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可寬 賈永
歷史,往往在開啟的時候,就昭示了未來。
1929年春節,從井岡山一路南下的紅軍,于艱苦轉戰中取得游擊贛南第一場勝利——大柏地之戰,殲滅敵軍劉士毅旅2個團大部,俘敵800余人。陳毅稱之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

消息傳到南京,蔣介石不以為然。在他眼中,不過萬人的“朱毛紅軍”尚不足為慮。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正是這支弱小的隊伍,最終成了令國民黨聞風喪膽的紅色大軍。20年后,當又一個春節來臨之際,蔣家王朝進入了覆滅倒計時。
1949年春節,是公歷1月29日。對于中國共產黨和廣大解放區人民來說,這一年的春天,早早就到來了。
1949年1月21日,農歷小年,傅作義部接受解放軍提出的和平條件,雙方達成《關于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同一天,蔣介石宣布“引退”。
11天之前,淮海戰役結束,南線國民黨軍隊精銳主力被消滅。盡管躲在幕后的蔣介石還在夢想著依托所謂的長江天險“劃江而治”,但是,國民黨軍隊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十分清楚,士氣正盛的解放軍飲馬長江,取得全國勝利只是時間問題。
戰場捷報頻傳,西柏坡沉浸在勝利和春節共同到來的雙重喜悅之中。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已接近尾聲,籌建新中國的事宜提上日程,準備“進京趕考”的毛澤東幾乎每天都在夜以繼日地忙碌著。
農歷大年初三,毛澤東站在一處農家小院門口,迎接從萬里之外的莫斯科來華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米高揚轉交了斯大林送給毛澤東的禮品——一塊毛料。一個月前,毛澤東剛剛度過他的55歲生日。
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中共中央書記處五位書記一起接待這位特使。西柏坡自養的豬、雞,從滹沱河里撈來的魚、蝦,還有特意從石家莊買來招待蘇聯貴賓的汾酒、葡萄酒,擺了一大桌。
蘇聯客人酒量大,不善酒的毛澤東以辣椒代酒。
招待蘇聯特使的宴席也是自打上井岡山后,毛澤東吃過最豐盛的一頓年夜飯。戎馬倥傯、經年轉戰的毛澤東恐怕已經記不清上一個春節是在哪里度過的了。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1935年1月29日,紅軍一渡赤水。隊伍轉移至四川敘永縣城南79公里處的石廂子那天,正值大年三十,公歷1935年2月3日,警衛員拿出一份珍藏的臘肉,被毛澤東送給了傷病員。
同樣是1935年,迎來人生第4個本命年的蔣介石,在風景秀麗的廬山過了一個愜意的春節。在蔣介石看來,不足3萬人的紅軍陷入他和地方軍閥40萬大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此時已是“下山猛虎,不難就擒”。
蔣介石又一次低估了毛澤東和他領導的紅軍。
就是領導著這樣一支缺槍少彈的隊伍,毛澤東在川、黔、滇邊界的崇山峻嶺間上演了他軍事生涯中的光彩篇章——四渡赤水、威逼貴陽、兵臨昆明、巧渡金沙江……在去向渺茫的“絕路”上走出了一條重生之路。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1949年1月31日,大年初三,傅作義率部撤出北平城接受和平改編。中午12時30分,第四野戰軍第41軍由西直門進城接管防務。入城隊伍走過前門箭樓,忽然向右拐了一個彎,開進了當時的使館區東交民巷。這個舉動,讓現場的老百姓愣住了:多少年來,還是第一次有中國的軍隊出現在那個地方……
這也是北平最后的春節。在不久的將來,這座千年古城就要成為新生共和國的首都,并更名為北京了。時任毛澤東警衛的馬武義回憶,那天晚上,他給主席做了幾樣他最愛吃的菜,有辣子雞、米粉肉等。他說:“主席,過年了,我們給你做了幾個菜,吃飯吧!”很奇怪,往日主席肯定會覺得不夠簡樸,今日卻夾了一大塊米粉肉放到嘴里,高興地說,今天是“雙喜臨門”,新年來了,北平的黃旗也拔掉了。等我們進入北平,要坐下來痛痛快快地吃一頓。
與西柏坡、北平的一片歡騰形成反差的是,南京城里的國民黨要員們已經無心過年了。
1949年1月27日,臘月二十九,《民國日報》頭版,一條與春節有關的消息寥寥數語:“南京各機關首長昨晚舉行春節聚餐,行政院長說明春節聚餐之意義……”而據國民黨廣東省特別黨部1949年春節勞軍決議記載:“慰勞品定豬肉250斤、酒200斤、煙500盒、面巾1000條,發放范圍為駐粵之團隊。”國民黨處境之窘迫可見一斑。
也是在臘月二十九,回到浙江奉化溪口老家的蔣介石指令孫科攜行政院南遷廣州。孫科唯命是從,大年三十就開始把內閣要員急急帶到上海,議決于2月4日遷移廣州。
1月29日,大年初一,張群、陳立夫等國民黨要員趕來溪口,向蔣介石拜年,自然是一番“大吉大利”之類的過年話。蔣介石無言以對,只能凄然一笑。
1949年3月23日,由平津前線指揮部調來的10輛大卡車和11輛吉普車,載著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離開了奪取全國勝利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踏上“進京趕考”之路。
也是在這一天,新華社播發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新聞公報,“兩個務必”傳遍天下。
(摘自《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