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聰 徐國勇

“適量吃點肉,我燉了很長時間,嚼得動。”“這魚剛買的,新鮮!”“香蕉又甜又軟,慢慢吃。”……在連云港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猴嘴街道文明社區(qū),66 歲的孫禮明無微不至地照顧著84 歲的朱桂香。在外人的眼中,她們是感情甚篤的母女,殊不知她們并沒有血緣的牽絆。
孫禮明與朱桂香原同住一個社區(qū),一次偶然的機會,孫禮明得知朱桂香老伴早年去世,兒子又在外地工作。看到年邁的朱桂香孤身一人,無人在身邊時時照料,孫禮明便主動攬下了這份責任:“大媽,今后由我來照顧您。”此后5 年,不論是酷暑還是嚴寒,孫禮明每天都會前來陪朱桂香聊天,準備一日三餐,打掃家庭衛(wèi)生,照顧生活起居,大事小情,隨叫隨到。特別是冬天,孫禮明早早為她買煤取暖,讓她每年冬天都“暖暖的”。
提到這些,朱桂香的眼里涌出了淚花,在她心中,孫禮明早就成了她的親生女兒。“沒有她,我活不了這么久。”朱桂香說,她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外加腿部大筋損傷,出門寸步難行,洗澡更是大難題。為了讓她能舒適洗澡,孫禮明每周都用三輪車將她送到花果山街道小村去洗澡,“除了禮明,沒有人幫我洗過澡。她個子小,每次都要費很大勁把我從三輪車上抱上抱下。”
雞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因為貫穿于每一天,顯得格外樸實感人。有一年冬天,朱桂香因患感冒發(fā)高燒,疼痛難忍,孫禮明得知后,顧不上吃晚飯,冒著寒風匆忙趕去買藥,又趕回悉心照顧。朱桂香有頭痛腦熱的毛病,買藥、取藥、送醫(yī),占據(jù)孫禮明的大部分時間,但她從不抱怨。有時社區(qū)志愿者陪護朱桂香去醫(yī)院看病,醫(yī)生偶爾見不到孫禮明,還會打趣地問朱桂香:“您寶貝女兒怎么沒來?”
近兩年,文明社區(qū)團員青年在孫禮明的影響下,主動加入到幫助老人的行列,為老人洗衣服、做飯、打掃衛(wèi)生,他們孝老助老,讓老人有衣穿、有飯吃。老人生病了,大家一起想辦法。
“幫助空巢困難老人,是我們應該做的。大家?guī)鸵话选⒗话眩湍軒椭麄兌蛇^難關(guān)。”對于身邊人的欽佩和贊許,孫禮明總是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