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聚合力;雙向開放;樞紐;要素集散;資源配置;通道控制;價值鏈支配;輻射帶動;南京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934(2024)12-0010-11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7月江蘇考察時強調:“要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積極打通堵點、接通斷點,不斷創新吸引外資、擴大開放的新方式新舉措,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推動外貿創新發展,不斷鞏固和拓展國際市場?!睘樨瀼芈鋵嵖倳浿匾甘揪瘢K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提出,要聚焦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雙向開放樞紐,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更大力度穩外貿穩外資,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2023年10月31日,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2023年12月21日,南京市委辦公廳、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服務構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行動方案》。此后,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以江蘇省文件為源頭在學術界、理論界得到廣泛討論。
從學術研究上看,與本文相關的研究主要包括世界聚合力、雙向開放、樞紐三個方面。首先,聚合力起源于物理學,指的是物質結構中分子間的緊密連接力量,隨著理論的發展,聚合力被引用在經濟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各個領域,通常也被稱為凝聚力。郝宇青(2021)認為,凝聚力指在共同利益和價值目標作用下,集體或某一社會共同體各成員連接為一個有機整體的聚合性力量。本研究所指聚合力是指經濟學中的聚合力,指某經濟體對經濟增長要素的聚合力,也就是人力、商品和服務、資本、技術、數據五大要素的整合能力、協同能力和增值能力,即“五要素三力”。其次,雙向開放是我國經濟增長一貫堅持的開放戰略方針,自鄧小平同志提出改革開放以來,雙向開放隨著發展階段不同演化出不同的經濟內涵。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指出,國內循環越順暢,越有利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诖?,雙向開放樞紐的核心目標是通過統籌協調經濟增長的國內要素與國際要素實現以下五大平衡,即供給與需求、國內與國際、貿易與投資、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內貿與外貿五方面平衡。最后,樞紐一詞出自《文心雕龍·序志》,指事物相互聯系的中心環節,比喻為重要地點、事物關鍵之處。李國政(2021)認為,樞紐經濟具有五性特征,即功能疏散性、空間開放性、多維融合性、形態多樣性和迭代周期性,并從內在運行機理對樞紐經濟的形態特征進行了充分論述。
基于前期研究,本文認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是開放型經濟的一種樞紐形態,核心目標是對全球要素資源的整合、支配、控制、再造和分配,重點是促進全球要素加速集聚,提高高端要素集聚濃度,提升要素資源配置效率,促進資源配置高效協同。潘聞聞(2021)從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的科學內涵入手,深刻分析了上海要素市場對全球資源配置發揮的功能和核心競爭力。江蘇省作為一個經濟體,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要具備五大能力,即要素集散能力、資源配置能力、通道控制能力、價值鏈支配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做出一系列戰略部署,為“十五五”時期江蘇省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南京市作為江蘇省省會和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要服務江蘇省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要搶抓數字經濟對全球價值鏈重塑再造契機,著力培育打造雙向開放經濟的要素集散力、資源配置力、
通道控制力、價值鏈支配力、輻射帶動力“五大”引力場,服務江蘇省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的戰略目標、踐行好江蘇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要求,為譜寫“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現代化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決定》指出,“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雙向開放樞紐,一個經濟體的區域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三次產業結構等經濟發展質量要高,要努力成為吸引全球要素資源“蓄水池”,形成引力場的底座支撐。
