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鶴鳴
一、引言
古典舞是一種基于民間傳統文化的舞蹈藝術,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對我國傳統文化、歷史及人文精神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古典舞以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為主體,充分結合了戲曲、武術等諸多傳統文化藝術元素,同時吸收了外來文化藝術中的優點,成為一種具有民族性和獨立性的舞蹈表演形式。而戲曲是一種綜合了舞蹈、音樂等多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藝術表演形式,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構建起了較為成熟及完善的藝術體系。古典舞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古代舞蹈及戲曲舞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古典舞表演過程中對戲曲元素的融合與運用,可以增強表演者對古典舞內在文化的理解與體會,對我國古典舞的傳承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戲曲元素對古典舞表演者的影響
(一)有利于突出表演者的外在形象
古典舞和戲曲雖然屬于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古典舞和戲曲進行了不斷的融合,在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的作用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特質。因此,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戲曲元素在古典舞表演中的融合和應用也逐漸增多,以此創作出了更具戲曲風格的古典舞作品。[1] 在戲曲表演中,對于角色形象的設計通常使用較強的色彩和裝飾造型來突出人物的角色形象,將其應用于古典舞表演中,便可以體現出人物外在形象的個性化特點,提升人物形象的美感,還可以利用鮮明的色彩等加深觀眾的印象,強化表演者的外在形象。[2] 比如,在古典舞《芳春行》中,采用綠色和黃色的漸變色,凸顯了春天的氣息,而舞蹈的服裝則使用戲曲藝術中青衣行當所穿的服裝款式,并采用了戲曲藝術中的頭飾,以此強化了表演者的形象。
(二)有利于提升表演者的內在氣質
在古典舞表演的過程中,表演者要對不同角色的情感、心理變化和性格特點進行揣摩,才能更好地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而戲曲元素與古典舞的結合,可以將戲曲表演藝術形式及舞臺動作融入古典舞表演中,通過展示不同的戲曲形態豐富古典舞表演的內容,結合表演者的情感變化提升其內在氣質,以此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比如,古典舞作品《旦角》以女性視角展現了旦角在舞臺和生活兩種不同空間的自我審視過程,巧妙地結合了戲曲表演中的身段特點,充分展現出了旦角的特色,同時利用戲曲服飾的裝扮提升了表演者的整體氣質。
三、古典舞表演與戲曲元素的融合與運用
(一)古典舞表演與戲曲音樂的融合與運用
戲曲的音樂根據其表現形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為唱腔與念白,第二種則是器樂部分的文場和武場。
1. 古典舞表演與戲曲唱腔和念白的融合
在古典舞表演中,可以充分融合戲曲的唱腔和念白,通過對曲調和語言音調的改編,豐富作品的文化內涵。比如,昆舞作為一種全新的古典舞表現形式,充分實現了古典舞與昆曲的結合,其創始人從昆曲藝術中提煉出了“音”“律”等舞蹈元素,同時結合了昆曲中的地方方言,通過對唱腔的調整和改變,增加了舞臺表演的藝術魅力。古典舞作品《青衣》借鑒了京劇中的唱腔,伴隨著京胡的樂曲,配合斷斷續續的人聲伴唱,通過“咿咿——啊啊”的聲音將觀眾帶入了角色的內心世界。[3] 再比如,在古典舞作品《像·羽》中,以中國水墨畫為背景,將戲曲元素和古典舞進行了結合,古典舞表演者在戲曲演員念白的襯托下,側面突出了項羽角色的悲情壯烈,兩種元素的融合也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2. 古典舞表演與戲曲文場和武場的融合
