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莎
(來賓水文中心,廣西 來賓 546117)
來賓市下轄興賓區、象州縣、武宣縣、忻城縣、金秀瑤族自治縣和合山市6個縣(市、區),來賓市境內主要河流有紅水河、柳江、黔江,均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紅水河為西江干流上游段,在象州縣石龍鎮三江口納入珠江流域西江水系西江干流第二大支流柳江后,稱為黔江。三大主要河流上布設有12個國家重點水質站(見圖1)。來賓市地表水資源總量為80.6億m3,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多年來在全國地級市排名中名列前茅,2021年排全國第8名。來賓市共有中型以上水庫14座,小型水庫271座。

圖1 來賓市主要河流水系及重要水質站點布設示意圖
2.1.1 水質現狀評價
本文采用來賓市三大主要河流12 個國家重點水質站2019—2021年監測的數據進行評價,監測頻次為1 次/月,運用單因子評價方法評價3 條主要河流的水質狀況,評價標準采用我國目前實施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將水質分為I~V五類,根據不同類別的標準,采用單因子評價方法得到相應的評價結果,根據監測指標值和標準值進行比較,判斷其達標情況[1]。根據3 年評價的數據,綜合評價水質站的年度水質情況。
從表1 可以看出,來賓市3 條主要河流從2019年至2021年水質主要指標變化不大,水質良好,都在Ⅱ類水以上,呈穩定達標狀態,2021年紅水河藍甲斷面甚至達到了Ⅰ類水質標準,水質總體趨勢向好。

表1 2019—2021年主要河流重點水質站水質評價情況表
2.1.2 水資源分析
徑流量反映某一地區水資源的豐歉程度,而降水量是影響一個地區水資源多少的重要因素,河流控制斷面的生態流量是否達標,事關流域水量分配與生態流量保障的實現,為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紅水河遷江水文站、柳江象州新運碼頭、黔江武宣水文站被納入生態流量保障管理考核斷面。本文結合遷江水文站、象州水文站(參照象州新運碼頭斷面目標要求)和武宣水文站2019—2021年的生態流量達標情況和年徑流量,對比來賓市2019—2021年降水量及水資源量的變化,分析來賓市水資源水量情況。具體情況見表2、表3。

表2 主要河流斷面生態流量考核情況表

表3 來賓市2019—2021年水資源量變化及作物受災情況表
從表2、表3 可以看出,來賓市主要河流年徑流量2021年相較前兩年偏少很多,武宣水文站位于大藤峽庫區,年徑流量趨于平穩。降水總量及地表水資源量逐年降低,作物受旱受災面積在2021年明顯增多,對居民生產生活造成了用水困難及直接經濟損失。
來賓水環境監測中心2020—2022 年對來賓市轄區19座重要中、小型水庫的水質現狀進行分析評價,部分水庫監測頻次為汛期和非汛期各1次,一年2 次,所監測水庫涉及來賓市6 個縣(市、區),對來賓市轄區水庫水質狀況有了基本的了解。所監測水庫有部分水庫作為城市備用水源,其余均作為灌溉用水,本文均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和《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SL395-2007)綜合營養狀態指數進行評價,其中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用于水質類別評價,綜合營養狀態指數用于水庫富營養程度評價[2]。
因總氮納入營養化指標進行評價,糞大腸菌群僅在水庫作為飲用水源時參與評價,故水質評價中該兩項都不作為評價因子。汛期19 座水庫按單因子進行評價,水質達標率為73.7%;非汛期因部分水庫干涸,或未采取水樣進行監測,非汛期監測的8座水庫按單因子進行評價,水質達標率為50%。水質不達標的水庫主要是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等參數稍有超標。水庫基本信息及監測結果見表4。

表4 來賓市監測水庫基本信息及監測結果表
水庫營養狀態評價標準采用水利行業標準《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范》(SL 395-2007),評價項目包括總磷、總氮、葉綠素a、高錳酸鹽指數和透明度5 個特征參數,評價方法采用特征指數法:第一,采用線性插值法將水質項目濃度值轉換為相應賦分值;第二,按公式(1)計算營養化狀態指數EI;第三,根據營養狀態指數確定營養狀態分級;第四,富營養化達標評價:未達到富營養及以上的為達標,否則為不達標。
式中:EI為營養狀態指數;En為評價項目賦分值;N為評價項目個數。
根據《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范》(SL 395-2007)中湖庫營養狀態評價標準及分級方法,對水庫營養狀態進行分級賦分評價,評價結果見表5。

表5 水庫營養化分析評價表
根據評價結果,水庫汛期營養化狀態達標率為47.4%,非汛期檢測的8 座水庫均為富營養化狀態,營養化狀態達標率為0。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務院批準的流域防洪關鍵性工程和關鍵性水資源配置工程,位于黔江河段大藤峽峽谷出口處,工程可有效調控西江枯水期徑流,保證河道生態環境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為發展灌溉和改善罐區人畜飲水創造有力條件。大藤峽庫區在來賓市境內,了解大藤峽水質現狀,對大藤峽庫區水環境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浮游植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是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種群結構、密度、生物多樣性等能很好地反映水環境質量變化情況,是評價水域環境的重要指標。本文通過對大藤峽庫區三江口(紅水河、柳江兩條河流匯合至黔江處)進行浮游植物生態調查,了解大藤峽庫區和上游紅水河與柳江浮游植物的群落組成、優勢種、密度等情況,客觀地分析庫區水體水華情況。監測的浮游植物種類組成詳見表6。

