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娥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是在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標準、依據藥物特性設計的操作環境下, 由受過培訓的藥學技術人員, 嚴格按照操作程序, 進行各種靜脈用藥的配置, 為臨床藥物治療以及合理用藥的一種服務。與傳統配置方式相比, PIVAS 的建立理論上加強了藥品的應用管理, 具有無菌配置、相對安全性高, 減少醫院感染風險, 減少藥品浪費, 降低醫療成本, 確保了患者的用藥安全以及加強職業防護等優勢[1,2]。由于靜脈用藥集中調配流程復雜、工作環節多、流轉工序多等特性, 以及我國醫院住院患者高輸液率與高輸液量的現狀, PIVAS 藥品配置工作現實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3,4]。由于其環節的復雜性, 容易導致差錯的發生, PIVAS 藥品配置若發生差錯, 不但會造成藥品的浪費, 而且還可能會威脅到患者的用藥安全, 導致患者嚴重的身體損害及經濟損失, 甚至會出現群體性醫療事件[5,6]。因此, 如何改良操作方法, 避免或降低靜脈用藥配置差錯, 改善靜脈配置工作效果, 規范靜脈用藥調配, 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 提升輸液成品質量, 提高醫療及合理用藥水平等有著重要意義, 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為此, 本研究探討改良操作方法對靜脈配置工作效果的影響, 深化改良操作方法對PIVAS 順利重要性的認識, 確保患者用藥安全。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PIVAS 為研究對象, 中心現有醫務人員18 例, 男4 例、女14 例;學歷:大專4 例、本科9 例、碩士5 例。本院2020 年7 月起開始對PIVAS 的工作流程進行優化, 將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PIVAS 工作流程優化前階段靜脈用藥配置工作作為對照組, 配置15372 袋;將2020 年7 月~2021 年7 月PIVAS 工作流程優化后階段靜脈用藥配置工作作為觀察組, 配置15591 袋。
1.2 方法 工作流程的優化包括審方優化、排藥模式的優化、入倉藥品擺放的優化、藥品配置的優化等。①審方優化:優化后每周召開質量分析總結會, 要求藥師們進行不合理醫囑回顧分析, 每月組織藥師開展兩次業務學習或臨床學習交流會, 不接受當日上午提交醫囑中的藥物配置。②排藥模式的優化:優化前采用傳統單一按科室的排藥模式;優化后采用集中排藥模式。③入倉藥品擺放的優化:優化前采用按科室擺放;優化后采用藥品按品種、批次歸類擺放模式, 兩人一組交叉核對、揀藥, 三人一組核對擺藥。④藥品配置的優化:配置時, 優化前采用按科室進行藥品配置及配置人員隨機分配排班, 優化后采用按照品種集中配置及配置人員操作熟練程度分組搭配排班;配置后, 優化前易碎安瓿瓶采用單框放置成藥與空安瓿, 優化后易碎安瓿瓶采用雙框分開排藥放置成藥與空安瓿。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醫務人員配藥效率(審方時間、配藥時間、配藥后送至科室時間)及配藥質量(配藥及時、配藥準確、成品輸液合格)占比、不良事件(不合理醫囑審出、擺藥差錯、靜脈用藥配置差錯、復核包裝差錯)發生率。其中不合理醫囑審出包括給藥劑量不合理、溶媒劑量不合理、配伍禁忌、給藥方式不合理、給藥頻次不合理、用法不合理;擺藥差錯包括分簽錯誤、貼簽錯誤、放置錯誤;靜脈用藥配置差錯包括藥品破損、加藥錯誤、用錯注射器、退藥錯配;復核包裝差錯包括質量問題未發現、分科室包裝錯誤、掃描遺漏、交接單打印遺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醫務人員配藥效率比較 觀察組醫務人員審方時間、配藥時間、配藥后送至科室時間分別為(4.06±0.85)、(1.10±0.08)、(7.02±1.16)min,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6.43±1.37)、(2.10±0.26)、(9.25±1.24)min,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醫務人員配藥效率比較( ±s, min)

表1 兩組醫務人員配藥效率比較( ±s, min)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審方時間 配藥時間 配藥后送至科室時間觀察組 18 4.06±0.85a 1.10±0.08a 7.02±1.16a對照組 18 6.43±1.37 2.10±0.26 9.25±1.24 t 6.237 15.596 5.572 P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配藥質量比較 觀察組配藥及時占比、配藥準確占比、成品輸液合格占比分別為99.01%(15436/15591)、98.94%(15426/15591)、98.92%(15422/1559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5.66%(14705/15372)、95.59%(14694/15372)、95.55%(14688/15372),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配藥質量比較[袋(%)]
