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誼
隴劇是甘肅省特有的地方戲曲劇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作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隴劇的研究和傳承對保護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隴劇原名隴東道情,扎根于隴東地區的漁鼓道情,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吸收了當地民間小曲與戲曲音樂的營養,演化為皮影唱腔音樂,主要流行于甘肅省東部的環縣、曲子鎮等地區。而伴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隴劇的傳承和發展面臨著許多挑戰。唱腔作為隴劇的精髓,加強甘肅隴劇唱腔的研究,對隴劇的保護與傳承是尤為重要的。因此,對當代甘肅隴劇唱腔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隴劇藝術的形成與發展
(一)隴東道情時期
隴劇的前身是隴東道情,據歷史記載,隴東道情源于漢代,成熟于宋代,流行于明清。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隴東道情逐漸吸收了甘肅當地的民間藝術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但直到20 世紀50 年代,隴東道情仍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戲曲劇種。在隴東道情時期,這種藝術形式主要流傳于甘肅的慶陽、平涼等地。其表現形式主要是以“道情”為主,通過唱、念、做、打等手段來表現劇情和人物。隴東道情的唱腔特點是高亢激越、優美動聽,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在這個時期,隴東道情主要是一些簡單的民間小戲,其表演內容多以反映民間生活為主,情節較為簡單。
(二)隴劇形成時期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隴東道情逐漸不能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藝術家開始嘗試將其他戲曲藝術元素融入隴東道情中,從而形成了新的戲曲形式——隴劇。隴劇的形成是在20 世紀50 年代末,其標志是大型歷史劇《楓洛池》的創作和演出。《楓洛池》由甘肅省老一輩藝術家在搜集大量隴東道情原始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古本戲曲叢刊》中的《漁家樂傳奇》重新創編而成。這部戲曲以古代愛情故事為題材,通過精彩的劇情和優美的唱腔,成功地吸引了大量觀眾。自此之后,隴劇開始在甘肅各地流行起來。隨后甘肅省政府開始重視隴劇的發展,并成立了甘肅省隴劇團來專門研究和發展隴劇。通過大量的創作和演出實踐,目前,隴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戲曲劇種。
二、甘肅隴劇唱腔的基本特點
(一)唱腔的音樂元素
隴劇作為中國傳統戲曲之一,具有獨特的音樂特點,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 五音體系
甘肅隴劇的唱腔受到中國古代五聲調式的影響,五音體系在隴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決定了唱腔的音域和調性,而不同的音階被用來表達不同的情感和人物特征。
2. 旋律多樣
隴劇唱腔的旋律非常多樣,每個角色和情節都有特定的旋律表達方式。這種多樣性使隴劇具有豐富的音樂表現力,能夠適應不同情節和角色的需求。
3. 音調變化
隴劇唱腔中音調的變化是其音樂特色之一。通過改變音調的高低、速度和節奏,演員可以傳達角色的情感和性格。音調的變化可以表現出愉悅、悲傷、憤怒等情感,使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
4. 音樂裝飾音
隴劇唱腔中常常包含音樂裝飾音,通常用于強調情感或情節的高潮部分,常常與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性格的演繹密切相關,能夠提升音樂的復雜性、藝術性和音樂表現力,為觀眾提供更豐富的聽覺體驗。
