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廣東省東莞市運河公社為例,探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展示空間改造設計。通過對東莞市運河公社展示空間項目的相關現狀進行研究,分析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展示空間改造設計的策略。未來展示空間改造設計應注重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強調空間功能的多樣性和實用性同時,加強對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鄉村振興;展示空間;改造設計;東莞市運河公社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2023年度校級科研平臺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展示空間改造設計——以東莞市運河公社為例”(2023QNRC02)研究成果。
一、鄉村振興戰略與展示空間設計概述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在社會發展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國的重要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可以看出,鄉村振興符合21世紀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發展形勢,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長期性重要戰略。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隨著鄉村社會的持續發展,外來文化不斷涌入,展示空間更應作為鄉村形象的展示窗口、鄉村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展現鄉村的精神文化。作為鄉村重要的文化場所,展示空間的改造設計對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刺激當地需求的同時,需著重強化對社會層面的輸出,傳遞當地在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思考,推動鄉村展廳、鄉村逐步“走紅”,逐步形成社會熱點,帶動當地經濟文化發展,實現多方互利共贏。
二、東莞市運河公社展示空間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東莞市運河公社空間現狀
東莞市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具有特殊的地理優勢。作為新一線城市,東莞市整體經濟相對發達。同時,東莞擁有豐厚的傳統文化遺產,如獨特的嶺南建筑、傳統手工制品等。這些是當地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也為展示空間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條件。
東莞市運河公社是東莞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地處東莞市中心地段,同時也是推動當地經濟文化的重要一環。隨著城市化及工業化的不斷推進,東莞市運河公社在運河的生態環境、旅游開發、建筑設施等方面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二)東莞市運河公社展示空間存在的問題
目前,東莞市運河公社有部分屬于展示區域,展示內容涵蓋了當地一些歷史文化、民俗等,但是,其展示內容以及展示形式不夠新穎、不夠生動形象,展示方式仍以傳統的靜態展示為主,缺乏互動性、共享性和體驗性,難以吸引游客注意力;部分展示排版以及展示形式在邏輯性和連貫性方面有待優化;展示空間的功能分區也不夠明確;在展示空間的改造設計方面,對外展示區域較少,不能充分呈現東莞市地域文化特色,實現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更多強調不同空間的多用性以及實用性。
傳統的展示空間往往忽視鄉村當地居民的實際需求及未來可持續發展需求,這導致在整體空間設計規劃、空間使用率、空間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以目前東莞市鄉村展廳為例,展示空間整體呈現出同質化的弊端,如:空間展示形式相對雷同,缺乏相應的創新性;不同展示空間在內容上相似,不同城市的鄉村展廳展示的鄉土文化趨同,缺乏差異化性;展示空間設計風格缺乏個性和特色,缺少對當地傳統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展示空間的設計與當地居民的實際需求相脫節等。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東莞市運河公社展示空間
改造設計策略
(一)空間布局與功能分區的優化
在城市共享客廳理念視域下思考鄉村公共展示空間的社會屬性、文化屬性及功能屬性,將鄉村公共展示空間整體分為開放式、半開放式及半私密相結合的形式,以達到拉近居民之間、游客和居民之間、游客和鄉村之間距離的目的。半私密式交往空間屬于村民自己的獨立空間,開放式公共空間(如鄉村入口、文化活動中心、道路、多功能共享空間等)、半開放式公共空間(如村中古樹、戲臺、多功能共享空間、閱讀區、休閑互動區等)適合共享鄉村發展模式,有利于優化鄉村公共空間的外部空間布局。
為了更好地契合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展示空間改造設計,筆者選取了運河公社共享空間區域的一整層來作為展示空間改造的場域。這樣的展示空間改造設計,既契合鄉村振興這一國家戰略,又注重東莞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有利于守住東莞城市的城市基點,讓千年的古城重新優化,城市空間形象煥發光彩,同時也能促進產城人深度融合與創新,讓老城煥發新的活力,打造東莞城市門面。