(1)經濟規模支撐。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和增長速度在全球范圍內影響加大,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5.2%,國內生產總值達126萬億元,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約為1/3、占全球經濟比重為18%左右。南京市綜合經濟實力基礎雄厚,產業結構層次高,成為全國吸引技術、人才、資本、商品和服務的重要城市,也是江蘇省經濟要素集散中心。2023年,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421.40億元,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為26039美元,位于全國31個省會城市第一,14個特大城市第六;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6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5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實力雄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6.5%,連續3年保持全省第一,高于中國平均6.5個百分點。根據世界銀行標準,當一個經濟體人均GNI高于12536美元,達到高收入水平;從全球范圍看,2023年南京市人均GDP與東歐國家水平相當,約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98倍,是歐盟平均水平的64%。2024年中國百強城市榜單顯示,南京市位于全國第七,領先省內經濟強市蘇州。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鞏固強化經濟功能良好基礎和條件,著重通過創新發展數字經濟、鞏固提升制造業價值鏈位勢、高質量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完善要素市場體制機制等舉措,為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提供強大引力場。
(2)消費需求支撐。對于一個經濟主體而言,龐大的消費市場規模具備強大要素吸引力,能夠有效地集聚全球范圍內各種要素資源。2023年,超大規模國內消費市場邁上新臺階,2023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71495億元,比上年增長7.2%,2018年以來保持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地位;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2.5%,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穩定器”。南京市作為江蘇省省會,消費市場繁榮、消費層級高,為江蘇省“雙向開放樞紐”強化消費集聚功能提供源源不斷優質消費資源。據不完全統計,南京市集聚境內外游客年均超1億人次,超過1萬平方米以上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有175家,省級以上首店品牌550家,95%以上全球一線品牌落地南京。TAGHEUER(泰格豪雅)腕表、德基廣場等持續提升南京市消費集聚力與輻射力,首店經濟魅力排名商業中心城市全國第四,南京被賦予首店經濟“圈粉引流”之城。2023年,南京市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59萬元,位于全國31個省會市第一,是北京市的1.30倍、上海市的1.15倍、蘇州市的1.16倍、杭州市的1.40倍。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充分挖掘消費對全球高端要素的集聚功能,著重通過舉辦各類消費促進活動、發展首店首發經濟、促進消費業態模式創新、打造消費集聚載體、優化消費環境等多方面舉措,全面提升南京都市圈的全球影響力競爭力美譽度,為服務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提供動力源。
(3)科技創新支撐??萍紕撔麦w系是一個經濟體聚合人才、技術等全球高端要素的強大引力基座。中國科技創新體系國際競爭力持續上升,《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GII)》顯示,中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中國在全球創新力排名中位列第十一位。南京市作為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排名第九的城市,產教研用融合的創新體系比較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評價連續3年居全國首位,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位居全國第四。2024軟科中國大學排名TOP100名單中南京市占據10所,數量僅次于北京。現有兩院院士97人、創新創業中外院士125人,國家級人才工程入選數量穩居全國城市前列;國家重點學科數量排名全國第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概念驗證中心等6家單位入選首批省級概念驗證中心,累計建設2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占全省近3/4;2023年度獲取國家科學技術獎有29項,占全國總數的11.6%。據報道,南京在國家創新型城市排名全國第四、全球科研城市排名第二十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評價獲優數量連續4年位居全國城市榜首。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持續深化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科技對經濟發展策源功能,著重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努力破除制約科技創新要素流動障礙,擴大科技領域對外開放,打造內外雙向開放科技創新生態,積極構建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創新文化與開放合作模式,形成對全球產業鏈的增值支撐。
《決定》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則”“堅持守正創新”“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雙向開放樞紐,要推動關鍵領域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建立與全球經濟高效敏捷、協同發展的服務新模式,形成對全球創新資源的強大整合力、協同力和增值力。
