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下,新聞媒體行業發生了較大的變革,不僅向媒體融合方向發展,同時也受益于數字化時代,各類新型的技術與設備,為新聞傳播提供支持助力。攝影編輯是新聞傳播中重要的一環,可獲得最初的新聞素材,也有利于使新聞信息圖文并茂,更為生動獲得受眾所喜愛。但新聞攝影編輯工作需與時俱進,積極面對數字化時代提出的諸多挑戰,既要保證素材的整體質量,也要盡可能提高傳播影響力。本文將從數字時代對新聞攝影發展的重要意義展開分析剖析攝影編輯的實際特征,并立足現存問題,提出幾點創新路徑以供參考。
數字化時代對新聞攝影發展的重要意義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對各行各業的影響極為顯著。尤其新聞媒體領域,強調要提高新聞報道的視覺效應,給受眾以直觀的感受和體驗,能充分獲利于各類先進的數字技術。一方面,攝影由傳統的膠片式發展方式拍攝,誕生出數碼攝影技術以及數字暗訪等多種先進的處理工藝。這對新聞行業而言極為有利,可送去更多便捷增強新聞攝影的及時性以及有效性,將更多珍貴的新聞瞬間定格下來記錄下來,滿足受眾的閱讀需要。而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聞攝影技術已不再僅僅局限于新聞配圖的簡單地位,而逐漸成為新聞主角,與文字的重要性相媲美。以連續性或場景性的圖片或視頻作為新聞編輯的有效素材,所能實現的新聞報道效果更為顯著,是單一文字所難以比擬的。而究其根本,與數字化時代技術優勢的發展變革,關聯甚為密切。另一方面,在數字化時代下,新聞攝影工作者在開展攝影工作期間,還有利于充分提高攝影作品的圖像質量和感官效應。尤其各類先進的技術和儀器設備作用下,所拍攝的畫質,不僅更為清晰,更能凸顯出實效特性,以鏡頭捕捉新聞事件的微小細節并做到極致。此外,一般新聞現場其光線溫度和其他視覺影響會使得照片的拍攝質量受到影響,而在現代數字技術的支持下,還可進一步優化后期處理水平,提高圖像處理效果,給新聞傳播帶去不小的支持和助力。除了有效提升新聞素材的質量外,以各類計算機技術為支持,才能使新聞攝影編輯人員獲得更多時間去捕捉現場情景的瞬間,隨時回傳即時處理素材,提高新聞傳播效率。
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編輯的特征
真實性
分析在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編輯的主要特征,是不斷提升新聞素材服務質量的關鍵所在。真實性是當下新聞攝影編輯必須保證的一大特征,經過初期攝影獲取的新聞素材一定要保證記錄的是真實新聞事件的畫面,不可為獲取流量而擺拍虛構反而影響新聞傳播效果,也很難真正實現新聞傳播的宗旨目標。但也要適當提高新聞攝影的真實性,生動性,彰顯新聞事件的本貌。與此同時,新聞攝影人員必須正確認識數字技術的應用價值以及不足之處,能夠始終以向大眾傳遞真實信息為宗旨,不斷優化和完善新聞攝影編輯的效果。使新聞攝影能夠與當代發展潮流相符合,更加真實準確的對事件加以補充說明,讓受眾在閱讀或觀看新聞時真正體會出新聞事件的基本價值。此外,在對新聞攝影編輯素材進行處理時,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意識,必須嚴格保證攝影編輯處理的真實性。從客觀角度出發,對新聞圖片適當加以處理優化,堅決運用原始數碼作品,不做任何修改。時效性
除了要保證新聞攝影編輯的真實性特征外,也應持續提升新聞攝影編輯的時效性水平。融媒體時代下,人人都可成為攝影師,為新聞傳播提供素材。而專業的新聞攝影編輯必須在攝影過程中保證作品的實效性,才能在新聞傳播之中發揮影像價值,讓受眾看到新聞事件的本貌。一旦失去攝影編輯的時效性,很難保證最終傳播效果。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注重推陳出新,能夠洞悉新聞事件的價值及早對新聞事件進行收集拍攝,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尤其在數字時代下,新聞攝影的設備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更新升級,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保障。記者在利用攝影設備進行攝影期間,能夠迅速獲得影像信息,同時也可在短時間內與其他工作人員相互協同,確定新聞圖片,以網絡加以傳輸,從而滿足新聞時效性的根本需求。在此基礎上,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新聞圖片的處理速度也有所升級,均能體現出新聞攝影編輯的時效性優勢。
