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 鑫,董遠蔚,鐘 磊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610075)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多為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長時間反復摩擦或肩關節外傷引起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組織撕裂所致,磨損或外傷降低了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的生物力學性能[1]。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有肩部疼痛、活動障礙等,其日常生活、社會工作、心理健康等均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對本病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以提高其生活質量,改善預后。本研究就杵針與中藥熏洗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選取四川省某三甲中醫醫院骨傷科門診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接診的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患者52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與療效標準》[2],符合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臨床診斷標準;(2)年齡35 ~70 歲;(3)入組前2 周內未接受過中醫治療;(4)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5)能堅持全程治療。排除標準:(1)罹患心腦血管疾病或嚴重的肝腎疾病、血液系統疾病者;(2)患肩周圍皮膚有潰破或皮膚病者;(3)合并中重度骨病而影響肩關節功能者;(4)存在神經損傷者;(5)存在精神異常者;(6)不能按療程治療,依從性差或不能堅持門診隨訪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有26 位參與者。對照組中有12 位男性和14 位女性,年齡范圍為38 歲至66 歲,平均年齡為(54·81±6·39)歲;病程持續時間在1 周至9 個月之間。治療組中有14 位男性和12 位女性,年齡在40歲至65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96±7·94)歲;病程持續時間在1 周至8 個月之間。對比兩組的一般資料發現,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均進行常規康復訓練,每次45 min,每日1 次,5 次為1 個療程,持續3 個療程[3]。具體的康復訓練方法:(1)肩梯訓練,患者面向肩梯站立,患肢盡量上舉用手指爬肩梯,身體向前緊貼肩梯,增加肩關節的活動度;(2)肩關節進行適當的內旋、外旋、內收等運動,盡量在無痛情況下進行訓練;(3)弓箭步下自然下垂患肢,進行順時針或逆時針畫圈訓練和前后左右的擺動訓練;(4)側位肩梯訓練,患者身體側對肩梯站立,患肢盡量外展用手指爬肩梯,身體向側方逐漸貼向肩梯,以增加肩關節的外展活動度[4]。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中藥熏洗治療,給予治療組杵針治療。
1·2·1 對照組 采用骨科門診的自動中藥熏洗機進行中藥熏洗治療,治療時間為30 min/次,每天1 次,5 次為1 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每次熏洗結束后進行常規康復訓練,熏洗使用的中藥液為海桐皮湯:海桐皮10g、透骨草10g、乳香10g、沒藥10g、當歸5g、川椒5g、川芎5g、紅花5g、威靈仙5g、白芷5g、甘草5g、防風5g[5]。
1·2·2 治療組 杵針針具使用李氏杵針流派傳承工作室監制的太極牌銅質杵針,治療穴位選取肩髃八陣、肩髎八陣、肩貞八陣、河車路腦椎段、肩前、肩后等穴位,穴位定位參照《杵針學》(2006 年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30 min/次,每天1 次,5 次為1 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患者每次在康復訓練結束后休息20 min 再進行杵針治療,具體治療方法:首先進行常規消毒處理,確保杵針的清潔衛生。接下來選擇三臺杵。三臺杵以梅花形狀設計,杵底部有五腳支撐。點叩肩髃、肩髎、肩貞八陣穴,進行5 min 的放松,使局部皮膚稍微潮紅,治療的力度以患者能夠承受為宜。然后使用七曜混元杵,以柔和的方式進行治療。鈍爪頭以一種有序的方式,對河車路腦椎段進行分理手法治療,并且治療頭與腧穴皮膚緊密地接觸。向左向右推壓,向上向下推退10 min。該手法結束后再使用圓頭以運轉手法治療肩髃八陣、肩髎八陣、肩貞八陣。醫生要根據患者的承受能力,在不過度施力的情況下進行治療,使皮膚變得紅潤,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最后,使用金剛杵,將尖端對著肩髃八陣、肩髎八陣、肩貞八陣、肩后、肩前穴,使用開闔手法來刺激這些穴位進行治療,也就是將金剛杵尖垂直向下按壓穴位為開,金剛杵尖徐徐上提且不離開腧穴皮膚為闔。進行5 min 的操作后,患者會感到肌肉酸脹的感覺[6]。以可承受為宜,達到通暢氣血、舒筋通絡的目的。兩組治療后均于門診接受2 周的回訪。
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后及2 周后回訪時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以及肩關節主動前屈活動度(AFROM)和主動外展活動度(AAROM)[7]。ADL 滿分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佳;VAS 分值0 ~10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嚴重[8]。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與療效標準》中關于肩周炎的療效標準制定本研究中的療效判定標準,分為臨床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9]。臨床治愈:經治療肩部疼痛完全消失,肩關節功能恢復正常;顯效:經治療肩部疼痛明顯緩解,肩關節功能明顯改善;有效:經治療肩部疼痛有所緩解,肩關節功能有所改善;無效:經治療肩部疼痛無緩解,肩關節功能無改善[10]。總有效率=(臨床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23·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均順利完成治療,并于門診回訪2 周,回訪期間未見嚴重不適癥狀或并發癥。治療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6·1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對比[例(%)]