(1)業態模式創新。《決定》指出,“積極應對貿易數字化、綠色化趨勢?!币e極布局5G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重點領域,豐富商務領域數字化應用場景,提升數字經濟對全球貿易投資的整合重塑能力,形成對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雙向開放樞紐的動能支撐。中國經濟在商務領域業態模式創新領先全球,近十年(2015—2023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從21.79萬億元提高到46.83萬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0%;網絡零售額從3.88萬億元提高到15.43萬億元,年均增長18.8%。2023年,實現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為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占外貿進出口比重為5.7%;數字服務進出口總額3666億美元,同比增長3.5%,占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比重為39.3%。南京市商務領域業態模式創新能力位于全國前列,中國(南京)跨境電商綜試區綜合評估成績在全國位列前十,跨境電商規模約占江蘇省50%;數字貿易走在全國前列,獲評5個國家級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總數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南京市實現數字貿易進出口額超780億元,同比增長17%。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積極建設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的雙向開放經濟體系,圍繞跨境交易、服務供給、要素支撐、制度創新等重點方向強化數字賦能,創新發展跨境電商、數字服務貿易、數據貿易、離岸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提升數字貿易對貿易投資全價值鏈造血能力。
(2)要素機制創新。《決定》指出,“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巴晟埔厥袌鲋贫群鸵巹t,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南京市高度重視體制機制對要素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在科技機制方面,出臺市級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配套工作指引,建立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強化科創金融資本對接,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在人才體制創新方面,推出“人才強市25條”和重點產業“人才7策”,配套出臺38項實施細則,系統打造紫金山院士卡、英才卡、青檸卡“三位一體”全域人才服務體系。在金融機制方面,持續推動落地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服務,探索跨境發債、跨境投資并購、跨境資產管理等全球金融資源配置模式。在數據市場建設方面,培育打造江蘇數據國際港,成立全國首個“數據要素×公證法律服務”聯合實驗室,開展數據合規服務標準化研究,培育打造長三角離岸數據中心和要素路演中心,鏈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充分釋放科技、數據、人才、金融等方面創新潛力,培育探索要素市場對全球資源配置新模式,培育打造外匯、期貨、證券市場等國際性金融機構,積極建設國際數據交易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離岸人才創新孵化中心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要素市場,擴大要素市場交易規模,提升服務能級,進一步提升南京市高端要素對全球資源配置功能。
(3)制度開放創新?!稕Q定》指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通關、稅務、外匯等監管創新,營造有利于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币e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優勢領域研究制定具有全球話語權的國際標準,持續優化跨境電商、數字貿易等新業態模式制度創新環境,形成對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雙向開放樞紐的制度支撐。依托自由貿易試驗區(港)、服務業開放綜合試點、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等開放經濟載體在跨境投資便利化、服務貿易、數字經貿規則等形成了一系列制度開放創新成果,22個自貿試驗區(港)累計推出3600多項改革創新舉措,11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先后推出1300多項試點任務、190多項創新成果,上?!敖z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形成10項制度創新成果。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探索形成20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104項服務業開放綜合試點任務實施率近90%。持續探索金融、醫療、文化娛樂、旅游服務、電信服務等領域外商投資市場準入改革措施。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內投資和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資試點,累計開展四批次規模超百億元。落地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制度,揭牌運營南京國際醫院,支持港澳服務提供者獨資設立養老機構內設護理醫療機構。設立跨境電商專業基金和全國首個跨區域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協同中心,探索數據分級分類、數據合規出海等數據跨境流動規則。探索機場退稅“便捷支付”、線上自助辦理“即買即退”等便利措施,在德基廣場打造全省首個離境退稅“即買即退”試點。不斷探索文化娛樂、旅游服務、電信服務等領域外商投資市場準入改革措施。