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婷 曾海琴
【摘要】目的:探析心理護理對不孕癥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不孕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觀察組(心理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干預前,兩組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比較差異較小,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和SDS評分比對照組低,而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更高,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護理的應用有助于不孕癥患者負面情緒的改善,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且對于護患關系的改善有利。
【關鍵詞】不孕癥;心理護理;負性情緒;生活質量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infertility patients
LIU Yueting, ZENG Haiqin
The Reproductive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Guangxi 5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infertile patients. Methods:200 infertility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sychological nursing),and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help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infertile patients,promote their quality of life,and is benefic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nurse patient relationships.
【Key Words】Infertility; Psychological nursing; Negative emotions; Quality of life
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夫婦同居1年而未受孕者,稱為不孕癥[1]。在醫學技術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關于不孕癥女性心理狀態的研究越來越多,并取得了顯著成效[2]。經過調查研究發現[3],女性因素在不孕不育家庭中占比大約50%,男性因素約30%,原因不明及雙方因素大約10%。因此,不孕癥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結合心理護理干預,詳細介紹不孕癥知識,盡可能地將負性情緒消除,提高患者配合度,其對于患者預后的改善有利[4]。基于此,本文選擇本院接收的200例不孕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析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詳情如下。
1.1 資料 選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接收的200例不孕癥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每組各100例。對照組:年齡:21~43歲,平均年齡(30.56±2.14)歲;觀察組:年齡:20~41歲,平均年齡(30.61±2.2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較小,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與WHO中不孕癥診斷標準相符;②夫妻正常同居1年,且未采取避孕對策,超過1年未妊娠者。
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器質性疾病(腎、肝等);②合并惡性腫瘤;③具有精神疾病史、傳染疾病史;④存在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⑤認知能力異常、語言障礙。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護理干預:定期組織不孕癥患者參與知識講座,詳細介紹不孕癥知識;同時,由經驗豐富及年資較高的副主任護師耐心、細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等。
1.2.2 觀察組 心理護理干預:①心理疏導:由于患者身體素質和患病情況不同等,再加之對疾病的認識存在差異,大部分伴有緊張、恐慌、自卑及煩躁等負性情緒。為此,護理人員應綜合評估患者臨床資料,以患者個人喜好為依據實施相應的情緒疏導方法,包括想象療法、音樂療法、肌肉放松療法、行為認知干預療法、傾聽患者主訴療法等,盡可能將其負性情緒消除,通過多種方法增強患者治療自信心、配合度等。②護理環境的優化:入院后,帶領患者熟悉醫院環境、科室環境、主治醫生和護理人員等,盡可能地將其陌生感消除;通過語言交流方式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改善緊張的護患關系;設置舒適、干凈、溫馨的治療環境,根據患者需求調節室內溫濕度等,促進其舒適度的提升;通過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讓患者越來越信任醫護人員,從而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等。③加強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疾病認知情況,采取集中宣教或者一對一健康宣教方法,通過視頻、知識手冊等方法普及知識,幫助患者深入了解關于不孕癥的知識,改變其治療心態;通過語言交流方式了解患者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等,對于不合理的地方進行及時糾正。④社會支持、家庭支持:臨床護理時,護理人員樹立了全新的“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更加愿意接觸患者,并與之交流,因此,護理時,護理人員應囑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其情感支持和精神支持等,在取得家屬的理解后,介紹情緒疏導方法等,使其可以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幫助患者保持樂觀心態。⑤減輕心理壓力:若條件允許,定期組織患者參與病友會,每周1~2次,增加與其他不孕夫婦的溝通及交流等,不同家庭之間互相探討,解答提出的問題。同時,若患者相對敏感,在實施心理疏導的同時,結合注意力分散方法,比如播放舒緩、柔和的音樂、旅游、看電視等,幫助患者處于身心放松狀態,同時對負性情緒宣泄方法進行指導,減輕心理壓力等。⑥強化配合支持:護理人員應增加與患者的交流次數,幫助不孕不育夫妻了解更多的知識,從精神上予以患者鼓勵和支持等,讓患者配偶積極參與到疾病診治當中,感受家人的關心和愛護,其對于患者心理狀態的調整有利,同時可促進其治療配合度和依從性的提高。
