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錕
[摘要]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教育現代化至關重要。教育現代化從根本上需要依靠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追求班主任的現代化是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價值育德是實現班主任現代化的政治旨歸。本文重在闡述價值育德與班主任現代化的本質關聯、價值育德的實踐路徑和價值育德成效的具體表現。
[關鍵詞] 價值育德;教育現代化;班主任現代化;政治旨歸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明確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是教育工作者追求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要依靠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而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的關鍵是班主任現代化。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追求教育現代化,實現班主任現代化,這是班主任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觀照價值育德與班主任現代化的本質關聯
班主任現代化是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關鍵,但由于其具有多重內涵,落實起來較為困難。如何幫助一線教師實現班主任現代化的追求?實踐證明,價值育德是實現班主任現代化的思考起點。
(一)價值育德的價值追求
在價值育德視域下,班主任現代化更集中體現在價值觀念的現代化,這個價值觀念包含兩個部分:一是職業價值觀,即作為教師,應該擁有什么樣的教育觀、成才觀;二是作為社會人與自然人的價值觀,即個人與社會、個性與共性的統一,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與發展的。
這個概念中的“價值”主要指的是價值觀教育。價值觀教育是維系國家制度運行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與一個國家歷史發展的需求相適應,凝結著民族精神,具有鮮明的社會歷史屬性。在中國式現代化理念的統領下,教育現代化與班主任現代化對價值育德的出發點有著相同的界定——通過教育和其他相關途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結合時代特點和現代化發展的要求,不斷提升個體和社會的道德素質和道德水平。這是價值育德的價值追求。
(二)班主任現代化的價值追求
班主任現代化是指班主任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能夠適應現代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求,運用現代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班主任現代化根據不同維度可以劃分為教育理念現代化、管理方式科學化、育德能力現代化、技術應用現代化、師生溝通現代化、專業發展持續化等。不斷拓展班主任現代化的內涵,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追求,這種價值追求在于對班主任現代化的熱衷參與。
另一種價值追求則體現在教師個人教育理念的現代化。在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教育發展新需求的前提下,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緊跟教育時代的步伐。例如,在新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素質教育理念、STEAM教育理念、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校家社協同育人教育理念、創造性勞動教育理念等陸續出現,這些理念的提出和踐行體現著班主任現代化的價值追求。
(三)二者本質的關聯
班主任現代化的本質是更好地適應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的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價值育德的本質是指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中,通過一系列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和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價值育德的過程中,班主任隊伍是重要的存在。在實現班主任現代化的過程中,價值育德是思考起點。兩者本質都立足于學生的成長。
二、價值育德的實踐路徑:落實、澄清、推動
價值育德是班主任借助自身正確而先進的教育價值觀實施班級教育和德性培養。那么,自身正確而先進的教育價值觀如何形成?如何確保自身形成的教育價值觀正確而先進?下面從三個層面闡發價值育德的實踐路徑。
(一)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原則
1.凝練自身教育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將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傳承中國傳統價值觀精華的前提下,適應現實中國發展的需要,具備鮮明的科學性。在價值育德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教育者凝練自身教育價值觀有著極大的參考價值。
2.分層落實核心價值觀
教師隊伍可以從三個層面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原則。第一,通過學習,涵養自身價值觀。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公民個人和教育者的實際影響,從內而外涵養自身的核心價值觀。第二,通過宣傳,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價值觀教育,使學生樂于接受。第三,帶領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可操作的層面帶領學生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積極構建評價體系。
(二)自主澄清帶班育人過程中的價值選擇、價值共認與價值引導
伴隨著國家與社會的發展,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多元化價值觀念、多樣化利益訴求涌入校園,一部分學生、家長和教師出現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偏差。班主任要自主澄清帶班育人過程中的價值選擇、價值共認與價值引導,這樣才會在價值育德中對學生產生正向的
影響。
1.價值選擇
價值澄清學說的創始人路易斯·拉思斯認為,現代青少年身上諸多問題的根源是缺乏明確的價值觀。因此,幫助青少年正視生活中的價值選擇和沖突、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是學校的重要職責。班主任個人樹立正確而先進的教育價值觀后,要帶領學生澄清集體價值觀。
召開班會進行集體教育或開展小范圍的團輔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具體指導原則和步驟如下:第一步,聚焦于實際生活中的困難設計調查問卷。例如,如何看待讀書無用論?如何看待“躺平”與“內卷”?如何看待捐款就是白白付出?等等。第二步,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和家長針對同一類問題有多少種不同的看法。第三步,將這些問卷中的看法歸類為不同的價值體系,不做任何評價。第四步,引導學生作出價值選擇。學生先是自由地選擇,然后從各種可能的選擇中進行挑選,最后對每一種可能選擇的結果進行審慎思考并得出判斷。