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依托自由貿易試驗區、服務業開放綜合試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開放經濟平臺為抓手,持續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強與國際貿易規則、跨境投資規則、服務貿易標準等接軌,營造更加開放便利的貿易投資環境,保障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度創新成果落地,提升全球貿易治理話語權。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深化演變,全球經濟加快從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以服務業主導的全球經濟格局加速形成,服務貿易推動全球產業鏈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引領全球經濟新一輪增長點,數字化智能化成為全球價值鏈升級主要方向?!稕Q定》指出,“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完善促進和保障對外投資體制機制,健全對外投資管理服務體系,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苯ㄔO具有世界聚合力雙向開放樞紐,要找準優勢產業在全球產業鏈的價值位勢,通過雙向貿易投資、體制機制雙向開放、國際交流合作等舉措,通過努力提升市場定價權、標準引領性和規則話語權等高端價值鏈要素,充分挖掘境外鏈主對國內產業鏈供應鏈提質升級作用,以及境內鏈主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貢獻,形成對全球價值鏈提升的強大支配力。
(1)打造制造業價值鏈中心。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產業門類齊全全球價值鏈優勢正在從低成本要素優勢向基于超大規模市場、全產業鏈配套和創新應用等綜合優勢轉變,產業鏈“兩端”主導能力不斷增強,助力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逐步提升。南京市聚焦構建“4266”產業體系,全力整合全球優秀供應鏈與產業鏈資源,培育打造先進制造業總部經濟集群、知識產權創新示范,南京制造業優勢享譽全球,成為吸引外資和境外投資重點領域。在石化、電子、汽車、鋼鐵四大重點傳統行業培育了沙鋼、江北新材料產業園等世界級產業鏈鏈主企業,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等六大創新型產業集群,逐漸成為亞洲制造業價值鏈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導體、基因與細胞、元宇宙、未來網絡與先進通信、儲能與氫能6大未來產業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累計認定超過300家市級總部企業制造業、57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及功能性機構。南京市在“2024年中國城市科技制造業實力”“2023先進制造業百強市”分別位列全國第六和第八。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依托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統籌利用好兩個市場,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培育打造品牌國際化競爭新優勢,以產業鏈供應鏈全方位數字化全面提升先進制造業國際投資和貿易綜合服務能級,以高質量服務供給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精準對接、深度融合,積極構建韌性強、安全度高的先進制造業全球生產和貿易投資網絡,深化標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國際標準供給和宣傳推廣,努力提升南京市對先進制造業全球產業鏈支配能力和價值鏈掌控力。
(2)建設現代服務業服務樞紐。現代服務業是制造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撐,當今產業國際競爭的焦點和全球價值鏈的主要增值點和盈利點。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數字服務業、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增長迅猛,中國服務業加速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延伸,2023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到688238億元,占GDP比重達到60.2%,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南京市現代服務業發達,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連續四年在國家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績效考核中位居江蘇第一;金融、保險、法律、廣告等高端服務業實力雄厚;檢驗檢測、物流運輸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先全?。粩祿灰资袌?、軟件技術服務、電子商務等數字服務業成效斐然。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發揮樞紐型服務企業引領作用,高質量發展高端服務業,集聚全球更多供應鏈骨干企業和高能級貿易投資主體,打造高層次貿易投資平臺,努力控制更多產業鏈核心環節,加快建設全球投資貿易網絡中具有樞紐作用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助力南京市先進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位勢中躍升。
