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芳
(鄭州師范學院 鄭州 450044)
數字人文究竟是什么,爭論日久。數字人文的興起來自創新發展的需求,受到學者的廣泛關注并積極參與其中開展相關研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與實踐成果。數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主要是指運用文本挖掘與分析、可視化等新興技術對哲學、地理學、語言學、歷史學等人文學科展開拓展研究的一種人文社科和計算機技術的跨界學科[1]。當前,圖書館在數字人文服務中扮演多樣角色,如數據管理分析者、學科服務聯絡者、數字工具培訓者、特藏資源推廣者、科研項目協調者等角色[2],本文將這一角色或職位定義為數字人文館員,即對數字人文服務人員的統稱。為了完成某一數字人文項目,圖書館需要全體數字人文館員協同一致,以各自的知識、智慧、能力形成合力,開展數字人文研究,反過來也可以進一步提高數字人文館員的專業水平,提升其綜合服務能力[3]。因此,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是指從事或參與圖書館數字人文中心(包含實驗室、工作坊等),或數字人文團隊(組)工作的各種服務人員,如管理者、輔助人員、技術人員、學科專家、數字學術館員等。數字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用戶數字人文需求的增強,將推動數字人文服務方式、內容、模式發生深刻改變,對數字人文館員要求不斷提高,數字人文館員研究顯得必要與緊迫。美國開展數字人文研究實踐工作起步較早,20 世紀80年代部分高校開始建立數字人文中心[4],其數字人文館員研究成果頗豐,但缺少整體性、系統化的探尋,需要我們進一步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回應。
筆者通過較有影響力的圖情及數字人文領域招聘網絡平臺ALA JobLIST[5]檢索崗位名稱中一并含有“digital”、“humanities”的崗位,如數字人文館員(digital humanities librarian);利用谷歌搜索引擎以digital humanities librarian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并訪問CenterNet[6]、2023 年THE 世界大學排名高校圖書館官網[7],獲取目前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現狀。在此基礎上,以現有文獻[8-15]對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的調查揭示為線索,對美國部分高校圖書館進行探索性預調研,最終選取17 家美國高校圖書館為對象,探討其數字人文隊伍建設狀況。調查時間為2023 年6月20 日至7 月20 日。
筆者從數字人文館員構成與崗位設置、職能、教育培訓等4 個維度對17 家美國高校圖書館進行內容分析,具體見表1。

表1 17 家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概況
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構成不盡相同,如耶魯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實驗室的數字人文團隊分為4 類:①主任、經理、數字人文開發人員、用戶體驗設計師、顧問與項目助理等日常管理隊伍;②教學指導員隊伍,即每個學期都會任命一批數字人文學科教學指導員;③2—3 名博士后人員提供支持;④由計算機專家、學者、館員、工作人員等組成10—14 人不等的執行委員會。哥倫比亞大學數字人文中心位于學校巴特勒圖書館內,數字人文館員構成有數字人文學科館員、數字學術協調員各1 名,由歷史人文分館主任1 名和3 名館員擔任指導委員會委員,研究顧問6 名。哈佛大學圖書館有數字人文館員、數字學術協調員、指導委員會、輔助人員。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為工作人員、博士后、學生、執行委員會。布朗大學圖書館有數字學術中心員工、研究員、學生、校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為委員會/理事會的顧問委員的管理組織結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為圖書管理員、攝影師、元數據專家、Web 設計師、程序員、項目經理。達特茅斯學院圖書館為技術人員、學院教師、館員、中心成員。密歇根州立大學圖書館配備了顧問委員、技術人員、學院教師、館員、中心成員、校外專家六類人員。
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的崗位設置豐富,具有顯著的跨領域、跨專業、多學科的特點。其崗位設置除數字人文館員外,還包括數字學術協調館員、咨詢館員、數據館員、數據可視化協調員、數字人文開發人員、版權館員等,匯集了人文學科、計算機科學、數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如康奈爾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中有數字出版、數字化、元數據網頁設計及發展、項目管理、管理/金融支持、數字人文館員。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實驗室崗位有管理員、教學主任、董事總經理、項目經理、項目協調人、研究生研究助理、執行委員會、數字人文專家。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中心崗位設置有數字項目軟件工程師、用戶體驗設計師、數字人文策略師。達特茅斯學院圖書館數字人文中心設置崗位有數字人文館員、英國文學館員、數字化生產技術人員、數字學術專家、數字生命周期圖書管理員。布朗大學圖書館數字學術中心具體崗位包含社會科學數據圖書館員、網絡出版物設計師、數字人文館員、科學數據專家、攝影師、數據可視化協調員等。麻省理工學院崗位為數字人文和網站服務館員。加利福尼亞大學圖書館崗位為文學與數字人文館員。羅格斯大學圖書館崗位為參考和數字人文館員。哈佛大學圖書館的分館設置了數字學術館員,設定明確的數字人文服務名稱,如拉蒙特圖書館為數字地圖和地理信息系統支持、燕京圖書館為東亞研究支持、馮圖書館為日本數字資料集等[16]。