在戲曲表演中,文場和武場的表演者負責表演的樂器不同。文場主要是指京胡、二胡、三弦、嗩吶等樂器的演奏,負責為表演者演唱等進行配樂;武場則主要是指大鑼、小鑼、檀板等打擊樂器的演奏,負責配合表演者唱念做打等表演。文場和武場的結合,構成了多種風格特點的組合表演形式,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情感和個性特點。比如,在古典舞作品《秋海棠》中,以二胡協奏曲《亂世情侶》中的片段作為背景音樂,該音樂的主奏樂器為二胡,結合了戲曲音樂中的文場,音樂僅選取了后半部分,充分體現了戲曲表演中情節化的表達特點;而隨著舞蹈后半部分劇情的變化,轉為主要使用快板、鼓等打擊樂器,結合了戲曲音樂中的武場,充分體現了戲曲表演中文場和武場相結合的特點。同時,該作品也結合了戲曲結構中的“四折一楔”,分別對應作品當中起承轉合的四個階段:以二胡為“起”,凸顯了人物角色的悲涼;以撥弦樂器及笛子為“承”,表現了人物對過去輝煌人生的追憶;以鼓、鑼等打擊樂器為“轉”,表現出了人物對殘忍現實的不甘;最后再次以二胡為“合”,實現了戲曲音樂與古典舞表演的融合。
(二)古典舞表演與戲曲題材的融合與運用
我國的傳統戲曲是一種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舞臺表演藝術,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許多優秀的歷史題材,為現代藝術家對古典舞作品的表演及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目前,有許多古典舞作品都借鑒了戲曲題材,比較典型的有《入畫江南》《梨花頌》《春閨夢》《俏花旦》等。比如古典舞作品《春閨夢》,以戲曲中的花旦為人物形象,內容描述了一位花季少女對未來世界的憧憬,以及在面對所愛之人時,表現出的矜持、期盼等情緒,作品在古典舞表演的基礎上充分融入了更加豐富的戲曲色彩,使作品更加新穎,人物形象更加立體。[4] 可見,在古典舞表演的過程中,通過對其他戲曲題材的參考和借鑒,可以加深觀眾對作品的認知,還可以增強作品的視覺審美價值,更有利于作品情感的表達。
(三)古典舞表演與戲曲身段的融合與運用
戲曲文化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特色,表演者通過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展現特定的故事情節,其中的“做”即為戲曲表演的身段,可以理解為是戲曲表演中的舞蹈動作,結合表演者的形體動作技巧展示出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5] 在戲曲舞蹈中,其身段元素可以分為舞蹈動作技術和舞蹈身法韻律兩部分。
從舞蹈動作技術的角度看,古典舞可以結合戲曲舞蹈的程式化特點,將舞蹈動作和人物的性格特點與情感進行結合。比如古典舞作品中常見的“抖肩”動作,正是借鑒了戲曲動作中的“翻肩”,可以表現出人物激動或震驚的情緒。[6] 從舞蹈身法韻律角度看,古典舞不僅要求表演者展現出標準的舞蹈動作和技術動作,同時也需要合理地利用自身的身法韻律,才能展現出舞蹈的魅力。例如,劍舞和袖舞是古典舞表演中的經典元素,二者都是在戲曲舞蹈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戲曲舞蹈對劍和袖的舞臺表現十分鮮明地展現出了傳統舞蹈的藝術特點。[7] 比如在川劇《白蛇傳》的表演中,白娘子通過不同的舞蹈動作展示出了不同的情緒,如抽泣垂袖時的悲傷、抓袖時的憤怒等,而古典舞中的水袖也充分吸收了戲曲袖舞中的精華,通過手腕以及手臂的扭、轉等多個動作,帶動袖體進行舞蹈。[8]
(四)古典舞表演與戲曲服飾和道具的融合與運用