(3)積極建設總部經濟集群??偛拷洕瞧髽I總部高度集聚經濟形態、產業關聯度強、集聚帶動作用大,可有力促進全球高端要素和資源集聚,打造全球資本、人才、技術、數據等要素流動的核心節點。南京市高度重視總部經濟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帶動提升,將總部經濟確立為三大新興服務經濟之一,總部“朋友圈”正在越來越大,總部經濟乘數效應越來越明顯。起草發布《南京市總部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累計認定市級總部企業超過300家,IWG集團在南京開設5家中心,港股AIGC在南京投資建設全國總部。外資總部企業方面,已有57家外資企業獲省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及功能性機構認定,集聚31個外資研發中心。國內總部企業方面,已聚集華為、中興、小米等一批萬人級規模的研發中心,阿里巴巴江蘇總部、小米華東總部、字節跳動南京研發中心、國機集團數字科技總部等一批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帶動相關從業人員達80萬人。建鄴高新區已引育總部企業50多家,以恒生電子江蘇總部、阿里巴巴江蘇總部、小米集團華東總部為代表的企業總部等17個市級重大項目加大建設力度。鼓樓區云集江蘇90%省級機關和20多所高等院校,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97家央企中,40家在鼓樓布局發展,分支機構達到140家。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進一步完善總部經濟管理辦法,著力推進離岸業務資金、稅制、數據、人才等政策突破,吸引跨國企業在寧增設投資中心、財務中心、研發中心、結算中心、銷售中心等獨立運營的職能機構或高端產業基地,形成具有決策、管理、研發、投資等高端職能的創新型總部企業,拓展實體性經營業務。
“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是經濟貿易活動不可或缺的發展要素,“四流”通道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直接決定和影響全球資源配置的效率。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就是要持續強化“四流”通道對全球資源鏈接功能,加強對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通道戰略控制力,盡可能多地占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貿易鏈創新鏈價值鏈的核心環節,努力成為國際國內經濟雙循環的“神經中樞”,積極打造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四流”交換的“戰略接口”,建立供需適配、內外互促、東西相濟、暢通全球的要素通道,形成對全球經貿網絡戰略控制力。
(1)建設國際物流通道。國際物流通道是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下產業鏈供應鏈升級和穩定安全的重要保障。南京市物流區域優勢得天獨厚,既是連接北方京津冀地區和南方長三角地區的地理交匯黃金節點,又是“一帶一路”交匯點樞紐城市,擁有通江達海、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區位優勢。南京市是江蘇省唯一入選的2022年國家物流樞紐,也是全省唯一同時擁有千萬級大型機場、億噸級港口和國家級高鐵樞紐的城市。擁有300多公里長江黃金岸線,是全國最大內河港口;國際航線增至23條,開通國際中轉聯程服務;中歐班列通達15個國家70多座城市,是全省開行中歐(亞)班列的5個節點城市之一。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依托國家樞紐經濟創新先導區建設,運用數字技術推動物流樞紐產業創新發展,搭建新平臺,共建區域性多式聯運樞紐,打造要素高度聚集、信息全面互聯、組織高度協同的智慧物流信息中樞,提升空港、海港、高鐵等現代化樞紐設施服務能級。
(2)強化電子口岸通道。國際“單一窗口”建設作為開放型世界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區域經濟貿易投資便利化具有重要意義。南京市依托江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在國內率先開發了首個連接商務部EDI系統的服貿綜合平臺和自貿試驗區口岸金融信息綜合服務試點,首次實現與商務、外匯等管理信息的對接,建成江蘇“單一窗口”中歐班列、服務貿易等專區。實施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審批“單一窗口”與聯合登臨檢查制度,實施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全程無紙化審批和“遠程”監管。加快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實現長三角地區客服工單一體化,為異地江蘇企業申報業務提供便利。積極建設“單一窗口”電子口岸互聯互通,扎實推進“單一窗口”跨區域跨部門合作,開展跨區域數據歸集和共享合作。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充分發揮南京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支點優勢,結合中國與新加坡、巴基斯坦、蒙古國、伊朗“單一窗口”合作框架協議,積極爭創南京口岸為“一帶一路”直聯口岸,以試點國家為載體建設跨境通關一體化服務平臺,支持與地點國家“單一窗口”系統開展申報通道對接與數據互聯,同時要推進“單一窗口”功能覆蓋貨物運輸和貿易全鏈條和通關一體化在國內區域內外協同,形成國內外互聯互通的通關樞紐。
(3)打造國際結算通道?!懊涝詸唷苯o全球金融治理體系增加越來越多不穩定因素,國際結算通道由美元結算向多元化結算體系轉變,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在國際結算體系地位不斷提升。南京市積極推進本外幣一體化賬戶試點落地江北新區,本外幣存貸款余額、證券交易額、保費收入等主要金融指標絕對額再創新高穩居全省第一,人民幣跨境結算服務通道逐步暢通,南京市金融服務水平在第3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全球第63、中國內地第7。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繼續強化跨境結算便利大通道和跨境資本運作載體建設,穩步開展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落地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探索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模式,申請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支付試點,形成有利于雙向貿易投資環境的暢通便利的跨境結算“高速路”。
