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泠一

筆者有幸結識汪品先院士已經18年了。得以結識這位德高望重的世界級海洋地質科學家,是時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兼上海社科院院長王榮華教授及上海市科協牽線。牽線的理由是上海的不斷發展,需要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聯合起來。不僅有必要一起探討發展路徑和戰略突破口,還要在面向大眾和青少年的科普領域、在凝聚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共識等方面進行深度的合作。
那是一個春天,會面的空間是在上海社科院淮海中路總部小禮堂。那場學術對話的主持人是洪民榮研究員,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知名社會學家濟濟一堂。我還記得當時經濟學家、時任上海社科院常務副院長左學金教授提出:城市孩子不熱心投奔海洋、鉆研地質等國家戰略性需求專業和崗位,如何加以合理地解決?只見當年已經七十高齡的汪品先教授笑吟吟地說:“海洋的奧秘是值得長期探索的,海洋是我們發展的未來戰略空間!一開始青少年們可能只有海洋就是一個旅游或觀光的概念,而一旦產生真正興趣就會激發探究的原動力!當然,如何對青少年進行科普以培育其興趣,確實是事關海洋事業接班人的戰略課題。”
隨后筆者就不斷得到汪品先院士走進圖書館、文化館、公共論壇、中學禮堂等科普場合的消息,也有幸得以直接聆聽我國海洋事業的最新進展。這位1936年11月出生的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很多同濟大學青年學者的偶像。熟悉其事跡的同濟大學運迪博士就告知筆者:汪品先院士在“南海深部計劃”的實施中,帶領全國海洋學界贏得了南海研究的科學主導權。“甘于奉獻、勇于探索、熱心科普,是汪品先院士的高貴品質”;特別是年逾八旬之后的他依然奮戰在科研一線,為我國海洋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被譽為“深海勇士”;榮獲上海市勞動模范稱號,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而讓筆者感到吃驚的是:汪品先院士是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深潛科學家,曾經以82歲的高齡乘坐我國自主研制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三次潛入千余米海底!為啥這樣拼搏?他說:“別人是博士后,我是做院士后。我國的海洋事業目前正經歷著自鄭和下西洋600年來的最佳時機,許多我年輕時想做而做不成的事,到了老了該謝幕的時候反而要登場,怎能不抓緊寶貴的時間?
汪品先院士精忠報國的動人故事廣為傳播開來,海洋科普自然擁有了更多的知音。上海徐匯區社區學院院長、正高級特級教師陳宏觀就是一個典型,他精讀過汪品先院士近年出版的科普著作《深海淺說》和《科壇趣話》,也和同事們一起多次觀摩汪品先團隊制作的海洋探索科普視頻,并深受啟迪和感動。陳宏觀本人也是上海基礎教育系統名師,徐匯區教育局特地為他設立了德育主題培訓基地。基地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向海圖強如何吸引莘莘學子?
在最近關于大思政課一體化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際的主題交流中,陳宏觀坦然告知筆者的是:教與學是能夠實現相長的,一體化不僅是指各年齡段學子間實現有效銜接,而更重要的是探究——相關專業選擇如何和國家發展需求實現銜接。在他看來:汪品先院士和他的同濟大學科研團隊不懈奮斗,一方面體現了海洋探索事業的后繼有人和梯隊完美結構,同時更是體現了到艱苦的地方去奮斗、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發光的報國情懷!而隨著“一帶一路”實踐的有效展開和海洋強國戰略的持續推進,面向2035年,會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報效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