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職能較為多元,包含創建和整合信息、數據、元數據、數字館藏,計劃和管理數字人文項目;對歷史等人文學科研究提供支持;在數字人文資源、工具、方法等方面開展參考咨詢服務;與院系人文學者溝通與交流;提供相關數字人文理論與實踐教學培訓服務。如哈佛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職能為負責數字人文相關數據庫、工具開發與運用;舉辦數字人文系列講座等教育培訓工作;開展數字人文的相關咨詢、協調及服務工作;指導委員會主要負責制定數字人文發展戰略研究、發展規劃目標與方案,并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輔助人員主要從事輔助基礎工作[17]。耶魯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實驗室主任是保證團隊順利運行的主要負責人,進行實驗室的管理工作;經理職能多為與研究人員互動,參與數據分析和可視化研討與咨詢;其他服務人員職能包括數字人文軟件產品的開放與優化、用戶研究等。哥倫比亞大學數字人文服務中心數字人文學科館員負責數字人文學科咨詢和研究支持工作;數字學術協調員負責創建與開發數字館藏、工具,利用館藏與工具處理與分析數據,生成新的數字學術產品;研究顧問職能主要是數字人文咨詢,如版權、開放存取、資源獲取、科研計劃制定等。加利福尼亞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主要職能為:發現與評估在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研究中現有和新興的數字化工具和方法;提供關于數字化學術工具和技術的支持、教學和咨詢;與教員合作,協助教員設計課程,將數字資源引入教學活動和學術科研中。康奈爾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承擔教授與信息有關的課程、學術交流等職責。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職能為開展學術交流服務;創建文學及數字人文發展的館藏。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與加州理工學院圖書館為用戶提供技術支持和教學;芝加哥大學圖書館與密歇根州立大學圖書館在數字人文項目建設中邀請校外專家,開展合作交流,提供校外資源和技術協助。
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擁有豐富多元的知識結構和教育背景:如康奈爾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專業背景為歷史、教育、藝術、考古、人文計算等,哈佛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專業背景為歷史、語言等,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專業背景為藝術、計算機、英語、教育、文化、社會學等,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專業背景為法語、歷史、社會、媒體、圖書情報、藝術等,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專業背景為工商管理、英語、文學等,達特茅斯學院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專業背景為地球科學、經濟、教育、工程等,布朗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專業背景為社會科學、設計、英語、猶太研究、歷史、藝術等;學歷層次方面,如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圖書館要求數字人文館員具備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美國圖書館協會)認證的圖書情報學碩士學位和人文學科碩士學位;專業知識方面,數字人文人員需要具備數據的可視化分析、元數據標準、編程語言、信息處理與管理等計算機和圖書情報相關的知識[18],如羅格斯大學圖書館明確要求數字人文館員需掌握 Dublin Core 元數據相關知識。
美國高校圖書館一直比較重視數字人文館員教育培訓工作,涉及數字人文理論知識、數字技術工具、學術交流能力以及信息服務能力等內容,培訓形式主要有課程、在線培訓教程與指南、融入數字學術活動等[19]。如耶魯大學圖書館為數字人文館員設立數字人文訓練獎學金;重視館員的對外學習交流,推薦的學習交流數字人文機構或研討會主要有數字人文暑期研究所、人文強化教學、牛津數字人文等。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定期舉辦面向數字人文館員在內的數據討論工作坊[20]。另外,圖書館設立研究生課程、成立數字人文閱讀小組,同事間交流等也是數字人文館員獲取專業成長的途徑。