1.3 觀察指標
1.3.1 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與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5]。SDS評分分界值是53分;SAS評分分界值是50。分值越高,焦慮、抑郁越嚴重。
1.3.2 生活質量評分,標準為簡易生活量表(SF-36)[6],指標有情感功能、心理健康、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分值與生活質量正相關。
1.3.3 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較為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較為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對比 干預前,兩組SDS評分及SAS評分比較未見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SDS評分及S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比對照組高,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不孕癥為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的發生與病理因素存在緊密聯系,同時也與心理狀態有關。不孕癥的發生嚴重影響到患者心理狀態,而負面情緒和適應程度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一,不孕癥的出現明顯加重了患者心理壓力,導致其心理平衡喪失,尤其是臨床治療期間,患者情緒波動較為明顯,進而降低了治療依從性;其二,負性情緒的出現明顯抑制了整體治療效果,若患者長期處于消極狀態,再加之心理壓力增加超出負荷,很可能導致心理適應障礙和社會障礙的出現,引起各種各樣的軀體癥狀,最終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對于不孕癥患者而言,長時間心理壓力集中,極易影響患者妊娠、受精卵等,所以臨床治療不孕癥過程中,心理護理的實施特別重要。
本次研究中,主要探討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并與單純的常規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DS及SAS評分比對照組低,由此可見,心理護理的應用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可幫助其保持樂觀、積極心態配合治療。原因如下:心理護理實施期間,除注重患者情緒變化外,并結合了多種護理方法,首先,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及時評估和掌握患者病情程度,結合多種心理疏導方法,幫助其宣泄自身伴有的不良情緒,使其處于身心放松狀態;其次,環境優化,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患者能夠及早熟悉醫院環境、護理人員和主治醫生等,其對于護患關系的改善有利,同時可盡量將其陌生感消除,明顯提升治療參與度及配合度等[7];再次,通過健康知識宣傳方式,可顯著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意識到遵醫囑用藥的重要作用,主動服用藥物,此外,該方法可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盡可能獲得相對理想的治療效果;最后,給予患者社會支持及家庭支持等,通過家屬陪伴和關心等方式,能夠讓患者體會到家人的關愛,這一現象對于患者負性情緒的舒緩有利,且能夠提高治療自信心。結果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比對照組高,提示心理護理的應用可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原因如下:心理護理期間更加注重知識的普及及生活習慣的調整,據有關資料顯示,不孕癥的出現與生活習慣有著一定關聯,因此,應及時了解患者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對于其中不合理的地方進行及早糾正,并對護理方案進行調整,盡量讓護理方案更加規范、合理等。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由此可見心理護理有助于護患關系改善。心理護理實施過程中,更加注重患者情緒變化和心理狀態等,在與患者交流時,時刻保持友好、親切的態度,再加之知識的講解,可讓患者感受到家人的關心及愛護,從而改變自己的治療心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
綜上所述,不孕癥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心理護理的應用可明顯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及護患關系,同時可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邢蘭鳳,朱依敏.輔助生殖技術護理專科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45.
[2] 劉瑜,楊正琴.不孕癥患者實施人工授精手術前后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18):3151-3153.
[3] 張揚,林燕珊,張佩,等.女性不孕癥患者治療期間心理彈性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22,22(3):205-209,224.
[4] 馬麗影,竇倩,朱穎,等.心理干預對二胎不孕患者輔助生殖技術妊娠結局的影響[J].生殖醫學雜志,2020,29(7):953-956.
[5] 尹玉.高齡不孕癥患者護理優化干預的輔助生殖治療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21,29(7):1027-1029.
[6] 梁英敏,張玉鳳,鄧妮,等.以奧馬哈系統為基礎的延續護理模式在宮腔鏡術治療不孕癥合并宮腔粘連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4): 1897-1899.
[7] 豆竹麗,阮祥燕,鞠蕊,等.綜合干預后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應用來曲唑促排卵的臨床效果[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20,41(4):52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