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杉 周永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日本作為戰敗國受到了嚴厲的懲處,軍工企業基本被瓦解。但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日本的軍工企業迅速復活,通過接受美軍方的訂單,為參加朝鮮戰爭的美軍提供了大量軍火,這使得日本軍工企業得到保留。此后,日本政府也一直通過軍事訂貨維持軍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日本十分想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日本軍工企業及其軍工產品與技術自我研發能力的存在和保留,對日本國家安全以及其國際地位具有重大的意義。
保證日本的軍事安全。在不依賴外國援助的情況下,日本自身的軍工研發機構和部門就能夠較大規模地研發相關的武器,軍工企業可以開足馬力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裝備生產。而這種能力和水平,對于一個大國來說,是必須具備的。日本要想保持自存自立的國家狀態,以雄厚的國力做依托,保留比較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包括軍事技術裝備的研發和制造能力,就變得十分重要了。
有助于應對不利于日本的國際環境。在力量平衡發生改變的背景下,當今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國家間競爭愈發凸顯。任何一屆日本內閣和領導人都不可能放棄日本強大的軍工企業的存在,并將設法保有日本強大的軍事技術和軍事產品研發能力。毫無疑問,就日本國家安全的立場而言,日本軍工科技研發能力只能增強而不能弱化。
有助于提高日本的國際地位。安倍政府曾想通過釋放本國的軍事潛力,甚至建立國防軍,來補足自身在軍事上的短板。但是由于日本國內和國際政治局勢的限制,安倍內閣無力在短時期內,達到這樣的改革目標,只能夠通過放開武器出口管制解禁集體自衛權等政策路線,向建立國防軍的軍事政策靠近,但還難以在短時期內實現。這種逐步靠近的政策有助于釋放日本的軍事潛力,從而刺激日本的軍工研發和生產。反過來,日本的軍工研發和生產能力強大以后,有助于補足日本在軍事領域的短板,使日本在同美英法德等發達國家的軍事交往當中,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實際上也意味著提高了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
當今和未來各個國家的戰爭力量主要表現為掌握高科技裝備,以及擁有綜合運用高科技能力的現代化部隊。因此,高科技軍事裝備的配備和高科技軍事戰力的綜合運用,成為未來戰爭決勝的根本因素。這就決定著軍工科技的研發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效果。日本軍工科技研發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蒼龍級潛艇

日本10式坦克
有助于日本自衛隊提升綜合作戰力量。日本的軍工科技研發,能夠按照日本防衛省的技術指標和軍事技戰術的要求,完成防衛省的軍事技術和軍事裝備的研發,提升日本武器與軍事裝備的水平,強化綜合作戰能力。日本防衛省通過防衛裝備廳向軍事科研機構和軍工企業提出立項指標和項目要求,接單的軍事科研機構和日本軍工企業,在立項以后進入自主研發階段,基本上都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最初的設計要求,有些軍工產品項目甚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例如主要由防衛裝備廳前身——防衛省技術本部研發的蒼龍級潛艇,在綜合作戰力量方面達到了常規動力潛艇的世界先進水平。由三菱重工研發的90式坦克與10式坦克,在生產初期都居于國際領先水平。
發揮日本軍工研發和制造的國際影響力。由于日本出色的軍工技術及其制造實力,美國在防空導彈研制方面也要進口日本生產的零部件。例如愛國者-2的高性能傳感器,該傳感器位于導彈尖端部分,配有紅外線搜索系統,可識別和追蹤目標,具有捕捉導彈姿態和位置的功能,是引導導彈準確打擊目標不可或缺的零部件。英法德三國,對日本的軍工零部件也青睞有加。日本蒼龍級潛艇在澳大利亞競標時名聲大噪,讓國際了解到了其潛艇綜合性能的先進性。蒼龍級潛艇所用NS110鋼擁有超過1000兆帕的屈服強度,能夠下潛至500米深的海域。潛艇的潛深每增加100米,反潛武器打擊能力降低22%。再加上其靜音能力也比較強,是屬于柴電潛艇當中的優秀潛艇。
有利于維護日本國家的獨立性。日本當前是全球排名第三的經濟大國。但由于二戰后戰勝國建立的國際體制和美國對日本國家制度的改造,日本無法完全擁有與其經濟實力相匹配的軍事力量。盡管目前日本自衛隊的單位作戰實力較強大,但在整體規模上無法和美國、俄羅斯等這樣的大國相比擬。由于日本有相對獨立和完整的軍工研發體制和生產制造能力,對日本發揮經濟大國和政治大國的影響,起到了一種強有力的支撐作用。不僅有利于日本自衛隊的軍事裝備長期保持世界領先地位,而且能夠保證日本自衛隊基本裝備和技術的本土生產和研發,是爭取世界大國必不可少的支撐力量。軍事技術和裝備的研發,也容易和民用技術與裝備形成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格局,有利于支撐日本民用技術和設施的發展,進而推動日本大國力量的充實,使日本無論在軍用還是民用領域,都不用仰人鼻息,有利于維護日本國家和民族的獨立性。
日本軍工研發難成完整體系,存在短板。日本的軍工科技研發盡管基礎雄厚,能力強大,但其高新技術及裝備的研發與采購不能完全自主。自二戰結束以后,日本就沒有獨立地開發過新式噴氣作戰飛機。進入21世紀,日本企圖彎道超車,研制第5代隱形戰機,由日本防衛省防衛裝備廳航空裝備研究所與三菱重工共同聯合開發隱形戰斗機心神,正式名稱為先進技術驗證機(ATD-X),代號X-2,2016年4月22日試飛成功。心神戰機采用了3D矢量推進、光飛行控制系統、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電子戰設備、微波武器等多項高端技術,能夠有效對敵方實施打擊。賦予其“F3”作戰能力,即首先發現(First Look)、首先攻擊(First Shoot)和首先摧毀(First Kill)。心神共計完成了32次試飛,最后一次試飛是在2017年的10月31日。然而由于日本政府要大量采購美國F-35戰機,心神的研制計劃被一再推遲。這意味著日本軍工開發也有不成熟、不成功的一面,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成本,也損害了日本軍事裝備的整體部署計劃。當然,這種研發也并非一無是處,能夠為日本相關作戰飛機研發培養人才,保留和延續相關的先進技術。
日本軍工科技研發既追隨世界主流趨勢,又有本國自身的特色。從2018年開始,日本防衛裝備廳已經立項,開始遠距離巡航導彈的研發計劃;2019年日本已經決定改裝直升機航母甲板,使其成為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真正航母。這些都反映出了日本軍工科技研發追隨世界主流的趨勢,但同時受到日本國內政治體制的限制,表現出了其科技研發的特色。
保持具有日本特色的重點軍工技術和裝備研發能力。在突出軍事研發的重點方面,日本可能會向具有本國特色的軍事高科技領域進軍,并保持、完善自身的軍工技術和裝備研發能力。陸戰坦克、海軍艦艇、兩棲軍用飛機,都可能是日本繼續下大力氣,保持本國研發能力,和進一步追求先進技術與裝備的軍工研究發展方向。如日本海上自衛除了重視發展接替蒼龍級潛艇外,可能會繼續重視大型水面艦艇,尤其是能夠搭載F-35B垂直起降戰機的出云級直升機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的研發,后續可能向更大噸位的直升機航母方向發展,以便增強海上作戰能力。相關的研發工作可能要由防衛裝備廳、日本海洋聯合株式會社,或者三菱重工的海洋船舶公司來設計完成。
就日本軍工發展方向來看,日本將選擇自身技術先進,并且有特色的領域加以重點發展,維護并突出本國的重點軍事技術和軍工產品。而其余的部分則向美國等西方國家以采購的形式,來補足短板。

