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東

奧地利交通標志
2023年11月1日,奧地利議會通過新法案,準許當局沒收超速駕駛者的車輛,以進一步強化道路交通安全治理。
奧地利的這項新法案規定,在限速60公里/小時及70公里/小時的路段多次超速者,其車輛將被沒收并拍賣;在限速80公里/小時及90公里/小時的路段超速一次者,其車輛將被沒收并拍賣。
該法案于2024年3月起生效,預計奧地利每年將有400—450人失去他們的車輛。這些車輛被拍賣后,70%的收益將捐給道路安全基金,30%由地方政府支配。
在此之前,奧地利已正式施行“禁止飆車”一攬子法規。例如,在限速50公里/小時和60公里/小時的路段超速一次者,車輛將被扣押兩周;若在這兩種路段多次超速,或車速超過80公里/小時,將面臨最高5000歐元的罰款,并被吊銷駕照4周。
奧地利“AutoScout24.at”網站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在交通違法行為中,人們對超速和違規超車行為最憎惡,這兩種情況極易引發“路怒癥”。受訪者普遍表示,新法案施行后,能夠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奧地利此次強化交通管理,一個重要因素是超速駕駛現象日益增多,甚至有政府官員參與其中,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2024年1月6日上午,51歲的奧地利財政部長馬格努斯·布倫納駕駛他的寶馬車出行,未注意到福拉爾貝格州西部城鎮多恩比恩的臨時限速要求,時速超過限速(80公里/小時)。結果他被交警攔停,并吊銷駕照一個月。
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1月6日是奧地利公共假日。盡管部長們有司機接送出席公務會議,但他們也可以自己駕駛車輛。布倫納本人對這一事件表示遺憾,并為此向公眾道歉。
奧地利國土面積不大,在地理位置上屬于歐洲的“過境國”。該國道路交叉口較多,加上汽車保有密度遠高于東歐和南歐,所以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相對較大。自1960年以來,奧地利登記在案的汽車數量從40萬輛增加到510萬輛。2022年、2021年和2020年,該國分別發生交通事故34869起、32774起和30670起,受傷人數分別為43262人、40889人和37730人,死亡人數分別為370人、362人和344人。
2023年8月20日22時40分,利岑地區一名23歲男子駕駛的一輛越野車,因超速偏離道路,從一處布滿巖石的陡坡上墜落。后座上的一名25歲乘客從車輛中逃脫,通知了救援人員。
這起事故中的其他三名男子(年齡分別為21歲、23歲和25歲)因身受重傷被困在車輛殘骸中,最終死亡。
2023年9月10日下午,蒂羅爾州庫夫斯坦區的沃格爾發生交通事故:32歲的駕車男子因超速撞上護欄,車輛從引橋上墜落到路堤上。該男子和同車女友均身受重傷。
2023年11月22日晚,在霍恩區的高速公路上發生一起慘烈的交通事故:一名 23 歲的男子超速駕車,與一名71歲的老人駕駛的車輛相撞。坐在老人車后座的兩名69歲女性沒系安全帶,被甩了出去,當場身亡。兩名司機以及老人副駕位置上的另一名72歲老人都受了傷,被直升機送往附近的醫院。值得一提的是,這起事故中,系了安全帶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奧地利交通部長萊奧諾蕾·格韋斯勒表示:“超過一定的行駛速度,汽車就會成為‘兇器。極端的飆車行為會危及生命,一次又一次把我們的同胞置于危險之中。我們要杜絕這種情況的出現。對于那些屢教不改的慣犯,要嚴厲懲罰,包括沒收他們的車輛。”
事實上,奧地利有著嚴管交通的傳統。由于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奧地利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和每百萬人中死亡人數均低于歐盟平均水平。其交通安全指數在歐盟國家中排名第二,屬于“道路交通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奧地利各級政府均建立了由市政管理局救援中心統一指揮調度,消防、衛生、紅十字會、保險、救援等單位共同參與的交通應急救援體系。
該國的公路救援點位布設合理,救援力量反應迅速,現場救援科學高效,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的致死率。
奧地利交通安全監理協會、保險公司、汽車和摩托車俱樂部等社會組織,主動開展道路交通事故數據統計分析、安全隱患排查、交通安全宣傳等工作,并積極參與交通安全標準的制定和完善,不斷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增強交通參與者的安全意識。
奧地利警方定期組織開展集中整治行動,重點查處超速、酒駕、超載等影響安全駕駛的嚴重違法行為。在查處超速方面,采用固定和移動測速設備記錄超速證據,證據傳至警察局相關部門審核,對超過限速值3公里/小時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在查處超載方面,在重點主干道設有交通安全檢查站,由警察局派出交通警察,由交通局派出技術人員,駐站工作,主要負責車輛安全技術檢測和裝載情況檢查。對于安全技術檢測不達標的車輛,強制停駛進行維修,并予以處罰。
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奧地利多措并舉,取得了積極效果。
一是白天開燈駕駛制度。對于這項制度,車輛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必須遵守。根據奧地利各州不同的規定,違反者被處以15—50歐元不等的罰款。據奧地利交通部估計,自從施行這項制度后,全國的交通事故率下降了15%。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對晃動的燈光特別敏感。車輛白天開燈行駛,可以使處在遠距離或拐彎、上下坡處的人更容易看到。特別是在雨天和雪天,其提示效果更加明顯。
二是遠程信息處理系統。該系統通過信息化建設,將高速路段內所有電子交通標識、傳感器和交通狀況預告牌連成有機的整體,全面及時地反映路面交通狀況。這不僅降低了交通安全管理成本,還提高了信息接收和處理的水平。該系統使高速路上的交通事故率降低了25%—40%。
三是肇事司機登記系統。主要是對危險駕駛及多次觸犯交通安全條例的駕駛員記錄備案,以示警告。駕駛者觸犯交通條例,其駕照將被登記。兩年內再犯者,將被強制采取附加措施,如重新到駕校學習,或者接受駕駛技術培訓。兩年內三次觸犯交通條例,其駕照將被吊銷至少3個月。按照規定,肇事司機的備案記錄每兩年刪除一次。
四是可變限速引導提示屏。奧地利的高速公路,平均每1公里就設置1塊可變限速引導提示屏。智能交通控制中心根據道路交通流量,交通事故以及霧、雨、雪等惡劣天氣情況,實時控制車輛通行時速,發布限行管制信息,從而有效降低事故發生概率。
五是強制休息制度。交通部門對客車和貨車有嚴格的動態監管和強制休息制度,確保車輛安全行駛。客車駕駛者開車2小時,必須休息15分鐘;再行車2小時,必須休息30分鐘;第三次強制休息的時間為45分鐘;全天累計駕駛不得超過8小時。車輛從啟動起計算,必須在11小時內熄火。如果駕駛者不遵守停駛規定,就會被處罰。
六是智能管控系統。所有的公路隧道都安裝了智能管控系統,實時控制進入隧道的交通流量和車輛通行速度。同時,隧道內部設置有人工照明設施和道路視線引導標識,增強了隧道內部的可視性、引導性,以及駕駛人視覺上的舒適感。
編輯:姚志剛? ?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