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一生都在致力于人類解放的追求。在其著作《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他分析了當時德國所處的困境,批評了德國的國家哲學和法哲學,批評了理論派和實踐派的不足,首次提出了人的解放的問題,提出了德國實現人類解放的理論需要和前提,以及必須存在的革命主體,指出了德國實現人類解放的可能性。
【關鍵詞】雙重困境;理論派;實踐派;理論需要;無產階級
【中圖分類號】A81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07-005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7.019
一、德國的雙重困境
在馬克思的時代,德國的經濟和社會,都是遠遠落后于英法兩國。德國現狀是舊制度的公開完成。馬克思認為英國和法國已經走完的道路,在德國才剛剛開始走。在法國、英國即將結束的東西在德國還只是剛剛起步。這些國家過時的腐朽制度在德國反而作為對美好明天的暢想。德國目前的狀況與英、法等國的社會狀況截然不同。馬克思認為,德國是在“補習操練陳舊的歷史”。但是,盡管德國的制度和經濟是落后于英國和法國的,可是德國的哲學卻是先進的。
“當我們不去批判我們現實歷史的未完成的著作,而來批判我們觀念歷史的遺著——哲學的時候,我們的批判恰恰接觸到了當代所謂的問題之所在的那些問題的中心。” ①按照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當時的德國政治和經濟上,都遠遠落后于英法兩國以及其他國家,但在國家哲學方面已經和這些近代國家的哲學保持一致水平。德國和英法兩國實現人類解放的首要任務是不一樣的,英法兩國是進行實踐改造,而落后的德國則是批判法哲學。一個國家的哲學是這個國家歷史的最好反映,然而德國的哲學就同自己國家存在著明顯的分裂,和自己國家的現實并不匹配。在黑格爾的唯心主義中,黑格爾重置了國家和市民之間的關系,將二者完全顛倒了。黑格爾并不承認現實中的人是歷史創造者,完全否定了這一角色的存在。他僅僅只是用概念來解讀自己的哲學思辨,從而變相地維護了特定階級利益,比如普魯士政府的利益。這樣的思辨模式根本解決不了哲學和現實生活存在的矛盾,無濟于事。正因為這樣,馬克思才堅持走站在唯物主義立場上,維護唯物主義,堅定走唯物主義道路,將現實中的人作為一個重要的對象,以此為線索,將被黑格爾顛倒了的市民社會和國家的關系撥正回來,重新強調了市民社會的重要性,強調了市民社會對國家政治有著決定性作用。另外,馬克思還批判了黑格爾法哲學所主張的絕對精神,認為它的存在在世界以和法哲學之外。
因此,只有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為基本原則來理解、踐行哲學,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哲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才能讓哲學為歷史服務,讓哲學成為革命性的武器,從而推翻特權階級統治實現自我解放。因此,在對哲學批判的同時,實際上已經接觸到了國家中人的解放的問題。同時,馬克思還舉出了德國實踐政治派和理論政治派的不足。
二、實踐派的偏狹與理論派的無力
19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依然處在封建貴族之下,德國問題更是如此。急于追求進步的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針對當時德國的社會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和探索,由于雙方的主張不同,被分為兩大派別,分別是理論政治派和實踐政治派。
理論政治派單純地認為,僅用理論就可以實現社會改造這個問題,就可以改變當時的社會現實。他們主張徹底的無神論?!霸撆傻母救毕菘梢詺w結如下:它以為不消滅哲學,就能夠使哲學成為現實?!?②和理論派的單純理論不同的是,實踐派主張消滅哲學,使哲學成為現實。這里的“哲學”指的是德國的法哲學和國家哲學。對于實踐派否定理論派的這一行為,馬克思是支持的。因為當時的黑格爾哲學并不是為人民服務的,它代表著德國資產階級,代表著德國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而其中的法哲學也為英國式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合理性服務。盡管在思維領域內,黑格爾的哲學解決了主體和客體對立的問題,但是在本質上,他依然是具有思辨的性質。所以馬克思支持實踐政治派否定理論派的主張。但是,實踐政治派具有不徹底性:沒有將革命的主觀要求變成客觀現實。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并了解德國哲學內容是多么的豐富,黑格爾國家哲學和法哲學中也有著進步性因素。他們天真地以為只要背對著哲學,扭過頭去對哲學嘟囔幾句陳腐的氣話,對哲學的否定就可以實現了。③他們完全忽略了德國這個民族傳統社會是擅長理論思維的。如果想要改革,就必須從這個出發點入手,從他們的理論下手,否則只會功虧一簣。