愛國者-2(PAC2)采用的高性能傳感器是日本生產的
強調在高新軍事科技領域的開發與拓展。日本會進一步加強在電子、電磁技術、網絡技術、太空軍事技術、無人駕駛、無人作戰武器平臺和機器人領域的研究開發工作。這些領域既是未來軍事爭奪的制高點,同時日本在這些領域也有自身的長項。在民用機器人技術方面,日本獨具一格,控制了90%的機器人技術專利,研制并生產供應世界60%的市場。一旦機器人技術和無人機駕駛技術相結合,其無人武器的開發潛力將非常巨大,也將處于領先地位。在太空技術領域,日本也有自己的優勢,能夠實現遠程太空遙控,利用隼鳥2號對行星實行探測。此外,在電子偵察、電子探測、等離子發動機領域,日本也處于領先地位。如果將這些技術改造,用于軍事探測和軍事打擊,其作戰能力可能倍增。
在網絡技術、太空技術、電磁技術等諸多方面,日本還有很多短板。但是由于日本和美國的盟友關系,美國的一些技術對日本門檻較低,可以向日本開放專利許可的購買,這為日本未來提升相關技術水平提供了儲備與支撐。
保持全系列軍事研發能力的戰略和想法依然存在。自從20世紀日本引進美國F-15組裝生產線,21世紀引進美國F-35組裝生產線,就可以發現日本仍在追求和保持本國大國地位,建設全系列的軍事技術和軍事裝備體系,通過引進美國最先進戰機的組裝生產線,讓日本研發部門和軍工企業,了解美國戰機的技術流程和技術內核,以便最大限度地為本國開發相似戰機,并做技術和人才培養方面的準備。
2011年開始,日本已經基本決定采購F-35戰機,并大部分在本國組裝生產,這實際上也包含著利用組裝的優勢,來了解美國F-35戰機的技術設備、工藝流程和關鍵零部件的技術內涵,以便為日本自身研發的心神戰斗機提供技術支撐。根據日本時事社報道,2020年4月1日,日本防衛裝備廳正式設立管理下一代戰斗機設計和合同事務的專門團隊,開始由日本主導的F-2戰斗機后繼機的開發工作。團隊以一名軍銜為空將補(相當于少將)的裝備開發官為首,由航空自衛官和技術官員約30人組成。

日本心神戰機
就日本防衛省目前的戰略考量來看,新一代戰斗機的開發還要以日本為主導,因此,防衛省拒絕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出的以隱形戰斗機F-22和F-35為基礎的“混合動力機”的提案。因為這兩種戰斗機是美國現成的戰斗機,美方公司表面上說與日本進行合作開發,但畢竟不會大改大動,日本能參與開發的地方很少,還是等于由美國主導了日本的新型戰斗機開發。這是日本防衛省不愿意接受的。而防衛省提出的模式是與美英合作,以日本為主導,開發新型的心神第5代隱身戰機。這種合作開發新型隱身戰斗機的模式,既避免了日本單獨開發技術力量的不足;又能夠在合作中吸取美英相關的先進技術;能夠實現以日本為主導,完成第5代新型戰斗機的研發計劃。雖然目前研發計劃被擱淺,但很多專家認為,日本購買美國F-35A/B型戰機僅僅是一種權宜之計,并不像媒體所描述的那樣,意味著日本放棄了自己研發第5代隱形戰機。日本并沒有放棄補足自身軍事裝備研發短板、成為世界政治大國和綜合性大國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