條,組織參加活動2200人次。三是多元發展。拓寬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舉辦老年大學(學校),拓寬老年教育的普惠性。鼓勵有條件的機關單位、行業和企業自行開辦老年學校,開設與本領域相適應的課程、活動,增強退休老干部、家屬等與本單位、本行業、本企業的交流、互動。持續抓好社區老年教育的普及發展和鞏固提高工作,把老年教育作為社區教育發展的重點,完善城鄉社區老年教育服務體系,讓老年人能“老有所學”“就近可學”。
提升服務水平,推動老年教育高效發展。一是改善辦學條件。按照省老年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基層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要求開展基層老年學校規范化建設,做到有場所、有牌子、有人員、有計劃、有教學,實現100%正常開展教學活動。探索“養、醫、體、文”等場所與老年教育學習場所結合新模式,推出一批老年教育辦學模式創新典型,引領全州老年教育工作不斷探索新方法、走出新路徑、取得新成效。2023年以來,總結推廣老年教育辦學模式典型案例7個。二是提高辦學質量。加強老年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整合、共享教育部門、人社部門資源,建立476名州老年教育人才智庫,吸納各級退休教師、特長教師成為黔西南州老年教育師資庫人員。注重老年教育教師培訓,以配送學習資源、提供人員培訓等方式為基層老年教育提供幫扶支持,推動老年教育均衡化、一體化發展。同時,圍繞全州老年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新任務等開展理論研究工作,積極探索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路徑。截至2023年10月,全州共開展老年教育教師培訓60場次,上報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第六批全國老年遠程教育研究項目(課題)13個,上報第十五次全國老年教育理論研討會征文10篇。三是擴大覆蓋層面。將老年教育的增量重點放在農村,運用互聯網等科技手段開展遠程老年教育,為更多的農村老年人創造學習條件。加強社區老年教育建設,辦好“家門口”的老年教育。截至目前,全州在校學員4.47萬人,以各種形式經常性參與教育活動的老年人達8.9萬人。
加快信息化建設,推動老年教育快速發展。一是線上+線下。線上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老年教育深度融合,積極推動智慧校園建設,探索“互聯網+招生”“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培訓”,破解學員報名、居家學習、師資短缺等難題,提升老年教育現代化水平。線下通過辦學場地開展現場教學,為老年學員提供交流情感、討論學業、豐富生活的平臺。利用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網上老年大學、樂齡云課堂、貴州老年大學“空中課堂”等直錄播課堂,為學員推送精品課程、精品課件、精品課堂,實現與線下課堂的有效銜接。二是課堂+課外。充分把握老年人特點,在辦好“第一課堂”的同時,豐富“第二課堂”,拓展“第三課堂”。圍繞“第一課堂”,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校內文化“第二課堂”活動,不定期舉辦各種知識講座,辦好學校宣傳欄,豐富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大力發展“第三課堂”,舉辦全州老年人詩詞、書畫、攝影等比賽活動,組織全州“夕陽紅”老年學員志愿者開展送文化、送政策、送法律、送文藝等鄉村文化活動,讓農村老年人享受更多文化福利。三是基地+實踐。整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社會福利中心、鄉鎮敬老院、村(居)文化廣場等場所,開設老年課堂,定期開展思想道德、科學知識、網絡詐騙等方面的學習教育。針對農村群體,深入田間地頭、群眾家庭開展農村實用技術、新型職業農民和現代生活教育培訓。組織老年學員深入農村居民家庭,為農村婦女、留守老人和各類殘疾人開展培訓服務,充分發揮老年學員獨特優勢,推動老年教育融入鄉村振興,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截至目前,全州各縣(市)共建立132個老年課堂教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