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逐步融入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重心也從精準資助逐漸向扶助育人發生轉變。如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育人工作成效正在逐步成為高校資助工作考評的重中之重,從“三全育人”視角出發對高校資助育人路徑進行研究,有利于帶動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從單純的經濟資助、物質幫扶轉向精神育人和思想育人,旨在引導受助高校大學生肯拼搏、立誠信、懂感恩、自立自強、成長成才,進而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 “三全育人”;資助育人;路徑研究
[基金項目] 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長三角高職高專學校思政課協同發展研究”(C2021281)
[作者簡介] 張芷若(1995—),女,上海人,碩士,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工作部(處)助教,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02-0165-04[收稿日期] 2022-11-15
通過對黨的二十大報告進行深入的探究學習及分析研究,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不僅是助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有效途徑,也是立德樹人目標實現的關鍵。后脫貧攻堅時代對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展望,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成效更是與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勵志成才緊密相關。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包含了資助和育人兩大模塊,其中,資助模塊涵蓋了獎、貸、助、補、免、勤等多種助學模式;育人模塊對建立健全高校人才培養體制機制至關重要。因此,高校學生資助是育人的有效途徑之一,而育人是資助的根本目的,兩者之間既有差別,又存在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一、高校資助育人現狀分析
隨著國家對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的日益完善,“不讓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而失學”的口號正在逐步成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常態。現如今,各高校經過多年的資助幫困實際操作和經驗累積,已然在日常學生資助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常規化、系統化的工作流程,但步驟化的工作模式也為推進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帶來了“形式化”現象明顯、“功能性”過于單一、“個性化”發展不足等多個問題,并亟待解決。
(一)高校資助育人“形式化”現象明顯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基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認定過程中需要提供家庭經濟困難情況證明,經過院、系核實,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復審以及學校資助工作領導小組的終審,確定最終的困難檔次,從而得到精準的經濟資助和幫扶。隨著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逐年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流程出現了日益程式化的趨勢,在這一程式化的認定中,大多數高校將本校學生資助的工作重點落在了宣傳通知到位和資助精準落實上,缺乏對受資助學生進行有關國家資助政策的詳細解讀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和自立自強社會價值觀的強化與引領,導致部分受助學生不能切實體會到國家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經濟資助的真正意義所在,使資助的幫扶效果僅停留在表象層面,缺失育人成效。
(二)高校資助育人“功能性”過于單一
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主旨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而,資助育人功能的實現對于提高全民素質和完善教育體制有重大意義和作用[1]。由此可見,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功能性不應僅僅展現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物質幫扶和經濟援助,更應體現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神自強和道德樹立。高校在開展資助育人過程中應在確保資助流程規范以及資助資金精準的同時,保證全體學生能夠正確解讀國家資助政策,引領受助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履行誠信之風,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深刻體會到國家資助的“支持”、資助資金的“重量”以及高校資助育人的“溫暖”,從而懂得珍惜獲助機會,合理地使用這份幫扶資金,進一步提升高校資助育人理念的落實,促進高校資助育人事業的持續推進和健康發展,充分保證和實現高校資助育人的功能,凸顯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真正價值。
(三)高校資助育人“個性化”發展不足
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個性化發展的突破需要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個性化培養角度出發,以此為基礎,積極開創保障與幫扶一體、服務與引導一體、常規與個性一體的多元化資助育人成效。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在極大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現實困境,后脫貧攻堅時代,發展型資助育人的成果成效遠高于經濟型資助,所以營造良好資助育人的人文環境至關重要。如果高校再依照傳統的資助流程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便無法滿足個性化資助育人發展的要求,因此,我們需要構建以人為本的高校資助育人體系,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高校資助育人的最終目標。
二、“三全育人”理念對高校資助工作的啟發
“三全育人”理念作為當代大學生正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養成良好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既符合現代大學的育人模式,也十分切合當代大學生的根本利益,對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后脫貧攻堅時代,區域性整體貧困的解決和絕對貧困的消除大大減輕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壓力,也對高校學生資助育人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和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信息化的日新月異和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經濟型資助已不能為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幫扶,大學生群體需要更多有關精神層面的關注與引領。因而,高校資助既要“授之以魚”,在物質上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合理需求,也要“授之以漁”,在思想上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立自強的優良品德,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升綜合素質,獲得全面發展。
