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 王兆偉

“處置問題線索72990件、立案34949件、處分32294人、留置1683人、移送司法機關1127人……”這是四川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交出的年度懲貪治腐“成績單”。
2023年,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反腐敗斗爭中堅持把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持續聚焦主責主業、堅持辦案引領,切實以政治主動、系統思維、精準理念推進正風肅紀反腐,努力將主題教育和教育整頓成果轉化為一體推進“三不腐”的具體行動和實際成效。
保持高壓態勢,提升治理效能
四川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原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劉宏葆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遂寧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揚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射洪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張朝平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23年最后一個工作日,省紀委監委連續推出“權威發布”,高壓態勢貫穿全年。
過去一年,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堅持以零容忍力度嚴查各類腐敗問題,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為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供堅強紀法保障。
堅持懲治這一手決不放松,2023年,省市縣三級留置同級黨委管理干部同比分別增長94.4%、48.4%、49.2%;省紀委監委以上率下加大辦案力度,嚴肅查辦古正舉、范毅、劉宏葆、何健、張勇等正廳級領導干部18人。深化全員辦案、全員參審,出臺意見、辦法規范“鄉案縣審”,全省所有縣(市、區)紀委監委全部解決“零留置”、鄉鎮紀委全部解決“零立案”。
省紀委監委以上率下,各市(州)紀委監委既主動對標對表,步調一致抓落實,又結合不同地域政治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各有不同的情況深入研判、對癥施策。樂山市紀委監委分層分類確定農民專合社發展、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學校食材采購等36項“小切口”,立案296件、處理處分295人。阿壩州紀委監委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查處鄉村振興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41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7人。
不斷提升腐敗治理效能,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深化監督基礎。綿陽市貫通監督辦案前后兩端,建立日常監督和審查調查會商調度機制,每月召開專題會議,監督檢查部門通報監督中掌握的“表癥”“隱疾”,審查調查部門反饋案件中發現的“活情況”,在監督中強化辦案引領,在辦案中注重為治理開道。攀枝花市聚焦辦案質效積極創新,探索建立案件質量評查和復盤反饋機制,編印疑難復雜問題指導手冊,持續推進全員培訓、全員辦案“迭代升級”工程。
受賄與行賄就像一根藤上結出的兩個“毒瓜”,只有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才能更好地深化反腐敗斗爭,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一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斬斷“圍獵”之手,全省盯住“五類重點”查處行賄人員745人。?
緊盯重點領域,鏟除腐敗毒瘤
一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緊盯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集中開展專項整治,堅決清除阻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腐敗“毒瘤”。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扛穩守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連續三年組織實施“紀委書記盯糧庫”行動,深化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持續推進線索核查與案件查辦。雷霆之勢下,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王青年,瀘州市龍馬潭區天綠糧油購銷有限公司原總經理陳林等一批“糧倉碩鼠”被揪出。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全省已查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案件1963件,處分1844人、移送司法機關209人。
招投標市場環境是重要的營商環境。省紀委監委立足監督責任撬動地方和行業部門監管責任,連續4年持續推進工程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系統治理,建立信息共享和線索、案件移送協調機制,全省各地共查處相關問題1499個,處分1028人,追繳退賠2.2億余元。同時,協助省委制發領導干部違規插手干預重大事項記錄和報告辦法,用制度倒逼領導干部規范用權,管住插手干預的任性之手,推動系統治理持續深化。
“黨中央對反腐敗斗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明確的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對象,就是全省紀檢監察系統的主攻方向。”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查處什么,哪里工作薄弱就向哪里發力,使反腐敗工作更加符合實際、更加行之有效。以群眾反映突出問題為導向,深度配合開展醫藥領域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集中整治,持續強化人社、養老領域突出問題治理,在全國率先開展高校食堂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
以案件開道推動重點領域系統治理的同時,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既嚴肅查處不正之風背后的腐敗問題,也深挖細查腐敗案件中的作風問題,不斷提升風腐同查同糾同治的綜合效能。2023年,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5071個、處分5744人。深入開展省一級正風肅紀督查,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172個。
不斷鏟除腐敗毒瘤,最終目的是為了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過去一年,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嚴肅糾治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聚焦違規領取低收入群體就業補貼、勞務派遣單位截留滯留穩崗返還資金、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領域逐利執法等問題,運用“省級規定+市縣自選”模式,分層分級開展專項治理,全省共查處群眾身邊“微腐敗”7983件、處分8939人。
深化以案促改,做實“后半篇文章”
“是我自己貪欲膨脹,無所顧忌濫用權力,一意孤行走入受賄犯罪的邪路,完全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2023年3月,在資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庭審現場,面對通過線上和現場方式旁聽庭審的1000余名省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干部職工,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王青年在個人陳述時悔恨不已,幾度哽咽。
這種緊扣行業的警示、直擊現場的庭審、發自內心的悔悟,讓在場糧食系統干部職工深受觸動。“糧儲工作風險點多,廉潔風險高,今天旁聽庭審,既是一次廉政教育又是一次心靈上的洗滌,給我今后的工作敲響了警鐘,告誡我在工作中要嚴明紀律,切實履職。”旁聽庭審后,達州中貿糧油有限公司一名中層干部表示。
不只是在王青年案中,為深度剖析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價值,去年以來,省紀委監委在“廉潔四川”微信公眾號上精心打造《“案”理說》《懺悔實錄》《以案為鏡》等多個案件案例類欄目,運用融媒體推出警示教育短視頻300余部,會同省委組織部編撰警示教育讀本《縣(市、區)黨政正職警示錄》,拍攝國企、教育等行業系統警示教育片《“企”途》《守護“凈土”》等,綜合運用“圖文+視頻”“案情+點評”“剖析+警示”等方式,推動個案悔悟向全域教育轉變。
除以案為鑒做實警示教育外,省紀委監委協助省委出臺《重大違紀違法典型案件以案促改工作辦法(試行)》,對案發地區(單位)開展以案促改的主體責任、典型案件范圍、整改形式流程、質效研判評估等作出制度規范。在以查辦案件貫穿聯通“三不腐”一體推進理念指引下,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充分運用前期案件查辦獲得的寶貴成果,精準找到警示、整改、治理的點位,將辦案的治理效應持續釋放。
在嚴肅查處某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與商人合謀侵吞國有資產案后,結合該案發現的問題,以及監督檢查、巡視巡察、信訪反映、日常調研等方面獲悉的情況,省紀委監委在全省國資國企系統部署開展以案促改工作,會同相關部門細化梳理34項工作任務,明確開展黨建引領等“三大提升行動”、整治濫發津補貼等“四項專項整治”以及參觀一次警示教育基地等“五個警示教育”活動。通過以案促改接受警示教育85萬余人次,全省國有企業修改完善制度2.9萬余項,查辦案件1979件,移送司法機關216人,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0.06億元,以案促改的系統性治理成效正轉化為護航全省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動能。
提升以案促改質效,必須更加注重從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上下功夫,促進黨員干部增強黨性,養成遵規守紀的高度自覺。2023年,第二屆“510”廉潔文化宣傳月活動成功舉辦,16項專題活動貫穿全年,同步開展第二屆“天府好家規”征集評選活動,征集特色家訓家規和背后故事398個,在全社會營造干部思廉、人人知廉、家風塑廉的濃厚氛圍,推動崇廉尚潔的時代新風不斷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