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波
早上七八點鐘,江蘇徐州醫科大學副教授王剛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作為一名在崗教師,他每天要先完成教學任務,之后作為創業公司董事,處理公司事務。兩種身份,頻繁轉換,自主安排工作內容。得益于江蘇的創業政策,王剛在擁有編制的情況下,還可以在職創業。
2023年9 月,江蘇省人社廳等14部門聯合發布通知,決定在江蘇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支持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研人員等群體創業。
根據相關政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可留編三年,其間社保、職業年金、專業技術職務評聘,以及崗位等級晉升等待遇不受影響。
江蘇的創業留編政策經媒體報道后,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并引發輿論熱議。有媒體稱江蘇在“放大招”,也有輿論將之與早年的“停薪留職”相提并論。
江蘇省人社廳相關人員介紹,創業留編政策其實在2015年就已推出,近期引發關注,是因為“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登上微博熱搜,民眾比較關注其中的創業留編。
從社交媒體以及相關報道的內容看,創業留編三年是公眾關心的主要議題。有聲音甚至認為,“既能創業還能留編,屬于旱澇保收”。
不過,多位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對此表達了憂慮。比如,他們擔憂創業三年可能錯過單位晉升機會,創業風險大,缺乏資金與資源等。
據江蘇省人社廳相關人員介紹,對于創業留編,事業單位在編人員決策是比較審慎的。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2年,江蘇全省離崗創業人數不足100人。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如今的創業留編政策,有輿論認為,這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停薪留職”類似。
前述江蘇省人社廳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創業留編與歷史上的“停薪留職”有著本質區別。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國企效益不佳、人浮于事,所以降本增效,鼓勵公職人員、國企職工“停薪留職”下海。如今的創業留編,主要針對的是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的科研人員。目的是鼓勵科技成果轉化,創造更多優質經營主體、增加就業崗位。
這位工作人員還提到,2023年9 月創業留編的消息出來后,咨詢的人比較多。“那幾天,手機都被打爆了,全是咨詢的,有幼兒園老師,還有中小學老師,甚至還有事業單位管理人員。”
有分析認為,創業留編與歷史上的“停薪留職”存在明顯的時代差異,適用人群和范圍明顯不同。“停薪留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既包括事業單位人員,也包括公務員。而創業留編主要偏重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
事實上,除江蘇外,陜西、黑龍江、吉林、遼寧等諸多省份均有類似的留編創業政策。
2023年11月底,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披露消息稱,陜西為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將科研人員創業的離崗期限由三年延長至六年,離崗期間各項權利、福利待遇不受影響。
江蘇省人社廳相關工作人員提到,創業留編政策并非新政策,黨中央、國務院早就出臺過相關文件,人社部也發過相關的指導意見。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位教授表示,創業留編無疑是好政策,既可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又可以帶動就業,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業,既有針對性,又有可操作性。
中國人民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劉昕認為,創業不單是人社部門的事情,需要多個部門形成合力。他說,政府只需要盡職做好“市場守夜人”,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和法治環境,向社會提供穩定的社會預期,想創業、愿意創業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創業孵化器企業啟迪之星南京麒麟基地執行總經理薛桂榮認為,創業是系統工程,科研院所、高校、地方黨政部門、創業孵化器之間要打通機制壁壘形成合力,為科研人員創業提供更多的資金、稅收,以及社會資源方面的支持。
另外,事業單位在編人員離崗留編創業或在崗創業,該如何做好監管?
江蘇省人社廳相關工作人員說:“首先是嚴格審核,創業留編主體是高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其次做好利益隔離,創業留編人員不能在所在事業單位下屬企業或有利益關聯的企業任職。”
據了解,人社部2019年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就提到,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既要充分支持和鼓勵,也要完善監管措施,嚴禁簡單封殺或放任不管,杜絕不符合條件的人員違規“搭便車”,出現新的“吃空餉”問題。
在受訪專家看來,在編人員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其創辦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可能面臨更多更大的誘惑,因此有必要細化規則,監管監督不能缺位。
(摘自《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