表6 大藤峽庫區三江口浮游植物種類組成情況表
根據浮游植物密度的高低評價水華程度,其分級標準見表7。

表7 基于浮游植物密度評價的水華程度分級標準[3]
本次大藤峽庫區三江口研究調查共檢出浮游植物2 門14 屬,優勢種均為硅藻門,水華風險評估為無水華。
3 條主要河流的重要水質斷面2019—2021 年水質整體趨勢向好,水質均為Ⅱ類水及以上,生態流量目標除了旱季個別不達標,大部分時候都能滿足最小生態流量目標要求,基本能滿足流域生態水量需求,水資源總量逐年降低,旱情逐年加劇。19座中、小型水庫的監測結果顯示,汛期和非汛期有近半水庫的水質不達標,汛期水庫的營養化狀態較非汛期要好;大藤峽庫區三江口浮游植物的數量稀少,種類單一,暫不存在水華出現的可能性,庫區黔江上游懷集和武宣2 個重要水質站的監測數據結果,大藤峽庫區水質優良;通過以上數據結果綜合分析,來賓市3 條主要河流和重要水庫水資源狀況總體較好,主要存在問題是中小型水庫水體的水質達標率偏低。來賓市主要河流和重要水庫水質狀況雷達圖見圖2。

圖2 來賓市主要河流和重要水庫水質狀況雷達圖
3.2.1 水庫超標原因分析
通過對水庫水質現狀分析,水庫的主要污染因子為總氮和總磷,根據現場調查,水庫周邊均沒有工業企業、無規模化養殖場,庫區污染源主要為農業面源污染、農村生活污水和禽畜養殖廢水等外源污染及水庫底泥內源污染等。水庫換水周期長,來自面源的污染物容易在水庫中滯留,包括化肥和農藥的濫用、養殖業廢棄物的任意排放、庫區周圍種植大量的速生桉樹和匯水區域的植被破壞引起的水土流失等,水庫養殖造成飼料殘余和魚類排泄物沉積,使庫區氮磷總量增加,土壤流失造成水庫泥沙淤積過多,導致庫容損失,水庫蓄水能力減弱,同時來賓地處桂中旱片地區,降雨稀少,庫區內水的補給少,自我凈化能力弱,并影響其他功能的發揮,導致水庫水質進一步惡化,加劇水庫富營養化。
3.2.2 來賓市旱情災情加劇原因分析
來賓市地處桂中典型干旱區,水資源量逐年降低,主要是受降雨分布不均、階段性高溫少雨天氣影響,區內巖溶發育、土層薄、保水性能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灌溉保證率低,缺少骨干水利工程,農業抵御旱災能力不足,大部分水庫水位低于死水位以下,中小型河流水位嚴重下降甚至干涸,用水調度無法保障。
(1)強化農業農村污染防治,筑牢鄉村振興基礎。一是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創新綠色農業發展方式,提倡少用化肥、農藥,多用綠肥、有機肥,保持土壤有機質含量,禁止河道、水庫周邊種植速生桉等不利于生態環境的植物;二是對河岸周邊環境進行系統規劃,對水庫邊坡穩定性進行處理,進一步對紅壤裸露地帶進行加固處理,對易發生水土流失的邊坡進行固土培本,以避免水土流失;三是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加強水域禁養區養殖情況的監管,進一步加強水源地巡查保護管理工作,在全面禁養的基礎之上,防治畜禽養殖回潮。
(2)加大水資源調度力度。強力推進桂中治旱樂灘水庫飲水灌溉區工程的建設,充分利用下六甲水庫補水罐區工程,大力開展桂中治旱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1)推進河道生態修復,保證河道生態流量。一是深入推進“河長制”,充分發揮各級河長作用,強化“四亂”治理及“河長制”考核,開展河道水生態監測和河道水生態健康評價,準確評估河道水生態環境狀態;二是開展水電站下泄生態流量監控項目,對核定的水電站生態流量值進行常態化監控和管理,確保生態基流有保障[4]。
(2)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水資源保護利用。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做好對水資源情況的監督和管理,做好對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堅持水資源剛性約束,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用水總量、用水效率、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和限制納污紅線等的管控,統籌好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在節水優先、生態保護優先的前提下,研究謀劃水資源配置戰略格局,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5]。
(3)加大設施設備的投入。加強水庫管理的硬件建設,配備相應的水質監測工具,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完善水庫水質監測網絡。
來賓市作為“桂中旱區”的腹地,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發生,特別是近年來,連年遭遇干旱,大部分水庫干涸,不少河流斷流,水稻和甘蔗大面積干枯絕收,群眾生活生產用水十分困難。來賓市的主要河流水系水體處于正在建設中的大藤峽水利樞紐核心庫區,區域內水資源的保護和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針對來賓市三大主要河流和各縣域重要水庫進行監測,評價來賓市主要河流和水庫的水質現狀,對來賓市水資源的保護和修復提供可參考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