(4)建設跨境信息通道。數字貿易是當前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和新增長點,基于語音、信息、互聯網等通信業務的跨境數據傳輸需求日益擴大,國際信息通道成為世界各國搶占新一輪國際經貿話語權的關鍵所在。南京市正在培育打造長三角離岸數據中心,探索構建開放的國際數據環境研究,吸引國際數據流量集聚,推動完成江蘇國際數據港交流合作中心、江蘇國際數據港“驛站”建設,落地南京市數據要素產業孵化基地,全方位鏈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依托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離岸大數據中心等為承載,以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衛星網絡地面信息港等為樞紐,加快建設長三角離岸數據中心、超級智能算力中心等國際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探索構建跨境數據流動機制和跨境數據交易市場,形成對國內新型數據要素強大吸引力和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數字國際規則的貢獻。
《決定》指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薄皵U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建立同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的合規機制,優化開放合作環境?!薄皟灮瘏^域開放布局。”“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苯ㄔO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一方面要加強對貿易投資網絡的全球化布局,以數字化網絡化服務優勢輻射帶動周邊省市和其他省市開放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以規則和制度的引領優勢消除雙向開放經濟體系的斷點堵點問題,縮小國際和國內區域發展鴻溝,進一步增強全球各類要素資源集聚濃度、鏈接強度、輻射廣度和支配力度,形成全球經貿合作的強大輻射帶動力。
(1)升級開放經濟載體。多年來,國家級經開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港)、擴大服務業開放綜合試點等。開放經濟載體對擴大高水平開放做了很多積極貢獻。2023年,2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實現進出口總額7.67萬億元,增長2.7%,占進出口貿易總額18.4%;229家國家級經開區進出口總額10.1萬億元(其中,出口6萬億元,進口4.1萬億元),同比增長1%、實際使用外資395億美元,同比下降2.7%。南京市作為江蘇省唯一疊加“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兩大國家開放戰略城市,經開區獲評商務部外經貿提質增效示范工作園區,已培育5個國家級服務外包示范區和2家省級示范區、集聚服務外包企業1900余家,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綜合評價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二。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依托高質量開放經濟載體,升級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雙向開放服務體系,積極建設中外合作經濟園區,擴容自由貿易協定(FTA)綜合服務體系,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成員國、上合組織成員等國際經貿合作,打通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關鍵節點,向全球網絡、國內腹地和周邊區域傳遞先進的技術、資本、管理、信息等要素資源,不斷強化對全球資源輻射帶動力,努力打造貿易投資服務全國的“龍頭”和影響全球的“橋頭堡”。
(2)強化平臺經濟賦能。《決定》指出,“促進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健全平臺經濟常態化監管制度”。南京市平臺經濟發達,累計建設高能級科創平臺約120個,FTA惠企智慧平臺、“寧企通”等公共服務平臺惠企數百萬家,擎天科技等33個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首批認定浩鯨科技、寶馬領悅、焦點科技等10家全球數字服務商,南京泛亞商品交易中心、蘇豪云商等B2B電商平臺在數字規則制定、價格發現等國際影響力逐步提升,鯨匯科技、江蘇宏坤等優質服務平臺累計為500余家跨境電商企業提供融資超1.5億美元,“金洽會”“留交會”等展會平臺鏈接全球要素資源能力增強。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充分發揮平臺經濟對優化資源配置作用,提質升級以公共服務為核心的貿易投資數字化服務平臺,打造全球化國際交流平臺,鼓勵搭建以電商交易為核心的數字化服務平臺,支持平臺經濟跨地區、跨行業整合資源,打造“平臺—場景—生態”模式,發展“產品+內容+生態”應用場景,擴大提升對全球高端要素的鏈接能力和價值再造能力。
(3)促進標準規則協同。南京市擁有國際、國內各類全國標準化技術組織44個,完成標準化試點項目國家級6個、省級32個,目前仍有在建的標準化試點項目國家級12個、省級36個。牽頭和參與研制國際標準29項,國家標準1300余項,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13個,獲得首屆省標準創新貢獻獎9個。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以“兩區”建設為契機,鼓勵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等,特別要在軟件設計、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光伏產品等優勢領域加強國際標準意識、制定和傳播能力,在跨境數據流動、數字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保護、源代碼保護等領域加快經貿規則與國際最高標準接軌,提升南京市國際經貿規則標準話語權。