(一)以“三全育人”理念為高校資助育人導向
“三全育人”理念生動解答了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應以培養人才為目標的發展規律。首先,“全員育人”需要高校各部門教職工之間的共同參與和協同合作,強化高校教師的全員育人意識,保障全員育人要素,確保高校學生在每個教學、生活環節中獲得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而在校園內形成人人參與、生動活潑、成效良好的育人環境。除此之外,育人工作的參與者還應包括校外人士、校友以及學生自身,從而形成家庭、學生、學校以及社會“四位一體”的育人共同體[2]。其次,“全過程育人”需要資助工作者在學生的日常教學、授課階段、校外拓展實踐階段以及成長發展階段的不同過程中,提供相對應的指導與協助,為學生打造從入學、在校、畢業到就業的全過程育人。有時,這一過程甚至需要延伸到學生從義務教育階段至今的全部教育發展過程,進而形成可持續、長時段、貫穿式的育人鏈條[3]。最后,“全方位育人”需要高校教師借助多種方式,滲透式地開展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和感恩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實踐能力。
(二)以“三全育人”視角為高校資助育人引航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勝利,高校也要適應形勢,將資助育人工作重點放在對學生精神層面上的價值引領上,而不僅僅是對學生生活上的經濟和物質幫扶。從“三全育人”視角出發,高校能更好地推進資助育人觀念的融入、創新資助育人形式的落實,開拓更加完善、有效的資助育人體系,致力實現“扶困”“扶智”和“扶志”相互協調與推進。
三、“三全育人”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路徑探索
“三全育人”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可以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出發,其中,時間維度體現在全過程資助育人環節,其內在蘊含著全員參與、全方位覆蓋等客觀要求;空間維度體現在全方位資助育人環節,主要指資助育人的落實方法及其實現路徑。由此可見,全員、全程、全方位這三者之間的育人關系密不可分,只有三者之間相互協同運作,才能進一步推進資助育人體系化、系統化建設。
(一)構建多條線的全員資助育人體系
重資金與物質幫扶的高校學生資助會逐步缺失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及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需要將資助育人工作充分融入高校全部教育環節之中,做到從上至下的全員重視和全員參與,提升全體教職工的育人意識和育人責任感,避免“紙上談兵”的情況出現,讓學生在校園中能夠身臨其境地獲得言傳身教,形成全員資助育人氛圍。
在“三全育人”視角下,構建資助條線和育人條線的雙線資助育人體系可以進一步推進新時代資助育人工作開展。結合“三全育人”視角和資助育人工作,“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資助專員—輔導員”條線的資助專業性更強,它以高校的資助業務教師團隊為核心。在這之中,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掌握著最新、最全、最精準的國家和地方資助政策,具備根據實時政策和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現狀及時調整資助評定細則和實施辦法的能力,是推動資助工作的執行者和監督者;資助專員擁有豐富的資助工作經驗,經過一定的政策培訓和學習后,了解高校“獎、貸、助、補、免、勤”等各項資助工作的詳細流程,是保障資助工作正常運轉的關鍵;而各院、系的學生工作副書記和輔導員作為學生最依賴、最信任的人,是推進資助工作的助力者。由此可見,資助業務條線的資助育人體系能有效推進受助學生在獲得資助的同時懂得所獲之“助”從何而來,厚植受助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感恩回報意識。
“黨團組織—職能部門—教師”條線的育人體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滲透作用尤為重要,它由高校全體教職工共同組成,是高校全員育人體系最終能否得以實現的關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相比普通學生在學業壓力、生活瑣事、人際關系處理上面臨更大的挑戰,需要克服的困難也更為復雜化和多樣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既需要物質上的幫扶和資助,也需要精神層面、行為層面的引導[4]。在這之中,黨團組織是學生在校期間入團、入黨和參與學生活動的核心媒介,與學生的個人發展最為緊密,高校可以通過制定黨團組織領導干部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相互溝通的育人機制搭建溝通橋梁,及時發現潛在問題,正確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行為規范。職能部門涉及在校學生日常業務和事務的辦理,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和生活方方面面的保障。其中,各部門勤工助學崗位的設立更是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創造了實踐和鍛煉的機會,大多數學生在勤工助學的崗位中獲得成長,成為教師的小助手和好幫手。教師作為高校教學育人主體,是學生專業和技能學習的指導專家,也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其中,專業教師需要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提高課堂育人效果,思想政治教師需要積極樹立學生的愛黨、愛國意識,心理教師需要細心并及時疏導學生的情緒問題、排解現實困難,職業規劃教師需要輔助學生開展職業規劃,建立學生的就業自信,做學生踏入社會的指路明燈。由此可見,“三全育人”和“資助育人”的融合發展離不開各條線教職工和全體資助人員的共同努力,只有高校全員科學認知資助育人,并在實踐中步步落實,才能更好地保證資助育人工作成效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創新發展型的全過程資助育人方法
高校只有將育人要求融入資助過程及人才培養目標中,才能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進而合理、精準地分配育人計劃在學生就讀的每一學年、每一學期培養方案中的具體實施,加強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頂層設計,開展順應學生發展規律和當代教育需求的資助育人工作。“三全育人”視角下的全過程資助育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宣傳摸排階段、精準實施階段和成才引領階段。