2.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合理醫囑審出率1.30%(203/1559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0.31%(47/15372), 擺藥差錯率0.14%(22/15591)、靜脈用藥配置差錯率0.08%(13/15591)、復核包裝差錯率0.10%(16/1559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0.57%(88/15372)、0.49%(76/15372)、0.37%(57/15372),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袋(%)]
2.4 兩組不合理醫囑審出率比較 觀察組審出的給藥劑量不合理率、溶媒劑量不合理率、配伍禁忌率、給藥方式不合理率、給藥頻次不合理率、用法不合理率分別為0.25%(39/15591)、0.36%(56/15591)、0.30%(46/15591)、0.15%(24/15591)、0.11%(17/15591)、0.13%(21/15591), 明顯高于對照組0.08%(13/15372)、0.09%(14/15372)、0.08%(13/15372)、0.03%(5/15372)、0.01%(1/15372)、0.01%(1/1537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2.657、24.666、18.029、12.193、14.006、17.914,P<0.05)。
2.5 兩組擺藥差錯率比較 觀察組分簽錯誤率、貼簽錯誤率、放置錯誤率分別為0.04%(7/15591)、0.08%(12/15591)、0.02%(3/15591),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0.13%(20/15372)、0.27%(41/15372)、0.18%(27/1537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450、16.310、19.561, P<0.05)。
2.6 兩組靜脈用藥配置差錯率比較 觀察組藥品破損率、加藥錯誤率、用錯注射器率、退藥錯配率分別為0.02%(3/15591)、0.04%(7/15591)、0(0/15591)、0.02%(3/15591), 明顯低于對照組0.08%(12/15372)、0.17%(26/15372)、0.07%(11/15372)、0.18%(27/1537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531、11.222、11.161、19.561,P<0.05)。
2.7 兩組復核包裝差錯率比較 觀察組質量問題未發現率、分科室包裝錯誤率、交接單打印遺漏率分別為0.01%(1/15591)、0.06%(9/15591)、0.01%(2/15591), 明顯低于對照組0.08%(13/15372)、0.18%(28/15372)、0.07%(11/1537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461、10.040、6.362, P<0.05)。觀察組掃描遺漏率0.03%(4/15591)與對照組的0.03%(5/15372)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26, P>0.05)。
近年來, 隨著我國衛生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 對醫院藥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醫院藥學部門面臨醫改新政策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也發生明顯變化, 亟須重新定位。PIVAS 是現階段應用廣泛的藥學服務場所,是能夠有效為臨床醫療提供優質服務和保障的重要平臺, 也是集臨床與科研為一體的重要機構, 是由受過培訓的技術人員在符合國際標準, 依據藥物特性而設計的操作環境下, 嚴格按照操作程序, 進行藥物配制。靜脈用藥集中調配具有流程復雜、工作環節多、流轉工序多等特性。由于其環節的復雜性, 容易導致差錯的發生, 其中藥品調配差錯關乎到患者用藥安全的問題,可導致患者嚴重的身體損害及經濟損失。目前, 國內PIVAS 大多數注重整體建設, 而對科學管理關注較少。因此, 如何改良操作方法, 避免或減少靜脈用藥配置差錯, 改善靜脈配置工作效果, 規范靜脈用藥調配, 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 提升輸液成品質量, 提高醫療及合理用藥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與以往的研究報道不同的是, 本研究將從醫務人員配藥效率、配藥質量及不良事件等方面進行客觀評估及比較,旨在探討改良操作方法對靜脈配置工作效果的影響,深化改良操作方法對PIVAS 重要性的認識, 確保患者用藥安全。