(4)完善貿易投資環境。南京市已連續出臺六份優化營商環境文件,主動對接國際先進評價標準和市場規則,累計發布196個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應用場景;投資環境總體評分綜合排名全國第八,超越全國97.9%的城市;獲評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在2023年全國工商聯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中獲評“最佳口碑省會及副省級城市”,14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以高質量立法推動“兩區”建設,研究推進外商投資地方立法配套,完善外商投資促進、保護、管理、服務機制,實行高水平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在東部地區率先形成外商投資“強磁場”;圍繞信息技術安全、數據隱私保護、數據共享、數據確權、數據交易等重點領域,研究數字貿易地方性法規制度,推進數字領域國內外合規和國際合作,探索數據跨境流動“先行先試”。
(5)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展會是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南京市依托“金洽會”“留交會”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展會活動,深度鏈接全球要素資源,著力打造連接東西、溝通南北的全球經貿投資合作網,已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合作,境外投資分布于9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58個國家106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與26家境外相關經貿機構達成經貿合作伙伴關系,初步形成覆蓋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經貿投資合作網?!敖鹎弊?996年首辦至今已連續舉辦34屆,成為宣傳推介南京投資環境、集聚更多全球資源要素、促進區域經貿交流、推動南京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開放平臺,正成為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金字招牌?!傲艚粫弊?008年設立,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五屆,促成2800多個優秀科創項目落地,全市留學人才總量已達6.75萬人,成為立足南京、面向海外、服務長三角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省市的知名國際化引才交流對接平臺,人社部將南京留交會列為區域性海外人才交流活動予以重點支持。依托國家級“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已設立9家海外創新中心及離岸孵化中心,并與28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建立科技合作關系,2023年通過海外各創新中心推薦海外項目40個,開展各類對接海外創新資源活動26場次,系列國際路演20余次。面向“十五五”,南京市要繼續提升“金洽會”“留交會”展會國際影響力,通過建立全球貿易投資協作聯盟,進一步聚合國內高端智庫、平臺、產業園區、高校、協會、服務機構等資源全球跨境貿易投資優勢資源,建立長效溝通協調機制,加強人才雙向交流和培養,形成產業鏈供應鏈齊全的“貿易投資”服務網絡。
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是南京市深度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服務國家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要求,也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使命擔當,更是新發展階段提升南京市綜合競爭力的內在要求。南京市服務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的主要路徑是,充分發揮商務引導生產、促進貿易和消費的先導功能,著力提升全球要素集散、要素資源配置、戰略通道控制、價值鏈支配、經貿輻射帶動等五方面能力,以此提升南京市對全球要素資源的整合力、協同力和增值力,助力江蘇省踐行好“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要求、譜寫“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現代化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1]郝宇青.新形勢對凝聚力、穩定性、安全度的新考驗和新要求[EB/OL].(2021-04-01)[2024-11-11].http://www.rmlt.com.cn/2021/0401/610915.shtml.
[2]李國政.樞紐經濟:內涵特征、運行機制及推進路徑[J].河南社科文摘,2021(4):54-55.
[3]潘聞聞.上海范式:要素市場全球資源配置的引領性[J].探索與爭鳴,2021(10):130-139,179.
[4]商務部.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2023)[EB/OL].(2024-11-05)[2024-11-15].http://fms.mofcom.gov.cn/zxdt/art/2024/art_831176336b5445e1892c29c32acf2ef9.html.
[5]商務部.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4)[EB/OL].(2024-10-17)[2024-11-05].https://fms.mofcom.gov.cn/xxfb/art/2024/art_2af090f44fd44b16b4d281d55dd5a31c.html.
[6]商務部.中國外資統計公報(2024)[EB/OL].(2024-09-14)[2024-11-15].https://wzs.mofcom.gov.cn/ztxx/art/2024/art_92aefa1ab5cc46f9870133bdac06ab1a.html.
