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秀 曹 艷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收治的患兒起病急、病情進展快[1]。由于醫院與科室的快速發展,我科低年資護士較多。雖然對低年資護士進行了相應的培訓及考核,但在實際工作中,低年資護士發現問題的能力及經驗不足,急救意識淡薄、急救技能不熟練,容易錯過最佳搶救時機延誤疾病治療,存在醫療安全隱患和糾紛風險[2]。本研究探討急救綜合能力培訓對提高NICU低年資護士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的技能及效果分析,現報告如下。
我科工作時間<5年的在崗護士65名,男性7名,女性58名;年齡24~32歲,平均26.3歲;本科46名,專科19名;工作時間≤2年15名,2~3年17名,4~5年33名。
1.2.1成立NICU急救培訓管理小組 由工作≥10年高年資護士、教學護士及護士長共10人組成,負責制定相應培訓計劃、考核與評價。
1.2.2確定培訓及考核內容 根據中國新生兒復蘇指南(2021版)[3]、新生兒轉運工作指南(2017版)[4]及我院搶救物資管理制度,采用柏拉圖分析法,統計2021年7月-2022年7月新生兒急救質量存在的問題(圖1),包括復蘇準備、快速評估、氣囊面罩正壓通氣、矯正通氣、初步復蘇和藥物使用。小組成員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進行理論培訓、操作培訓、新生兒院內外轉運培訓和搶救情景模擬演練及考核。(1)復蘇準備:護士必須熟知復蘇搶救前產前咨詢內容(孕周、羊水、胎兒數目、母嬰高危因素),與醫生、呼吸治療師共同組成熟練掌握復蘇技術且分工明確、具備有效閉環交流溝通的復蘇團隊,并熟練掌握復蘇搶救器械包括新生兒輻射臺、吸痰裝置等使用。(2)快速評估:強化新生兒出生后快速評估4項指標(足月、羊水、呼吸或哭聲、肌張力)相關知識及處理措施的學習,并與產科、兒科醫療、護理專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共同學習。(3)氣囊面罩正壓通氣:掌握新生兒氣囊、面罩工作原理并正確使用,要求培訓后理論及操作考核均達到滿分。(4)矯正通氣:有效通氣是心肺復蘇步驟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步驟,低年資護士必須熟練掌握正確通氣及矯正通氣指針、方法和步驟,早產兒和足月兒通氣及負壓吸引壓力等理論知識。(5)初步復蘇:掌握新生兒初步復蘇的所有環節,包括維持體溫、擺正體位、刺激呼吸及口鼻腔吸引。(6)藥物使用:掌握新生兒常用包括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等11種搶救藥物的使用適應證、用藥方法、使用劑量、途徑、注意事項等,并在每月急救管理小組的隨機藥物試題抽查中回答正確率達100%。

