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森林火災的發生頻率和破壞力日益增加。森林火災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還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新時代背景下,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全民參與、人人有責”的森林防火理念。然而,當前森林防火工作中公眾參與度不高,防火意識薄弱,防火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依然存在。本文分析了公眾參與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和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加強公眾參與機制構建的建議和措施,以提高森林防火的效果和水平。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森林防火;公眾參與機制;問題;對策
引言
森林防火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廣大公眾。在新時代背景下,構建有效的森林防火公眾參與機制,有助于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森林防火的良好氛圍。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森林防火工作中公眾參與存在的問題,如防火意識薄弱、參與渠道不暢、激勵機制不足等。探討新時代背景下森林防火公眾參與機制構建的必要性,強調全民參與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構建森林防火公眾參與機制的對策建議,包括加強宣傳教育、拓寬參與渠道、完善激勵機制、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等。
一、新時代背景下森林防火公眾參與機制構建價值
森林防火是一項全民參與的工作,構建公眾參與機制有助于提高公眾的防火意識。通過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等方式,使公眾了解森林火災的危害,認識到防火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森林防火規定,減少火災發生。公眾參與森林防火工作,有助于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公眾可以通過舉報違規用火、監督防火措施落實等方式,對森林防火工作進行監督,促使相關部門和單位加強防火工作,提高防火效果。構建公眾參與機制,有助于加強相關部門與公眾之間的溝通。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公眾參與平臺,了解公眾對森林防火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工作策略,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公眾參與森林防火工作,可以推動森林防火工作創新。公眾可以根據自身經驗和需求,提出創新性的防火措施和建議,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1]。森林防火是一項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大事,公眾參與森林防火工作有助于增強社會凝聚力。通過共同參與防火工作,公眾可以增強對家園的熱愛和責任感,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森林防火的良好氛圍。公眾參與森林防火工作,有助于提升基層應急能力。通過組織培訓、演練等活動,提高公眾的應急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為應對森林火災提供有力保障。
二、新時代背景下森林防火的公眾參與機制構建問題
(一)組織管理有待健全
1.缺乏專門的公眾參與組織機構
缺乏專門的公眾參與組織機構,導致森林防火工作在組織層面缺乏統一領導和協調。在實際工作中,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作,難以形成合力,從而影響了森林防火工作的整體效果。缺乏專門的公眾參與組織機構,使得森林防火宣傳教育、科普活動等難以深入開展[2]。公眾對森林防火的認識不足,防火意識薄弱,容易引發火災事故。
2.組織協調機制不暢
組織協調機制不暢,導致森林防火工作在執行過程中出現推諉扯皮現象。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作,導致責任不清、任務不明,影響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順利推進。組織協調機制不暢,使得森林防火資源難以得到合理配置。各部門、各單位在資源分配上存在矛盾,導致部分區域防火力量薄弱,而另一些區域則存在資源浪費現象。
(二)信息溝通不順暢
1.公眾獲取森林防火信息的渠道有限
目前,我國森林防火信息傳播渠道相對單一,主要依靠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進行宣傳。然而,這些渠道在覆蓋面、傳播速度和互動性方面存在不足,導致公眾獲取森林防火信息的渠道有限。一方面,部分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信息傳播不暢,森林防火知識普及率較低;另一方面,公眾對于森林防火信息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有待提高,進而形成全民參與的防火氛圍。
2.信息發布不及時、不準確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信息發布的不及時、不準確會嚴重影響公眾對森林防火形勢的判斷和應對。一方面,由于信息收集、整理、審核等環節的延誤,導致森林火險預警信息發布不及時,使得公眾無法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另一方面,部分信息發布存在偏差,如夸大或縮小火災風險,誤導公眾判斷,影響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激勵機制不科學
1.對公眾參與的激勵措施不足
目前,我國森林防火工作中對公眾參與的激勵措施相對較少,導致公眾參與森林防火的積極性不高。一方面,缺乏對公眾參與森林防火的正面宣傳和引導,使得公眾對森林防火的認識不足,參與意識不強;另一方面,對于積極參與森林防火的公眾,缺乏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使得公眾參與森林防火的內在動力不足。
2.激勵方式單一,缺乏針對性
當前,森林防火工作中對公眾參與的激勵方式較為單一,缺乏針對性。獎勵對象過于集中,僅針對少數表現突出的個人或集體,未能充分調動廣大公眾的積極性。獎勵形式單一,主要以物質獎勵為主,缺乏精神層面的激勵。獎勵標準不明確,導致獎勵效果難以評估。
(四)宣傳教育不到位
1.公眾對森林防火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
部分人員對森林火災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不了解森林火災對生態環境、人類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的嚴重威脅。一些地區和群眾對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森林火災離自己較遠、與自己無關,缺乏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2.公眾的森林防火意識和責任感不夠
部分人員對森林防火知識了解有限,無法正確判斷火源,導致火災發生時無法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個別人員在日常生活中,對森林防火工作缺乏責任感,如野外用火、亂扔煙頭等行為,增加了森林火災發生的風險。
(五)缺少相關培訓和演練
1.公眾的森林防火技能和應急能力不足
部分人員對森林火災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不了解森林火災的成因、預防措施以及應急逃生方法,導致在火災發生時無法正確應對。由于缺乏實際操作機會,公眾在森林防火技能和應急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在實際火災發生時,他們可能無法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從而延誤滅火時機。
2.公眾參與的實際效果不佳
由于缺乏相關培訓和演練,公眾對森林防火工作的參與度較低,導致森林防火宣傳效果不佳。在火災發生時,公眾的應急響應能力不足,無法迅速組織自救和互救,給火災撲救帶來困難。
三、新時代背景下森林防火的公眾參與機制構建對策
(一)健全組織管理
1.設立專門的公眾參與組織機構