5. 韻律感和節奏
隴劇唱腔中的韻律感和節奏非常重要。演員要熟練掌握唱腔的韻律,以保持與其他演員合唱協調。節奏的準確性對表現情感和推動劇情也至關重要。
6. 曲牌和曲調
隴劇唱腔通常會配以特定的曲牌和曲調。這些曲牌是傳統的音樂模式,用于表達不同情節和角色。每個曲調都有其獨特的音樂元素,包括音程、音符序列和音樂節奏,這些元素有助于觀眾識別不同的情感和場景。
(二)唱腔的風格特色
甘肅隴劇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其唱腔具有獨特的戲曲特色,反映出西北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歷史背景,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1. 樸實自然
甘肅隴劇的唱腔以樸實自然著稱。這一特點反映了西北地區的精神,強調了本土傳統價值觀。與一些其他戲曲流派相比,隴劇的唱腔更加貼近生活,更注重自然聲韻,不過度夸張和裝飾,更能引發觀眾的共鳴。
2. 地域特色
隴劇唱腔深受西北地域文化的影響,它的音樂元素和旋律與該地區的風土人情相契合。在唱腔中,可以感受到大漠沙塵、草原風情和黃土高原的特有元素,這凸顯了隴劇的地域性。
3. 民間色彩
甘肅隴劇一直保持著濃厚的民間色彩,這反映在其唱腔中。唱腔不僅包含了宮廷戲曲的元素,還融入了民間歌謠、民間音樂和民俗文化的元素。這種融合使隴劇更具親和力,能夠觸及普通人的情感。
4.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雖然隴劇有著悠久的傳統,但它也在不斷融合現代元素,以吸引觀眾和保持活力。從目前甘肅隴劇的唱腔中可以發現,隴劇在傳統唱腔的基礎上加入了新的戲曲元素,使之更適應現代社會的審美需求。
(三)唱腔的表演特色
甘肅隴劇唱腔的表演風格在中國戲曲中具有其獨特之處。這些表演風格是通過音樂、聲音和身體語言等要素共同展現出來的,主要體現如下。
1. 情感演繹
甘肅隴劇的唱腔注重情感表達。演員常常以深情款款的表演方式演繹角色內心的情感,包括愛情、親情、友情。這種深情的表演通過音調、音量和音色的變化來傳達,觀眾常常能夠深切感受到角色的內心世界。
2. 音色動人
隴劇唱腔深受地域文化影響,音色有其獨特性。隴劇演員的聲音通常是低沉而有磁性的,這種音色使角色更加迷人和引人注目,聲音的音域和音調變化能夠表現出角色的性格特點和情感起伏。
3. 動作舞臺化
隴劇的唱腔表演通常伴隨著準確的肢體動作。演員在演唱時會運用肢體和面部表情相結合來進行情感表達,這種身體語言在表演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演員的動作與音樂緊密協調,以展現出完美的舞臺效果。
4. 表演角色化
甘肅隴劇中的唱腔表演要求演員對角色進行深入的刻畫,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表演特點和聲音特色。演員要在唱腔中將角色的性格特征清晰地呈現出來,具體涉及聲音的變化、音調的選擇,以及身體語言的運用。
5. 合唱和對唱
隴劇的唱腔表演常常涉及合唱和對唱,多個演員之間的協作非常關鍵。合唱時,演員要保持和聲的和諧;而對唱時,演員之間的互動是表演的亮點。這種合唱和對唱風格,為劇情的發展和情感的表達提供了豐富的層次。
三、當代甘肅隴劇唱腔的發展
(一)板式體唱腔的變革
板式體唱腔是甘肅隴劇唱腔的核心,它的發展對隴劇唱腔的演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當代甘肅隴劇中,板式體唱腔經歷了多方面的變革,以適應現代觀眾的需求和戲曲傳承的要求。隴劇的唱腔板式有傳統板式以及創新板式兩種,傳統的板式體唱腔有特定的音樂元素和表現方式。而創新板式則是整合了梆子唱腔規律后創新發展的產物,在保持戲曲傳統特色的基礎上,將現代隴劇融入了新的音樂元素和創新,以滿足觀眾的新需求和審美趣味。
另外,隴劇唱腔中的飛板通常出現在傳統的說唱曲目中,形式較為靈活;二流板表現為一板一眼,因此多用于敘事、描繪之中;慢板的節拍形式為一板三眼,更多用于抒情表達。上述的板式有一個共同點,即完全遵循上下句對應規律。如當代隴劇《黃花情》中“歲月好像無情劍,劍劍刺穿我心肝。二十年,何懼風狂路艱險,卻為何今日難以闖情關。”上句詞尾屬于仄聲,從較高音調處展開,而下句詞尾是平聲,整體低平、穩定,主要是為了突出對比上下兩句,這樣在演唱時更具層次感。