獨特性
獨特性特征,是指數字時代下新聞攝影編輯工作者應不斷提升自身攝影的專業水平,尤其要從獨特的視角出發,利用攝像機將新聞事件記錄下來。與全民攝影有所區別,新聞攝影編輯人員必須能夠準確對新聞事件進行判斷分析,了解其獨特的新聞價值所在。從新聞傳播的特征與傳播的主要目的出發,選好新聞拍攝視角,并盡量能夠清晰地展現出拍攝者內心的實際觀點以及所要表達的本質,讓人在觀看圖片或視頻時迅速從中掌握主要的信息價值。尤其在媒體融合的趨勢下,人人均可成為新聞傳播的主導者,可將所拍攝的新聞素材傳達到社會層面。但素材的真實性以及獨特性,很難真正貼合新聞傳播的綜合主旨。新聞攝影工作者需以辯證的思維角度看待網絡新聞素材合理加以運用和篩選,并做到及時拍攝,及時記錄,捕捉好新聞瞬間,才能為提高新聞傳播質量做貢獻。
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編輯常見問題
而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攝影科技大力發展,很多攝影者無需具備專業技能,便可完成攝影任務,這也在無形之中給新聞攝影編輯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全民攝影人人攝影已成為現實在這種形勢下新聞攝影編輯人員必須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尋求創新發展路徑,將自身的專業優勢展現出來,才能得以為新聞領域提供服務。然而從具體工作情況來看,在數字化時代下,新聞攝影編輯仍面臨不少的難題與挑戰。首先,在數字時代下新聞攝影編輯的真實性容易受到影響。尤其為了迅速捕捉一些新聞瞬間,滿足新聞傳播的根本需要,需要充分利用新聞圖片這種傳播信息的形式。而在數字化時代下,數碼相機技術全面普及優化,這也會容易影響新聞圖片的真實性。尤其部分缺乏工作經驗的攝影編輯人員可能忽略新聞圖片的真實性,隨意使用網絡中的新聞圖片,不做有效查證,便會使新聞傳播出現失真問題。其次,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編輯,也容易出現過度依賴后期處理技術的問題。這也是當下不容忽略的一點。后期處理技術,雖能適當提升新聞素材的傳播質量,但不可否認,如若把握不當過度依賴,后期處理手段容易影響圖片真實性,也會逐漸降低受眾的認同感和信賴度。由此可見,在數字化時代下,新聞攝影編輯工作仍面臨不小的挑戰,急需在各項工作開展期間,探尋創新發展之路。
數字化時代新聞攝影編輯的創新路徑
提高攝影內容的深度與溫度
從以上分析來看,在數字化時代下,新聞攝影編輯的創新發展應首先從攝影內容出發,注重深層次挖掘新聞素材,優化新聞視點。優秀的新聞攝影編輯者必須認識到新聞攝影的重要性,能夠遵循其應有的基本特征,保證素材的真實性,時效性以及獨特性。能夠以敏銳的專業嗅覺去捕捉新聞瞬間盡量向社會關注度較高的事件出發,去梳理其中涌現出的諸多新聞要素。新聞攝影編輯人員在深入挖掘新聞素材期間,尤其要注重提升自身新聞視角的獨特性,以良好的新聞思維去挖掘和整理,為新聞傳播提供支撐。確保所篩選的題材具有一定的新穎性,除了圍繞社會關注的主要事件外,也要重視一些傳播速度較快的突發性事件,可引起較好的受眾反饋。在新聞攝影編輯角度上,一定要做到新穎有深度,不能始終將鏡頭聚焦于一些路人皆知的內容,而要不斷去挖掘,不斷去創新,才能調動受眾接收新聞的主觀能動性,強化關注度,而非只憑直觀感覺加以研究。在此基礎上,拍攝期間一定要盡量記錄有價值的瞬間,提高素材可用性。另外,數字時代下,媒體融合趨勢不容忽略,攝影工作人員必須能夠在攝影期間持續創新攝影拍攝理念,優化選材角度,合理運用網絡收集的素材資源,避免引發侵權風險。與此同時,新聞記者也應在編輯工作之中堅持有溫度的題材和畫面,這些新聞素材更有利于向社會傳遞人文關懷,形成主流價值觀影響。也唯有讓新聞有溫度,才能讓受眾更認可更喜愛,為此數字時代下,新聞攝影編輯人員要注重挖掘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素材,不能只看技術做到時常觀察思考,結合時代背景,提供人性關懷的價值與力量。
結合地方特色拍攝新聞熱點
