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城關第一小學 柯桂珠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友好團結、互幫互助,而漢字的推廣與宣傳是促進社會交流、加強民族交往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此背景下,從小學階段就規范學生的漢字書寫便顯得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師需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力量,從漢字的規范性和美觀性兩方面進行思考,以漢字的筆畫順序、偏旁部首等為切入點,教會學生正確的漢字書寫步驟,從小學時期抓起,規范學生的漢字書寫,并對學生展開近距離觀察,了解學生在漢字書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漢字書寫習慣。
通過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歸納,發現學生出現“筆形偏誤”類錯誤較多,統計發現,“點”寫成“捺”的偏誤頻次最高,“彎鉤”寫成“豎鉤”,“橫”寫成“撇”,“豎彎”寫成“豎折”,“點”寫成“豎”,“提”寫成“橫”的偏誤頻次都比較高。總體來說,有筆形變形的筆畫容易出現筆形偏誤,如漢字“因”中“大”的最后一筆“捺”變形為“點”;帶有“彎”“鉤”筆形的筆畫偏誤頻次較高,如“橫折彎”寫成“橫折折”,“彎鉤”寫成“豎鉤”,平“捺”寫成“橫”,等等。
學生在漢字書寫時還會出現筆畫“相接位置不準確”“相離變相接”“相接變相離”“相接變相交”“相交變相接”的偏誤現象。統計發現,“相離變相接”的偏誤類型出現頻次最高,主要是漢字楷體中的短橫大多存在“接左不接右”(如“月”“真”“身”)“與右邊鄰近筆畫分離”(如“當”“雪”)的組合關系,部分學生并未注意到。總體來看,學生們在漢字書寫時,比較明顯的筆畫組合偏誤較少,主要是楷書中一些細微的筆畫組合關系尚未關注到,如“橫接左不接右”,“撇”是否出頭,筆畫相接的準確位置等。
筆畫增減偏誤分為筆畫增加和筆畫減少,筆畫增減偏誤是漢字書寫中的常見偏誤類型,相比筆形偏誤及筆際關系偏誤,筆畫增減偏誤頻次較少,可能跟本次測試的形式有關,本測試采用“給出例字進行抄寫”的方式進行考查,大大減少了學生默寫漢字時可能出現的因對字形記憶模糊而增減筆畫的現象。但即使給出例字,學生由于對漢字的結構、筆畫認知不清晰,仍出現筆畫增減偏誤。
一年級漢字以獨體字為主,在測試中出現的部件偏誤較少,出現部件偏誤的主要原因是某些漢字部件十分相似,字形相近的部件容易發生混淆,尤其低年級段學生初期接觸大量漢字,但是對漢字熟悉度并不高的情況下,極易發生混淆。
漢字由筆畫構成。在漢字書寫時,需要學生對漢字的長度、角度、彎度、力度等進行了解,在對其合理掌控的基礎上,寫出具有美感的漢字。但在實際的漢字書寫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偏愛用“描紅”方式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學習書法,沒有對漢字的形體書寫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如“口”這個最簡單好寫的漢字,最容易記住的形象字體,按照正確的筆畫順序應該先寫豎然后再寫橫折,最后寫出橫三筆完成。但是很多學生通常都會為了省事選擇兩筆完成,而教師也沒有及時地對他們這個錯誤的書寫順序進行糾正。
同時,在實際漢字教學中,由于學生缺乏對書寫過程中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等概念的學習,許多外國留學生就會簡單把漢字當作一種圖畫加以描繪。再加上學生未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如許多學生偷懶,趴著寫字或者歪著身子寫字,如果不能得到專業教師的指導,學生的書寫水平并不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小學漢字書寫教學的質量不高,除了與教師的指導不足,還與學校并未設置專門的書寫課程有關。素質教育背景下,雖然學校也重視書寫教學,但這種重視僅停留在口頭方面,并沒有上升至書寫能力的培養以及增加書寫訓練的高度,甚至部分學校還未增設書寫課程。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白板等教學工具的逐漸普及,觸摸筆取代了粉筆,利用PPT呈現知識點取代了傳統的手寫板書,在這樣的轉變中,越來越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設施涌入課堂,電子白板減少了教師板書的頻率,也相應地降低了學生對漢字書寫的重視程度。且隨著電子工具進入教育領域,許多課程弱化了對學生書寫作業的需要,教師也不能及時對學生書寫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加以指正與面對面演示正確的書寫方法。所以,教師進行漢字書寫的演示十分重要。
