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 劉燕芳
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實現高素質人才培養的目標,高職院校的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改進,加強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完善綜合評價。增值評價是世界上最前沿的教育評價方法,不單單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尊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重視每個學生的學習起點,關注過程,強調發展。引導學生學會從自我比較和自我教育中看到自己的進步,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增強學習自信心,從而能夠更好地學習。
2020年6月30日,在全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中央第十四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表明了國家堅持立德樹人、全面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的決心,也指明了新時代推進教育方式改革的方向。美德的培養是對自上而下灌輸知識傳統教育模式,對過分強調單一分數指標的修正。
以“五唯”的突破為指導,就是從黨中央關心、社會關心、群眾關注的問題出發,突破“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疾,立足于基本國情,樹立積極、審慎、務實的理念,完善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和完善綜合評價,大力破除教育評價不科學、不合理的做法和導向,著力打造符合時代要求的科學教育評價體系機制。
從增值評價產生的歷史來看,它源于對結果評價(終結性評價)的批判和反思。現代學校誕生以來,對結果的評價長期以來一直主導著對學校教育效果和學生學術水平的評價,長期以來都是以學生的結果評價為主要的評價方式,只注重最終結果。
1966年,美國著名的教育報告——《科爾曼報告》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點:決定學生教育結果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種族、階級等校外因素。因此,報告的一個重要影響是將學校教育質量評估的重點從輸入方(學校的辦學條件)轉移到輸出方(指學生的增長)。所謂學生的增長,就是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增長。在這種背景下,西方對增值評價進行了大量研究。
增值評價是一個新的概念,提倡記錄所有學生的發展以及變化情況,增值評價體系在道德倫理方面主張對每個人尊重,并在理念方面貫徹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價值追求。增值評價是德、體、育、美“四育”對學生的影響和變化效應的預測和評價,教育不僅關注當下,也注重“四育”之外的增值評價,關注學生的成長,是對學生積極向上的長遠規劃和積極期望,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前瞻性和成長性特征。
《國家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業教育20條”)正式通過以來,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評價改革取得了當前形勢下的成果。在職業教育20條實施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評價體系的雛形基本形成了。國內高職院校對學生評價的系統,無論是在評價內容、評價方法還是評價標準的設計上,都相對比較滯后,還沒有發達國家那么科學和健全。
德國采用的雙元制學生評價體系和英國學徒制評價體系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都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評價體系。
從評價內容上來看,德英高職學校教學培訓評價內容的亮點在于學生評價任務的真實性,很多教學中的任務都來自企業內部,是企業內部的真實工作任務,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像企業的工作人員一樣,完成這些真實的工作任務。通過學生的完成程度來評價學生的掌握情況。
在評價方法上,多樣化的評價方法普遍運用于德國、英國的學生評價中。英國高職院校教育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多維度培養,評價學生能力的方法有訪談、現場觀察、第三方證據的采集等。
我國教育領域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推介增值性評價。對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做法的理論研究是我們目前研究的方向,實際運用中,國內增值性評價實證研究在高職教育領域的應用幾乎是空白的。探索增值評價是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的,這為高職教育構建富有類型特色的教育評價模式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
在教育評價領域中,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發展程度”就是所謂的增值,強調學生綜合素質在接受某一階段教育時前后對比的進步程度,綜合素質包括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習能力、勞動精神、責任擔當、創世能力等。在高職院校中,對學生在學業上進行增值評價,包括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知識、技能、素質的增長,包含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的增值評價。通過調研明確高職教育中學生學業增值評價的目的,之后立足發展實際,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構建增值評價體系,收集統計學生某一階段的成長數據,整合數據資源,建立學生認知技能、專業技能、綜合素質3個方面的數據平臺,如圖1所示。

圖1 增值評價的研究整體框架
高職院校要明確引入增值評價的目的,對為什么要引入增值評價?為了誰引入增值評價?如何引入?這3個問題再三反思、思考都不為過。
高職院校教育的增值評價不是為了對學生進行分類定級,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學生通過在學校的學習和教育,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高職院校教育增值評價體系的建立是為了讓教師、學校對學生的動態發展過程充分了解,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有充分的了解。根據評價體系掌握不同學生各自的特點,從而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學生從教育中獲得的“增值”,其內涵應該是豐富的,學校的考試成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學生的成長應該包括技能、素質等多方面的成長。對學生學業的增值評價可以分為3個階段:學前階段、學后階段、總結階段。
(1)學前階段
學前的信息包含了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學業水平和綜合素養,以學生入學時或者是某個階段開始時,比如某門課程學習前的知識儲備情況、技能、德育、勞動教育等情況為起點,這個時間點的評價就作為“輸入值”保留在增值評價系統中,作為起始值,保存在評價系統中用來計算評價的增值。
(2)學后階段
以學生在校學習一段時間或者一個項目、一門課程后為時間節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習過程學生的成長,對學生進行學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評價,作為“輸出值”。對學生進行學業測試、素質評價以及多方面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理論知識的考試成績和專業技能的測試結果,又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測評。既要考核學生顯性學業成績,又要衡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隱性進展。最后綜合學業成績、綜合考核結果作為學生的輸出值。圖2所示為項目前、項目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對比,增值=輸出-輸入。

圖2 項目前、后學情分析
(3)總結階段
總結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收集學生學業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兩個階段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學習特征等方面的數據,然后將兩個階段的數據進行比對。以學生學習特點為例,如圖3所示。通過比較生成學生學習的增值數據,分析增值數據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根據結果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

圖3 學生學習特點的增值
只有先構建明確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數據收集平臺,才能夠更好地獲取學生的增值發展數據。以學生入學時候或者某個時刻的初始信息作為輸入值保存在數據平臺里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長,包括校園活動經驗、專業知識技能、職業素養等信息作為輸出值也保存到數據平臺上。高職院校學生學業上的增值評價,需要收集的數據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素質能力。數據平臺收集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素質能力等信息,考核成績=輸出值-輸入值。
增值評價不僅僅關注學生的最終成績,并且注重學生的成長過程,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增值評價實施過程中,數據平臺的創建是關鍵,利用數據平臺收集學生的輸入值和輸出值,從而得到考核成績。增值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注重過程,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增值評價打破了傳統的評價方式,通過改革教學評價系統,以促進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