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恩振 聶素慧 王玉 董丕棟 許子濤
神經重癥患者往往由于腦部受到嚴重創傷或出血導致機體處于高應激狀態。而神經重癥患者病情多較為危重, 其各系統功能也相對較弱, 患者自身對腸內營養的耐受程度也相對較差, 已引發呼吸系統及胃腸道不良反應, 諸如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吸入性肺炎等一系列并發癥, 嚴重影響患者自身營養供給及機體健康, 極易增加患者身心痛苦[1,2]。營養性腹瀉即為常見神經重癥并發癥之一, 病發后不僅會對臨床治療效果產生影響, 同時也會增加患者肛周皮膚損傷幾率, 故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干預[3]。對此,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將中藥方劑升陽益胃湯加減用于神經重癥營養性腹瀉患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2 年8 月~2023 年8 月收治的80 例神經重癥營養性腹瀉患者, 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0 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2∶18;年齡41~78 歲, 平均年齡(59.87±6.29)歲。觀察組男女比例21∶19;年齡38~79 歲, 平均年齡(59.77±7.2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經醫學倫理審核通過。納入標準:①神經重癥患者, 包含腦出血、腦梗死、腦外傷等;②伴有意識障礙, 格拉斯昏迷評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 評分≤8 分;③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15 分;④接受早期腸內營養支持, 且有營養性腹瀉發生;⑤參與患者及家屬知情。排除標準:①伴有心肌梗死、腎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其他系統重癥疾病;②伴有感染性腹瀉;③既往有胃腸道手術史或消化道疾病;④惡性腫瘤;⑤失禁性皮炎;⑥嚴重免疫缺陷;⑦對研究用藥過敏或有相關禁忌證。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益生菌治療, 用藥如下: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杭州遠大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S20060010, 規格:0.5 g/片)口服, 2 片/次, 3 次/d。持續用藥2 周。
觀察組予以中藥方劑升陽益胃湯加減治療, 組方如下:黃芪30 g, 人參、炙甘草、半夏各15 g, 白芍、羌活、獨活、防風各10 g, 炒白術、茯苓、柴胡、澤瀉、陳皮各6 g, 黃連2 g。隨癥加減:久瀉氣陷者, 加升麻10 g、桔梗3 g;兼濕熱者, 加黃柏5 g、秦皮5 g。所有藥物配伍后以水煎煮取汁 250 ml, 早晚分別溫服。持續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腹瀉癥狀、病情嚴重程度、達營養目標量時間及機體營養狀態。①腹瀉癥狀:主要評價患者治療3、7、14 d 的大便次數、大便總量、會陰部皮膚評分。其中大便次數、大便總量以護理記錄單為準。會陰部皮膚評分參考會陰皮膚評估量表(perineal assessment tool, PAT)[4], 評估內容涉及4 個方面——刺激物類型、影響因素、刺激時間、會陰皮膚狀況, 評分采用3 點計分法, 設置為1、2、3 分, 總計4~12 分, 評分越高皮膚狀態越差, 以7~12 分為高危, 4~6 分為低危。②病情嚴重程度:分別在治療3、7、14 d 采用GCS 評分、APACHEⅡ評分評價[5]。其中GCS 反映患者神經系統損傷程度及昏迷程度, 主要評估語言、睜眼反應、運動反應等項目, 分值對應5、4、6 分, 總分15 分, <8 分為重度腦部損傷、9~11 分為中度損傷、12~14 分為輕度損傷。APACHEⅡ評分包含年齡、急性生理評分、慢性健康評分3 項, 以<15 分為非重癥, ≥15 分為重癥。③營養狀態:評價兩組達營養目標量時間點以及治療3、7、14 d 的血紅蛋白(haemoglobin, Hb)、白蛋白(serum albumin, ALB)、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淋巴細胞計數等指標。其中Hb、ALB、TC、淋巴細胞計數以血液檢查結果為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3、7、14 d 的腹瀉癥狀對比 治療3 d,兩組大便次數、大便總量、PAT 評分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14 d, 觀察組大便次數、大便總量少于對照組, PAT 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3、7、14 d 的腹瀉癥狀對比( ±s)
注:與對照組同期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 大便次數(次/d) 大便總量(g) PAT 評分(分)治療3 d 治療7 d 治療14 d 治療3 d 治療7 d 治療14 d 治療3 d 治療7 d 治療14 d對照組 40 4.72±0.61 3.95±0.46 3.65±0.57 302.55±41.25 287.55±29.57 235.67±30.59 6.67±0.33 6.32±0.22 6.02±1.16觀察組 40 4.68±0.55 2.34±0.51a 2.15±0.46a 297.56±39.57 206.34±22.16a 175.35±23.16a 6.59±0.31 5.10±0.18a 4.82±1.06a t 0.308 14.826 12.952 0.552 13.900 9.943 1.117 27.145 4.830 P 0.759 0.000 0.000 0.582 0.000 0.000 0.267 0.000 0.000
2.2 兩組治療3、7、14 d 的病情嚴重程度對比 治療3 d, 兩組GCS 評分、APACHEⅡ評分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14 d, 觀察組GCS 評分高于對照組, APACHEⅡ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3、7、14 d 的病情嚴重程度對比( x-±s, 分)
2.3 兩組達營養目標量時間及治療3、7、14 d 的營養狀態對比 觀察組達營養目標量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 兩組Hb、ALB、TC、淋巴細胞計數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14 d, 觀察組Hb、ALB、淋巴細胞計數高于對照組, TC 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達營養目標量時間及治療3、7、14 d 的營養狀態對比( x-±s)
多數神經重癥患者由于創傷、應激等因素而處于高分解狀態, 最終可導致其機體免疫力與抵抗力降低[6,7]。故在神經重癥患者治療中多需給予腸內營養支持治療, 以便患者吸收營養, 優化、保留胃腸功能,促進其預后恢復[8]。但若腸內營養支持期間胃腸營養不足, 或未能恰當護理, 極易導致患者出現腸內營養性腹瀉, 不僅會導致其病情加重, 延長治療時間, 還會增加其經濟壓力, 浪費醫療資源[9,10]。故針對神經重癥營養性腹瀉患者實施科學的治療干預十分關鍵。
中醫中并無“營養性腹瀉”這一病名, 主要將其納入“腹痛”、“泄瀉”等范疇, 中醫認為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均可導致脾胃失和、肝氣郁結、肝陽亢盛,進而造成水谷失化、脾胃運化失常, 引發泄瀉[11]。中藥組方升陽益胃湯加減方中的白芍、炙甘草、柴胡等可疏肝理氣、行氣解郁;羌活可升陽燥濕。上述藥物合用可有效調和患者郁結的肝氣, 驅濕散邪, 促進機體精、氣、血、津代謝正常。白芍則入肝、脾經, 可調節機體代謝, 滋肝養肝、運脾燥濕、養血潤燥;其配伍白術、陳皮等可有效調節機體血液循環, 改善物質代謝。故諸藥合用可發揮協同作用, 改善患者腹瀉癥狀。另外, 基于基礎組方隨證加減藥物, 也可進一步強化療效, 針對性改善患者病癥, 促進預后, 改善其機體營養狀態[12,13]。結合本次研究可見, 實施升陽益胃湯加減方治療下, 觀察組腹瀉癥狀、病情嚴重程度及機體營養狀態改善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取中藥治療神經重癥營養性腹瀉可發揮積極療效, 有效控制腹瀉癥狀, 減輕肛周皮膚受損程度, 促進患者預后康復。
綜上所述, 升陽益胃湯加減治療神經重癥患者營養性腹瀉效果確切, 可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