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英 滕瑩瑩 沈郁東 林建華 陳英育 林桂華 余素美
冠心病是近年來臨床領域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目前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對患者健康影響巨大[1]。作為一種多因素疾病, 導致冠心病發生的因素眾多, 常見可導致冠心病發生的危險因素有吸煙、高鹽飲食、高脂飲食、遺傳因素等, 血管內皮的脂質沉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產生, 從而引發了冠心病[2,3]。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冠心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 在臨床醫學中, 冠心病沒有比較明確的發病機制, 正是因為如此, 所以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臨床檢查時并沒有十分簡單且有效的冠心病檢查手段[4]。現在這個階段,對冠心病進行診斷的標準就是冠狀動脈造影術, 但是這種檢查方法所需要的費用比較高, 且在進行檢查時會造成創口, 在我國基層醫院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尤其是很多患者的癥狀都比較輕, 甚至是無癥狀, 所以在國內的應用率并不高[5]。冠心病患者在發病時通常癥狀發展都比較迅速, 很多冠心病患者表現出明顯癥狀時冠狀動脈粥樣已經變得很嚴重了, 不僅增加了臨床治療難度, 還加重了患者以及國家的經濟負擔[6]。近年來, 有臨床研究認為膽紅素和UA 與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聯系密切。為此, 本研究重點對血清膽紅素和UA檢測對冠心病的評估價值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4 月1 日~2023 年3 月31 日本院100 例行冠狀動脈造影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標準:合并引起肝酶及UA 異常的肝膽及腎臟系統疾病患者;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心肌病、Ⅲ級以上心力衰竭患者;嚴重貧血及其他系統嚴重疾病患者;痛風患者;口服利尿劑或正在口服影響膽紅素與UA 代謝的其他藥物患者;臨床資料不完善患者。依據冠狀動脈造影術結果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冠心病, 60 例)和對照組(非冠心病,40 例)。研究組患者中男33 例, 女27 例;年齡54~76 歲, 平均年齡(61.11±5.26)歲。對照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齡53~77 歲, 平均年齡(60.22±6.1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根據不同冠狀動脈血管病變數目將研究組患者分為單支組(單支血管病變, 11 例)和多支組(雙支及以上血管病變, 49 例);根據不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將研究組患者分為輕度組(狹窄程度<75%, 22 例)和重度組(狹窄程度≥75%, 38 例)。
1.2 方法 研究對象在入院后排除手術禁忌證后予以冠狀動脈造影術檢查, 采用國際通用的直徑法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 采用改良Gensini 評分系統計算冠狀動脈病變積分[7]。入院后第2 天空腹抽取肘靜脈血進行生化檢驗, 血清膽紅素水平應用化學氧化法測定, 試劑選用美康生物試劑, 檢測儀器為雅培全自動分析儀(型號Cil6200); 血UA 水平采用尿酸酶-POD 法測定,試劑選用湖南永和陽光生物試劑, 檢測儀器為雅培全自動分析儀(型號Cil6200)。血清膽紅素水平和血UA水平檢測均按標準檢測方法和試劑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 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清膽紅素(TBIL、DBIL、IBIL)、血UA 水平, 研究組不同冠狀動脈血管病變數目和狹窄程度患者的血清膽紅素、血UA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清膽紅素、血UA 水平比較研究組血清TBIL、DBIL、IBIL 水平低于對照組, 血UA水平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清膽紅素、血UA 水平比較( ±s, μ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血清膽紅素 血UA TBIL DBIL IBIL研究組 60 9.23±1.16a 0.99±0.17a 8.52±2.17a 392.78±70.22a對照組 40 14.37±3.12 3.53±1.06 10.41±2.75 280.47±45.15 t 11.635 18.257 3.830 8.94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研究組不同冠狀動脈血管病變數目患者血清膽紅素、血UA 水平比較 多支組血清TBIL、DBIL、IBIL水平低于單支組, 血UA 水平高于單支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冠狀動脈血管病變數目患者血清膽紅素、血UA 水平比較( x-±s, μmol/L)
