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 曹磊
摘要:目的:黨的十九大以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下,全國各地開展了大力促進鄉村建設發展的工作,使許多鄉村實現了文化保護、產業復興。鄉村景觀是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主要闡述鄉村景觀的概念及鄉村振興戰略對景觀設計的意義,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鄉村景觀設計原則和設計策略,以期為打造鄉村特色景觀、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提升鄉村經濟水平、實現鄉村振興提供設計思路。方法:文章采用調查法、文獻研究法、實地考察法、個案研究法等多種研究方法,深入分析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內部資源環境、歷史文化、村落景觀等方面的現狀,探討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鄉村景觀設計原則及設計策略。結果:研究結果表明,鄉村振興戰略具有整合鄉村資源、傳承鄉村歷史文化和發展鄉村經濟等意義。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景觀設計應遵循地域性原則、特色性原則和可持續發展原則,對民居建筑、道路農田及水體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結論: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應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對村內的鄉村景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凸顯地域特色,滿足村民生產生活需求,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促進鄉村景觀可持續發展,營造村民生活的美麗家園,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景觀;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4-0-03
1 鄉村景觀概念及現狀
1.1 鄉村景觀概念
鄉村是由人口自然分散居住形成的大小各異的村落,其生活和經濟來源以農業生產為主,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共同組合構成景觀,具有自然性和地域性等特點。鄉村景觀主要以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為基礎,在農村區域范圍內,以農業生產生活為主要來源,以村落民居建筑和當地特色民俗民風文化為主要特征,是包含自然、生態和社會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性景觀。傳統自然性、勞動生產性和地域文化性等是鄉村景觀的特征。鄉村區域內的景觀主要有鄉間道路、農村住宅、河流湖泊、農田、民俗建筑和鄉土植物等[1]。
1.2 鄉村景觀現狀
近年來,全國各地鄉村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開始對鄉村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和重建,然而大多數鄉村一味借鑒城市的規劃布局和設計模式,忽視了兩地之間的差異。盲目運用同樣的工具、技藝和材料,對不同的鄉村進行景觀設計,會使鄉村面貌千篇一律,使以往風格各異的鄉村特色景觀變成相似度極高的景觀。建設鄉村景觀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當地鄉村居民,以經濟性和適用性為主要目標,然而當下的鄉村沒有與村民生產生活相結合,具備觀賞性卻不具備較強的實用性,有限的土地資源沒有發揮其最大價值,造成了一定的空間浪費,鄉村住宅和自然環境沒有與鄉村景觀有效融合銜接,鄉村的植物、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沒有得到合理科學的規劃[2]。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需要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相適應,只有科學合理地設計景觀,才能更好地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其價值。然而目前大多數鄉村景觀并未得到合理科學的規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不符。
2 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景觀設計的意義
2.1 整合鄉村資源
鄉村是包含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民俗特色等的綜合性景觀,具有豐富的景觀資源,鄉村在過去發展過程中未認識到景觀資源的重要作用,導致了資源的浪費和不合理安置。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鄉村景觀建設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城鄉統籌發展是開展鄉村景觀設計工作的重要目標,設計時要對鄉村周邊環境進行深入調研,準確把握鄉村發展方向,從鄉村景觀的整體性出發,整合鄉村現有資源和景觀要素,對鄉土樹種植物、村落民居建筑、農田水體和寺廟祠堂等景觀資源進行合理布局,充分發揮資源效益,增加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為村民提供便利,打造適宜當地村民生產生活的優美環境,使鄉村景觀能夠更好地服務村民日常生產生活,滿足游客的需求,加強村莊與城市之間的聯系,帶動鄉村和周邊城市發展。
