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華 李菊

“醫院廉潔文化氛圍打造得很好,進出口、走廊過道、辦公室都有廉潔墻,尤其是門診樓入口處設置的《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和廉潔行醫大字立牌很有教育意義,每次路過都會警醒我常懷敬畏之心、常存律己之念、常思貪欲之害,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將廉潔兩字牢記于心。”瀘州市敘永縣人民醫院干部職工陳勇感慨。
敘永縣人民醫院精心打造廉潔文化陣地,因地制宜在院內展示廉政警句、黨紀黨規、廉潔自律規范等內容,并組織干部職工作廉潔自律承諾,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增強廉潔從業理念,營造良好的醫德醫風環境。
近年來,瀘州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探索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新思路新路徑,加強家風浸潤,豐富產品供給,做好文化傳承,拓展教育形式,著力打造“清風酒城·廉潔瀘州”特色廉潔文化品牌,不斷涵養新風正氣。
加強家風浸潤,筑牢反腐倡廉家庭防線
“作為一名交警,對任何違反交通規則的人,都必須嚴肅處理……”日前,瀘州市“納溪故事會”家庭家教家風專場活動溫情上演,《忠誠》《溫暖》等一系列家風節目輪番上演,給臺下觀眾送上了一道家風文化大餐。
瀘州市把家風建設作為厚植廉政根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有力抓手,立足本地優秀傳統家風資源,豐富家風教育載體,聚焦重點精準施教,引導黨員干部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
2023年9月,該市紀委監委組織開展“涵清風正氣·揚酒城家風”紀法教育月活動,通過開展“最美家庭”事跡巡講巡展、進行廉政家訪、觀看家風警示教育片等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做到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紅軍寫在我們家和叔公家老房子上的宣傳標語,就是我們整個家族傳承紅色家風的血脈基因。”前不久,龍馬潭區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中心干部姚艾青應邀為龍馬高中400余名家長講授家風家教。
2023年,姚艾青憑借“治水興農、耕讀傳家、廉潔自律”為核心的家規家訓獲評四川省第二屆“天府好家規”。在兩個小時的講述中,不管是身為村支書的爺爺帶領鄉親們排除萬難共克時艱的故事,還是身為鄉村教師的父親在鄉村小學幾十年如一日堅守的故事,都深深地打動了與會聽眾。
廉潔,是中國家書亙古不變的重要主題,承載家人的諄諄教誨和殷切希望,成為涵養新時代共產黨人清正之風的重要載體。
“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成勤儉持家的好習慣……”情真意切的朗讀,來自瀘高實驗學校“紅色家風”廉潔文化主題教育館,一名共青團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為參觀者朗讀革命先輩的紅色家書,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2023年,瀘州市聯動組織“最美家庭”事跡巡講巡展124場,分級實施廉政家訪1851人次,會同相關部門評選全市首批村(社區)家風家教建設示范點10個。
豐富產品供給,涵養崇廉尚德社會風尚
“這期節目令我很受觸動,里面干部的違紀違法案例給我敲響了警鐘。”日前,古藺縣某學校一名財務人員觀看了紀法教育節目《空手套白狼》后說。
《空手套白狼》是該市紀委監委打造的全媒體說紀欄目“紀法故事匯”第三十六期。該欄目聚焦各地查處的典型案例,在尊重案例事實的基礎上,對案中的時間、地點、人物、情節進行合理補充、拓展和深化,重點探尋案中人物違紀違法的心路歷程,宣傳解讀相應的黨紀法規。通過向廣大觀眾講述身邊的違紀違法故事,對黨員、干部開展警示教育,對各界群眾進行紀法宣傳,真正讓紀律和法律走進觀眾的工作和生活。
運用說紀欄目“講廉”,是該市豐富廉潔文化產品供給、創新廉潔文化表達的創新實踐。同時,該市紀委監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文藝作品為載體,把廉潔文化寫進故事,融入作品,通過“酒城清風行”等活動,在鄉村大舞臺、市民文化廣場等場所進行演出,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又在潤物無聲中開展廉潔文化教育,涵育崇廉踐廉良好社會風尚。
“《心如蓮》很不錯,小作品里有大道理,而且一點也不刻意!”談及合江縣紀委監委創作并在“荷塘荔色”荔枝文化旅游節表演的特色節目,年輕干部劉艦陽觀看后印象深刻。時至今日,他都還能哼兩句“看得開生死玄關,放得下心中欲念……”
截至2023年底,該市紀委監委累計制作“紀法故事匯”38期,在廉潔瀘州“清風酒城”廉潔文化專欄累計刊播原創視頻22期,在全市1386臺樓宇電視投放主題公益廣告,讓廉潔故事火起來、廉潔人物亮起來、廉潔精神揚起來。