圖1 2021年7月-2022年7月臨床急救質控問題柏拉圖
1.2.3培訓方式 (1)理論培訓:根據中國新生兒復蘇指南(2021版)[3]對新生兒搶救所涉及的理論知識進行相應的培訓,采用我科自行設計的理論考核試題,培訓前后進行相應的考核,測試低年資護士理論知識水平,滿分為100分。(2)操作培訓:由小組成員對新生兒復蘇球囊的使用手法、胸外按壓與正壓通氣的配合方法、新生兒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注意事項進行一對一指導教學,并完成測試,滿分為100分。(3)院內外轉運及搶救復蘇情景模擬演練:采用隨機抽簽角色進行情景模擬方式,因不確定抽簽角色,要求每位護士必須學習所有角色,熟悉搶救中各個角色的工作職責及配合,準確應對臨床搶救,樹立風險意識和危機應對意識。通過模擬事件的不同角色、環境和發生發展過程,使護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同時模擬演練注重急救關鍵環節,針對性采取急救處理措施,提高護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及團隊協作能力[5]。(4)翻轉課堂:采用翻轉課堂法,每月舉行一次新生兒急救相關培訓,由低年資護士為主講人,高年資護士及護士長任指導老師,通過低年資護士自行收集講課內容進行課堂演示及情景模擬,分小組進行討論學習,并將所掌握的知識運用于臨床實際案例。
(1)理論培訓考核成績及操作考核培訓成績:理論考核內容包括新生兒搶救藥物的使用、新生兒復蘇球囊的組成、胸外按壓的指征等;操作考核內容包括新生兒復蘇球囊的使用方法、胸外按壓與正壓通氣的配合方法、新生兒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等,總分均為100分;(2)醫生對低年資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我科醫生及輪轉醫生(共40名)對低年資護士急救綜合能力培訓前后的滿意度,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專業知識、技術水平、應急能力、醫囑執行、病情掌握、醫護配合、溝通能力、服務態度,分為滿意或不滿意;(3)急救綜合能力評分:采用我科自制的《NICU低年資護士臨床急救綜合能力評分量表》,由護士長對低年資護士培訓前后的臨床急救綜合能力進行評估,內容包括復蘇準備、快速評估、氣囊面罩正壓通氣、矯正通氣、初步復蘇、藥物使用、喉鏡下經口氣管插管、胸外按壓和T-組合復蘇器的使用,總分100分,其中90~100分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70~79分為中等,60~69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分值越高表明低年資護士臨床急救綜合能力越高。

表1 培訓前后低年資護士理論成績、操作成績的比較 (分,
40名我科醫生及輪轉醫生對低年資護士培訓前滿意32名,滿意度為80%;培訓后滿意38名,滿意度為95%。培訓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14,P<0.05)。

表2 培訓前后低年資護士臨床急救綜合能力的比較
柏拉圖分析法[6]能快速、精確的找出目前低年資護士在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本研究柏拉圖分析結果顯示,復蘇準備、快速評估、氣囊面罩正壓通氣、矯正通氣、初步復蘇、藥物使用出現的頻率較高,其中復蘇準備出現的頻次最高,占30%。在急救技能培訓中,通過柏拉圖分析原理準確無誤的掌握學習目標,有針對性的以每一個知識點為板塊分別進行學習,既節省時間又提高效率。
護理管理者必須重視新入職護士急救綜合能力的培養[7]。傳統的急救培訓圍繞A、B、C、D(Airway氣道、Breathing呼吸、Circulation循環、Drug藥物)進行單項培訓,其不足之處在于只注重單項培訓而忽視了每項操作間的銜接及團隊間的合作。本研究結果顯示,我科實施有針對性的急救綜合能力的培訓強化了低年資護士臨床理論知識,提高了各項操作能力。在急救綜合能力培訓中以臨床實際存在頻率較高的急救問題為切入點,通過持續的質量監測、培訓與分析反饋,制定多項改進方法及有效實施并結合效果評價,在保持較高質量管理水平的推進下,引領低年資護士在理論水平及操作技能方面取得進步,充分體現了NICU危重癥病房護士的工作價值。通過對急救護理質量關鍵環節的動態監測及持續質量改進,形成直觀的數據指標,對分析及改進護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為優質護理的服務目標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
醫生對護士的評價能反應護士的臨床工作能力。自2020年以來,我科每年組織針對新生兒搶救復蘇的實戰培訓及演練培訓,所有護理人員均參與培訓,既分工明確又有序合作,做到了換位思考、取長補短、相互配合,在臨床工作遇到相似的情景時,更能快速適應環境,配合醫生共同完成搶救工作,這種基于團隊建設的案例情景模擬教學可以真實再現臨床搶救情景,有利于提高醫護團隊協作能力[8]。本研究結果顯示,培訓后醫生對護士配合滿意度高于培訓前,有利于醫護團隊的協作,更好為患兒提供優質護理服務。
通過對低年資護士急救綜合能力的培訓,其目標明確,方式多樣,內容豐富,能有效提高NICU低年資護士在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時的評判性思維及搶救技能,提高急救質量,增加醫生對低年資護士的滿意度,在臨床實踐中取得滿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