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底,比亞迪“百萬級”純電超跑仰望U9開售。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華為問界M9、極氪007、小米SU7、小鵬MPV X9、吉利銀河E8、東風納米01、奇瑞風云A8等爭相面世。
目不暇接的新車,映襯的是中國汽車產業的輝煌: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522.1萬輛,同比增加57.4%,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302.4萬輛,超越特斯拉,鎖定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這一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均超過3000萬輛,全行業營收突破10萬億元。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中國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有強大競爭力的知名企業、深厚的技術研發能力以及全球市場六成以上的占有率,證明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并隨之進入“狂飆突進”時代—中國新能源汽車達成第一個1000萬輛,用了15年;完成第二個1000萬輛,僅用了17個月。
優勝劣汰,成王敗寇。“改變世界”的榮耀,背后是巨人、新王和過客的陰影。
全球充電最快的純電轎車,全球風阻系數最低的量產轎車,全球唯一的全線控智能底盤,都在中國誕生。但局部產能過剩的中國新能源車企,也面臨新一輪洗牌。
企業自主競爭的同時,中國政府及時調整政策,打造有利于汽車企業良性競爭的制度環境和結構條件;供應鏈能力、融資方式、基礎設施、產業集群和不斷迭代的產業政策,共同構成產業發展要素。
賽車是汽車技術的試驗場和品牌公關的戰場。前后三代電動方程式賽車,繪出一張不斷變化的動力、電源策略的發展路線圖,更反映出電動車在核心技術方面的進化。
自動駕駛夢正走向分裂。一邊是發生致死事故的Cruise分崩離析,一邊是攜帶FSD的特斯拉即將進入中國市場。和OpenAI文本生成視頻應用Sora“同源”的FSD,是否會徹底終結感知方案的路線之爭?
威馬、法拉第未來、恒大汽車、高合的倒閉、退市、破產或停工,留下“資不抵債”的陰影,也留下“像牲口一樣活下去”的不甘—這句來自《芙蓉鎮》的經典臺詞,曾經為人們帶來無數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