東莞市運河公社整體從平面空間功能(圖1)角度來思考,通過重新規劃現有空間功能布局形式,合理安排空間內容的流線、功能的共享形式等多個方面;從鄉村振興戰略與空間的使用功能及形式角度來思考,重新規劃了功能區功能;根據展陳內容的需要以及多功能共享的需要,明確劃分了不同的功能區域,如展示共享區、閱讀區、休閑區等。互動區兼顧展陳功能,同時將多種功能融入進來。確保每個區域的功能及特點一目了然,并且增強空間的互動性以及參與性,通過多種互動裝置、座椅等形式增強游客與展陳空間的互動,提升游客的參觀體驗。
對于平面空間功能布局的優化,圍繞共享展示區、閱讀展示區、休閑區域及通道等各個功能分區從多個方面來思考。為了契合鄉村振興戰略,平面功能分區體現出共享、多功能、展示、創新等特點。相比原平面的規整而言,新的設計打破常規,實現展示空間的多元化、共享化,具有展示性、文化凝聚性、宣傳推廣性,在滿足基本功能屬性的同時加強多種功能屬性的融合,使得展廳空間具備多樣化的功能屬性。
作為地方文化的展示載體,展示空間的改造設計對于促進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深化當地文化內涵,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展品和內容,其可以提高游客對當地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展示空間的改造設計也可以促進當地文化的創新和發展,為當地文化的傳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這樣不僅可以保護和傳承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也可以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在時代發展背景之下,傳統村落形式逐漸脫離傳統鄉村的特有屬性,逐漸與城鎮相融相生。以鄉村公共展示空間為導向,挖掘鄉土文化中獨有的非遺文化屬性,保護傳統原生鄉土空間,從視覺再生重構角度出發,探索為展示空間更新發展提供創新性思考,以響應我國鄉村振興發展號召,在優化當地生態環境的同時,提升居民幸福感、游客旅游體驗感,同時加強多元產業文化融合,加快我國農村經濟模式不斷轉型。
(二)展示內容與形式的創新設計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之下,深入挖掘東莞市地域傳統文化內涵,對東莞市運河公社的相關歷史、文化、民俗等元素進行深入挖掘。水元素作為鄉村自然文化中的一種元素,在空間設計中具有獨特的表達形式和符號意義,可以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東莞運河中提取水元素作為空間設計元素符號(圖2)。在地風貌源于自然,通過對鄉村振興中的自然元素的不斷推導進行符號提取;通過鄉村振興的在地探索,推演出抽象圖案符號;通過鄉村景觀的創新表達,推導出最后的元素符號為弧線和直線;最后將推導出的元素符號應用于空間形態中(圖3),體現多元景觀、多元業態,符合鄉村振興的特色理念。通過對東莞市運河的深入挖掘和探索,結合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意義,將水元素推演成空間元素,實現對鄉村展陳空間的改造設計與優化。
鄉村作為承載鄉村公共閱讀的空間場域,既是物理空間,也是文化生活空間。鄉村公共閱讀空間是助力鄉村文化、人才以及產業振興的主要載體。首先,運用水元素的形式和創意符號元素進行設計與營造,能夠使空間具有當地文化特色,增強游客的體驗感與文化認同感。其次,將水元素轉化為功能元素,從創新角度來思考空間改造設計,在座椅、墻面、柜體、屏風隔斷以及天花的整體造型中均運用了這個通過水元素推導出來的弧線及直線元素。
四、結語
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承載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性,是人類的主要生活空間之一。從具體層面而言,通過展示空間的改造,可以改善鄉村地區的文化氛圍,吸引更多的游客參觀,從而刺激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展示空間的改造設計也可以促進當地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持。現有的展示空間存在布局不合理、功能不清晰、展示方式不夠獨特等問題,給游客帶來了不良的參觀體驗。通過改造,可以優化展示空間的布局和功能分區,增強展示內容的連貫性和邏輯,讓參觀者更好地了解和體驗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同時,改造設計還可以引入現代科技手段和創新理念,增強互動性,提高展示空間的美感。這不僅可以改善游客的體驗,還可以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活動場所,同時加強當地民眾的凝聚力。
作為鄉村重要的文化場所,展示空間改造的設計對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除了滿足基本展示功能需求、當地民眾生活和社會化需求之外,展示空間作為對外形象展示、推廣的城市門戶,在刺激當地需求的同時,需著重強化對社會層面的輸出,傳遞當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思考,推動鄉村展廳、鄉村逐步“走紅”,逐步形成社會熱點,帶動當地經濟文化發展,實現多方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郭婷,王瑞雅,張健健.鄉村振興背景下共享型鄉村公共空間設計思考[J].現代園藝,2022(20):103-105.
[2]金晶.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公共閱讀空間設計在地性研究[J].中國出版,2022(12):26-30.
作者簡介:
朱彩姣,碩士,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建筑與設計學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室內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