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麗 鄭緒珠 時波
(信陽市中心醫院整形外科,河南 信陽 464000)
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涉及到關節、肌腱等部位的修復,患者多伴有骨肌腱外露,易引起感染,甚至永久性喪失手部功能,需及時采取皮瓣修復術治療[1]。手外傷軟組織缺損以不規則創面為主,臨床常采取胸腹帶蒂皮瓣修復術治療,可以最大程度上恢復局部組織結構形態與生理功能,皮瓣成活是手術成功的關鍵[2]。但受各種原因影響,部分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術后皮瓣存在失活的情況,導致手術失敗[3]。因此,尋找與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皮瓣修復后皮瓣失活的相關指標,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預防皮瓣失活,對提高手術成功率具有積極意義。
白蛋白(ALB)是反映機體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其低表達提示機體營養不良[4]。有研究指出,ALB 低表達可導致創口營養供給不足、愈合緩慢,影響帶蒂皮瓣覆蓋軟組織缺損的康復效果[5]。纖維蛋白原(FIB)是由肝細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種糖蛋白,主要作為凝血因子,參與了血液凝集的過程,不利于創口愈合。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ALB、FIB 表達與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皮瓣修復后皮瓣失活的關系,為預防皮瓣失活的發生積累經驗。
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96 例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符合《外科學(第9 版)》中手外傷診斷標準[6],且致傷原因明確;符合手術指征,擬接受胸腹帶蒂皮瓣修復術治療;患者及其家屬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簽署。排除標準:既往有精神障礙相關病史;心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惡性腫瘤疾病;合并嚴重的四肢血管硬化;長期應用激素類藥物治療;創口處于化膿性感染期;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觀察組96例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中,男性45 例,女性51 例;年齡34-48 歲,平均年齡40.93±3.15 歲。
另選取同期97 名健康體檢者設為健康對照組,納入標準:性別、年齡同觀察組匹配,并獲得知情同意的健康人群。排除標準:營養不良;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其中男性43 例,女性54 例;年齡35-49 歲,平均年齡41.33±3.22 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手術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胸腹帶蒂皮瓣修復術治療。采用臂叢聯合硬脊膜外麻醉,常規消毒鋪巾,并徹底清創。采用同側下腹部逆轉法設計皮瓣,皮瓣面積較受區稍大,而后按血管走行方向,以腹股溝韌帶中點下方的位置分別向臍、額前上棘方向的連線為軸,根據創面缺損情況完成皮瓣設計。而后切開皮瓣遠端及兩側皮膚,游離至深筋膜淺層,再逐步向蒂部分離,并掀起皮瓣,經皮下稍作游離后拉攏縫合供區。最后將皮瓣轉移至受區,間斷縫合皮瓣。術后均常規予以鎮痛、抗感染、制動等治療。實施手術和護理的為同等水平的手術及護理團隊。
1.2.2 皮瓣失活判定標準及分組
觀察患者術后7 d 內皮瓣顏色、溫度以及彈性情況,若皮瓣及切緣皮膚呈灰白色,出現水皰、紫紅色或暗黑色,或者全層皮瓣顏色變黑,切割時無新鮮血液流出,則視為皮瓣失活。根據皮瓣失活情況不同,將患者分為皮瓣失活組和皮瓣存活組。對于皮瓣失活組則清除失活組織,并行二次手術治療。
1.2.3 ALB、FIB 檢測方法
于患者手術前取其空腹靜脈血5 mL,分置兩管,一支枸櫞酸鈉抗凝處理后置于-80℃環境下待檢,使用CL-2000B 型血凝分析儀(江蘇英諾華醫療技術有限公司)測定FIB 水平;另一支以3000 r·min-1的轉速離心處理10 min,設置離心半徑為10 cm,離心完畢后取血清置于-80℃環境下待檢,采用溴甲酚綠法檢測ALB 水平,試劑盒由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本研究數據使用SPSS 軟件包(25.0 版本)處理,用Shapiro-Wilk 法對計量資料進行正態性檢驗,以±SD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χ2檢驗;采用點二列相關性分析檢驗術前ALB、FIB 表達與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皮瓣修復后皮瓣失活的關系;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ALB 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FIB 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ALB、FIB 水平比較(±SD,g·L-1)

表1 兩組的ALB、FIB 水平比較(±SD,g·L-1)
注:與健康對照組相比,*P<0.05。
96 例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中,有14 例患者術后發生皮瓣失活,占比14.58%。
皮瓣失活組患者ALB 水平低于皮瓣存活組患者,FIB 水平高于皮瓣存活組患者(P<0.05);其他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皮瓣失活組與皮瓣存活組一般資料及ALB、FIB 水平比較(±SD 或n(%))

表2 皮瓣失活組與皮瓣存活組一般資料及ALB、FIB 水平比較(±SD 或n(%))
注:與皮瓣失活組相比,#P<0.05。
經點二列相關性分析發現,FIB 水平與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皮瓣修復后皮瓣失活呈正相關(r>0,P<0.05),ALB 水平與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皮瓣修復后皮瓣失活呈負相關(r<0,P<0.05)。見表3。

表3 ALB、FIB 表達與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皮瓣修復后皮瓣失活的關系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發現皮瓣失活組ALB 水平低于皮瓣存活組,FIB 水平高于皮瓣存活組,說明術前ALB、FIB表達與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皮瓣修復后皮瓣失活有關,且經點二列相關性分析證實。分析原因在于,ALB 低表達提示機體營養不良,術前營養不良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易造成創口反復感染,不利于皮瓣愈合。同時,ALB 低表達的患者缺乏蛋白質,對創口的營養供給不足,可導致皮瓣出現滲出以及創口愈合緩慢,進而增加皮瓣失活風險[4,5]。另外,ALB 對維持機體營養、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的恒定有很重要的作用,而ALB 低表達患者血管內ALB 含量通常不足,會引起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組織液滲漏,易引起術后感染,增加皮瓣失活風險。對此,建議臨床醫務工作者積極檢測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的ALB 水平。對于ALB 低表達的患者,可叮囑食用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飲食,并酌情使用促進蛋白質合成的藥物。此外,ALB 水平下降,可引起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導致FIB 水平升高,血液處于高凝狀態,而血液高凝狀態會增加血栓風險[7]。因此,臨床還需對患者的FIB 水平進行檢測,必要時給予抗凝藥物治療。
綜上所述,術前ALB、FIB 表達與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皮瓣修復后皮瓣失活有關,臨床可據此提出針對性干預方案提高皮瓣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