2.2 傳承鄉村歷史文化
不同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不同,其文化發展和鄉村景觀也有所差異,如福建土樓、廣西竹樓、陜北窯洞等,地理位置的差異導致鄉村建筑存在差異。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開展鄉村景觀設計工作,可以對鄉村本土的歷史和民俗文化、景觀資源和地域特色進行充分挖掘,把握鄉村空間尺度并合理布局鄉村景觀位置。要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設計原則,充分挖掘當地的特色景觀,在鄉村原有景觀的基礎上添加新的景觀元素,使鄉村景觀更富有美感、更具觀賞性,以便更好地傳承鄉村的歷史文化,使鄉村特色歷史和民俗文化得到有效展示。要在宣傳弘揚特色文化的同時,為村民打造宜居舒適的生活環境,增強村民的歸屬感、滿足感和認同感,打造適宜鄉村發展的特色景觀[3]。
2.3 發展鄉村經濟
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是提升鄉村經濟水平的重要途徑,鄉村景觀設計要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適應,通過打造鄉村特色景觀,開發鄉村旅游景點,形成鄉村旅游產業鏈,吸引大量游客參與鄉村旅游,從而推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提高當地的經濟水平,實現鄉村振興。相關設計者在設計鄉村景觀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調研分析村莊現有產業和農田道路,挖掘鄉土文化傳統,以鄉村本土文化為基礎,重點挖掘、開發和提取鄉村本土的歷史文化元素,實現景觀與文化的融合;要對鄉村農業、漁業等相關產業進行合理規劃,結合當地產業設置活動場地,從而更好地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推動當地產業復興和發展,建設鄉村旅游特色景觀,增加村民收入,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實現鄉村振興。
3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景觀設計原則
3.1 地域性原則
中國地大物博,擁有豐富的景觀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鄉村景觀設計應遵循地域性原則,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地域文化的延續,二是自然風貌的體現。因此設計時要深入剖析鄉村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挖掘出最能體現地域性的景觀元素,以突出鄉村自身特色為主要目標,結合當地村民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生產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以適應鄉村的持續發展的需要。要注重鄉村特色人文景觀的發展及構建,注重保護當地的景觀風貌和現有人文景觀,如古廟祠堂、河流湖泊、傳統民居建筑等,盡可能利用當地現有材料進行建設,提取當地的特色傳統元素和符號并運用到鄉村的景觀小品和活動設施中,展現鄉村特有的歷史文化特色,塑造鄉村樸實自然的風貌。
3.2 特色性原則
不同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歷史文化、民俗特色和風土人情,且都有其特色景觀。相關設計工作人員在鄉村景觀設計過程中必須遵循特色性原則,立足當地現狀,準確定位鄉村景觀設計和發展的方向,保護鄉村的生態環境、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觀資源,改造或重建不合理的景觀和場地,增加符合當地村民生活生產需要的景觀小品和田園景觀。要考慮村民的主體地位,深入剖析鄉村的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從鄉村文化、風土人情、傳統服飾、民俗建筑等方面提煉鄉村特色景觀元素,盡可能保留鄉村的原有景觀,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景觀。
3.3 可持續發展原則
應在文化、生態和經濟三方面體現鄉村景觀設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設計時要堅持在保護鄉村的基礎上建設、修復和重建,提高鄉村資源利用率。鄉村景觀設計的目的是使人們更好地貼近自然,融入環境,因此必須將生態性作為第一原則,做到可持續發展,以保護生態景觀為前提進行規劃,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對鄉土景觀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堅持從地域文化出發,融合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增添多元化的景觀設計元素,在傳承與弘揚鄉村文化的同時,融入具有活力的新元素,從而打造出可持續發展的特色鄉村景觀,提高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從而吸引更多游客,推動當地產業發展,促進鄉村經濟良性發展[4]。
4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景觀設計策略
鄉村景觀是展現鄉村面貌的重要一環,設計時應著重凸顯鄉土景觀特色,傳統特色文化、地域特色、民俗民風特色、歷史特色和人文特色等都是鄉土特色涵蓋的內容。本文從民居建筑管理設計、道路規劃、農田設計和水體設計等角度闡述,對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景觀設計策略展開探討。
