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陸奇

“匯心檢察”工作室優秀案(事)例

檢察官分享心得
“這筆司法救助金,讓我給兒子交上了大學的學費,在上海這座城市生活,真的讓我感到太溫暖了!”
2024年1月4日,冬日暖陽下,社區回訪中,一起故意傷害案的被害人朱阿姨,與致其受傷的麻辣燙店同事小徐坐在調解室內,向上海市徐匯區檢察院“匯心檢察”工作室的檢察官傾訴,感謝檢察官為民解憂匯民心。
朱阿姨家住河南,家里有兩個兒子,一個在上大學,一個在上高三,為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她來到徐家匯的一家麻辣燙店打工,但沒幾天就因瑣事與店長小徐發生口角,被推倒在地,造成左手橈骨粉碎性骨折,需要住院手術治療。
案件移送到徐匯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時,雙方仍未達成賠償諒解。承辦檢察官申建考慮到雙方是同事,如果一方被起訴,一方未得到應有的賠償,必定會導致矛盾進一步激化。于是,檢察官對當事人工作地點進行了走訪,二人之所以沒有達成諒解,系小徐本人經濟困難,而朱阿姨覺得小徐沒有表達出應有的誠意,不愿諒解。
了解到案件背景后,檢察官心里有了底,便依托“匯心檢察”工作室,組織人民調解員、公安民警、法律援助律師及案件雙方一同走進調解室,給出“分期賠付”的方案,促成雙方互信,最終達成賠償諒解,并啟動工作室內部對接程序,對朱阿姨進行了司法救助。
簡案快辦,不代表簡案簡辦。“匯心檢察”工作室瞄準刑事案件背后的糾紛,發揮鏈接街鎮、社區的優勢,凝聚多方力量,用足檢調對接、公開聽證、司法救助等手段,搭建平臺化解矛盾。工作室成立一年以來,化解故意傷害案、放火案等背后的民間糾紛37件,辦結國家司法救助案件88件,當事人無一重新犯罪、無一復議、無一上訪。
全國優秀公訴人顧偉是“匯心檢察”工作室的一員,他介紹說:“匯心檢察”工作室,全覆蓋式鏈接了轄區內13個街鎮辦事處,包括檢察長、院領導在內的59名檢察官下沉基層。經過街鎮、居委的“牽線搭橋”,獲得了讓“新時代檢察履職”與轄區居民面對面的機會,也釋放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四大檢察綜合履職中,蘊含著的無限豐富的司法能動力。
“提到緩刑、社區矯正,有的人第一反應是‘哦,那沒事了,反正不坐牢,自由了,真是這樣嗎?”1月5日,新年伊始,8位“匯心檢察”成員,帶著8個參評案例,在“匯心檢察”工作室年度優秀案(事)例評審會暨檢察開放日活動上,向由22位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人民監督員組成的評審會,以及來自市檢察院、徐匯區的多位領導進行了介紹。
“本案中的韓某因犯罪被宣告緩刑后在轄區內接受矯正,其間,匯報思想時態度敷衍,對管理制度不屑一顧,甚至還參與賭博,賭輸了就在小區大吵大鬧,小區居民已不堪其擾,‘撤緩收監刻不容緩。”
干警蔣思思介紹說,“撤緩收監”程序上要先由司法局向人民法院提請撤銷緩刑,人民法院出具相關裁定后,公安機關將該對象送交看守所,再由看守所送交監獄執行刑罰。整個程序涉及多方主體,較為復雜。“匯心檢察”工作室啟動了監督職能,牽頭組織各環節涉及的司法部門,對韓某的行為進行共同研判,達成共識后,韓某在第一時間被順利收監執行刑罰,堵上了其很有可能再次違法甚至犯罪的“風險漏洞”。
韓某的案例為其他社區矯正對象敲響了警鐘,檢察牽頭,堵漏建制,已成為新時代檢察履職的常態化新模式。“匯心檢察”工作室以案為引,牽頭與各方協同,探索建立“督促關護涉案老年人制度”,編寫《賓旅館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手冊》,發布《上海市徐匯區防治性騷擾行為指南》……一系列保護機制的建立,將新時代檢察監督履職的多樣性,通過“匯心檢察”工作室這樣的平臺,全面展現給了人民群眾。這些機制,是“匯心檢察”為民所設,也實實在在對民有用。
“匯心檢察”工作室運營負責人勵錚說:新時代檢察監督履職,是堵漏,堵住的影響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風險漏洞;是建制,建起來的是用司法為民的初心匯聚起來的民心。
徐匯區虹梅街道,集聚了數字文娛類企業1900余家、企業員工達7萬余人。一次問需企業的走訪中,檢察官傅艷看到滿墻的發明證書和榮譽獎章。但企業負責人卻十分苦惱地說:“如今,我們的網絡技術‘遙遙領先,但仍飽受著黑客攻擊、盜取信息等網絡黑灰產的困擾,我們該怎么辦呢?”