每節語文課上,語文教師都要留十分鐘左右的書寫時間,在書寫生字之前,首先強調學生們擺正桌椅,調整桌椅的距離。然后臀部坐到椅子的三分之二處,教師一定要親自給每個學生示范,讓他們清楚明白地看到怎樣坐姿勢才正確。學生坐著舒適了,身體擺正了,然后才能拿起筆。但是學生在握筆時也要做重點強調,也許有人會問:握筆不是在剛入學時都教給孩子們了嗎?對,教了。但是不能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做到。原因是有好多孩子在入學前就開始使用筆了,家長沒有及時教孩子正確握筆的方法。上繪畫班時教師沒有教孩子怎樣握筆,造成孩子隨心所欲地握筆,習慣一旦養成后很難改變。所以,握筆也很關鍵。每次在練習書寫生字之前,語文教師把寫字姿勢的要領“頭正、身直、臂開、足平”八個字和“一尺、一拳、一寸”三個詞寫在PPT上,然后親自示范。要做到書本離眼睛一尺,只要人坐直就可以了;而筆尖到卷筆刀削過的最上邊差不多剛好是一寸,手拿到卷筆刀削過的邊緣,“手指離筆尖一寸”的問題也就解決了。還要注意握筆不要讓鉛筆臥到虎口處,因為虎口處是一團軟肉,沒有支撐點,要握到虎口前方的一塊關節硬骨頭處,寫字就有了支撐點。學生寫起字來就有勁。有了這些具體的操作方法,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正確的書寫姿勢。同時保證每節課要給學生10分鐘的寫字時間,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基本完成寫字任務。
“興趣”是學生們參與一切學習活動的首要推動力量,學生們能否積極、主動地進行漢字的書寫,“興趣”的濃郁程度便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了有效養成學生們的漢字書寫興趣,語文教師則可以立足新課標,以趣味化的方式進行教導,讓學生們在更為輕松、歡樂的氛圍中,逐步引動漢字書寫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煥發漢字書寫的新活力。
例如,教師開展漢字書寫課程前,可以將導入工作拆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與“漢字演變”相關的動畫科普視頻,借由學生們喜愛的動漫形象,來點燃他們對課程知識的探索熱情;第二階段,教師需要展示一些象形文字,比如水、火、人、山等,讓學生們細細觀察,漢字與實物之間存在哪些聯系,漢字中的偏旁部首、各個結構又分別對應著實物的哪一部分;第三階段,教師可以予以學生們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試著去書寫這些漢字,并在全員完成書寫后,以評比的方式,選出最為方正、最為漂亮的作品。進而,在趣味化的漢字書寫引導中,切實強化學生們對漢字書寫樂趣的感受,助力學生濃厚漢字書寫興趣的養成。
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在根本上增強學生們的漢字書寫素養,不僅要對課程的導入、教導、演練三環節做出優化,還要為學生們提供更多與漢字“緊密接觸”的機會,由此來增加學生們漢字學習的有效時長。為了將之落到實處,教師則可以立足新課標的角度,以多樣化、多次數的拓展賞析來增加學生的學習儲備,并在這一過程當中,逐步完善學生們的漢字書寫思維。
例如,教師開展漢字書寫主題的拓展賞析課程時,可以將不同的課外素材帶到語文課堂上。首先,教師可以帶入一些與“漢字書寫”有關的文章、書籍,讓學生們通過閱讀的方式來提高對“中華漢字”的認識,讓他們可以透過書本所描繪的內容,真正感悟出“漢字”對于中華文明延續、發展的重要性。其次,教師可以帶入一些與“書法文化”有關的視頻,讓學生們在觀看過程中了解漢字的不同書寫方法,并對“書法”這一傳統文化產生更具高度的見識。最后,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們結合書文中、視頻中所示的內容,進行漢字或書法的臨摹,模仿素材中的書寫方式進行漢字的寫作練習。進而,在多視角的漢字書寫賞析中,切實拓寬學生們的漢字、語文學習面積,切實健全學生漢字書寫以及書法書寫的思維。
學生的每日時間大多分為兩個部分,其一為校園學習,其二則為家庭生活。教師想要提升學生漢字書寫的質量,不僅要對校園學習板塊的教學工作做出優化,還要立足新課標角度,以常練習的形式來改革學生們的家庭生活板塊,讓學生們在日常的練習中,逐步養成良好且持久的漢字書寫習慣。
例如,教師在設計家庭生活的漢字書寫練習項目時,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教師可以對課后作業的設計做出優化,適度布置“漢字書寫”形式的作業,以相對強制的方式,讓學生們進行課后的寫練;第二步,教師則可以布置興趣任務,讓學生們觀看完每日熱播的動畫片后,以標準的漢字書寫法將片中登場人物的名字盡數抄寫到作業本上。進而在不同形式的生活練習中,切實加速學生漢字書寫習慣的養成。