舞蹈服飾和道具作為一種特殊的舞蹈元素,是表演者對肢體語言的延續,表達了作品中獨特的藝術內涵,對增強舞臺作品的表演效果有重要意義。在古典舞表演中,有許多作品充分借鑒了戲曲表演中的服飾和道具,如在古典舞表演中經常使用的戲服,以及表演者佩戴的鳳冠頭飾等。目前,中國古典舞表演過程中所使用的道具種類繁多,其中以“翎子”“水袖”“劍”等最具代表性。比如在古典舞作品《京伶夢》中,使用了具有戲曲元素的頭飾及翎子,并在表演過程中將這些元素貫穿始終,使表演者所展示的人物形象更具內涵。[9] 在古典舞作品《俏花旦》中,表演者所使用的頭飾與戲曲花旦所使用的頭飾相同,同時加入了戲曲舞蹈中的翎子;在服飾方面,使用了帶有戲曲特點的傳統服飾,并通過現代化的處理使其更便于表演者表演。[10] 而古典舞表演中的袖舞,則充分借鑒了戲曲表演中的“水袖”道具,結合古典舞作品中的情感和故事發展,將其完美融入作品當中。比如,在古典舞作品《江河水》中,通過水袖和人物之間的舞蹈關系,充分展現出古代弱女子的形象特點。另外,古典舞表演中的劍舞則是充分借鑒了戲曲中的武術元素,通過對道具“劍”與舞蹈的融合,使表演者可以采用特殊的舞姿和步法持劍舞蹈,更有利于表達作品的意境,提升作品的審美價值。比如在古典舞的劍舞表演中,表演者多采用圓形舞姿,所展示出的肢體動作也多為圓形軌跡,這也是與傳統歷史文化精髓的一種結合。
四、古典舞表演與戲曲元素融合的價值
(一)有利于古典舞的探索與創新
古典舞最初主要參照了中國古代舞蹈和戲曲舞蹈,因此融合了許多戲曲元素。比如古典舞的早期表演者對《霸王別姬》《昭君出塞》等戲曲劇目中的片段進行了學習,這也對后續古典舞的創新和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此外,古典舞表演較為重視對身韻的表現,即美感的和諧統一,強調對舞蹈中神形及節奏韻律的表現;而戲曲藝術較為重視對意境的表現,即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強調舞蹈表演中的朦朧和美感。通過對戲曲元素與古典舞表演的融合,可以在展現古典舞身韻的同時,實現表演者與表演意境的融合和統一,還可以對戲曲文化體系中的音樂、動作等元素進行借鑒,提升古典舞作品的表現力,使作品擁有更多的可能性,是對古典舞的一種探索和創新。同時,戲曲文化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通過戲曲元素與古典舞表演的融合,還可以賦予古典舞作品較高層次的文化體態、技巧和審美價值,也可以提高表演者的綜合素質,使觀眾獲得較高的審美體驗。
(二)有利于古典舞的傳承與發展
戲曲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種類繁多的藝術表演形式,通過將戲曲元素與古典舞表演相融合,可以使古典舞作品更具傳統的民族文化特點,使表演者和觀眾進一步探索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對古典舞的傳承及發展有重要意義。
首先,戲曲藝術具備濃郁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氣息,通過對戲曲元素與古典舞表演融合的分析可以發現,戲曲中的題材、身段和音樂等均可以應用于古典舞表演中,通過對二者共同特點的優化和運用,可以豐富古典舞動作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特點。其次,利用戲曲表演中的基本功去改編或創新古典舞作品的動作,使表演者通過動態的方式表現作品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傳達作品的內涵,凸顯古典舞在律動及體態上的美感,強化了古典舞中的身韻藝術,更有利于古典舞的傳承及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融合的過程中應避免對戲曲藝術的過度模仿,避免其影響古典舞作品所表達的意境,應以傳統藝術文化為核心,尋求二者之間最佳的平衡點,在保留古典舞自身藝術內涵和吸收戲曲元素精華的同時,衍生出多種藝術變體類型,才能更好地傳承古典舞藝術。
五、結語
古典舞作為我國經典的藝術表現形式,與戲曲舞蹈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二者均屬于獨具文化藝術特色的舞蹈藝術。將戲曲元素應用于古典舞表演中,不僅有利于突出表演者的外在形象,也有利于提升表演者的內在氣質。在具體的實踐中,應結合多種戲曲元素,提升古典舞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促進古典舞表演過程中戲曲元素的融合及應用,是促進我國傳統藝術之間相互借鑒和融合的重要手段,不僅有利于古典舞的探索與創新,同時也有利于古典舞的傳承與發展,對我國舞蹈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