在宣傳摸排階段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剛剛踏進大學校園,對高校的一系列資助政策仍處在未知、懵懂的狀態,在保護好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及時的政策宣傳和推廣能夠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快速了解國家和學校的資助項目,有效地推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資助工作。在精準實施階段中,高校需通過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證明材料和實際家庭情況展開公正、公平的評審,認定精準的困難等級,并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動態化、科學化的資助育人工作成效跟蹤管理,加強資助誠信教育。在成才引領階段中,高校要致力于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搭建成才平臺和就業指導,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正確應對就業挑戰,提供有效的就業答疑和創業幫扶。全過程資助育人重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全過程的關注與培養,后脫貧攻堅時代,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精神教育成效應高于物質幫扶,明確養成學生“扶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是“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資助育人的最終目的。
(三)拓展多元化的全方位資助育人模式
隨著高等教育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育人工作成效正在逐步成為衡量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指標。在時代的推動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已能夠基本滿足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個體的發展需求,成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育人樞紐。從資助育人工作的復雜性角度出發,“復合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問題依舊嚴峻,后脫貧攻堅時代的高校資助工作必須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幫困扶志”與“助學立夢”相融合,健全資助育人體系,真正服務于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全育人”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需要不斷創新協同育人發展思維,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學業指導、生活資助、心理排解、職業規劃、就業推薦、創業扶持等多條線、多方向的協同育人,聯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以及高校各部門,從多角度探尋全方位協同育人方法。結合現代技術、信息化手段以及數據化網絡,開拓高校多元化協同育人模式,推進資助育人工作內容從單一到復合、工作形式從孤立到聯動的轉型,推進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在功能性與實效性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結語
“三全育人”核心在育,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應秉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在精準資助與幫扶的前提下,積極構建發展型資助育人的生態思維,開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個性化成長、全面發展成才的路徑。“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資助育人路徑研究可以借助完善全員育人體系、創新全過程育人方式和形成全方位育人模式等方法進一步開拓發展路徑,堅持從領導到基層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引領,進一步扎實推進并穩步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逐步形成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高校資助育人環境,讓受助學生在陽光、積極的良好校園環境中獲得全面發展,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實現自我價值,努力成為有實力、能擔當、勇作為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葛瑩瑩,顧壽永.“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功能實現路徑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2):138-144.
[2]張平,丁德智.“三全育人”視域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4):39-41.
[3]楊蕾.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21(41):124-125.
[4]姜曉娟,李肇鋒,彭錦水.“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資助育人創新機制探索[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2021(2):150-153.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University Funding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wide Education”
ZHANG Zhi-ruo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concept, namely all-staff, whole-process and all-round,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dail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the focus of college student financial aid work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precise funding to education assistance. Nowadays,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aid and education for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financial aid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o the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financial aid and education for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wide education”, it is conducive to driving the financial aid for universities from the simple financial aid and material help to spiritu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t aims to guide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receive assistance to be willing to work hard, to be honest, to be grateful, to be self-reliant, and to grow into talents, thus forming a virtuous circle of “overcoming difficulties-educating people-becoming talents-giving back”.
Key words: “three-wide education”; fund education; path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