在以往的書寫漢字課堂中,通常是由教師占主導位置,教師在課堂中進行講解,學生機械式進行學習,很容易形成沉悶的課堂氛圍,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對此,語文教師需要融入創新教學思想,體現學生的主導性,注重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力爭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書寫主動性。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教師可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漢字的演變過程,從而使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漢字文化,提高學生對漢字文化的探索欲,以此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例如,在學習《彩色的夢》一課時,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識字兒歌,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隨后,教師應用多媒體播放本課的生字,并依照字的結構與形態拓展小故事,學生在生動的學習課堂中,不僅激發了書寫興致,還加深了對本課字詞的理解。
要想提高漢字教學的整體效果,語文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解更多的書寫技巧。語文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要善于分析與總結,引領學生發現漢字之間的規律,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降低學生的書寫難度,活躍學生的語文思維。在實踐教學中,語文教師可從整體進行漢字教學,將具備共同特性的漢字篩選出來,引領學生發散思維,幫助學生提高書寫技巧,從而培養學生的漢字結合意識。
例如,在學習《小馬過河》一課時,如“棚”這個字是左右結構,且學生對“朋”很熟悉,因此,教師讓學生相互交流有關“朋”聲旁的漢字,并將“繃、崩”二字代入,豐富了學生的認知視野。隨后,教師安排學生思考有關“木”形旁的文字,學生聯想到“枝”“桃”“松”“村”等漢字。通過總結漢字書寫規律,學生活躍了腦力思維,強化了書寫能力。

學生受年齡的影響,他們有極強的好勝欲。對此,為了提高學生的書寫參與積極性,端正學生的寫字姿勢,使學生意識到寫一手漂亮字的重要性,教師可在班級中組織學生進行書寫比賽,從而檢驗學生的握筆書寫效果,引領學生將漢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美觀。此外,教師要科學設定打分標準,公平、公正地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待比賽結束后,評選出書寫優秀的前五名同學,對書寫進步的學生提出表揚,對書寫水平尚待提高的學生進行鼓勵,以此增強學生的書寫自信。
例如,為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語文教師在課堂中開展了“書寫美麗漢字”的比賽。學生在賽前擺放好稿紙和文具,做好了比賽準備。隨后,教師發出開始的指令,學生都竭盡所能表現出最佳水平,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在書寫的環節中,學生尤其注意到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注意起筆、運筆和收筆,合理安排漢字的結構。經過20 分鐘的緊張比賽,教師依據學生的坐姿、握筆姿勢、書寫作品進行綜合評定,選出了書寫最佳的前幾名學生。通過開展書寫比賽,提高學生書寫漢字的積極性,還在班級內掀起了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熱潮。
在漢字書寫上,語文教師要注重多對學生書寫姿勢作評價。姿勢正確的學生,不但在課堂上會受到教師的表揚,而且在課后還能得到一顆小星星作為獎勵。每十顆小星星就能兌換一張表揚信。每三張表揚信就能兌換一張書寫小能手的獎狀。三張獎狀就能評為書寫明星并把照片張貼在榮譽欄里。其次,就是每次的作業評比。書寫認真工整的作業可得優加五角星印章,攢夠10個印章的學生能兌換“小小書法家”獎狀一張。當然,這樣一來,學生的觀念也悄悄地發生了改變,對書寫姿勢的正確與否也越來越重視了。
總之,在學生漢字書寫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耐心、細心地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寫字技巧和運筆技巧,并不斷探索,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規范書寫漢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