對于這兩派的觀點,馬克思都不完全贊同,他批判了它們的錯誤觀點,指出了他們的致命缺陷,對于如何變革德國社會問題,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馬克思指出實踐派的致命弱點:沒有重視理論派的作用,沒有將理論派同自己的實踐相結合。如果實踐派不能使使哲學成為現實,他們永遠也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消滅哲學。④他們二者互相看不起對方,前者沒有意識到哲學的重要性,后者沒有意識到實踐的重要性,他們互相嗤之以鼻。然而,德國要想真正實現社會變革,二者的力量又是缺一不可的。因為在那個時候,與先進的英法兩國相比,德國的政治領域確實比較落后??芍档脩c幸的是,盡管德國在政治經濟上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可是它的哲學——國家哲學和法哲學卻是緊跟時代步伐,與當代的現實保持在同一個水平上。這是它的出路,也是進行社會改革的一個契機。然而,政治實踐派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極其固執的認為,德國政治和經濟很落后,區區一個堅持理論主張的德國哲學又有什么出路?他們遠遠比不上實踐,甚至只是為實踐服務的一個低下理論罷了。正是如此自傲的態度,導致德國政治實踐派錯失了這一契機,錯失了可以促進德國實現改革的機會。
三、人類解放的可能性:理論的需要
馬克思根據對理論派和實踐派的批判,對于德國的革命,提出了兩個觀點。他認為想在德國實現徹底的批判,兩個前提缺一不可:徹底革命的理論和革命領導任務的社會階級——無產階級?!袄碚撘唤浾莆杖罕姡矔兂晌镔|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⑤通過批判理論派和政治派,馬克思提出了理論是革命的重要支撐的觀點,他認為德國要想實現真正的革命,理論是不可忽視的。
先進理論的需要是人類解放的必備前提。馬克思指出,德國理論應該面對著一個絕對的命令,那就是必須推翻一切會使人成為被奴役壓迫,被侮辱遺棄,被蔑視踐踏的一切不公平不平等的關系。⑥德國民眾必須奮起反抗,喚醒被奴役的人,推翻德國的一切壓迫制度,使自己解放成為真正的人。明白自己的階級意識,自己的歷史使命,意識到自己是有能力去去改造資本主義社會,自己解放自己,不會再對資本主義抱有幻想?!秾а浴分校R克思強調要關注人本身的情感,人的思想,人本身。努力打破那些束縛了無產階級的禁錮,讓無產階級回歸自己的本性,擁有獨立的人格、可以用自己去獲得自己應該得到的利益。這樣的主張,讓無產階級認識到了自己的社會地位,認清社會現實的丑陋面容,從而達到自我意識的覺醒,開始意識到想要解放自己,爭取自己的利益,開始反抗。開始看透宗教和舊哲學的本質和欺騙性,看清自己是受剝削的。
理論也能變成物質力量。“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⑦馬克思開門見山的指出了理論的重要性,表明任何革命實踐,都離不開理論的支撐。任何實踐都必須以理論為指導,從而展開革命。理論屬于意識、認識范疇,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系統化的反映。理論本身屬于精神力量,它本身不能直接改造社會,但是如果正確地反映了現實和事物,就會被現實所采用,從而間接地改造客觀世界,可見,理論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所以,當人們用理論來指導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時,也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時,理論就會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
不過,馬克思指出,理論轉換為物質力量并不是隨意的,容易的,它是有一定的前提作為條件的。在馬克思看來,要想將理論轉化為現實,需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第一,理論的徹底性。關于理論的徹底性,也就是說理論不能是隨意捏造的。在當時,能夠指引德國社會實踐變革的理論,必須是立足于社會的現實的,是科學可行的,具有一定科學性質的。他從宗教的批判轉移到了世俗的批判,是具有一定的徹底性的。第二,理論必須掌握群眾,能為群眾所用。理論并不是隨意捏造一個的,也不再是完全為德國政府所服務的,它必須符合人民群眾的價值訴求和利益訴求,必須符合人們的現實需要?!袄碚撛谝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 ⑧只有這樣才能為民所用,才能被人民接受。最后,必須注意的一點是,理論要灌輸到群眾中去。