2.3 研究組不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患者血清膽紅素、血UA 水平比較 重度組血清TBIL、DBIL、IBIL 水平低于輕度組, 血UA 水平高于輕度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研究組不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患者血清膽紅素、血UA 水平比較( ±s, μmol/L)

表3 研究組不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患者血清膽紅素、血UA 水平比較( ±s, μmol/L)
注:與輕度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血清膽紅素 血UA TBIL DBIL IBIL輕度組 22 10.53±1.86 1.36±0.23 10.95±1.27 316.11±42.88重度組 38 7.44±2.62a 0.69±0.22a 6.79±1.31a 491.17±73.55a t 4.860 11.181 11.985 10.185 P 0.000 0.000 0.000 0.000
冠心病屬于器質性心臟病, 是由于心肌病變而引起的, 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人體器官出現病變, 而出現病變現象中比較常見的類型就是冠心病, 這種器官病變會給人體造成很大的威脅, 冠心病、腦血管疾病以及惡性腫瘤這3 種疾病已經成為了人類死亡率最高的3 種疾病。權威部門調查出來的資料顯示[8-10], 近些年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致殘率以及死亡率每年都在攀升, 已經成為了造成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 截止到2020 年, 我國由于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就已經突破了400 萬[11]。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眾多, 主要涉及可控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兩大類, 其中吸煙、三高、肥胖等屬于可控因素, 性別、遺傳、種族等屬于不可控因素[12-14]。近年來, 隨著國內對冠心病不斷深入的研究, 一些新的危險因素逐漸被研究者發現[15]。劉快梅[16]認為在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診斷上血清膽紅素指標可作為疾病診斷的輔助指標。王新[17]認為血清UA 水平會隨著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升高而升高且呈正相關。周文俊等[18]認為血清膽紅素、UA 水平檢測輔助冠心病診斷有利于提高冠心病的診斷水平。目前, 血清膽紅素、血清UA 異常在冠心病發生、發展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逐漸成為臨床一線醫師研究的熱點。血清膽紅素作為人體中一種重要的生理性抗氧化劑, 與血清白蛋白結合后具有比維生素C、E 及β 胡蘿卜素更強的抗氧化能力,還可以抑制脂類的氧化, 提高血紅素氧合酶(HO)的活性[19,20]。朱春華[21]認為血清UA 水平會隨著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升高而升高且呈正相關。唐芳華[4]認為血清膽紅素、UA 水平檢測輔助冠心病診斷有利于提高冠心病的診斷水平。本研究中, 研究組血清TBIL(9.23±1.16)μmol/L、DBIL(0.99±0.17)μmol/L、IBIL(8.52±2.17)μmol/L 低 于 對 照 組 的(14.37±3.12)、(3.53±1.06)、(10.41±2.75)μmol/L, 血UA(392.78±70.22)μmol/L 高于對照 組 的(280.47±45.15)μmol/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支組血清TBIL(8.02±2.35)μmol/L、DBIL(0.77±0.27)μmol/L、IBIL(7.09±1.23)μmol/L 低于單支組的(10.19±2.17)、(1.26±0.29)、(9.47±1.19)μmol/L, 血UA(430.99±54.18)μmol/L 高于單支組的(322.89±30.21)μmol/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組血清TBIL(7.44±2.62)μmol/L、DBIL(0.69±0.22)μmol/L、IBIL(6.79±1.31)μmol/L 低 于 輕 度組 的(10.53±1.86)、(1.36±0.23)、(10.95±1.27)μmol/L,血UA(491.17±73.55)μmol/L 高于輕度組的(316.11±42.88)μmol/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常而言,膽紅素升高, 脂質代謝改變, 影響心臟運轉, 引起冠心病。有研究表明, UA 升高會造成血小板聚集, 增加氧化應激反應, 加速冠心病病情惡化[22], 因此, 血清膽紅素和UA 和冠心病發病的關系密不可分。
綜上所述, 血清膽紅素和血UA 是預測、診斷冠狀動脈病變的簡單、方便、易普及的生化指標, 對冠心病患者血清膽紅素和血UA 進行檢測可以明確疾病嚴重程度, 更好地控制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 減少患者及國家的醫療消耗與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