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俊明 陳琪 許娟娟

2023 年10 月8 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北京聯合召開全國調解工作會議,對299 個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和999 名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進行了表彰。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城東鎮洋蠻河村老干部黨支部書記張愛平榮獲“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稱號,他是江蘇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退休黨員干部。
今年68 歲的張愛平是洋蠻河村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同時還是人民陪審員、網格員。有著多重身份的他,退休后每天穿梭于村組、樓棟間,哪里有糾紛,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張愛平先后獲得海安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調解員”“最美老干部”“最美普法人”等榮譽。
“有事沒事來聊聊天,思想通了,煩惱沒了,心情也好了。”為更好化解矛盾糾紛,張愛平利用自家房屋,創新打造了“平”理樂吧,一間房、一張方桌、幾把椅子和幾面氛圍墻,他用更貼近群眾的方式提升調解效率。只要群眾有需要,可以提前告知張愛平,由他組織大家圍坐在方桌四周,協商議事。
2023 年3 月,居民李某在一次“聊天”時透露,自己在網上新結交了一名異地對象,女方沒有工作,自己先后給她轉賬好幾千元生活費。眼看李某滿心歡喜沉浸在“甜蜜”中,張愛平察覺出異樣,兩人剛認識不久且素未謀面,對方就要求李某給生活費的做法實在蹊蹺。在張愛平的詳細詢問下,李某說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兩人通過某網絡平臺偶然認識,一個多月來都是通過微信聯系,李某除了知道對方是貴州人,其他一無所知。在張愛平的堅持下,李某提出要跟對方視頻通話并驗證雙方身份時,女方千方百計拒絕,溝通無果后竟直接將李某拉黑。眼見“女友”如此舉動,再回想過往,李某終于意識到自己遭遇了網絡詐騙,果斷報警。
“平”理樂吧自搭建以來,很多問題通過“聊天”徹底化解。現在家事糾紛、鄰里糾紛也少了,在洋蠻河村,這種聊天形式已經成為化解矛盾不可或缺的途徑。
“誰家鬧口角,找到我,我都會幫助調解,盡量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2021 年初,張愛平在洋蠻河村牽頭成立了“老干部紅楓調解隊”,負責鄰里家事調解工作。
2022年,徐某遭遇事故不幸去世后,其母親與妻子因為遺產繼承而發生糾紛,徐某母親欲起訴兒媳要回遺產。張愛平認為調解結案更有利于從根源上化解家庭矛盾與積怨,能夠最大程度修復家庭關系。在深入了解案情后,張愛平發現矛盾癥結在于婆媳雙方對徐某遺產繼承的比例分配分歧較大。為解開癥結,張愛平帶領紅楓調解志愿者,多次上門開展“背對背”的談心,一方面詳細解讀與遺產繼承相關的法律規定,告知遺產分配原則,讓雙方了解各自應得的繼承份額;另一方面,從維護家庭和諧角度進行釋法說理,勸導雙方以倫理、情誼為重。最終,雙方達成一致,徐某母親放棄訴訟,接受了張愛平給出的遺產分割意見。
“遇到比較‘固執’的糾紛當事人真的很糟心,但看到最終鄰里之間和和睦睦,一家人相親相愛,我又打心眼兒里高興。”張愛平利用入戶走訪的機會,跟街坊們交流自己在調解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在他的帶動下,“紅楓調解隊”逐漸擴大到10 余人。自建立以來,共化解矛盾糾紛126起,回訪滿意率達100%,真正做到案結事了。
張愛平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中,提煉總結出“三尖”工作法,即“腳尖上的調解”——入戶走訪化解;“指尖上的調解”——利用微信工作群收集信息;“心尖上的調解”——傾心調解化糾紛。
洋蠻河花苑是農村拆遷戶集中安置居住區,因各種原因引發的贍養糾紛、婚姻家庭糾紛、鄰里糾紛等時有發生。面對復雜瑣碎的矛盾糾紛,張愛平采取“三尖”工作法,鐵腳板入戶走訪,收集關鍵信息,傾聽當事人心聲,幫助化解糾紛、修復親情、和諧鄰里。
2022年底,張愛平在巡查走訪時,了解到居民喬某因贍養問題與兒子喬小某產生糾紛,無奈之下住進侄子張某家直至去世。喬小某知道父親去世的消息后,心里慌了神,他不愿背負“不孝”的名聲,執意要求處理父親后事,為此與張某發生沖突。張愛平隨即將雙方當事人約至村調委會進行調解。調解過程幾經波折,雙方當事人各執己見,情緒激動,調解一度陷入僵局。張愛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經過多輪溝通和情理法多角度勸導,最終說服雙方同意尊重喬某遺愿,后事由張某處理。至此,一起比較棘手的家事糾紛得到圓滿解決。
能斷家務事,善解千家結。張愛平是群眾眼中的一線“調解尖兵”。他說:“我將以更加昂揚的斗志積極投入到人民調解工作中,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余熱,為構建平安和諧社會貢獻銀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