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威,張 艷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長春 130000)
近年來,我國心臟病患者的發病人數正在逐年增加,防治工作十分嚴峻。臨床治療心臟病的方法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包括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兩種。手術室是患者接受心臟手術的場所和預防術后感染的第一道防線[1],心臟手術作為一種高風險的手術,術后感染是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導致手術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加強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是控制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重要方法。手術室精細化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旨在通過更具人性化的護理措施來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其涉及多層次、全方位的積極護理干預。有很多學者的研究開始關注精細化護理在手術室中的應用,以降低術后感染的風險和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2]。郭仲輝等護理實踐表明,大多數心臟手術患者的切口雖然較小,但稍有不慎仍可造成手術切口感染[3],因此預防心臟手術中的切口感染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探討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對預防心臟手術患者切口感染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本研究從病原菌檢測、切口感染率及感染控制率、護理滿意度等方面進行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采用非概率抽樣方法選取2021年1月20日—2022年12月20日在本院心血管外科進行心臟手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篩選后確定64例樣本,根據兩種護理方式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2例。患者年齡在18~75歲。治療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6.72±6.98)歲。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1.78±8.36)歲。
選取標準:無精神疾病或藥物使用史者,首次接受心血管手術治療者,計劃擇期手術者,具有初中以上文化者,意識清晰且接受心血管手術及體外循環技術者。
治療組采取手術室精細化護理方式:①護士于手術前一天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明確告知患者術前和術后的注意事項,仔細核對患者的病例資料及手術類型,確保信息的準確性。②指導患者對進入手術室、麻醉給藥、術后在ICU的蘇醒和疼痛進行評估。③根據患者的手術范圍準備患者資料手冊內容,訪視結束時交給患者,并建議其認真閱讀,便于下一步評估。來訪護士給患者大約10~15 min的時間回顧患者資料手冊中的內容并耐心解釋患者提出的問題。④術前,手術室護士協助手術患者擺出合適的體位,準備工作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做好患者的保暖護理,并盡量縮短皮膚消毒時間,以減少患者皮膚暴露。術中,積極配合醫生手術,并妥善保存手術標本。術后,仔細清點和標記好手術器械和材料,確保無遺漏。⑤術后72 h對患者進行隨訪。
對照組采用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由外科護士提供術前常規護理以及為患者介紹入院和術前準備信息,并嚴格遵守和執行手術室管理規定,包括環境消毒、器械消毒、切口感染預防、消毒隔離、醫務人員手部衛生以及無菌物品管理等要求[4]。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組手術醫生和麻醉師團隊進行手術。
術后24 h對兩組患者進行血液取樣,每組抽取2 mL的血液進行病原菌培養,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病原菌檢出率。在感染判定方面,參照醫院感染標準,判斷兩組患者的手術切口感染程度,并統計切口感染率。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

使用SPSS 26.0統計軟件、excel軟件整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樣本采用t檢驗,設定P<0.05作為判斷差異顯著性標準。
如表1所示,兩組手術患者的潛在疾病與婚姻狀態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不會影響兩種護理方法的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患者的基本特征比較
表2結果可知,治療組在革蘭氏陰性桿菌和革蘭氏陽性球菌的檢出率上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治療組在降低術后感染風險方面優于對照組。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的病原菌檢測結果比較
治療組術后切口感染1例,占3.13%,對照組術后切口感染2例,占6.25%(P<0.05),表明治療組在降低術后感染風險方面的優勢顯著。
手術室污染控制方面,每組各90人份。治療組在物體表面、醫護人員雙手、無菌物品和消毒器具合格率占比均高于對照組,說明精細化護理可有效降低手術室切口感染風險,詳見表3。

表3 手術室污染控制情況比較
表4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手術室精細化護理使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更高。

表4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由于手術患者流量大,護士短缺,常規的護理模式已無法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也無法滿足患者對現代護理服務的需求。手術室精細化護理應用于手術室,通過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步驟,逐步發現并解決手術室護理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手術室的護理管理工作朝著更健全、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5]。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病原菌檢測方面,治療組在革蘭氏陰性桿菌和革蘭氏陽性球菌的檢出率上顯著低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與預期的研究目的相一致,進一步證實了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在降低術后感染風險方面的優勢。在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及感染控制方面,術中通過加強手術室管理,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加強手術室物品消毒,對患者進行保溫護理,減少了術中出血量,可促進患者術后的傷口愈合。術后及時為患者清洗切口,并用吸附力強的敷料覆蓋創面,防止創面感染,以促進創面愈合。從本研究結果可知,治療組的切口感染率(3.13%)顯著低于對照組(6.25%),這表明治療組在降低術后感染風險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此外,治療組在物體表面、醫護人員雙手、無菌物品和消毒器具合格率的占比均高于對照組,證實了精細化護理在手術室感染控制方面可有效地降低院內感染的風險。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不僅反映出患者住院期間護理過程的動態變化,也是評價護士專業能力和護理質量管理水平的依據。通過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調查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6.88%)顯著高于對照組(78.13 %),凸顯出手術室精細化護理的優勢,證明了患者對優質護理服務的認可,為科學地制定手術室護理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可更好地預防心臟手術患者切口感染,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率,減少術后感染的風險。本研究通過隨機對照試驗設計,深入探討了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對預防心臟手術患者切口感染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在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率、縮短切口愈合時間以及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在降低心臟手術患者切口感染風險和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方面具有積極作用,這一結論為手術室進一步推廣和應用精細化護理提供了科學依據。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患者,手術室護理工作應不斷朝著精細化、專業化和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優化精細化護理策略,以滿足外科手術患者的多樣化需求,提高其護理效果和滿意度,不斷推動手術室護理實踐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