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為了有效減少高職院校的火災風險,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和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對高職院校的火災風險進行科學評估。首先,對高職院校火災風險因素展開全面而細致的分析,涵蓋人員因素、管理因素、設備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等多個方面。其次,精心構建了層次結構模型,將火災風險評估問題層次化,明確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之間的關系。通過科學的方法確定各因素的權重,以準確反映不同因素在火災風險評估中的重要程度。同時,嚴格進行一致性檢驗,確保權重分配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最后,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基于評估結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風險控制措施,旨在從多個角度全面減少高職院校的火災風險。
關鍵詞:高職院校;火災風險評估;層次分析法;措施
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的規模不斷擴大,校園內的人員和設施也日益增多。然而,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數量多、人員密集[1],部分院校的建筑設施老舊、消防設施不完善等,火災事故時有發生,給學校的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目前,主要有針對高校實驗室[2]、高校宿舍[3]的火災風險研究,而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的相對較少,對高職院校的火災風險進行評估,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種將復雜問題分解為多個層次,通過兩兩比較,確定各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決策分析方法。該方法具有系統性、靈活性和實用性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風險評估和決策問題中。本文將運用層次分析法對高職院校的火災風險進行評估,為高職院校的火災風險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
一、高職院校火災風險因素分析
(一)師生消防意識薄弱
部分師生對火災風險認識嚴重不足。據統計,有超過60%的師生認為自己身邊不會發生火災,心存僥幸。這種安全意識的缺乏使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忽視了各種安全隱患。學生在宿舍使用違章電器等違規行為也頻繁發生。絕大多數高校都會明文禁止學生在宿舍中使用熱得快、電吹風、電飯鍋、私自拉接電線給電動車充電等。然而,學生很難嚴格遵守規定,這極大地增加了火災風險。
(二)消防器材管理不完善
由于高校活動區域廣,消防器材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導致維保工作不及時。有些高校甚至長時間不檢查消防器材,一旦發生火災,這些器材可能無法正常使用。甚至在某高職院校檢查時還發現消防水箱沒水、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報警閥報警管路人為關閉、消火栓系統無水等現象。
(三)對消防工作重視不夠
高校的工作重心主要在教育科研等方面,對消防工作的資金投入比重較小。對消防設施器材沒有足夠資金定期進行維護保養,使消防工作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部分高校辦學歷史悠久,早期電力設備依據當時辦學規模與生活水平設計建設,現今已難以滿足當下生活需求,因資金問題無法及時更換和維修。這些老舊設施不僅容易發生故障,還可能引發火災。
二、高職院校火災風險評估體系
(一)構建評價系統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
根據高職院校火災風險因素的分析,構建層次結構模型。在構建過程中,參考了一系列高校消防安全政策文件及相關文獻,如《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明確指出,高校應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責任體系,加強對人員、建筑設施、消防滅火設施的消防安全管理等。結合上述對高職院校火災風險因素的分析,構建層次結構模型,如圖1示。
(二)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
采用1—9標度法,對同一層次的各因素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判斷矩陣。對于準則層的四個因素,構造判斷矩陣:
式中,w為判斷矩陣,wij(i,j=1,2,…,n)為兩兩要素間的重要尺度,滿足wii=1,wij=1/wji>0。
(三)判斷矩陣A的一致性檢驗
1.方根法求各指標的算術平方根。
2.歸一處理。
3.計算最大特征根。
4.計算一致性指標。
5.查找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可得下表:
6.計算一致性比例。
式中,ρi為各指標的算術平方根;ωi為歸一化后的算數平方根,滿足∑ωi=1,其組成特征向量及指標權重;(WλA)i為要素A權重向量(WλA)的第i個元素;C.I.為一致性檢驗指標,如果C.I.越大,說明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就越差;為了檢驗判斷矩陣一致性是否令人滿意,需要計算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C.R.若檢驗系數C.R.<01,判斷矩陣W通過一致性檢驗,否則就需要調整判斷矩陣的取值。
(四)判斷矩陣A的權重計算
在高職院校火災風險評估過程中,根據圖1的指標體系層次結構,邀請消防工程技術專家3名、高職院校消防安全管理人員3名、高職院校教師及輔導員20名組成評價團隊,在明確基本準則和尺度情況下[4],對各級指標進行評估,結果見表1—表5。
表1中,C.I.=0.0035,R.I.=0.89,C.R.=0.0039,通過一致性驗證。
表2中,C.I.=0.0039,R.I.=0.89,C.R.=0.0381,通過一致性驗證。
表3中,C.I.=0.0083,R.I.=1.12,C.R.=0.0074,通過一致性驗證。
表4中,C.I.=0.0043,R.I.=1.12,C.R.=0.0039,通過一致性驗證。
表5中,C.I.=0.0035,R.I.=0.89,C.R.=0.0039,通過一致性驗證。
采用分層計算,得到二級指標相對目標層的權重[5],從而得到高職院校火災風險評估的權重矩陣,如表6所示。
(五)評價結果與分析
通過表6可知,高職院校火災風險性影響排名前五的評價指標分別是消防安全制度落實情況B1、火災危險源控制情況D2、消防應急預案制定B3、消防給水系統可靠性C1以及人員消防安全意識A1。
1.加強制度培訓與宣傳,完善監督與考核機制,設立專門的消防安全監督小組。定期(如每周)對校園各區域進行消防安全制度執行情況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消防設施是否按規定擺放、安全通道是否暢通等,并建立反饋與改進機制。
2.對電氣設備、易燃物進行管理,建立宿舍管理員定期巡查制度,增加巡查頻率。在宿舍區安裝智能電表和煙霧報警器。智能電表可以監測宿舍的用電情況,當發現異常高功率用電時,及時發出警報,方便管理人員進行檢查。煙霧報警器能夠在第一時間檢測到煙霧,提醒學生和管理人員可能存在火災隱患。
3.確保應急預案涵蓋火災發生的各種可能情況。明確各部門和人員在火災中的職責和工作流程。定期(每年)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和總結,及時改進應急預案和演練方案。
4.安排專業人員對消防給水系統進行定期(每周)檢查,建立詳細的檢查記錄檔案,記錄每次檢查的時間、內容、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對于檢查中發現的故障,要及時維修,確保消防給水系統隨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結語
本文借助AHP層次分析法對高職院校的火災風險進行評估。在這一過程中,構建了層次結構模型,精準確定各因素權重,并展開一致性檢驗。依據評估所得結果,進一步提出了與之對應的風險控制舉措。該項研究成果為高職院校的火災風險管理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以及決策方面的有力支持,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的火災防控水平。此外,須強化對火災風險的動態管控工作,及時察覺并清除火災隱患,切實保障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于洪霞,張英華,秦挺鑫,等.考慮人員傷亡的高校宿舍火災風險評估方法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22,18(01):81-86.
[2]王蕾,代養勇.基于蝴蝶結貝葉斯網絡的高校實驗室火災爆炸事故的風險評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1,40(04):304-308.
[3]胡南燕,李雪雪,李玉飛,等.基于ISM與N-K模型的高校火災多因素耦合風險分析與解耦管控[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3,42(10):284-291.
[4]張朝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醫院消防安全評估[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4,33(08):954-957.
[5]羅宏森,陳一洲,孫旋,等.基于AHP的消防重點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評估——以某機場為例[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6,16(04):52-56.
作者簡介:
彭磊(1985— ),男,漢族,湖北襄陽人,碩士研究生,注冊消防工程師、注冊建造師,研究方向:建筑防火、消防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