數字時代下,新聞攝影編輯工作人員,也應不斷提升新聞內容與社會的結合度與大眾的結合度。尤其地方新聞媒體更要在攝影編輯過程中,適當結合地方特色拍攝民眾關聯較大的新聞素材,可進一步獲得受眾的關注與青睞,并逐漸形成地域應有的新聞素材特色。新聞編輯人員需持續不斷的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水平,明確新聞攝影編輯的新思路,利用好數字化設備與技術,讓最終形成的攝影成果得到充分展現出來。如新聞攝影記者拍攝素材時可。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民俗風情文化特色等多元因素進行梳理,以獨特的視角去挖掘素材。從中篩選更有利于貼合當地受眾或讀者的新聞要素,才能掌握好攝影的最佳時機。部分受眾在觀看新聞時可能缺乏深度思考,而在新聞攝影素材的支持下,能給受眾以直觀的體驗和感受,從而提高新聞傳播成效。尤其針對地方新聞信息記者,需用專業的視角敏銳的嗅覺去洞察,并收集與受眾相關的實際情況,選擇更有代表性的新聞圖片素材加以運用,使這些熱點新聞事件的傳播效果更豐滿更立體。除了結合地方特色拍攝新聞熱點信息外,攝影人員也要結合不同網絡平臺的實際特征,對攝影素材加以編輯處理和整合。尤其媒體融合時代下,充分利用各類新型媒體平臺,可與受眾加大互動力度,樹立媒體平臺的獨有形象特征。而攝影編輯人員應貼合不同的平臺去優化攝影編輯效果,將數字技術帶來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但仍要注意的是,新聞攝影編輯人員在拍攝地方特色新聞熱點事件時,一定要始終遵守新聞工作的原則與底線,確保素材獨特性的同時提升圖片的專業水平,嚴格把好質量關。
突破攝影邊界探索跨界創新
回望新聞攝影的發展,與媒介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保持并肩而行狀態。而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大數據元宇宙以及。人工智能等各類新型技術為新聞攝影編輯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優勢和挑戰,可充分轉變攝影的采集手段編輯方式以及呈現效果。攝影編輯人員不僅要挖掘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事件,結合地方行文特色,也要勇于跨界,積極突破攝影邊界與媒體融合時代相接壤。突破單純的圖片表現形式,以跨界敘事為基點,提高新聞攝影的語言和形態。以2021年新華社“新華每日播報”欄目化產品為例,充分利用了現代數字技術加以創新和完善。與以往新聞融合報道有明顯不同,以綠色覆蓋全球新聞圖片資源,充分整合各類新聞生產要素同時還利用了ai語音播報包裝串聯,從而形成了極具特色極具觀賞價值的融媒體報道產品。這種跨界傳播的思路,值得探究也值得利用是充分吸收借鑒數字時代技術優勢的主要代表。媒體新聞記者因打破以往聚焦單個新聞事件報道的思路,能夠從多維度收集新聞素材或拍攝新聞素材。充分拓展傳統新聞圖片,傳播深度與廣度,提供新聞信息的附加價值。除此外,探索跨界傳播創新不斷優化攝影編輯工作期間,尤其要提升跨界融合的表達能力。相關新聞單位或工作者要逐漸探究新型技術的優勢,如多媒體互動式攝影,能夠進一步突破原有靜態圖片的局限性,最終形成的素材不僅能看能聽而且能動。積極探索圖片、視頻、Svg互動、Ai語音等融合技術,可進一步為攝影編輯工作提供助力,為攝影報道探索融合發展之路。
發揮鏡頭語言魅力共情共鳴
最后,在數字時代下,新聞攝影編輯工作的開展,尤其要充分發揮鏡頭的語言魅力,能夠盡量實現共情共鳴的傳播效果,將新聞攝影的語言力量彰顯出來。而如何充分發揮新聞攝影編輯的優勢,以攝影工作本身,探尋創新發展之路,仍是相關專業人員一直思考的問題。而面對全球化的發展態勢,新聞攝影編輯不僅要將鏡頭聚焦地方新聞特色,也要勇于融入面向全球傳播的資源優勢。以獨特的題材,優良的品質,提升素材的可用性有效性,甚至還能實現國際傳播目標。要堅持擔負起新聞傳播的使命,聚焦長遠發展需求。能夠適當利用數字技術,持續不斷的提升新聞素材到展現效果。與此同時,新聞攝影編輯也要發揮鏡頭的語言魅力,能夠以專業化視覺語言引發共情共鳴,無論是地方層面或是全國層面,甚至全球層面都要有自身的優勢。尤其在傳播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新聞攝影編輯人員義不容辭應利用好自身的專業技術,將中華文化的獨特之處傳播出來。向大眾向社會,也向全球展現優秀文化的人文價值。在此基礎上,新聞攝影編輯工作人員要積極探究共情傳播的主要特征,嘗試利用鏡頭去記錄去梳理,篩選優秀的新聞素材,對其及時加以傳播。始終抓住數字時代的技術機遇,不斷加以創新,必要時還可引入無人機等技術優勢,提高新聞攝影,編輯的綜合創新水平。
綜上所述,數字時代下,新聞攝影在傳媒發展中擁有更大的機遇與空間,但也必須客觀認識到現存的問題與挑戰,能夠不斷調整發展策略,提高新聞攝影編輯的有效性,相關工作人員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夯實專業技能,為實現新聞攝影編輯創新發展目標而努力。
(作者單位:中衛市新聞傳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