(二)曲牌體唱腔的創新
隴劇中的曲牌體是一種特有的音樂元素,它包含了特定的旋律和音樂元素,用于表達不同情節和角色。這些傳統曲牌體一直是隴劇的核心,延續了古老的戲曲傳統。而在當代,為了適應觀眾的需求和戲劇的演變,曲牌體也經歷了創新和改革。當代隴劇的曲牌體唱腔創作引入了新的旋律元素,以使音樂更加生動和多樣化。創作者常常探索新的旋律結構,以表現現代情感和情節,同時保持傳統曲牌體的基本特色。
在當代社會,隴劇創作者更加注重反映現代主題。曲牌體唱腔的創作可以涵蓋更多當代社會、文化和習俗方面的內容,使隴劇更具時代性。創作者還在曲牌體唱腔中強化了角色的性格特點,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音樂元素和曲牌,這有助于演員更準確地表達角色的性格,突出角色的個性。同時,曲牌體唱腔的創新也包括演員的表演方式,當代隴劇演員在演唱時可以更加自由地發揮,注入更多的個性和情感,以使角色更加生動和引人注目。
例如,隴劇唱腔曲牌《九連環》,是在隴東地區所廣泛流傳的民歌《雪花飄》基礎上改編而來,其中所采用的唱調較為簡單,但有很多的語氣襯詞配合,整體呈現出創作和傳唱的隨意性、自然性特點。而這一曲牌在被隴劇吸收融合后,共進行了兩次改動。一是在《雪花飄》唱段中間增加了散唱的“叫板”,這種調整極大地增強了戲劇情緒的渲染力,也更容易讓觀眾感受到劇中人物角色情感的表達,隨后逐漸在民歌小調基礎上轉變,并正式更名為《九連環》。二是被吸收進隴劇后進行了二次改編與創作,最終演變成了當前的《九連環》,曲牌的整體戲劇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為了讓演唱效果更加和諧統一,避免男女聲部沖突,選擇讓男聲原本的高調旋律低唱處理,尤其是傷音唱調的糅入,這樣在演唱時可以更加鮮明地突出兩位主人公的人物心態,無形中揭露了人物性格特點,形成同調異唱的唱腔風格。
(三)嘛簧幫唱的運用
嘛簧幫唱是隴劇中的一種獨特表演形式,常常用于伴唱和強化唱腔的表現力。在當代甘肅隴劇中,嘛簧幫唱的運用是重要的突破,對豐富隴劇唱腔的表現力和吸引觀眾具有重要意義。
嘛簧是隴劇中一種特有的聲樂形式,包括嘛簧伴唱和嘛簧獨唱。伴唱中的嘛簧幫唱演員使用特殊的聲樂技巧,與主唱演員進行音樂對話,以提升唱腔的表現力。嘛簧的聲音通常是高亢而激昂的,能夠在唱腔中營造出獨特的氛圍。首先,嘛簧幫唱的運用可以使隴劇唱腔更具層次感。主唱演員和嘛簧幫唱演員之間的音樂配合以及和聲運用可以豐富音樂的聲音層次,增加音樂的復雜性,使音樂更加豐富多彩。其次,嘛簧幫唱在隴劇中通常用于強調情感和情節的高潮部分。嘛簧幫唱演員的高亢音色和音樂裝飾技巧有助于突出角色和情節,使觀眾更深刻地理解角色情感和劇情發展。最后,嘛簧幫唱也有助于更準確地表現角色性格。嘛簧幫唱演員在伴唱中可以運用聲音和音樂元素來強調角色的性格特點,使角色更加鮮明和生動。
例如,在《謝瑤環》中,主要角色之一謝瑤環面臨各種情感波動。嘛簧幫唱演員通過高亢的聲音和音樂裝飾,強化了角色的情感表達。在高潮部分,嘛簧幫唱演員的聲樂技巧使觀眾更深刻地感受到謝瑤環的內心掙扎。同時,嘛簧幫唱演員的高亢嗓音在關鍵情節中營造了緊張和懸疑的氛圍,這樣有助于劇情更引人入勝,觀眾更容易沉浸其中。雖然嘛簧幫唱是隴劇的傳統元素,但在《謝瑤環》中,它也融合了現代音樂元素,在保持隴劇傳統特色的同時,也為隴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滿足現代觀眾的需求。
(四)詞曲結合式的唱腔創作
在當代甘肅隴劇的發展過程中,詞曲結合式的唱腔創作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它融合了音樂和文學元素,為隴劇唱腔的表現力和深度增添了新的層次。如音樂與文學的完美結合,詞曲結合式的唱腔創作強調音樂與文學元素之間的緊密結合,隴劇的唱詞被精心選取,以傳達角色的情感和情節的發展,同時音樂元素與唱詞相協調,使整個表演更加生動和富有表現力。實際上,隴劇唱詞的聲調與普通話聲調是存在顯著差異的,如普通話中“媽”屬于陰平高平,隴劇中的“媽”則是陰平低降,因此隴劇唱腔創作中需要重點考慮字調差異這一特性。
四、結語
當代甘肅隴劇唱腔的發展不僅傳承了悠久的傳統文化,還在創新與融合中不斷吸引新的觀眾群體,保持著戲曲的獨特魅力。同時,隴劇唱腔也體現了地域文化、民間傳統和現代審美的和諧融合,使其在中國戲曲藝術中繼續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