PIVAS 是為醫院不同科室提供靜脈藥物的場所,通過改良操作方法能夠提高配藥合理性, 提高藥師審方水平, 提高審方效率, 規范物品擺放和標識, 采用集中排藥模式, 藥品按品種、批次歸類擺放模式, 按照品種集中配置及配置人員操作熟練程度分組搭配排班, 易碎安瓿瓶采用雙框分開排藥放置成藥與空安瓿, 能夠使工作環境一目了然, 實現有限人力資源的優化配制, 避免工作環節的重復操作, 減少藥物破損風險, 進而保證配置的藥物可以準時送至各科室, 為患者按時用藥提供保障。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醫務人員審方時間、配藥時間、配藥后送至科室時間分別為(4.06±0.85)、(1.10±0.08)、(7.02±1.16)min,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6.43±1.37)、(2.10±0.26)、(9.25±1.24)min,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優化PIVAS 操作流程能夠提高靜脈配置工作中審藥、配藥和送藥工作效率, 縮短審方時間、配藥時間、配藥后送至科室時間, 同時配藥及時占比、配藥準確占比、成品輸液合格占比明顯升高, 提示優化PIVAS 操作流程能夠提高配藥質量, 與文獻[7,8]研究相符。
目前, 臨床上不合理醫囑主要表現為給藥劑量不合理、溶媒劑量不合理、配伍禁忌、給藥方式不合理、給藥頻次不合理、用法不合理等,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臨床醫師在開具醫囑時較少關注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時護士對藥物相關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系統全面, 在將醫囑提交至 PIVAS 前未能有效地審核出不合理醫囑,致使不合理醫囑審出率較低[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合理醫囑審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其中審出的給藥劑量不合理率、溶媒劑量不合理率、配伍禁忌率、給藥方式不合理率、給藥頻次不合理率、用法不合理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優化PIVAS 操作流程通過完善醫囑審核軟件, 定期舉辦質量分析總結會及學習交流會, 有效提高藥師及護士的審方水平, 能夠發現更多的不合理醫囑, 提高不合理醫囑審出率, 為患者用藥安全提供保障, 與文獻研究相符。
擺藥環節中的分簽貼簽對保證安全用藥具有重要意義, 但在臨床工作中分簽錯誤、貼簽錯誤、放置錯誤率仍然較高, 與待配置的藥品相關信息容易混淆、擺藥藥師責任心、等待配置的藥品量較多等因素有關[10]。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分簽錯誤率、貼簽錯誤率、放置錯誤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優化PIVAS 操作流程采取兩人一組交叉核對、揀藥, 三人一組核對擺藥, 能夠有效降低擺藥差錯率。
優化前PIVAS 的輸液配置采用按科室進行藥品配置及配置人員隨機分配排班, 很容易造成加藥錯誤,而優化后采用按照品種集中配置及配置人員操作熟練程度分組搭配排班, 能夠避免單人配置造成的加藥錯誤, 同時通過分組搭配排班可以起到相互監督作用,有效提高藥師配置輸液的操作能力[11]。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藥品破損率、加藥錯誤率、用錯注射器率、退藥錯配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優化PIVAS 操作流程能夠降低靜脈用藥配置差錯率。由于短時間要完成的藥品配置數量驟增, 工作量巨大, 且各科室的患者用藥時間接近, 容易出現復核包裝差錯[12],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質量問題未發現率、分科室包裝錯誤率、交接單打印遺漏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優化PIVAS 操作流程能夠降低復核包裝差錯率。
綜上所述, PIVAS 改良操作方法能夠提升配藥質量, 降低配藥不良事件發生率, 避免或降低靜脈用藥配置差錯, 改善靜脈配置工作效果, 規范靜脈用藥調配,提升輸液成品質量, 改善靜脈配置工作效率, 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性, 減少了藥品資源的浪費, 提高醫療及合理用藥水平等, 受益于廣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