這是企業對營商環境的法治需求,“匯心檢察”記在了心上。通過走訪同類型企業50余次、接待相關咨詢30余次,了解真實需求之后,揭牌成立“匯合知產”和“檢互西岸”兩個子品牌,在知識產權領域和互聯網空間為企業營商環境提供服務保障。辦理全市首例全鏈條引流案,守護了企業商業信譽;辦理侵犯著作權案件6件24人,為企業挽回損失千余萬元;形成的“犯罪預警工作機制”,收集境外黑客DDOS攻擊線索17件,封停違規賬號5個,下架違法產品37件,使多家遭受攻擊的小微企業轉危為安;組織指導轄區內20余家互聯網企業成立反網絡黑灰產聯盟,發布《網絡黑灰產問題處置指南》《個人信息保護企業合規法律指引》《網絡游戲行業數據規范指引》等多項指引,為互聯網企業營商環境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檢察服務。
走訪,是“匯心檢察”收集案件線索的重要方式,也是提供檢察服務的重要渠道。“匯心檢察”工作室成立以來,組織集中走訪2次,共收集“三舊”變“三新”、消防隱患、居民糾紛等各類問題100項,辦結答復42項,導入檢察辦案程序12項,聯合處置46項,
“在組織集中的走訪中,街鎮將案件線索提供給我們,我們也會用特色法律產品為街鎮提供檢察服務,主動詢問需求,解決涉法難題,建立良性互信渠道,這是檢察機關對參與基層法治治理新模式的一種主動探索。”“匯心檢察”工作室第一責任人、徐匯區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朱慶華說道。
朱慶華接到過街鎮直接打來的咨詢求助電話。一次,轄區內的一個小區因建筑外墻脫落砸死了人,被害人家屬情緒激動,附近居民人心惶惶之時,街道書記在混亂中想到了“匯心檢察”,便直接打來電話尋求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的思路。“匯心檢察”有專業的刑事法律團隊、公益訴訟團隊,處理這種涉法問題,有天然的優勢。了解情況之后,工作室先是選派刑事檢察官分析研判是否屬于刑事問題,隨后將線索移送給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幫助街鎮抓住社會治理契機。
隨后,為了達到“一案管一片”的效果,消除懸在居民頭頂的安全隱患,“匯心檢察”公益訴訟團隊牽頭召開聽證會,同街道對轄區內其他小區展開了排查,對有類似空鼓的地方做了標記。“匯心檢察”還組織技術力量,在區房管局的房屋統計系統內,增設了風險評級模塊,針對不同房齡、不同外墻材料進行分類管理,減少高墜隱患。
“‘匯心檢察工作室是將法治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檢察實踐,是‘家門口信訪和解紛服務體系建設的組成部分。”徐匯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朱慶華說道,在新征程新起點上,將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檢察版本“楓橋經驗”,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通過“匯心檢察 ”工作室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出來,持續增強人民群眾對法治建設獲得感和滿意度。
投稿郵箱:lzd032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