治療前,兩組的ADL 評分、VAS 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及2 周后回訪時,治療組的ADL 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VA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DL 評分、VAS 評分的對比(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DL 評分、VAS 評分的對比(分,±s)
ADL 評分 VAS 評分組別治療前 治療后 2 周后回訪時 治療前 治療后 2 周后回訪時治療組(n=26) 62.12±8.89 84.81±7.14 85.77±7.16 5.75±1.32 2.40±1.01 2.17±1.02對照組(n=26) 62.5±8.23 74.42±9.44 75.38±9.29 5.73±1.42 3.80±1.32 3.59±1.23 t 值 -0.156 3.948 4.039 0.051 -3.848 -4.073 P 值 0.877 <0.05 <0.05 0.959 <0.05 <0.05
在治療之前,對比兩組的肩關節主動和被動活動范圍,差異沒有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性(P>0·05)。治療后和治療后2 周的回訪中,治療組的肩關節主動和被動活動范圍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肩關節AFROM、AAROM 的對比(°,±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肩關節AFROM、AAROM 的對比(°,±s)
治療前 治療后 2 周后回訪時組別AFROM AAROM AFROM AAROM AFROM AAROM治療組(n=26) 87.11±9.06 81.77±10.24 142.62±15.87 132.5±15.09 141.42±16.75 134.81±14.31對照組(n=26) 86.88±9.81 81.42±11.44 126.96±16.79 123.65±16.86 127.88±17.36 121.65±15.61 t 值 0.141 0.113 3.175 1.993 2.475 3.227 P 值 0.889 0.911 <0.05 <0.05 <0.05 <0.05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經肱骨結節間溝后進入肩峰下間隙前部,止于肩胛骨的盂上粗隆。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在肱骨結節間溝由于肩關節活動而滑動[11-14],長期過度的活動會讓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與腱鞘發生超負荷刺激,從而產生無菌性炎癥反應,導致滲出和水腫,刺激神經末梢,從而引起局部肱骨結節間溝部的疼痛感。在實際臨床工作中,較多醫師將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歸于肩關節周圍炎。目前,臨床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多采用非甾體類抗炎口服或局部封閉療法,雖然起效迅速,但持久性較差,患者常反復出現癥狀,遠期療效欠佳。針對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康復訓練是現代醫學中幫助患者快速恢復肩關節功能的常用手段,能夠松解關節粘連、增加關節活動度、促進關節局部血液循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等。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在中醫學中屬于“痹證”范疇[6]。《素問·痹論》曰:“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因此,本病的病機在于經絡阻塞,“不通則痛”,辨證多為風寒濕邪,治宜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杵針療法是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已故全國名中醫李仲愚老先生傳承并發揚光大的一種特殊治療手段,“李仲愚杵針療法”已于2021 年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治療工具包括:奎星筆、金剛杵、七曜混元杵、七星三臺杵等。杵針治療具有取穴簡便、操作簡單等特點,且杵針治療同時兼具針灸與推拿兩種效果。
本研究觀察結果表明,治療組的臨床總有效率、VAS 評分、ADL 評分以及肩關節AFROM、AAROM 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相較于中藥熏蒸,杵針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療效更佳。近年來,中醫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方法主要有電針、灸法、拔罐等,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療效,但治療周期較長,且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一定的痛苦。本研究運用的杵針具有較大優勢,主要包括:可使肩關節周圍經氣運行通暢,達到舒筋通絡、活血止痛的功效;杵針治療兼具針灸和推拿之功,不刺破皮膚,治療時患者疼痛輕微,臨床接受度和滿意度高。本研究中,杵針治療選取的肩髃穴具有舒筋活絡、通利關節的作用,肩髎穴和肩貞穴緩解肩部疼痛效果較為明顯,以這些穴位為中心形成了杵針特有的八陣穴。使用杵針對肩髃八陣穴、肩髎八陣穴和肩貞八陣穴進行點扣、開闔、運轉等杵針特有的手法進行操作,可達到疏經通絡、調暢氣機、平衡陰陽的作用。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經杵針治療后,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周圍的血液循環會得到加強,患處肌肉痙攣及僵硬程度會明顯改善,軟組織粘連也會得到松解,從而使患者的疼痛感明顯減輕,肩關節的主動外展、主動前屈活動度明顯增加,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使其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同時,經過2 周的回訪,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持續存在。
綜上所述,杵針治療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的療效較中藥熏洗更佳,能進一步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肩關節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并且對于那些畏懼電針等一些需要破皮的中醫療法,患者對杵針治療的臨床接受度更高。因此,該療法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值得推廣使用,造福廣大患者。