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華
職業教育的使命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不僅給社會經濟帶來沖擊,而且深刻影響著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202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對“職業教育”的概念進行了適應時代發展的新闡釋:職業教育是指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種職業或者實現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而實施的教育。這一概念的界定,明確了“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是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傳統的模塊化教學主要集中在專業核心課程部分,在學生的通識教育和實踐能力教育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而且,課程內容更新緩慢,不利于新技術、新工藝及時進教材、進課堂,已難以適應新時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為更好地培養創新型、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學校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結合教學實際,探索出了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層層遞進的“模塊內容—模塊課程—模塊化課程體系”三級模塊教學模式。
“三級模塊”教學模式的內涵和優點
“三級模塊”教學模式的內涵。學校依據國家教學標準,厘清“崗—課”育人邏輯,立足崗位調研,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首先,將傳統只側重于專業核心課程的模塊內容拓展為包含素質、知識和能力在內的一級模塊內容;其次,對一級模塊各內容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整合,形成二級模塊課程;最后,按照崗位要求對模塊課程的前后續內容進行優化,構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崗位要求的包含通識模塊、專業認知模塊、專業核心模塊、發展模塊在內的三級模塊化課程體系。以老年健康服務專業群為例,我們基于模塊內容,整合了專業群所需的28個模塊課程,并將這些模塊課程按照課程融通的原則進行重構,形成了包括專業群拓展模塊、專業核心模塊(分修)、養老服務模塊(同修)、健康服務認知模塊、通識模塊在內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三級模塊”教學模式的優點。一是以生為本、包容性強。“三級模塊”教學模式與傳統模塊化教學相比,采用的是活模塊,各模塊內容的獨立性更強,與活頁式教材相配合,可以及時調整教材中不符合時代發展的內容,提高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進教材和課堂的效率。同時,打破了“按學科整學期、一人一門課”的傳統教學方式,采用“一人一模塊、多人一課程”的協同教學方法,有利于因材施教,提升教學質量。二是校企合作、實用性強。以專業調研為起點,遵照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按照“專業認知—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跨專業能力—崗位能力”的遞進順序,構建了“校企循環、五階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分六個學期五個階段把職業教育課程結構與人的認知規律、工作結構科學地對應起來,從工作結構中獲得相應的職業教育課程結構,提高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適配度。三是層級遞進、操作性強。根據國家專業教學標準科學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注重學生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的培養,將三級模塊之間按照遞進關系進行排列,形成課程內容模塊、模塊課程、模塊體系,并制定相應的保障機制和評價體系,確保模塊化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三級模塊”教學模式的成績
豐富了模塊化教學資源。一是學校按照模塊化教學需要,在完善硬件資源的同時,組織教師優化一級模塊內容,整合二級模塊課程,建設了模塊化教學所需的軟件資源;二是在崗位職業核心能力模塊課程體系中采用“項目驅動、任務引領、情景導入”式教學方法,涌現了一批基于實戰化教學情景的教學設計典型案例;三是開發了活頁式教材等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新形態教材。
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學校圍繞“三級模塊”教學模式開展校級課題立項、論文征集等活動,使教師對課程理念、課程容量、課程內容呈現方式、課程內容組織邏輯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以賽促教,提升了教師課程設計能力和授課水平。
提升了學生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叭壞K”教學策略的應用,既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也注重培養學生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通過通識模塊和發展模塊提升學生人文素質,讓學生作為一個“全面的人”獲得職業可持續發展。
“三級模塊”教學模式的不足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發現,“三級模塊”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及時了解崗位需求的變化并同步更新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這就需要對一級模塊內容進行重構和調整,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這一工作往往存在滯后性。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要督促教師深入崗位一線進行調研,及時了解企業、社會對學生素質和技能的反饋,提升模塊內容、模塊課程和崗位能力、學生個人能力發展的匹配度。
(作者單位:聊城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