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蘭 王中漢
摘要:目的:民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民俗往往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民俗漸漸被人們遺忘,天津“拴娃娃”習俗就是其中之一。“拴娃娃”習俗是我國北方頗具特色的傳統生育習俗,反映了人們祈福求子的愿望,具有深遠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文章旨在研究“拴娃娃”習俗文創產品設計方法。方法:文章收集和整理天津“拴娃娃”習俗相關資料,利用人機工程學原理、感性工學等探討文創產品設計方法,力求在展現文化習俗的基礎上設計出相關文創產品。結果:將“拴娃娃”習俗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可以運用人機工程學原理、感性工學、趣味設計法等,設計出保留文化特色且符合消費者需求的作品。結論:隨著時代的發展,“拴娃娃”習俗逐漸被人遺忘,“拴娃娃”習俗是具有文化價值和研究意義的習俗,可使用人機工程學原理、感性工學、趣味設計法等,結合“拴娃娃”習俗文化元素進行設計實踐研究。
關鍵詞:? “拴娃娃”;文創產品;感性工學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4-0-03
1 天津“拴娃娃”習俗簡介
“拴娃娃”又叫“拴喜”,是流傳于中國北方的民間求子習俗,起源于女媧造人的古老傳說。女媧造人的傳說在民間不斷流傳的過程中,逐漸演化出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拴娃娃”習俗。當下比較有特色的分別是河南淮陽的人祖廟,山東聊城的觀音廟、土地廟,還有天津天后宮的“拴娃娃”習俗。
“拴娃娃”所拴的娃娃大多由泥土制成,外形似小孩,各地的“拴娃娃”習俗有所不同。天津的“拴娃娃”歷史久遠,可追溯至元朝:元朝媽祖文化隨海運傳入天津,天津作為一座移民城市,信仰繁雜且信眾頗多,媽祖作為和平溫柔的女性神形象在此地逐漸衍生出祈福求子的功能。因為與天津媽祖文化息息相關,所以“拴娃娃”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天后宮進行的,求子者可在祭拜后用紅繩拴走心儀的娃娃以達到求子的目的。除此之外,天津“拴娃娃”習俗最特別的一點是,將娃娃拴回家之后,若日后得子,則需將拴來的娃娃供奉起來并喚作“娃娃大哥”,這也是天津本地多將男性喚作“二哥”“二爺”的原因。當下,仍有少部分家庭供奉著“娃娃大哥”,并視其為福星。
2 天津“拴娃娃”習俗研究意義
2.1 文化價值豐富
“拴娃娃”習俗與勞苦大眾對多子多福的渴望息息相關,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拴娃娃”習俗逐漸消失,但其文化價值仍具有研究意義。以天津的“拴娃娃”習俗為例,其可以追溯至1326年天后宮剛剛建成的時候,受媽祖文化中求子、保子的天后崇拜影響,“拴娃娃”這項民俗應運而生。在醫療技術并不發達的時代,常發生新生兒早夭的情況,當時的人們只能通過信仰崇拜,寄希望于天后媽祖,以達到求子、保子的目的。受儒學的影響,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思想,許多婦女因生不出男孩而受盡冷眼,不得不去寺廟中求子,因此“拴娃娃”中的娃娃都為男性。“拴娃娃”習俗體現了舊社會人們對生育的崇拜,寄希望于宗教的愚昧、女性地位的低微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都具有十分深遠的文化價值。此外,為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促進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開放“二胎”政策,中國實施了3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宣告結束,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二胎”政策。2021年5月,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國家開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由此可見,“拴娃娃”習俗中所包含的有關“生育”的文化價值以及社會意義延續至今,并持續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展。
2.2 文化載體缺乏
