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開軍 馬云玲
淮海綠地21城實驗學校(以下簡稱“綠地學校”)是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區政府為推進教育均衡,按照“安徽省智慧學校5+2架構”的標準,在皖北鄉村打造的一所智慧學校。兩年來,從創建智慧校園開始,綠地學校依托“5G+教育”大數據平臺,積極構建數據大腦,努力推進“教育管理智能化,學生成長多元化、教師發展多維可視化、學校治理數智融合化”,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數字化教育管理之路。
構建數字化賦能教育管理技術平臺。學校利用已有的信息技術設施,構建了一套數字化賦能教育管理的技術平臺,實現了數據、資源、協作、管理四大功能。目前,學校已建立以班級為單位的“班級釘釘群”“家校群”,實現了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在評價、指導、學習生活安排等方面無障礙的信息傳遞;校辦公室實現了教職員工基本信息、能力評價、崗位安排、專業發展等方面的自動化處理;教科室運用專業軟件實現了教師人力資源整合、課程安排、課程管理、考試成績管理和評價等,教育管理變得更簡單、更高效。
學校實現了班級、各處室電子班牌全覆蓋。通過電子班牌,學校的課程安排、各類新聞、活動等,能夠全天候、全方位地展現;同時,學生可以非常方便地看到自己的成長歷程,促進了評價制度的變革。與此同時,學校通過數字化手段推廣微課、網絡課堂等新型教學方式,完善了在線學習資源和課程庫。通過兩年的積累,學校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優質資源數據庫,涵蓋優秀作業設計、優秀教學設計、優秀教育論文等。
加強數字化技能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學校通過各種靈活的培訓方式,如課堂培訓、研討會、在線視頻、考核測評等,提高教育管理人員對數字化技術和平臺操作的熟練度。與此同時,學校抓住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高2.0工程成果驗收的契機,加強信息技術團隊培訓,引導教師運用數字化技能開展實際教學工作。
加強跨學科融合,推動數字化教育發展。學校重視管理人員提高信息技術方面的跨學科融合能力,拓展數字化教育的影響力。一是開展基于數字化的跨學科深度探討和合作,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二是通過承辦論壇,組織研討會、講座、會議等活動,聚焦數字化教育的前沿技術和領域,促進交流與合作;三是加強數字化教育和素養研究,探索世界教育局勢、數字化發展趨勢,以學術智慧啟示教育實踐創新。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區淮海綠地21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