4.1 民居建筑管理設計策略
民居建筑作為村民日常生活的地方,是展示地域特色景觀的重要平臺,傳承保留了許多歷史文化元素。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特色景觀設計不可一味追求修舊復舊,應當建設新的具有鄉土特色的鄉村環境,在滿足本土居民需求的同時,滿足游客的需求。一是建筑以傳統民居為主,在設計的過程中提高對民居建筑規劃的重視度,綜合考慮民居建筑的經濟性、安全性和功能性,保留原有的局部風貌,如墻頭、院落、大門、家具和植物等,對民居建筑外立面進行設計,以達到統一鄉村面貌的目的,使游客感受到樸實的鄉土生活。二是在既有民居景觀建筑的基礎上,提煉鄉村本土的建筑材料、工藝和造型等多方面的特色元素,引入先進的建筑規劃設計理念和相關理念,在保護原有建筑特色的同時,增添新的功能和特色,采用現代元素,更好地滿足村民生活的需求,打造具有鄉村風貌特色的景觀建筑[5]。
4.2 道路規劃設計策略
水泥瀝青是鄉村道路使用的主要材料,用來滿足村民日常出行、集散以及生產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在對鄉村道路進行規劃建設時,要以路面養護為基礎,綜合考慮經濟性與實用性。在對鄉村主干道進行規劃設計時,要在道路兩側設置路肩或種植本地花草灌木等,為道路會車提供便利,同時可以在道路沿線設置文化宣傳墻、特色休息座椅、環保垃圾桶、道路指示牌、公共衛生間等,展現鄉村文化特色,為村民和游客提供便利。在設計鄉村支路和小道時,要盡可能保留鄉村原有韻味,在高差較大的區域兩側設置防護欄,選取當地的自然石、青磚對路面進行鋪裝[6]。
4.3 農田規劃設計策略
各地區的地理位置條件、土壤條件、氣候條件不同,在長期發展下,形成豐富多樣的農田,如水田、梯田和沙田等。農田作為鄉村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設計人員在設計農田景觀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經濟性與效益性,在保證農業生產效益的同時,適當擴大農田規模,種植適宜的鄉土農作物和果樹等,增添稻草雕塑等特色景觀,豐富鄉村旅游景點,吸引游客參觀,增加農民收入,提升當地經濟水平,從而實現鄉村振興。
4.4 水體設計策略
鄉村水體類型主要包括自然湖泊、河流、人工灌溉渠等。水體是自然景觀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也是鄉村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農村,部分水體經過長期發展出現了富營養化等問題,部分村民亂排放污染物,沒有維護水體清潔,導致水體出現發臭發黑的現象,嚴重破壞了鄉村的景觀形象。鄉村設計人員必須加強對水體的治理,解決污水亂排問題,提高水體質量。與此同時,可以在不污染水資源的前提下,開發一些親水空間,推出垂釣、河段漂流、河谷天然溫泉等旅游項目,提升水系景觀的多樣性和功能性,提升當地的經濟效益[7]。
5 結語
建設美麗鄉村是實現美麗中國的重要途徑,在對鄉村進行建設時,鄉村景觀設計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應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保護鄉村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維護生態可持續發展,堅持以村民為主體,以增強鄉村景觀的觀賞性和藝術性為目標,對鄉村特色景觀進行合理設計,這樣不僅可以保護和發展當地的特色景觀,維護自然生態和諧,還能夠滿足當地村民和游客的需求,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從而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王志鴻.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鄉村景觀規劃與設計[J].建筑經濟,2021,42(8):115-116.
[2] 侯月恒,曾峻峰.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景觀設計探討[J].南方農業,2021,15(19):90-92.
[3] 杜璐,劉嚴杰.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美麗鄉村景觀設計重構:以漁村為例[J].現代園藝,2021,44(8):50-51.
[4] 李登昌,張亮,吳亞林,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特色田園鄉村規劃創新發展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山西農經,2019(24):67-68.
[5] 楊浩.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江浙地區鄉村景觀設計的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4):211-212.
[6] 王佳瑩.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特色景觀設計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0(16):37.
[7] 宋嶺,黃洋.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探析[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3):71-72.
作者簡介:王芹(1999—),女,江蘇徐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曹磊(1978—),男,江蘇南京人,碩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城市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