列寧曾經說過,工人是不可能自主生成民主意識的,需要從外界灌輸進去??茖W想要變成能夠改變世界的偉大物質力量,第一,他是可以說服人的,不是空口白談的廢話。第二,科學理論的傳播,是需要人們一起完成的。每一個先進理論的產生,并不是一開始就可以群眾中傳播,剛開始誕生的先進理論,僅僅只能夠被那些站在時代前沿的少數知識分子知道,人民群眾們并不能自發的認識到它,需要一定的傳播和指導。只有通過一定的傳播和指導,馬克思主義才可能被人民群眾所知道,才有了后面在工人階級中產生的可能性,一切都需要契機,一切也更需要宣傳。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灌輸到工人群眾中去,被人們漸漸認知熟知,才能被人民群眾們掌握,最后在革命中運用起來,推進德國社會的改革。
在當時的德國,理論只有實現徹底性,才是解決德國社會革命問題的轉機。理論的出場環境同德國哲學的現實狀況密不可分的。舊的德國哲學是一種習慣于妥協,安于現狀,維護著既得利益以及統治階級的利益的畸形的解釋世界的理論,無法正確解釋世界的本質,無法為現實進行英勇的斗爭。在當時的德國,理論是不徹底的,主要表現為最為德國逃避“現實的人”的問題。在當時的德國,這種負面影響就從兩個地方表現出來了,首先是以黑格爾為代表的一類人,他們面對現狀只會妥協,選擇在權威面前保全自己;另一種是活在當下,對社會現狀認知錯誤還未逃避的。這種看重人的主觀感受,卻沒有關注“人”在歷史進程中的感受,也是不利于社會發展的。
四、人類解放的現實承擔者:無產階級
馬克思意識到德國想要實現人類解放,就必須找到解放的革命主體,只有找到了解放的革命主體,才能夠找到革命的可能性。馬克思分析了德國的革命以及現狀,看清了德國資產階級懦弱的本質,看清了資產階級不可能為貧困人民發聲,從根本上徹底否定了德國資產階級承擔德國革命的重要使命。與資產階級相反,馬克思看到了無產階級的潛在的力量。在《導言》中他明確提出了這一主張。他說:“社會解體的這個結果,就是無產階級這個特殊等級?!?⑨通過對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比較分析,馬克思深刻意識到一個事實,德國要是想實現解放,只有一種可能:無產階級的誕生。
馬克思看到了德國政治解放的不可能性,明白只有實行革命這一條路。他找到了實現政治革命的基礎和條件,指出要想實現解放,就必須實現全面的解放。因為在當時的市民社會,要想實現解放就必須有一部分能夠取得解放,只有這一部分先解放自己才能取得普遍的統治權,也就是指必須有一個階級從自己的特殊地位出發,從事社會的普遍解放。⑩他明確提出,這個特殊階級的存在,是最重要的前提,也是唯一的切入點。這個特殊的階級必須能夠代表整個市民社會的利益、代表著社會本身的權利和要求,能夠進行徹底革命。在道德情感方面,這個階級可以起到極大的共鳴,可以一瞬間激起群眾的革命熱情,激起群眾奮起反抗的大無畏精神。這個階級,就是無產階級。在德國,只有無產階級沒有任何地位,可以成為一切。只有無產階級可以從自己的特殊權利出發,要求普遍權利,它要求的自己的特殊利益與社會普遍利益是等同的。在市民社會中,它沒有任何特殊權力,它代表著社會的普遍困難,代表著社會的總體利益,是一個最不像階級的階級。它與資產階級絕對對立,是推動人類解放的主力軍。它挑釁私有財產的存在,強烈反對國家的私有制度,堅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為人民群眾發聲,誓死捍衛人民群眾的利益。所以,德國實現人類解放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無產階級的誕生。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時的德國社會背景下,實現人類解放是有可能的。對當時社會狀況進行正確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解決當時德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以及哲學問題,才能更好地為無產階級誕生打下基礎。德國的社會變革,需要一個先進的階級理論,也就是無產階級理論來作為理論支撐。德國實現變革需要人類解放現實承擔者,也就是無產階級。想要在德國實現解放,就必須明白只有實現了人類的解放,才能實現德國的解放。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頁。
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頁。
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頁。
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頁。
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頁。
作者簡介:
何小佐,女,漢族,貴州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