文化載體指的是用于承載、記錄、傳遞和表現文化的各種物化和非物化形式,在展現文化價值方面,文化載體發揮了重要作用。物質媒介多指相應的周邊、文創產品,如敦煌系列文創、故宮文創、岳陽樓文創周邊等;精神媒介則指影視作品、戲曲等。天津的“拴娃娃”習俗除了曾被編入戲曲、時調、相聲中被傳唱外,缺乏其他的文化載體,且近年來年輕人對戲曲、時調等的關注度不高,這也進一步削弱了天津“拴娃娃”習俗的傳播效果。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綜合實力提升,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之后,開始轉向更高層次的情感需求,文化復興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應運而生,并迅速引領一種新的消費形態。民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民俗往往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許多民俗漸漸被人們遺忘,天津“拴娃娃”習俗就是其中之一。對此,本文基于感性工學,對“拴娃娃”習俗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進行探究。
3 天津“拴娃娃”文創產品設計方法
3.1 人機工程學原理
人機工程學是指綜合人體測量學、生理學、心理學等,以人為核心,專注于研究人—機—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一門學科。隨著學科的不斷發展,其所涉及領域也在不斷擴大,現代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對人的特性、機器(物)的特性、環境的特性以及人—機、人—環境、機—環境關系的研究。
“拴娃娃”文創產品設計,主要涉及觸覺、手部抓握的人機知識。觸覺功能是人與物接觸過程中產生感覺的基礎,觸覺具有不太敏感、適應迅速、立體感強三個特點,是一種綜合性的判斷。手部抓握的設計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手把形狀要匹配手的特點。在人手的肌肉結構中,手掌心分布的肌肉最少,大批神經末梢分布在手指和指骨間;肌肉在指球肌、大魚際肌、小魚際肌的分布十分豐富,起到很好的減震作用,因此物體應盡量避免與手掌直接接觸,可盡量將力分散到除手掌外的部位。
第二,尺寸應當與人的手掌尺寸相適應。把手的長度、握持狀態的舒適度,都要加以考慮。大多數情況下,為了讓手在握柄上自由活動,手把的長度應接近或超過手的長度,以便優化用戶的使用感受。為了避免肌肉緊張或者疲勞從而影響使用效果,把手的徑向尺寸應與正常尺度相符或小于手握尺度。綜上,手部人機設計因素包括把手直徑、長度、形狀等。
根據《人機工程學》(第四版)中的描述,把手直徑的合理范圍為:著力抓握30~40 mm,精密抓握8~16 mm;把手長度主要由掌寬決定,取女性掌寬數據的最小限度5%至男性掌寬數據的最大限度95%,掌寬一般為71~97 mm,因此合適的把手長度為100~125 mm;把手形狀方面,因手掌與把手之間的接觸面積越大,壓應力越小,所以圓形截面把手要優于其他形狀把手,但具體形狀應由產品的最終形態功能來決定。
除此之外,雙把手設計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抓握空間是雙把手設計的重點。根據所抓握物體的尺寸和形狀,握力產生在手指屈腱部位的壓力是不同的。抓力在抓握空間寬度為45~80 mm時最大。對不同的群體而言,握力的差距非常大,因此應將最大握力限制在100 N左右。性別因素也是需要考慮的,女性平均手長約比男性短2 cm,握力也只有男性的2/3,這些都是需要充分考慮的要素[1]。
綜上,針對“拴娃娃”習俗文創產品設計,本研究參考了《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研究18~60歲的男性以及18~60歲的女性的手部尺寸,在18~60歲人群中取女性5%至男性95%,得到手長的范圍為159~196 mm,手寬的范圍為70~89 mm。后期設計過程中,應根據此數據進行調整。
3.2 感性工學
感性工學是一個新的工學分支,是感性與工學相結合的新興學科,將感性轉化成數據運用到工學中,將人的感性以數據的形式轉化為產品設計要素,根據用戶的喜好來制造產品。與由設計師主導的設計不同,運用感性工學所得到的結果更加客觀,在保證實用性及舒適性的基礎上,更加關注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從而得到更加正向積極的反饋。
第一,產品設計定位:首先要確定一個產品概念作為研究的基礎,以便確定后面的設計目標,明確產品定位以及用戶群體。
第二,確定產品典型樣本:在感性工學的設計實驗過程中,數據分析結果的可行性、可靠性與所選擇的典型產品樣本息息相關。在實驗過程中可通過查閱書籍、瀏覽網站等方式,搜集樣本并建立樣本庫。再通過去同質化等一系列操作,篩選出產品典型樣本。
第三,確定產品感性詞:這部分可以在確定好產品典型樣本后進行或與其同期進行,具體操作為根據產品設計定位,搜集代表用戶感知的感性詞。主觀感受是一種難以表達的形式,感性詞正好彌補了這一點,讓用戶通過對感性詞的偏好來表達自身感受??梢酝ㄟ^查閱書籍、上網瀏覽等方式收集感性詞,再經過分析和篩選,找出最貼合的幾組感性詞。