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構成較為多元,職位多樣,如數字人文中心主管/主任、數字人文館員、數字人文開發人員、數字學術服務館員、數字創新館員、數據服務館員、學科館員、開放知識館員、數據管理館員、數據可視化與地理信息系統館員、地理空間信息館員等。不同的館員稱謂均與其從事數字人文相關工作相一致,符合數字人文工作多樣性、多學科的特征,既有行政管理(項目經理)、又有技術開發(程序員)、數據保存與維護(數據館員)等工作。如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根據自身情況及服務需求,形成館員梯隊結構合理,布局靈活,由管理人員、研究人員、監督推廣團隊、兼職人員組成的成熟數字人文館員隊伍體系[21]。
基于數字人文館員團隊的構成、職責與研究方向等差異,設置決策研究小組,如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組建的“評估和計劃團隊”和“數字咨詢和制作服務團隊”,在實施館內資金計劃的同時督促數字化項目的推進[22]。
美國高校圖書館將數字人文館員職責劃分為整體協調管理類與數據技術服務類兩大類。整體協調管理類職責包含數字人文項目計劃、管理、實施與維護,在整個項目運行中負責與其他機構和專業團體的協調工作,以及其他管理運作與業務安排工作。如密歇根州立大學圖書館數字學術館員負責協調中心人員配備、日程規劃管理、制定數字人文的技術說明書等。而數據技術服務類職能包括數據管理、分析與可視化等服務,如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的數字人文館員利用文本挖掘和可視化技術對“日本的Taiyō 雜志文本挖掘”項目開展數據可視化服務[23];圖書館下屬機構勛伯格手稿研究所,由跨學科不同領域的人員組成,包含由特藏部門主任、元數據館員、IT 工程師、藝術策展人、網頁設計人員、數字人文研究人員、項目經理等,分工明確,主要研究方向是“手稿及其數字化”。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的地理信息系統館員基于VR 和AR 技術的歷史地理開發“香堂山佛教石窟”項目等。耶魯大學圖書館有一支分工明確的工作團隊,結構體系成熟,管理人員主要負責日常運營與服務工作,教學研究員負責日常教學工作,博士后主要負責數字人文與科學研究融合,執行委員會負責監督、實驗室建設方向與宣傳推廣工作。
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研究涉及的學科廣泛,如哲學、文學、歷史等不同人文學科以及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等多個技術科學領域,且不斷在數字人文資源、平臺、技術工具、設備等方面擴大合作范圍和深度,合作對象包括基金會、社區,尋求資金資助、智力資源支持。如耶魯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實驗室的孵化數字人文科研項目,針對不同的用戶需求,制定全方位的資助體系,如數字人文研究生與館員的種子基金、數字人文感興趣群體的交流基金和訓練基金等。學科交叉融合顯著,注重歷史文化傳承,如普林斯頓大學數字人文中心開展的“太平洋西北海上貿易(Pacific Northwest Maritime Trade)”項目[24]。
當前高校圖書館重視數字人文館員隊伍建設主要為增強館員數字人文意識、酌情設置數字人文館員崗位、制定崗位服務標準與規范三方面:①增強館員數字人文意識。我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服務起步較晚,發展規模不一,不能“一刀切”要求上馬數字人文項目,而應首先轉變思想觀念,與時俱進,注重館員數字人文服務意識培育,從理念、思想、意識層面清醒地認識到數字人文服務重要性。在規劃數字人文服務過程中要充分綜合考慮到本館規模、館藏發展、本校人文學者研究趨勢與學科方向以及相關利益者如學校管理層、上級管理機構或聯盟機構的態度等因素,有危機管理意識,也要掌握數字人文基礎知識與技能,形成對數字人文服務的基本認知。②酌情設置數字人文館員崗位。多數美國高校圖書館設立了數字人文中心,并設置數字人文崗位,依托專門機構與崗位開展項目建設。美國高校圖書館中參與數字人文工作的館員比例極高,數字人文館員本身的職位最多,其次是數字學術館員,其他類似職位名稱有數字人文專家、數字學術服務主任等[25]。我國高校圖書館也可根據學校、圖書館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設立數字人文服務專門機構,同時設置數字人文館員崗位,突出數字人文服務的重要性。一方面,可由部分學科服務、參考咨詢服務等崗位轉為專門的數字人文崗位,針對數字人文開發人員等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崗位,可通過招聘、其他院系教師工作調動、館員教育培訓方式增補,這樣若干個數字人文崗位基本成型,可承擔數字人文工具開發、項目與教學、用戶體驗等業務工作。另一方面,鼓勵圖書館牽頭,組建跨學科、不同專業機構的工作坊,成立相關專業研究團隊,加強數字人文資源建設,推進我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高質量發展。③制定崗位服務標準與規范。數字人文服務是一個系統、多學科、動態復雜的工程,需要跨學科、機構、組織合作,制定明確的服務標準與規范。因此,我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崗位的設置、相關崗位職責和考核制度的制定不可或缺[26],需要服務指南、崗位職責、能力培養等規章制度支持。圖書館在數字人文館員招聘時,應制定符合各自數字人文崗位工作的招聘條件,進一步完善數字人文館員選用制度。