與此同時,在四川省第二屆“510(我要廉)”廉潔文化宣傳月活動期間,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拍攝制作的廉潔文化公益廣告《“10000-1=0”》、微視頻《大壯與小帥》、微劇本《天算》等18件作品獲獎。
做好文化傳承,賡續廉潔奉公基因根脈
“過年她到我家來,就拿紅包來感謝我,我沒要,然后她走的時候,又從車上把紅包丟給我,后來我就把紅包交給了鎮紀委……”日前,瀘縣毗盧鎮下林村村監委主任周叢蓉,在該鎮的“青年話廉會”上分享了自己上交紅包的心態和經歷。
之后,瀘縣紀委監委根據該案拍攝微視頻《從上交的紅包說起》,并在視頻末尾增加年輕干部“青廉致遠建議”。該視頻推出后,有多名年輕干部深受觸動并主動向相關紀檢監察組織上交了收到的購物卡和電子紅包。
同時,該市還著手打造“青年說清廉”欄目,注重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挖本地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忠正厚道、淡泊名利等廉潔元素,讓年輕干部在說中學、在干中悟,在潛移默化中自覺扣好廉潔從政第一粒扣子。截至目前,已推出《功廢于貪行成于廉》等7期“青年說清廉”視頻。
“紅軍長征過古藺,清廉為民美名揚。四渡赤水出奇兵,軍民情深一家人……”在古藺縣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渡口紀念碑巍然屹立,老紅軍胡敬華老人正向前來參觀的黨員干部講述紅軍廉潔故事。
該市把廉潔元素和紅色革命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廉味十足的紅色IP,竭力做好紅色文化的賡續傳承。統籌整合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紀念地、況場朱德舊居陳列館、瀘順起義陳列館、護國戰爭紀念館等廉潔文化陣地,形成資源富集、特色鮮明的廉潔文化精品路線。制作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紀念地VR展廳,在全省首批“云”上廉潔展廳進行展示,拍攝《文物話廉?絕密號譜》,用四渡赤水的歷史及其蘊涵的精神激勵干部群眾賡續紅色血脈,淬煉公而忘私、甘于奉獻的高尚品格。
此外,瀘州還深入挖掘詩酒文化、長江文化等特色地域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清廉風尚,從醬油釀制技藝、陶瓷砂鍋制作等非遺藝術中提煉廉潔內涵,拍攝制作《守藝更要守心》《石上“廉”花開》等專題視頻,推動清廉文化古今交融、廉潔思想代際傳承。
拓展教育形式,增強拒腐防變內在自覺
“那一天,我看到陽光照在墻上,我的感觸好深,人一旦失去自由,就什么都沒有了。”留置室里,川穗糧油有限公司原黨支部書記、經理田平回顧自己的人生,流下了悔恨的淚水。這是獲得瀘州市2023年度優秀警示教育視頻一等獎作品《糧倉“碩鼠”》中的一幕。
拍攝警示教育視頻,是該市紀委監委運用身邊嚴重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做好警示教育的重要舉措。對警示教育視頻開展評選,則是該市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廉潔教育基礎作用,推動警示教育深度融入“三不腐”一體推進之中的有益探索。
近年來,該市紀委監委創新推出嚴重違紀違法案件“一案一書一片”工作機制,對查處的每一起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均引導審查調查對象撰寫懺悔書,組織拍攝懺悔視頻短片,分專題、分領域、分崗位進行針對性警示教育,充分發揮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綜合效應。
江陽區某國有企業資產部經理張某就是其中一員。“我在庭審現場上了法治課后,再次審視自己的行為,著實羞愧難當。”在高壓震懾和政策感召下,張某決定主動向組織交代問題。
為了匹配形式多樣的廉潔教育,瀘州采取“菜單+定制”模式,根據不同單位、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特點量身定制警示教育“菜品”。聚焦年輕干部、重點領域,編印讀本《扣好廉潔從政“第一粒扣子”》,攝制視頻《案鑒》;根據案件性質組織重點崗位干部旁聽庭審,現場接受教育;在重要時間節點,曝光典型案例,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與此同時,各區縣紀委監委紛紛出實招。龍馬潭區紀委監委用好“理論課堂、實景課堂、云端課堂、紅色課堂”四大學習教育陣地,加強黨員干部“八小時外”監督。古藺縣紀委監委實行分層分類警示教育,綜合考慮警示教育的對象范圍、行業特點、崗位風險等,采取差異化、個性化教育方式……
截至2023年底,已組織全市2.5萬余人次到市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840余名黨員干部現場旁聽案件庭審。
“我們將持之以恒全方位構建具有瀘州特色的廉潔文化體系,持續擦亮‘清風酒城?廉潔瀘州廉潔文化品牌,推動黨風、政風、?社風、家風一體向好,不斷涵養清風正氣,為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持續鞏固全市良好政治生態發揮積極作用。”瀘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