第四,基于李克特量表和語義差分法設計調查問卷:在設計問卷的過程中,使用李克特量表法,為了使實驗數據更容易出現“尺度中點”,表格中用于評估的等級階數必須采用奇數,可選用5階或者7階。
第五,典型樣本感性語意評價:通過收集、分析受訪者對樣本的感性評價,獲得產品相關數據。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被調查者數量不能過少,被調查者數量越多,統計數據越準確、合理。
第六,數據分析與設計指導:一般情況下,在此環節,使用數學工具對先前得到的結果進行分析。通常采用SPSS進行數據分析,通過可行性分析、效度分析、因子分析等方式得到公因子方差圖、總方差圖、碎石圖等,從而得到影響最終設計的感性詞[2]。
3.3 趣味設計法
趣味是以情感為基礎的,趣味性設計研究往往與情感研究存在關聯,趣味化可以被看作一種情感化的補償機制,趣味設計的本質是情感訴求的反映。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一書中提到了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三個層次,在趣味性設計中,這三個層次同樣適用。本能層關注的是事物中可以被直接感知的那部分特征,即最基本的感知,包括用戶是如何產生這類感受的。本能層的趣味主要來源于產品表面的物理特征,以視聽嗅味觸五感為基礎??捎眯栽O計也可以理解為行為層設計,即產品的實用性和功能性,或是人們所處環境中的任何物品的可用性。行為的趣味性則多體現于人機交互的過程中,涉及產品的使用方法等。反思的趣味性則是借產品的文化因素等,使用戶產生反思與聯想[3]。
在設計“拴娃娃”文創產品的過程中,在不改變民俗文化的基礎上,適當融入趣味性設計元素,不僅能使產品更加生動可愛,還能夠實現傳統民俗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的融合。
4 天津“拴娃娃”文創產品設計實例
天津“拴娃娃”習俗與天津媽祖文化息息相關,而天津的媽祖文化則是從福建經海運傳來,因水而起、伴水而生的媽祖文化不僅與海洋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還深受道家思想影響,其中包含很多與道家文化相關的吉祥元素。例如,天后宮建筑裝飾形態中運用的福祿壽喜元素,對吉祥如意的美好生活和清凈安寧的社會環境的追求等[4]。天后宮建筑文化中融入了海水、島嶼、祥云等與海洋文化相關的元素,這些元素大量出現在天后宮建筑細部的雕刻和內部陳列裝飾中。關帝殿、財神殿、碧霞元君殿等殿宇的額坊上描繪了海上生祥云的美好景象。海洋圖案表現的是道家追求的神仙境界。在道家的認知中,神仙居住在渤海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座神山上。另外,還出現了龍鳳、仙鶴這類吉祥動物的紋飾,這些屬于傳統的吉祥圖案,表現的是神化了的動物。龍鳳是祥獸,等級最高。在父系社會,龍一般是最高等級男性的象征,如皇帝;鳳則是最高等級女性的象征,如皇后。媽祖最后被封為天后,其正殿和鳳尾殿建筑的額枋上以及寺廟中的其他許多地方都飾有金鳳凰的圖案[5]。
5 結語
民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相應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具有深入探索與研究的價值。通過對以上幾種研究方法的探討,明確了民俗文化文創產品設計的方向。應當關注民俗文化的價值,通過巧妙的設計令其重回大眾視野,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歷史,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丁玉蘭.人機工程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77-107.
[2] 陳金亮,趙鋒,李毅.基于感性工學的產品設計方法研究[J].包裝工程,2019,40(12):162-167.
[3] 張葦,黃暢暢.文創產品的趣味性設計[J].包裝工程,2021,42(14):290-295.
[4] 陳璐璐,裴學勝.基于感性工學的學生廚具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3,36(19):104-107.
[5] 田學龍.天津天后宮里“拴娃娃”[J].神州民俗(通俗版),2013(2):38-41.
作者簡介:王淑蘭(1977—),女,河北保定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裝飾元素和再發展、書畫藝術、文化創意及產品設計、設計史論(傳統設計思維)。
王中漢(1999—),男,天津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