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悅 王 鵬 劉 施 楊宏志
1.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湖北武漢 430061;2.湖北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學院,湖北武漢 430061;3.湖北省中醫院肺病科,湖北武漢 430061;4.湖北省中醫院藥事部,湖北武漢 430061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異質性臨床綜合征,由多種炎癥細胞因子及其組分參與的氣道炎癥,具有氣道高反應性和可逆的呼氣氣流受限的特點,且患者一般具有喘息、呼吸短促、胸悶和咳嗽的病史,這些癥狀隨時間和疾病嚴重程度的變化而變化[1-2]。支氣管哮喘影響著全球超過3 億人,在任何年齡段皆可發病,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3]。2010 年我國8 個省市的支氣管哮喘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4 歲人群的支氣管哮喘患病率為1.24%[4]。按照2015 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推算,我國>20 歲人群有4 570 萬例支氣管哮喘患者[5]。王鵬教授,從事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近50 載,對支氣管哮喘的治療具有獨特經驗。本研究通過收集王鵬教授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病例數據,運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分析數據并探討用藥規律,以便有效總結并傳承其學術經驗。
收集2017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湖北省中醫院肺病科王鵬教授門診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病歷及中藥處方。
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參考《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 年版)》[6]。病例納入標準:①第一診斷為支氣管哮喘;②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中西醫診斷等信息完整清楚,處方藥名、劑量等信息清楚,且療效顯著;③給藥途徑為口服。排除標準:①并發其他系統嚴重疾病;②口服以外的其他治療方法,包括穴位貼敷、針灸、塌漬等。
根據《中藥學》[7]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8]對中藥藥名進行統一規范化處理,由1 人將病歷及處方信息錄入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后,另1 人負責核對并及時更正信息。
運用中醫輔助傳承平臺(V2.5)構建王鵬教授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數據庫,通過方劑分析模塊,篩選出高頻藥物,獲得四氣、五味、歸經等信息,運用關聯規則分析,獲得藥物組合關聯規則。通過熵層次聚類分析取得潛在新方。
根據納入及排除標準,共納入處方330 首,330首處方共使用了166 味中藥,其中瓜蔞皮的使用頻次最高,使用頻次>150 次的藥物見表1。

表1 使用頻次>150 次的中藥
藥物四氣頻率較高的為溫性藥,五味中較高的是苦味,用藥歸經中以肺、脾、胃、肝經為主。藥物四氣、五味、歸經見圖1~3。

圖1 藥物四氣頻次分布

圖2 藥物五味頻次分布

圖3 藥物歸經頻次分布
對330 首處方進行用藥模式及關聯規則分析,“支持度個數”設置為132,“支持度”為40%,“置信度”為0.9,得到11 組高頻藥物組合,見表2。得到藥物組合關聯規則20 條,見表3。核心藥物為柴胡、黃芩、白芍、甘草、瓜蔞皮、薤白、法半夏、枳殼、射干、麻黃。藥物組合關聯規則可視化展示見圖4。

圖4 藥物組合關聯規則網絡展示

表2 藥物組合(支持度個數132,置信度0.9)

表3 藥物組合關聯規則(支持度個數132,置信度0.9)
設置相關度為8,懲罰度為2,基于無監督熵層次聚類分析,得出7 個潛在新方。見圖5、表4。

圖5 新方網絡展示

表4 潛在新方組合
王鵬教授認為支氣管哮喘發作的病理因素為痰瘀交阻,結伏胸膈,成為宿痰頑疾,若遇外風,引動伏痰留飲,則出現急性發作,氣道攣急,外風引遇內風,咳喘較甚,痛引胸脅[9]。基于關聯規則,本課題組通過和王鵬教授討論獲得其核心藥物主要為柴胡、黃芩、白芍、甘草、瓜蔞皮、薤白、法半夏、枳殼、射干、麻黃。核心處方由瓜蔞薤白半夏湯、芍藥甘草湯、小柴胡湯、射干麻黃湯化裁組成。瓜蔞薤白半夏湯出自《金匱要略》,陽微陰弦,痰濁阻滯胸中,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寬胸理氣,通陽散結[10]。芍藥甘草湯及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芍藥甘草湯具有養陰和營、緩急止痛的功效,能較好緩解哮喘發作時的氣道痙攣,升肝降肺,同時能養肝血、調肝脾,培土生金[11]。在文獻記載中芍藥、甘草均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12]。少陽能轉樞氣機,肝升肺降為調節氣機的關鍵,少陽與肺密切相關[13-14]。肝肺相連,生理病理關系密切,外風觸肺,肺失宣降,內風生于肝,肝為風木之臟。“見肝之病,知肝傳脾”,肝脾相互傳化,風痰互生,風痰郁結于胸膈,胸脅苦滿、脹痛,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柔肝緩急。射干麻黃湯出自《金匱要略》,其主治寒飲郁肺證、寒哮證。有研究統計,支氣管哮喘的證型中寒哮證最為多見,約占23.28%[15]。
王鵬教授在治療支氣管哮喘時強調“治哮不遠溫”,多偏向于運用溫性藥,其認為支氣管哮喘為本虛標實之病,肺陽不足為本,日久痰瘀等陰邪漸生,“痰”“瘀”密不可分,“痰瘀同源”,痰氣瘀搏結氣道[16-17]。“病痰飲者,常以溫藥和之”,王鵬教授常用溫藥溫化痰飲、溫陽固本。在用藥中以苦味藥為多,苦有燥濕化痰的功效。歸經以肺、脾、胃、肝經為主,脾為氣機之樞紐,肺主內外之陽氣,統領氣機,母子相及。肝經與肺經相連,肝木與肺金相對,一升一降,所以在治療支氣管哮喘中應肺肝脾同調。
柴胡中柴胡皂苷D 能夠抑制p38 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轉錄因子κB 通路減輕哮喘小鼠的氣道炎癥反應[18]。黃芩,具有抗炎、調節免疫的作用,黃芩苷通過激活哮喘鼠呼吸道苦味信號轉導通路,使呼吸道炎癥細胞減少[19]。芍藥中芍藥苷能夠有效降低哮喘小鼠血清中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6 和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平[20]。芍藥-甘草可能通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信號通路從而調控哮喘大鼠調節性T 細胞,其防治作用可能與調控調節性T 細胞/輔助性T細胞17(helper T cell,Th17)比例失衡相關[21-22]。瓜蔞內含半胱氨酸,具有裂解痰液黏蛋白、減少炎癥分泌物的作用[23]。薤白提取物能降低哮喘豚鼠白細胞介素-6、血栓烷B2水平,提高6-酮-前列腺素F1α表達[24]。半夏多糖能夠穩定Th1/Th2 細胞的平衡,緩解過敏性哮喘[25]。麻黃堿可激動支氣管平滑肌上的β 腎上腺素受體,松弛支氣管平滑肌[26-28]。麻黃多糖通過調節血清中總免疫球蛋白E 水平發揮平喘的作用[29]。
本研究借助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挖掘及總結分析王鵬教授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用藥規律,總結出核心組方,符合王鵬教授的用藥理念及臨床經驗。本研究為傳承王鵬教授的學術思想提供了數據支撐,為中醫藥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本研究僅關注核心組方用藥規律,對證候分型尚需深入分析,后期還需要多層次、多角度分析。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