2.價值共認
價值共認是價值認同的另一種說法,只是認同的層面較為廣泛。就班主任(教師)的價值育德而言,可以理解為班集體層面的價值認同。當學生在特定的場域中針對特定的問題做出選擇、再選擇、深思熟慮后的選擇后,班主任要做好充分準備,引導學生們接受當下的實際情況。在集體認同的前提下,珍視自己的選擇,對自己的價值選擇表示認同、感到滿意,毫不猶豫地愿意向班集體里的其他同學展示自己的選擇。
3.價值引導
為了扎實推進“價值育德”,班主任還要在學生集體確認價值選擇后做進一步的價值引導,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去驗證它。學生根據自身選擇展開行動,并且長時間地堅持這項重復行動,在重復中進一步反思,確認價值選擇的正確性,確認班主任價值育德的影響力。
班級育人過程中的價值選擇、價值共認、價值引導,使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全面提升綜合
素質。
(三)積極推動班集體社會化發展的現代化進程
實施價值育德時,積極推動班集體社會化發展的現代化進程,在進程中驗證價值的準確性與育德的有
效性。
班級社會化是指在一個班級中,學生通過參與各種社交活動和合作學習,在與同學和老師的交往中逐漸適應并融入班級的社會環境,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和行為習慣的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協作能力、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遵守社會規范和法律法規的意識。在班級社會化的過程中,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體操作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
入手:
第一,樹立現代化教育理念。相對于傳統班級管理,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得益于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在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下,班級活動具備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特質。例如,在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育理念的引領下,班主任在組織班級活動時充分借助家庭及社會資源,加速班級社會化,推動班級現代化的發展。
第二,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新媒體技術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新媒體技術推動了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的變革。新媒體技術應用是實現班級社會化的有效途徑之一,它能夠有效地推進班主任現代化的
發展。
第三,構建現代化教育評價體系。基于價值育德的實踐原則,基于多元智能理論,構建現代化教育評價體系是實現價值育德的重要手段。多維度評價體系的構建本身就是班主任現代化的體現之一,是價值理念更新后的具體實踐舉措。
三、育德成效的具體表現:追求、關懷、實踐
當“價值育德”真正服務于班主任現代化進程時,其育德成效是顯而易見的。借助教育現代化的背景,在道德教育層面日益彰顯出注重道德教育、體現人文關懷、倡導創新精神、培養全面人才、推動社會現代化的價值育德功效。
(一)突出道德教育的價值追求
班主任現代化的價值育德,所追求的價值即突出道德教育?!扒嗌倌晁枷氲赖陆逃巧鐣嵺`活動,其基本特征包括過渡性、思想性、政治性、專業性和社會性?!?/p>
一切價值育德的目的都是將學生塑造成為具備良好品德和正確價值觀的社會人才。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使他們成為具備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的公民,從而推動班級的現代化進程。
(二)體現價值育德的人文關懷
提及人文關懷,其內在核心即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讓他們具備關懷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從而促進班級的和諧發展。它將人格發展納入其中,關注價值育德后的道德遵循,幫助學生獲得道德成長,更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發展成為更加健全的個體,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變化,為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強化價值育德的實踐原則
“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是價值育德成效最明顯的表現。它強調自覺將價值育德貫穿于班級育人的各個環節和領域中。其實踐性體現出以下幾個原則:
引導性原則。價值育德的現代化集中體現在區別于傳統的灌輸式教育,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實際生活困難為情境進行價值觀引導。
啟迪性原則?!安粦嵅粏ⅲ汇话l?!比寮椅幕瘑⑹疚覀兊赖陆逃哂凶晕疑L性??档乱舱撟C了道德教育的本質不是外在的教條灌輸,而是對每個人的理性本質的內在啟發。
自由性原則。有效的價值育德是自由的,是在感性中領會價值觀生成的理性規則,并最終將其歸結到心中自由意志的自律。
自律性原則。遵循“引導、啟迪、自由、自律”的原則,培養全面人才,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表現,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品德、實踐能力、交際能力、領導能力等方面的素質。
總而言之,價值育德是實現班主任現代化的政治旨歸,是追求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性措施。需要我們關注其價值追求的本質關聯,將班主任現代化置于價值育德視域下;關注其實踐路徑,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原則,自主澄清帶班育人過程中的價值選擇、價值共認與價值引導,積極推動班集體社會化發展的現代化進程;時?;厮輧r值育德的具體表現,借以評估班主任現代化的有效性,在扎實推進中為學生成長服務、為教師發展服務、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服務。
[參考文獻]
[1]焦麗萍.中西方個人價值觀的歷史反思[J].理論學刊,2003(04).
[2]任志鋒.價值觀教育國際比較的立場、范式與難題——以東北師范大學“全球價值觀教育調查”為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02).
[3]虞崇勝,張建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成的一般規律、基本原則和基本要素[J].東南學術,2013(01).
[4]朱雅萍,張祖志,李夢沙,等.以小見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五微模式”[J].中國德育,2023(19).
[5]孫其昂.現代性視閾中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特征及認識思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9).
[6]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