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的開展,拓寬學生閱讀寬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群文閱讀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對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辨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本文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分析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以期為小學閱讀教學提供借鑒。
一、構建群文是基石
1.確定議題
一個議題的設置是一次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始,只有當議題具有可議論性,群文閱讀教學才足以展開豐富的討論。那么該如何確定議題呢?
群文閱讀的議題可以分為語言議題、內容議題和形式議題三種。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選取不同的議題。例如,寓言的群文閱讀教學可以寓言文體、寓意、寓言中的經典形象等為議題展開;古詩的群文閱讀教學可以圍繞古詩描寫內容、古詩表達情感、古詩創作特點和古詩作者確定議題;神話的群文閱讀教學可以神話中的形象、神話的情節結構、中西神話中共同的故事主題等確定議題;記敘文的群文閱讀教學可以記敘文主題、形象、結構等為議題展開;等等。
2.選擇文章
接下來就要根據議題選擇一組相關聯的文章。文章資源可以來自教材、課外讀物,也可以來自網絡、影片等。在選擇群文時,要注意文章的體裁、內容、難度等方面的差異,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需求。不僅如此,教師在教學中還要考慮選文的互文性。所選文章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文本體現出的觀點是否具有矛盾張力,二是文本是否具有整合的價值,三是文本是否便于學生發現規律。
二、設計問題是動力
一是要提出解答域寬的問題。群文閱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思辨性思維,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有依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提出解答域寬的問題。二是要變單篇提問為共同發問。教師應針對多篇文章的異同點提問,而不是將群文提問演變成多個單篇文章的提問。三是要通過共學單來呈現問題。教師可以借助表格、圖表等對文章進行梳理,繼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幫助學生厘清問題脈絡。
三、課堂實施是關鍵
群文閱讀教學的目的不應該只停留在激發閱讀興趣和增加閱讀量上,而是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品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出相應的策略方法指引,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建立思維支架,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分析,以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并進行反思,以激活其思維的批判性。
1.促進學生合作學習
群文閱讀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思考、交流和討論,共同構建對議題的理解和認識。為此,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橋》一文時,筆者對課文進行了群文鏈接,設計了“填一填,議一議”的教學活動,通過互動和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橋》《窮人》《金色的魚鉤》三篇文章的理解。活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通過“看一看,說一說”環節,鼓勵學生分享對文章內容的初步理解和感受,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他們積極思考;第二階段,在“填一填,議一議”階段,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探索文章,既要關注情節,也要深入挖掘文章背后的主題和情感。這種互動式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題和作者的意圖,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團隊協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豐富學生閱讀體驗
小學生往往對身邊的新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樂于接觸新事物。基于此,依托教材拓展課外閱讀,實行“1+X”閱讀教學模式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滿足其強烈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一文時,學生對魯迅筆下故鄉的環境充滿了好奇,對文中寫到的“雪地捉鳥、瓜地刺猹、海邊尋貝、看跳魚”四件事以及閏土的外貌也很好奇,這使得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很高,但他們還是很難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此時,筆者在教學中加入了課外閱讀環節,讓學生對比閱讀《中年閏土》中描寫中年閏土外貌的一段文字,并讓學生思考少年閏土在外貌上與中年閏土有何不同。接著,筆者又拋出問題:“是什么原因讓閏土產生了這樣的變化?”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充分表達了自己的認識與見解,最后得出結論:“造成閏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制度。”“1+X”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
3.引導學生自主創作
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感悟書中角色的特點,通過各種途徑表達自己的情感,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作能力。例如,在給低年級學生講完繪本故事《螃蟹小裁縫》之后,筆者有意識地啟發學生展開想象,表達自己對故事中主人公的獨特感情。學生們有的用筆為喜歡的大蟒蛇畫了褲子,有的用布料給可愛的小甲蟲設計了衣服,還有的通過文字表達了要主動關心和幫助別人的心愿。
4.注重課后知識遷移
在完成群文閱讀教學后,學生要能把所學的知識結構滲透到其他文本的學習中,學會分析、整合、對比、擴展,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完善已有知識結構。例如,在完成與《橋》相關聯的一組群文閱讀教學之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小練筆:生活中處處都有令人動容的平凡力量,讓我們一起向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致敬,通過對小說寫作方法的學習,創作出一篇屬于自己的小說。筆者而后出示一組小說情境,讓學生展開練筆。
總之,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空間,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思辨能力不斷得到提升,真正實現從“教課文”到“教閱讀”、從“教會知識”到“教會學習”的轉變,讓學生回歸“真閱讀”,從而真正愛上閱讀。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一般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XJK24CJC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