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等新興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以及用戶數字人文的需求逐年增多,數字人文館員角色不斷豐富。這就要求數字人文館員具備一定的角色轉換能力、應變能力與接受能力,能夠從數字項目、管理、區域研究/學科專家、信息素養/培訓、參考咨詢等方面參與數字人文領域。①搭建數字人文服務中心或平臺。美國高校圖書館往往組建數字人文服務平臺,明確圖書館在機構架設上的主導地位和目標。因此,我國高校圖書館管理者需順應數字人文發展趨勢,積極爭取學校領導決策層面支持,以圖書館為主導,建立數字人文中心或平臺,擴大數字人文館員的規模。依托數字人文服務平臺,開展多學科領域的數字人文研究,強化館員的數字人文素養,并與相關領域專家、教師交流與互動,分享知識與經驗。②強化數字人文服務館員的合作與交流。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項目往往由較多跨領域機構參與完成。因此,我國圖書館應積極推動數字人文跨學科、跨機構合作機制的建立。如哈佛大學OGL 項目由哈佛大學圖書館聯系哈佛希臘語研究中心、艾利森山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合作完成[27]。我國高校圖書館可以結合本校、本館實際情況,統籌兼顧,科學布局,積極開展多學科合作,如計算機科學、社會學等;進行多機構合作,如博物館、高校、國家數字基礎設施機構、數據庫商、網絡計算公司等;開展與國外數字人文研究機構、學校、圖書館等協同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助力數字人文項目創新。其中,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應視野開闊、心態開放,具有較強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熱心投入跨區域、組織、機構、學科等合作,與用戶及其他相關利益者(管理者、技術人員、輔助人員等)保持密切聯系,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數字人文服務。
當前,數字人文館員專業技能主要包括數字學術和數字人文相關的研究能力,如編程、腳本語言、軟件和平臺的知識等。數字人文館員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專業職業能力為數據策管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工具使用能力、成果管理能力;綜合職業能力為跨學科專業知識、項目管理能力、挖掘需求能力、教學推介能力。數字人文圖書館員應具備圖書館專業的基礎知識、數字人文工具及信息技術使用技能、良好的協作溝通能力、終身學習與學術研究能力。當前數字人文館員與學科館員或咨詢館員的職責部分重合,三者之間的專業技能均可互補,其中數字人文館員在技術、項目、工具、培訓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這也是三者的主要不同之處。因此,學科館員或咨詢館員轉換為數字人文館員過程中需要著重考慮這一點。學科館員或咨詢館員轉換為數字人文館員的前提是,必須對這些人員進行必要的數字人文專業技能培訓。培訓方式可采取課程教學、研討會、主題講座、會議沙龍、工作坊等;培訓師資隊伍來源于外聘專家、學者、高校人文、管理、信息技術等相關院系教師;培訓課程可借鑒哈佛大學圖書館,為數字人文館員提供如項目規劃、設計、工具使用方法、編程指導、數據管理與查找分析、倫理與道德等培訓內容。這種教育培訓也適合其他數字人文館員專業成長。在整個數字人文館員培訓過程中,鼓勵交流學習,如耶魯大學圖書館數字人文實驗室倡導數字人文館員通過研討會、培訓班等形式提升自身能力,圖書館與有影響力的數字人文機構合作,館員踴躍參與多種形式對外交流活動,并爭取訓練營的資助獎學金、優惠的交流培訓學費[28]。耶魯大學圖書館的上述經驗值得我國其他高校圖書館參照學習。
當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人文相關工作主要體現為“圖書館與數字人文”培訓,具體到數字人文館員構成、崗位設置、職能等方面的實踐活動較少,理論研究多數是介紹國外案例,尤其是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概況的研究成果豐富,為我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工作實踐提供了借鑒。但這些研究成果主要對招聘信息、招聘廣告等內容進行分析,難免與實際情況會有出入。因此,本文采用文獻調查法和網絡調查法,對美國高校數字人文館員現狀進行歸納與總結,提出對我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館員隊伍建設的啟示。館員是圖書館數字人文服務工作最活躍的主體,我國高校圖書館管理者應樹立數字人文理念,抓住機遇,重視數字人文館員隊伍建設,為數字人文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誠然,本研究形成美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對國內的啟示,拓展了我國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隊伍建設的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但也存在相關理論分析不夠透徹、實踐能力不到位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