成立森林防火公眾參與領導小組,由政府相關部門、林業部門、社區代表、志愿者等組成,負責統籌協調森林防火公眾參與工作。設立森林防火公眾參與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包括宣傳、培訓、協調、監督等[3]。在各級林業部門設立森林防火公眾參與工作站,負責本轄區內的公眾參與工作。
2.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
明確各級政府、林業部門、社區、志愿者等在森林防火公眾參與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森林防火公眾參與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森林防火公眾參與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加強部門間的溝通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森林防火公眾參與工作。建立森林防火公眾參與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提高工作效率[4]。建立森林防火公眾參與激勵機制,對積極參與森林防火工作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加強對森林防火公眾參與工作的監督,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構建新時代背景下森林防火的公眾參與機制,提高公眾的防火意識和參與度,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強信息溝通
1.拓寬公眾獲取森林防火信息的渠道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森林防火信息發布平臺。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渠道,及時發布森林防火政策、法律法規、防火知識、火險預警等信息。加強與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的合作,定期播放森林防火公益廣告,提高公眾對森林防火工作的關注度[5]。在農村地區,通過村廣播、宣傳欄、宣傳車等形式,將森林防火信息傳遞給廣大群眾。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森林防火宣傳,如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共同構建多元化的宣傳網絡。
2.建立健全森林防火信息發布機制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信息發布機制,確保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對火險預警、火災撲救進展等信息及時發布,使公眾了解實際情況。加強與氣象、林業、消防等部門的溝通協作,確保火險預警信息的準確性。對火險等級、火場態勢等信息及時更新,為公眾提供可靠依據。對森林火災事故進行調查處理,及時公布事故原因、責任追究等信息,提高公眾對森林防火工作的信任度。加強對虛假信息的打擊力度,對散布虛假信息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維護森林防火工作的良好形象。通過以上措施,加強森林防火信息溝通,提高公眾參與度,為構建新時代森林防火公眾參與機制奠定堅實基礎。
(三)優化激勵機制
1.加大對公眾參與的激勵力度
通過立法明確公眾參與森林防火的權利和義務,為公眾參與提供法律保障。對積極參與森林防火的人員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提高公眾參與積極性。在財政、稅收、土地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森林防火。
2.采取多樣化的激勵方式,提高針對性
對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或集體,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如獎金、獎品等。對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集體,給予榮譽稱號、表彰獎勵等。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對積極參與森林防火的人員給予優先權。通過媒體宣傳、社區活動等方式,對積極參與森林防火的公眾進行宣傳,提高其社會地位和影響力。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激勵措施,提高激勵效果。在激勵公眾參與的同時,加強對違規行為的處罰,確保激勵機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四)加強宣傳教育
1.提高公眾對森林防火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通過多種渠道,如電視、廣播、網絡、社區宣傳欄等,廣泛傳播森林火災的危害性、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公眾充分認識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定期舉辦森林防火主題講座、展覽、知識競賽等活動,提高公眾對森林防火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將森林防火知識納入學校課程,從小培養學生的森林防火意識。
2.培養公眾的森林防火意識和責任感
宣傳森林防火先進事跡,樹立森林防火榜樣,激發公眾的森林防火責任感。組織志愿者參與森林防火宣傳、巡查、撲火等工作,提高公眾的參與度和責任感。在社區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社區居民的森林防火意識。普及森林防火相關法律法規,使公眾了解違反森林防火規定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擴大宣傳覆蓋面。
(五)開展培訓和演練
1.提高公眾的森林防火技能和應急能力
邀請林業專家、消防員等專業人士,向公眾普及森林火災的危害、預防措施、撲救方法等知識。組織公眾參與森林防火技能培訓,如使用滅火器、撲火工具等,提高公眾的撲火技能。定期組織森林火災應急演練,讓公眾熟悉火災發生時的應對措施,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利用新媒體、網絡平臺等,開展線上森林防火知識競賽、短視頻制作等活動,激發公眾學習森林防火知識的興趣。將森林防火知識納入學校教育課程,從小培養學生的防火意識。
2.增強公眾參與的實際效果
招募熱心公益、具備一定森林防火知識的志愿者,參與森林防火宣傳、巡查、撲火等工作。鼓勵公眾發現森林火災隱患或火災線索,及時舉報,對舉報者給予獎勵。在特定時間段內,加大森林防火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的防火意識。整合森林防火相關信息,及時發布火災預警、撲火進展等,讓公眾了解森林防火動態。加強與林業、消防、公安等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森林防火工作。
結論
新時代背景下,構建森林防火公眾參與機制是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途徑。公眾參與森林防火工作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廣大公眾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構建森林防火公眾參與機制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火意識;拓寬參與渠道,鼓勵公眾積極參與森林防火工作;完善激勵機制,激發公眾參與森林防火的積極性;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確保森林火災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參考文獻
[1]李中華.保護林業資源和加強森林防火管理策略探討[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12):270-272.
[2]孫英蘭.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發展路徑探討——以商河縣林場為例[J].廣東蠶業,2023,57(12):35-37.
[3]王浩丹.森林火災應對措施淺析[J].山西林業,2023(05):10-11.
[4]黃財智,李陛方,楊錦坤.梅州地區森林防火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2,28(04):78-80.
[5]趙興明,高翔.森林防火現狀及對策研究[J].河北農機,2021(11):129-130.
作者簡介:鄭莉(1985— ),女,漢族,四川鹽源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