[7]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世界開放經濟報告(2022)[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
[8]余宗良.從“五個更”理解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打造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動力源.綜合開發研究院[EB/OL].(2023-10-19)[2024-11-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0146399881173711amp;wfr=spideramp;for=pc.
[9]太平,李嬌.中國服務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困境與突破[J].國際貿易,2022(6):13-19.
[10]胡美華,黃茂興,林向劼.我國服務貿易制度創新的路徑選擇[J].開放導報,2024(3):79-87.
[11]孫文華.上海要重視生產性服務業發展[EB/OL].(2024-09-09)[2024-11-11].https://www.yicai.com/news/102265362.html.
[12]魏浩,盧紫薇,劉緣.推進制度型開放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開放導報,2022(2):37-45.
[13]韓沈超.數字基礎設施與生產性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攀升[J].統計與決策,2024(14):143-148.
[14]陳濤.江蘇商務發展(2023)[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23.
[15]張興祥,洪永淼.我國對外開往五大歷史性轉變[J].前線,2023(12):13-17.
[16]祝艷春.江蘇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思路和策略[J].商場現代化,2023(13):1-4.
[17]陳苗.高水平對外開放下技術革新與貿易壁壘對我國服務業全球價值鏈位置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24(14):176-180.
[18]郝夏珍,宋躍剛.區域服務貿易協定對制造業企業全球價值鏈國內鏈長的影響研究[J].國際貿易,2024(4):19-36.
[19]彭德雷孫安藝.跨境服務貿易制度型開放:趨勢、特征與策略[J].開放導報,2024(1):51-59.
[20]王微.中國成為全球服務業開放重要推動者[N].中國經濟時報,2023-09-09.
[21]王娟耿琳.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與提升路徑研究[J].中國物價,2023(11):11-20.
[22]韓沈超.數字基礎設施與生產性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攀升[J].統計與決策,2024(14):143-148.
[23]宋賽虎,李娜.外資準入政策放松與制造業企業創新:以“負面清單”制度為例[J].南方經濟,2024(2):40-61.
[24]余振,秦寧.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任務與策略[J].開放導報,2022(2):13-20.
基金項目:南京市“十五五”規劃重大課題研究項目“面向‘十五五’南京市服務構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研究”階段性成果
OnBuildingaTwo-wayOpenHubCharacterizedwithFive
ForcesandWorldCohesiveness
QIUQiong,ZHAOLei,XIAOLu
(ChinaInternationalElectronicCommerceCenter,Bejing10007)
Abstract:GeneralSecretary
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CentralCommittee
XiJinpinginspectedJiangsuandentrustedJiangsuwiththemajortaskofbuildingatwo-wayopenhubwithworld
cohesiveness.AsthecapitalcityofJiangsuProvinceandacentralcityInEastChina,NanjinghasanunshirkablemissiontoimplementthespiritofGeneralSecretarysimportantinstructions.TheThirdPlenarySessionofthe20thCPCCentralCommitteehasmadeaseriesofstrategicdeploymentsonimprovingthe
institutionalmechanismforhigh-levelopening-up.InaccordancewiththelatestinstructionsofthePartyandbasedonpreviousresearch,thispaperfullyexpoundstheconnot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thetwo-wayopenhubwith
worldcohesiveness,andputsforwardthefiveforcescharacteristicsofthetwo-wayopenhubworldcohesiveness,namelyfactordistributionforce,resourceallocationforce,channelcontrolforce,valuechaindominanceforceandradiationdrivingforce.ItalsoanalyzesindetailthefiveforcescharacteristicsofNanjingservingJiangsutobuildatwo-wayopenhubworldcohesiveness,andputsforwardthekeytasksandmeasuresinfiveaspectsforNanjingduringthe“15thFive-YearPlan”period.
Keywords:worldcohesiveness;two-wayopenhub;factordistributionforce;resourceallocationforce;channelcontrolforce;valuechaindominanceforce;radiationdrivingforce;Nan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